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40章 有才子来拜访

  五个老卒也目瞪口呆。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啊?

  倒是能抻胳膊抻腿儿的,可这样能有什么用?

  看着温润蹦蹦跳跳的,王珺只觉得好笑不已。

  要是军中都这样,还有什么仗可打啊?

  等到温润做完了这一套广播体操,还很认真的问王珺:“怎么样?不错吧?我都教了他们一个多月了,都学会了。”

  王珺看着脸色都成了茄子色儿的五个老卒亲兵:“那个,咱们回屋里再说。”

  温润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王珺生拉硬拽回了屋子里,外头顿时响起一片大笑声。

  温润又不傻,他立刻就察觉到不妥:“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啊?”

  “没、没有。”王珺的表情很奇怪。

  “真的?”温润才不信:“说!”

  “我、我不能说。”王珺闭紧嘴巴。

  温润立刻就凶巴巴的看着他:“说!”

  “噗!”王珺忍不住,一下子喷了:“哈哈哈……!”

  温润……温润只好气鼓鼓的站在那里,看着王珺笑疯了。

  半天才过去这股子劲儿,可是王珺一看到温润,就还是想笑怎么办?

  “你再笑,我就让陈强家的给你们准备苦瓜馅儿的包子当干粮。”温润板着脸:“家里有苦瓜干。”

  这倒是真的,苦瓜干泡水之后,就算是那么喝,也有保健的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

  温润知道这些,王珺可不知道。

  他在家也没吃过苦瓜,家里种的最多的是冬瓜和南瓜,这两样长得大,放的住。

  王珺一下子就不呲牙了:“我不笑你了,但是你刚才为什么要那么做?那是什么玩意儿?你一个举人,连数都不会数了吗?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数错了。”

  “你懂个毛啊你!”温润气急败坏的道:“那是口令,口令你懂不懂?”

  王珺摇头:“不懂,我那儿只有军令,巡逻的时候,有切口。”

  温润还能说什么?

  他只低头生闷气。

  “好了,我们不笑你了。”王珺一看温润不吭声了,自己就先心虚了:“你一个读书郎,能知道这个什么口令,已经很不错了,呵呵……你还是让孩子们在课间做点这个吧,抻抻胳膊腿儿什么的,挺好,但是练武不是这样的,我不会练武,上了战场都是以命搏命,只有常年累月的战场上积累,才能会一些一招毙命的功夫,你想的很好,就让他们五个教吧。”

  温润吸了吸鼻子:“我知道。”

  他知道自己跟这个时代,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他才会想着,开办个私塾,教导一些跟他一样的学生出来,这样他就不那么格格不入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要是一大堆的树木,都长一样呢?那就是个丛林了,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树木。

  不过,温润也就颓废了那么一上午,中午吃过了饭,下午的时候,大班上了武术课。

  大班的孩子就好多了。

  先是教导他们站桩,就是站马步。

  站一炷香就行,然后是牵了五匹马出来,五位武师傅一人一匹马,教孩子们骑马。

  先在马上被大人带着走一圈,然后自己学会上下马,再大人牵着马,孩子留在马上,走一圈。

  孩子有点多,五个人教了一下午,也才教了这么点实践。

  不过以后时间多的是。

  这天晚上五个老卒还高兴地喝了一点小酒:“做梦都没想过,还有教学生的一天。”

  “是啊,还有人管我叫武师傅咧!”

  这私塾的孩子们都很礼貌,一口一个“大师父”、“二师父”的叫着,一直到最后的“五师父”,五个老头子哪儿受到了哦。

  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小孩子。

  这晚上一个个的兴奋得不得了。

  陈强家的也给他们一人一壶高粱酒,这些都是武师傅,不怕喝酒,但是不能多给。

  喝点小酒解解乏可以,多喝没有啦!

