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76章 新县令的消息

  “那就好,我以为我起晚了呢!”听他这么一说,温润也就不着急了。

  慢吞吞的洗漱过后,喝了一碗米粥,吃了一点小菜,喝了一碗醒神的茶。

  终于清醒了的温润,这才收拾妥当,听陈旭说,客人也才起来,是他娘让程老五跟刘老五过去伺候的,因为温润说了,女眷就在后头,有什么事情,叫男人们出面去办。

  对方虽然是客人,却也是男客,故而陈强家的跟翠花婶子都避嫌,不出头。

  陈旭是不想去,他也不能去,他是温润的书童,只有伺候老爷的份儿,没有连带着客人也要伺候的,要伺候也得是先伺候好了老爷,再考虑其他人。

  且温润也没有让他去的意思。

  于是就只好让程老五跟刘老五去了。

  当然,如果他们能“自食其力”那就更好了。

  也不管对方能不能适应被粗手粗脚的长工伺候洗漱。

  “老爷,客人已经用过早饭,在去书房的路上。”其实路不长,两个人还走走停停,看看王家大宅的风景。

  也是给温润留出时间去书房。

  温润只好站起来,的确是往书房那边溜达:“走吧,去书房。”

  书房里,又是一上午的各种商讨,温润完全按照本朝律法来,每一条每一款都是如此,这让鲁明特别惊讶,也很别扭:“真要如此啊?”

  这条条框框下来,别说旁人了,自己人也会受制不少。

  “一定要这么做。”温润坚持:“以后谁敢拿这契约说事儿,咱们才能站得住脚。”

  一切按照规矩来,还是朝廷的律法。

  谁敢说个子午卯酉?

  “那倒也是。”鲁明立刻就明白了,温润这是在契约上,要站得住脚。

  他们的势力现在看着挺好,在真正的高官显贵眼里,依然是不够看的,只能在这上面做文章。

  不愧是举人啊!

  看看人家这想法。

  合同谈论了一天才定好契约书。

  他们俩第二天才赶着马车带着人回去。

  结果前脚他们刚走,后脚许攸就来了。

  不止他一个人来了,还有两位秀才,这是来给他拜年的,就是有点晚,这都正月二十几了?

  “怎么今天过来了?”温润因给他们是同窗,又是秀才,故而是直接在书房接待的他们。

  “本来还能早点的,可你这里不是有事情吗?”许攸笑了笑:“我们特意晚来几日,免得你没时间。”

  温润难得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哦哦,请坐,请坐!”

  这三位过来,一个是结伴过来拜年,还有一个就是来探探路,给他递送一个消息:“新的县令大人,二月初五到任,听说李县丞已经在鸿升酒楼订了酒席,要给新来的县令大人,办个接风宴,只是县城里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啊!”

  “是啊,大家其实对李县丞,也不是那么看好的,上一个县令大人在的时候,刚来那会儿,李县丞也是摆了这么一出,结果呢?上一任县令大人只是略施手段,就让他缩了回去,在家里不出来了,你看看这几年,他能干什么啊?最多当个齐天大圣,听调不听宣的样子,还把架子端得高高的,要不是毛师爷手下留情,他连县城都当不稳妥,现在还想故技重施呢!”

  “李县丞其实最大的依仗,就是因为他们李家人多,才看着势大,要不然啊,这个县丞他还能不能坐得稳,就未必喽,倒是他那小儿子李卡,最近很是活跃,四处走动,拉拢人手。”

  温润从他们那里得来最新的消息,县衙已经收拾一新,县衙里的人也都收拾好了,就差县令大人到来了。

  可是李县丞想要当这些人的领头羊,让新来的县令,能看重他,重用他,甚至是倚重他。

  但其他人却不这么想,这个李县丞自己纠结了一些人,打算弄个接风宴。

  可惜,书院现在还没开学呢。

  甚至,吴山长说了,他们二月初十才正式上课……一下子将时间订到了县令大人来了之后,这样的话,李县丞想要拉着书院的人,给自己壮声势的计划,就行不通了。

  尽管他找了吴山长,也拜访了两位先生,可他跟人家搭不上茬儿。

  他倒是也想找温润,结果没来得及,府城就来了消息,说新上任的县令大人不是一个人来的,也不是一家子,而是除了家眷之外,还带了旁人。

  “听说新来的县令大人,不止带了夫人与孩子,还有两位幕僚,三位门客,四位师爷,八个账房先生。”许攸笑着道:“这些人,据说去年就来了这边,可惜没人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都在查什么,反正,李县丞有些慌乱,以往他管的一些账本啊,赋税账目什么的,不可能没有漏洞,结果前任走的时候,将东西都给封存了,钥匙带走了,交给了新来的县令大人,而且也不知道都放在哪儿了,李县丞最近急得不得了。”

  温润一听就笑了:“这里有什么不妥啊?李县丞这样着急?”

