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23章 你叫我什么?

  “你叫我什么?”温润的笑容,彻底消失在脸上,神情凌冽,眼神淡漠的看着他们俩。

  尤其是温源。

  这会儿冷汗都下来了。

  “如玉贤弟,跟他们两个人有什么话可说的?”许攸没好气的拉着温润就要走,看了看那些不明所以的人:“诸位,以后交朋好友,可要看好人品如何,这样的人,不配与尔等同行。”

  其他人在看到他们的时候,也会攀谈一下,打个招呼,寒暄一番。

  可是看到跟着他们的温源和温浪,就只是点点头,有的甚至是扭头就走。

  在以前,可能会看在一起上学的份上,大家能多少留一点脸面。

  但在温润出了风头,受到了学政大人的重视之后,他们就对温氏一族的子弟,不再有什么好脸色了。

  这就让这群聪明人,有些意外了。

  他们对永宁县的关注没有多大,可以说对这个穷乡僻壤之地,了解的不安么多,要不是学政来这里,非要在这里举办“岁考”,他们也不会在这里流连忘返。

  这地方要啥没啥,客栈两座,秦楼楚馆也就那么两间,还不大,花魁也就那样吧!

  更没有什么风景名胜。

  能结交的就剩下才子了。

  比如温润,温如玉,虽然跟人结契了,但是他一点扭捏都没有,何况他的另外一半虽然是个武夫,但好歹是个六品武官。

  勉强配得上吧?

  但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都姓温,应该是族亲吧?就算不是,同样姓温,就算没交情,也不至于交恶啊?

  “几位,告辞!”温润就真的跟着许攸走了。

  大家都知道,许攸跟温润的关系比较近,而且不是什么绯闻,因为许攸亲事都定下来了。

  他定亲对象,是府城黄亮同知大人家的小女儿,黄三小姐。

  不过是要明年开春成亲。

  如果他能秋日乡试的时候,考中举人,这就等于是锦上添花了,那样更光彩一些。

  因为这个亲事,许攸也是很多人结交的对象。

  可看许攸这毫不客气的态度,这些人惊疑不定的看着温氏兄弟。

  其中一个脾气不那么好的不有得张嘴问了一句:“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儿?”

  “是啊?!”

  “都姓温,不说是兄弟,好友总该是吧?”

  “看样子跟仇人似的,要不是他们都一个姓氏……。”

  大家都不傻,看温氏兄弟那表情,多少都猜测到了一点什么。

  这个时候,有个匆匆来迟的举人,一开口就告诉大家:“孙先生请大家去荷花池那里观鱼,呵呵呵,这可是个雅趣啊,听说那里不仅有片片残荷,还有水里养了二十载的锦鲤,很有灵性的哦!”

  “哦?”

  “那可得去一看。”

  “孙先生真是个有雅兴的人。”

  “去去去,这就去!”

  其实是所有人都默契的找了一个借口,去观鱼,总该聊天的吧?孙先生是本院的老师,肯定知道一些事情,别人不方便说的,他指不定能说呢?

  于是一窝蜂的就走了。

  说实话,将温氏兄弟很不给面子的留在了原地。

  没人招呼他们,没人搭理他们,刚才还称兄道弟的几个有些吊儿郎当的秀才也走了。

  “源哥……这……。”温浪有些急了:“温润也太不给面子了!”

  他们以为温润会“顾全大局”的,结果温润没那么好心,人家就差当场翻脸了。

  “不管他了,你还记得那个邓大人家的二少爷吗?”温源一咬牙:“咱们只要巴结住了他,还怕温润一个小小的举人翻了天去?”

  “可是源哥,邓二少看样子不太好接近啊?”温源不由得犹豫了一下:“而且听他身边的人说,邓二少品味很高的,那可是咱们江南这边的河道总督,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啊?”