  就算是这样,五个人也觉得很幸福。

  “那个小不点儿都不怕我。”今天有幸被一个小不点儿抱了大腿的,是老五子。

  他见过这么点的孩子,但是都是人家的母亲抱着的,且五六岁的孩子,见了他们这样凶神恶煞的,吓都吓哭了好么。

  还抱着他们的大腿?不见了就跑,就是见了哇哇哭。

  这的孩子其实见了也害怕的,小孩子比大人更敏感。

  可是温润一说这事来教导武艺的武师傅,他们的武先生,就不怕了。

  有个胆子大的还去抱着武师傅的大腿,小孩子懂什么?他们只知道这是武师傅,会教他们厉害的拳脚,会让他们骑大马!

  五个老卒觉得今天的日子,过得像是梦一样。

  但不是梦,因为第二天,吃过了早饭,王珺他们就走了,走的十分干脆利落,温润也没舍不得,他跟王珺更像是合作关系,毕竟两个人没什么感情基础。

  送走了王珺,温润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安静的过了。

  五个老卒也要跟温润一样,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俗称“教案”的东西……

  张大爷就找他来了:“有几位贵客要来!”

  “贵客?”温润一愣:“什么人啊?”

  “是我去县城办事,县令大人叫了老汉过去,亲口说的,说是年终文会,您不去府城,就有几位慕名而来的才子,非要见您,让您早做准备。”张大爷看样子,还有些激动:“你快准备一下,这是县令大人给你的信。”

  他还带了很厚的一封信给温润。

  “哦,好,我知道了,您老别着急哈!”温润抹了把脸:“才子……能比我有才么?”

  他那整个清朝民国时期,甚至是后来的现代,那么多的诗词,还侃不晕他们了。

  给张大爷拿了一支羊腿走:“王珺他们都走了,这次会来得太着急了,就不等您了,下次回来一定去您家吃饭,这个羊腿是他带回来的东西,不多不少,给您老带一个回去尝尝味道,说是黄羊的腿儿。”

  其实是王珺他们打猎弄来的,是个羊腿儿,但不知道是不是黄羊,反正温润也不认识是什么东西。

  可味道不错,吃了之后跟羊肉的效果差不多。

  “行,那我回去了。”张大爷拿了东西颠颠的回去了。

  温润打开了辛县令给他的信,很厚一沓,上头写的内容,更有意思。

  第一,的确是有个才子要来拜访温润,而且这些才子,是游学过来的,从京城到府城,再到县城。

  第二,来的人身份不简单,给他们领路的是邓二少!

  邓二少什么人讷?那么娇气高傲的一个小少爷,能给人当领路的?

  除非对方大有来头。

  果然,第三,辛县令说,有一位谢六公子,这位谢六公子可不简单,他是当朝首辅大臣,谢亮,谢有道的孙子。

  谢亮的经历可传奇了,他是当今皇上执政之后,第十个状元,可惜有点大器晚成。

  他中状元那一年都三十了。

  但是一中状元,他就跟皇帝攀上了亲家,他的二儿子,尚了皇帝的二公主。

  然后他就翰林学士了。

  倒是他的二儿子跟二公主成亲之后,十分恩爱,二公主三年抱俩,一儿一女。

  皇帝一高兴,给他老亲家升了个官儿,外放成了直隶的布政使。

  当了五年的布政使,他就升迁回了京城,成了户部侍郎,他三儿子就跟当朝太师的亲孙女成亲了。

  然后他就成了户部尚书。

  等到他小女儿嫁入镇国公府,成为镇国公的嫡长孙媳妇儿,他就入了内阁,成了阁臣。

  连带着,他早前出嫁的大女儿的夫婿,都有了升迁,可以说,这关系网被他弄得那叫一个亲密和牢固啊。

  等到他孙子大了,到了入学的年纪,就直接进宫当了皇子伴读。

  然后他就从最后一个阁臣,升迁到了首辅的地步。

  且他虽然比当今皇帝年纪小,却身子骨儿不怎么好。

  时不时地生个病,也不知道跟皇帝怎么办理政务的,反正皇帝很重用他,且宠信他。

  他的儿子们,也很争气,不仅自己考中了进士,排名还很靠前。

  大儿媳妇更是老蚌怀珠,给他生了个六孙子,那就是这位谢六公子,谢松,谢长生。

  因为生他的时候,谢大夫人因为年事已高,怀的辛苦,差点难产不说,这孩子还瘦瘦弱弱的,哭声都没有猫儿大,当时谢老大人就给起了“长生”这么一个字,压一压他的小命儿,还给起了“谢松”这个名字,因为松柏常青。

