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31章 成雅士了

  要说古诗词,温润没有记住一万首,也能背诵个千八百首的了,谁让他就是学这个的呢。

  但是本朝是衔接的明朝,关外的鞑子们还在勤勤恳恳的胃朝廷上山采参,下河捞珠呢,没有造反的意思。

  朝廷呢,跟关外的关系也没那么紧张。

  本朝立国之初,高祖皇帝就说了,欲效仿唐时,与诸族关系良好,共生共存。

  所以本朝特意在与各个部族的接壤之地,设立互市,故而这个时代没有清朝,但是他有不少清朝经典的诗词可以用啊!

  其中有一首,太适合这个时候了!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的诗词。

  温润下笔写了两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好诗,好诗啊!”许攸离他最近,看过之后,顿时就大声的赞扬开了,这一开头就写的相当的犀利。

  人生假若都能像第一次相遇时那样相处该多美好,那就不会有今天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轻易就变了心,却说是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看向了林老秀才跟吴越,这俩人其实许攸比温润要熟悉一些,想当初刚见面那会儿,还挺人模狗样儿的,现在呢?

  自己不好好温故而知新,反倒怨恨温润不肯在学台大人面前,为他们说两句好话,温润要是有那个本事,他许攸也不用辛辛苦苦的复习,应对岁考了。

  就因为这个,他们不顾永宁县的其他文人,竟然当着外人的面,给温润增加压力,真是够够的了。

  吴山长看他们俩的眼神都不对了,辛大人也是暗地里皱眉好几次。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有人又跳了出来,这人他认识,嗯,那位苏大公子。

  苏康这几天过得可不怎么好,老是被人怀疑智商问题,不过他到底是有跟脚的家伙,亲姐夫可是总督大人,哪怕总督大人不看那第四任妻子的面子,也得顾及一点儿自己的面子啊。

  哪怕不护着他为非作歹,也不会让人欺负了他。

  故而这位苏康苏大公子,又跳出来了,他总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的试探:“前两日刚去了春香楼,里面的追请姑娘真是温柔似水,情意绵绵。”

  这个时候,他提起来个青楼花魁,众人都皱眉了。

  虽然这里有安排歌舞,但那是请来的歌舞伎,而非秦楼楚馆那种陪人睡觉的,这是真正的歌舞伎班子,乃是特意从府城请来的,永宁县这样的小地方,还没有呢。

  “你若是真的才华横溢,那就写点好玩的,不是说我们没有才华吗?看你有没有情调了。”他这是明目张胆的给温润下绊子。

  谁写诗作词,写到一半还要添加内容的?温润也说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话。

  现在还有人在他作诗的半路上加塞的嘿!

  “你这叫什么话?”许攸不干了:“为难人么?”

  “可他不是做了好几首佳作么?”苏康一脸挑衅的架势:“我姐姐来了信给我,让我文会结束之后去看望她,我就想着,拿点文会诗集给她瞧一瞧。”

  谁不知道他姐姐现在是总督夫人啊?

  学政大人就算是“隐形的钦差”,那也是天高皇帝远,总督大人可就在江南坐镇呢,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敢怒不敢言。

  反倒是正在写诗的温润,他的笔只是停顿了片刻,听他说完要求,就点点头,然后就继续往下写了: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后四句的意思,说的是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好像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而苏康呢?

  他说的那只是个青楼花魁而已。

  就算他抬出来他的姐姐,总督的第四任夫人,那又如何?

  若是他敢承认,岂不是自比唐明皇?

  不论是他那当经历的老爹,还是当大姐夫的总督大人,都没那么大的脑袋,能戴的下这顶大帽子,他就更别提了。

  而温润写完了之后,就舒了口气:“本以为,文会之中,能结交一些文人雅士,谁知道……。”

  他没说完,未尽之语,却在人心里留下了很重的痕迹。

  眼神失望而惆怅,许攸都快要笑出声了好么!

  温润这小子够坏的啊,这么一首好诗,必然会在文会诗集上留名,可是每次有人看到这首诗,就会想起林老秀才,吴越跟苏康这三个人。

  啧啧啧!

  这跟遗臭万年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这首诗,已经被学政大人拿到了手里头:“好诗,好文采!可称名士也!”

  他是知道温润的情况的,故而知道温润在科举一途上没什么未来可言。

  但是温润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放浪形骸,反而继续苦读,并且教书育人。

  这是吴山长亲口说的,再看这人的人品不错,长相也好,气质更好,主要是他的才华,更更好!

  可惜了,这要是不跟人结契,就凭他这才华,考个进士,绰绰有余!

  “名士,真的?”吴山长听了这话,一个激动,正在抚须的手一个用劲儿,薅下来好几根胡子。

  平时吴山长是很在意自己的这个胡子的,但是现在他一点都不心疼,只是两眼放光的看着张炳大人。

  张炳大人其实也是一激动,就脱口而出了,可是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啊!

  “这……应当名士……就算不是名士,也该是一位雅士才对。”好吧,张炳大人说话的功夫,又给温润降了一格,从名士,变成了雅士。

  吴山长不在乎这个,不管是名士,还是雅士,出一个就行。

  免得他在一众各个书院山长里抬不起头来。

  因为别的书院起码有才子,有雅士,也有名士,永宁书院有什么呢?

  有的只是穷乡僻壤而已。

  这次还是稳如给出的主意,盖了竹林小筑,不然书院哪儿有那么多钱,给学政大人盖房子啊?

  再说这学政大人也不是年年都来。

  快的一年一换,慢的也是三年一换。

  要是一般的屋子,估计最少也得三年一番新,可他们哪儿翻得起啊?