  温源沉默了。

  江南河道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南河河道总督、南河总督,是本朝设在江南地区的高级官员之一,因为朝廷很重视江南这边的河水治理,故而品级定得很高,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南大部分地区的河道疏浚及堤防。

  本朝初,只在山东济宁设河道总督。

  可是考虑到淮安是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治河工程最重要处,而总河署所在的山东济宁距此路途遥远,往返不便,为便于及时掌握水情河势,就近指挥,于是在淮安城西北的清江浦原户部分司旧衙署设立行馆。

  今上登基为帝七年之后,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驻济宁。

  次年就增设了直隶河道总督,归直隶总督兼领,可直隶总督忙不过来啊,就又分了出来,由单独的人任职。

  以此类推之下,江南、南河等等水患频发之地,就有了专门的河道总督。

  这些专门治理水患的最高官员,与本地总督平起平坐,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温源能知道这么多,多亏了他让出来的房间,是一个比较老资格的举人,那人已经四十开外了,带了一个书童一个长随入住。

  他去过会试,而且去了三次呢。

  知道的消息很多,且仿佛消息很灵通的样子。

  邓二少也是他介绍兄弟俩认识的,不过说是认识,只是打个招呼,邓二少有住的地方,就是孙先生的小院儿,这几日三位先生的住处可是塞满了人。

  不是这个官员的子嗣,就是那个官员的孙子。

  反正是不会让他们这些“官宦子弟”跟普通人挤在一起的,那也容易出现什么“霸凌”,毕竟家世不同嘛。

  邓二少既不是家里传宗接代的嫡长子,也不是家里寄予希望,顶门立户的麒麟子,他就是个排行老二的嫡次子而已。

  家里的资源享受着还不用自己努力。

  邓总督那也是大权在握的人,说不上是封疆大吏,可也是一方要员,治理河道哪儿那么容易啊?一年年,朝廷拨给河道的银子就没少过,可河道还是那个河道,雨水稍微大点儿,还是会崩溃。

  每隔三五年,就有决堤的事情发生,大小不一样而已。

  邓二少名为邓辉,字耀祖,在家里是嫡次子,还有个大哥在京城那里,一个是守护家业,另外一个就是在京城会试呢。

  他自己却只是个秀才,还没考上举人,不过这次跟着学台大人过来,却没人敢小看他一个秀才。

  谁让人老爹厉害呢。

  “源哥?源哥!”温浪看他半天没出声,不由得喊了他好几句:“咱们怎么办啊?”

  这也不能总不出头吧?

  听小道消息说,这位邓二少的秀才身份,还是他父亲用了很多手段,才让他考上的,秀才好说,可是举人就不行了。

  温氏兄弟没什么见识,只想着跟邓二少打好关系,希望邓二少也能将他们弄成秀才。

  可是邓二少是那么好高攀的人吗?

  不说他身边有多少高官的孩子围着交朋友,就是这群官宦子弟那花销,都不是他们能支付得起的,吃不习惯这里的饭菜,人家还有自己带来的厨师,在当地租赁了宅子,自己起火做饭,然后给邓二少送来。

  “别喊了,我没聋!”温源没好气的道:“走,去看看邓二少他们那边吧,要是他们也想认识温润的话……。”

  “那就怎么样?”温浪追问了一句。

  “那就制造个机会,让他们认识!”温源一甩袖子,自己就朝另外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正好是邓二少他们暂时在的地方。

  温润被许攸拉着走,也没多快速,他们拐了个折角,到了一个人相对少的地方,许攸才驻足:“温源跟温浪他们几个,怎么还有脸在书院里?”

  “温家庄经过了这么大的变故,要是再不冒出来几个有出息的,还能在几个村子里拔得头筹,当老大吗?”温润哭笑不得的道:“我可是听说了,他们考的不理想。”

  “连个秀才都不是,考试的时候,三次连一次都没过去。”许攸瘪嘴:“这会还跟一群府城来的举子混,给人家当狗腿子吗?”

  这话说得,也太愤恨了。

  “那是他们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了,你要是生气,岂不是用他们的错误,在惩罚自己?”温润“唰”的一下打开了自己的折扇:“咱们今天做什么?他们都三三两两的聚到一起,不是吟诗作对,就是讨论学问,你也去吧!”