  别看谢松生下来体弱,架不住家里人补啊,从小打到,这养下来,后天补给及时,长得壮实了,也就跟普通的孩子没什么异常啦。

  这位谢六公子,大概是因为小的时候,身体不好的关系,他就在家里养着,也不出去玩耍,家里都是有学问的人,加上家里人疼他嘛,祖父父亲都有事没事的陪着他,教导他读书写字,吟诗作对。

  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了秀才,十三岁考了举人,十五岁以一首《如梦令·春花秋月》而名动京师,被人号称“京师第一才子”。

  甚至有人想要跟他家联姻,条件都很好,有几位皇子也动了心。

  这位谢六公子就只好说要去游学,归期不定,他反正都是举人了,哪怕不是解元,也是名列前茅。

  会试跟本不怕,但是他讨厌留在京城,很多人都想招他为婿,他就跑出来了。

  反正他还年轻嘛!

  在外面看看山水,参加一下各地的文会,看看其他的才子,甚至是认识点风月佳人什么的,这位倒是潇洒的很,带着七八个护院,以及两个长随,两个书童,四五个赶车的马夫,这就出门游学了。

  带多少钱不知道,反正到哪儿都有人接待。

  谢首辅可是有不少门生故旧,不说遍天下,也差不多了。

  对于这位谢六公子,那是照顾的无微不至。

  而这位谢六公子,就来了永清府,在永清府呢,听说了温润的大名,就想结交一下,可惜,他想等到年终文会的时候,认识一下。

  结果听人说,温润不会来年终文会。

  这位谢六公子就沉不住气了,要来永宁县,与温雅士一起,探讨诗词歌赋,甚至有可能,在你家过年。

  温润看到最后,已经一头黑线了好么。

  他好好地在家,突然天上掉下好多人,找他谈诗论词也就罢了,还有可能在他们家过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可是不招待也不行,首先对方的身份,他可以不在乎,反正天高皇帝远,可民不与官斗啊。

  另外就是,辛县令貌似很在乎。

  还有本地土著陪同,这邓二少来了,恐怕会直奔书院去,吴山长恐怕会很喜欢才子大聚会。

  可他不喜欢啊!

  无缘无故的谁乐意家里来陌生人,还总是缠着自己。

  再说了,他家也没啥特色,来干啥呢?

  温润不仅气闷,可是没办法,对方就是奔着他来的。

  第二天,温润就叫了陈强家的过来,吩咐了她好多事情。

  “老爷,这是贵客要来吗?”陈强家的都不由得问了出来。

  “是,唉,真不想让他们来。”温润没好气的道:“来我这里,又是吃有适合,还得招待他们,我闲得慌啊我?真不想他们来。”

  “是什么人啊?”陈强家的愣了一下,老爷这么心不甘情不愿的啊。

  “是一群才子,来我这里,找我茬儿的。”温润吸了吸鼻子:“我这是人在家中坐,才子天上来。”

  陈强家的一下子笑出了声:“老爷名声在外,有才子慕名而来拜访一二,也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对方是上门拜访,与老爷素不相识,也不能空手而来,万一真的带了重礼而来,您不仅要招待,走的时候,还得带点随手礼……。”

  温润一下子就先是被人抽走了精气神:“这还连吃带拿啊?”

  陈强家的乐不可支起来:“您这也太……。”

  也太吝啬啦。

  温润趴在桌面上哀嚎:“想个办法吧,他们最好别来我家。”

  但那是不可能的,温润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就开始准备了。

  不过他准备了七天,都下了两场雪,他们家的梅树都开了花儿。

  人也没来!

  作者闲话:

  先更新一章看着吧,江湖在码字了,但要先去睡一觉,最近作息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