  竹子的就不同了,这玩意儿便宜,到处都是,到时候重新搭建一个都成。

  可也体现出来,他们永宁县的贫穷了。

  不止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文采上的贫穷……连个才子都没有,因为没什么人去府城参加文会的,哪儿来的才子呢?

  更别提雅士跟名士了。

  至今为止,他们永清府,只有两位雅士,一位名士。

  还都在府城居住,根本不去其他县城,要去也是出门游学,走一走名山大川,看看风景名胜。

  没听说他们往犄角旮旯里钻的。

  如今他们这里,也有个雅士了!

  张炳大人想了想:“称得上雅士一名了。”

  其他人都惊讶的看着温润,这就雅士了啊?

  “大人缪赞,在下愧不敢当。”温润这个时候只有谦虚了:“诸位兄台的大作也很不错的,温某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好一个恰逢其会。”张炳大人对温润如此谦虚,十分受用:“你在鸿升小文会的佳作,就很好,这首更是精妙,能在寥寥几语之后,就能做出下半阙,你的才思十分敏捷。”

  这位张炳大人干脆就定下了此次文会诗集的第一首诗,竟然是《鸿升小文会》,就是温润在鸿升小文会上写的那首。

  最后一首就用温润才写的纳兰容若的诗,一般文会最后一首,就跟大戏似的,乃是大轴,能比其他诗词都好的,自然是压轴之佳作。

  温润一个人,两首诗词,一个打头,一个收尾。

  他不雅士谁雅士啊?

  他还送了学政大人一首小诗呢。

  这下子,吴山长笑的见牙不见眼。

  其他两位先生也非常的开心,开心的都露出后牙槽了。

  温润知道,纳兰容若的诗词,那在后世也是一绝的,他这可不是自创,是抄袭呢。

  抄的还是一个大神的著作。

  要是他自己琢磨,其实也能琢磨出来,但是未必有人家大神写得好啊,想他在上大学的时候,那帮子男生,整天在他这里琢磨诗词歌赋,不会写就抄,有个师兄字写得好,每天用不同的字体,写纳兰容若的《画堂春·一生一世一双人》,写了一个星期,将另外一个系的系花追到手了。

  后来俩人果然在毕业后就领证结婚了,转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他还去喝过满月酒呢,小娃娃胖乎乎的相当的可爱。

  温润的诗的确是很好,邓二少他们一群官宦子弟也不得不服气,以至于晚上的晚餐时间,不少人都过来,跟温润喝个酒,虽然酒杯小巧玲珑,但也架不住人多啊。

  喝的温润也有些醉醺醺了,幸好身边有个许攸,也能给他挡一挡酒,就这,俩人都喝的有点大了,许攸的书童一个人搞不定俩,刘三儿他们进来把俩人扶上车的,这才散了文会。

  因为回书院也没人照顾两个醉鬼,书童做主,将俩人都带回了许家大宅,这里什么都有,甚至连泡澡都可以办到。

  温润这又是醒酒汤,又是泡大澡的,一番折腾下来,酒果然醒了个七七八八,整个人都舒爽了。

  晚上睡得晚了点,第二天却很早就被许攸给扯了起来。

  温润简直是闭着眼睛被人拉起来的:“我说悠然兄,你不困吗?”

  “还困什么困?学政大人他们明日就要走了。”许攸马上叫人给温润拾掇拾掇:“今日是在这里停留的最后一日,收拾东西呢,还不去书院,起码跟着凑一下热闹,表现一下不舍之情啊?我听说,林老秀才听闻他们要走,可是哭了一鼻子呢。”

  “昨天才文会,今日收拾行囊,你那儿听来的啊?”温润才不信,许攸的消息如此灵通?

  “我这一晚上是睡死了,可我父亲却没有,早就安排好了人手,替你我打探消息。”许攸看着温润被人收拾仪容:“林老秀才这次估计是真的不成了,他也算是厚脸皮,另辟蹊径,听说一大早就跑去守在学台大人的门前,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好像多舍不得大人似的,你说他一个糟老头子,一大早的上门哭,知道的是他舍不得大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哭丧嗯!”

  “你呀你呀!”温润哭笑不得的道:“不至于吧?那林老秀才都多大年纪了?他舍不得张炳大人?我看他是别有用心。”

  “他大概是想着一哭二闹三上吊吧?”许攸道:“那老头儿还好意思说,我问过了,他执教这些年,他的私塾里头就没有超过十三岁的孩子,只要超过十三岁,要么就是送来书院就读,要么就不读书了,去做别的,这么多年,他教导出来最多的孩子,竟然是一些店小二!因为这个活儿,必须要认识字儿,不认识字的人干不了,毕竟客人需要点菜,他也要认识菜牌子。”

  温润收拾妥当,随便吃了点东西当早饭,就被许攸拉着出门,直奔书院。

  书院的人还是那么多,在学政大人走之前,是不会减少的,温润也才知道,上一任学政张贤,来的是多么的低调啊,简直是微服私访好么。

  到了地方之后,好多人跟温润打招呼啊!

  哪怕温润只是简单的寒暄一两句,等走到竹林小筑大门口,也用了一个时辰,张炳大人的长随正守在门口,看到他跟许攸来了,立刻上前行礼:“大人正在里头收拾行囊,您二位请进。”

  俩人就在另外一个书童的陪同下,进了竹林小筑。

  这其实是温润第二次正儿八经的进来,拜访学政大人。

  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多了一些生活气息,一开始制作精良的竹林小筑,只是一个精致典雅的竹楼,现在有了点人气。

  不过很快,这人气也要消失了。

  而他们到了之后,发现不只是他们俩,还有起来更早的,比如邓二少,还有他那一票人马,奇怪的是,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学政大人一脸的无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