  “你怎么不去?”许攸说完就后悔了。

  别人吟诗作对,是为了拓展人脉。

  讨论学问是为了乡试甚至是会试。

  温润呢?

  他既不想往上考,拓展人脉干什么?

  “你去吧!”温润推了推许攸:“你可是要考举人的哦。”

  许攸上次没考上,这次总该考上了吧?吴山长都说他很有可能中举的,且许家也需要他这个顶门杠子去拓展人脉,因为许家就是个大地主,在朝中没有什么人脉的,要不然,也不会给许攸订了这么高的一门亲事。

  可以说真的是高攀了啊!

  “你都不去,我去干什么?”许攸这人啊,就在这个时候讲起了义气:“走,咱们俩去下盘棋吧?”

  那个能磨时间呢!

  “好吧,今天不去,明天你也得去,我无所谓的,这里的人我都认识,也熟悉。”所以不用怕他无聊。

  实在不行,他回去睡觉呗?这春困秋乏夏打盹的,中午他都不想吃饭了,就想在房间里睡大觉,躲避开秋老虎。

  “那也要先陪一陪你啊!”许攸还是坚持跟温润混在一起。

  俩人找了个偏僻的小亭子,建的地方很有意思,是一处乱石颇多的角落里,这角落还是挨着竹林的僻静之处。

  “这里的石头还挺多。”温润看到了很多有着人工痕迹的碎石。

  “据说这里是当年修建书院的时候,废弃的一些石料堆积处,因为没什么价值,又沉重不方便处理,故而就堆积了这么一个小假山。”许攸指着那点竹子道:“因为挨着竹林嘛,故而有竹子在地下延伸过来,就是长出来的少,不过这样倒也有点意趣。”

  这个亭子修建在这座不起眼的假山上,只有二层,全木质结构,连顶上都用的油木板。

  一层倒是挺大的,二层小一些,上面有一桌,四个凳子,可以在此地用餐,也能品茗。

  还有靠边的栏杆位置上,放着两个长桌,可以下棋,也可以作画。

  俩人就坐在了栏杆那里,有书童带了棋具过来,还有一壶茶水,两个茶杯,伺候的十分精心。

  温润觉得,这可比陈旭那小子细心多了。

  陈旭就没怎么伺候过他,且一直缩头小乌龟似的,在他的书房里不出来。

  看看人家这书童,多体贴!

  不止拿来了棋具,还有茶水,以及两碟点心。

  更拿了个香炉来,点燃了香炉,竟然是桃花香。

  这地方的竹子长得不粗,因为是在岩石之中的缝隙里钻出来的,故而细细瘦瘦,却也是竹子啊。

  长得也不高,不会遮掩住二层的视线。

  西竹,桃花香,对弈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小书童在一边独自玩耍。

  在这热闹的书院里,倒是真的清闲自在,又有闹中取静的意思。

  “你的亲事如何了?”温润只能这么问。

  “定下了。”许攸说了他的亲事。

  “不错啊,高攀了。”温润道:“可曾见过那位黄小姐?”

  “哪儿那么容易?是我父亲与母亲,去了三次府城,才定下来的,并且最后一次,拿了我的一首小诗去的,大概是也觉得我有点才华吧?”许攸有点自得的道:“有一位这样的高门千金下嫁,我家也算是荣耀了,对了,我父母在府城置办了百亩良田,作为聘礼,送去了。听跟去的人说,那位黄家千金是个温婉贤淑的性格,家里人人都说好的。”

  “这么多的土地啊?可见咱们这边是诚心求娶,对方能同意这门婚事,也是你的造化,成了亲之后,要好好对待嫂夫人啊。”温润下了一子:“你这婚事一波三折的,好几次定亲都没能成功,这次终于定下了。”

  许攸的婚事,最开始是在本地挑,后来是去府城选,没想到选了个官宦之家的千金,还定了亲,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