  衙门里没几个人是真的清清白白。

  李县丞家大业大,真以为是他祖传的产业啊?无非是在衙门里当差,有一些外捞而已。

  这点外捞,肯定是在账本里有体现,他不是什么聪明的人,不可能做的天衣无缝。

  甚至是做得很粗糙,让明眼人一查,就能查出来的那种。

  他能不着急么!

  温润有所猜测,知道这交接上恐怕很麻烦,所以他不怕李县丞来找他,李县丞也没来找他。

  “不过啊,你是本县举人,别在家待着了,先去县城恭候吧,有什么事情,也能消息灵通一些,你在这里,也太不方便了。”许攸道:“实在不行,你住在我家,等县令大人到任之后,事情差不多了你再回来,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事情要你非得留在家里的。”

  温润想了想:“也好。”

  他不知道来的县令是个什么脾气。

  要是个清高孤傲的,那他不去迎接,以后可能会给他穿小鞋。

  莲花坳的确是消息不灵通,所以还是去县城等待比较好。

  “不过不是现在,我过了二月二再过去县城,叨扰悠然兄。”温润可不想这么早过去,县城在新的县令来之前,可是个是非之地。

  “也好。”许攸点头:“对了,明天可能还有人来。”

  “我这里,倒是宾客盈门。”温润乐了。

  大家来看他,只是增加一下感情,不过这感情也不是随便增加的,要是太积极的话,就有失风范了,所以才正月二十几的来莲花坳。

  但就算是这样,莲花坳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尤其是村长家,村长老伴儿就跟村长嘀咕:“这来的都是什么人啊?看那马车的样子,可不普通。”

  “那都是有身份的秀才公,大户出身,一个个文质彬彬的,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村长张大爷乐得见牙不见眼:“咱们莲花坳也是走运了。”

  “就是可惜了王珺小子,这去了那军中,说的挺好听,谁知道什么样啊?”张大娘是看着王珺他们兄弟姐妹长大的,他们的父母,她也认识,那是一对很不错的夫妻。

  就是活的太短了。

  好人不长命啊!

  这几天的时间里,老王家不少客人上门,温润都是热情接待,因为不是秀才就是读书人,一个个气质好,谈吐文雅。

  莲花坳所有人都觉得与有荣焉。

  温润也从此,算是正式打开这个读书人的圈子了。

  不过二月二的时候,没人来。

  因为这天过节,同时,这天没太阳,因为阴天了!

  不止阴天了,还雨雪霏霏,温润前世是北方人,北方的二月二,还冷的很,那个时候连暖气都没有停止,而是继续供暖;今生这个生活的地方,应该是偏南方一些,刚出了正月,就已经有雨了。

  同时,家里的果树已经开始发芽,隐隐约约有了花苞。

  且这个时候过了二月二,就要准备种地了,不像是北方,要三月末四月初才可以春耕,这里这会儿就可以准备春耕了。

  所以这里的二月二,又叫“农事节”,因为过了这个节,就开始忙活农事了。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乃生发之象。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温润虽然是举人老爷,却将老王家定格为“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而这个说法,是来自清朝的,这个时代没有,温润就给老王家立了这个“flag”,将来也是这么打算的,起码,这立身要正。

  他们家的这个,不能更正了。

  “来,我们吃猪头肉,将来一年都奋发图强。”温润家里吃的自然是猪肉头啦。

  是卤的猪头肉,全家都吃,因为好几个猪头,都做了的,还让人挨家挨户的送了一些,别人家也有给他送的,不过温润将四个猪耳朵,送给了张大爷下酒,送了两个给杨大叔。

  杨大婶就把猪舌头送了一条给他,希望他今年能多讲一些书给孩子们。

  等到过了二月二,其实孩子们是要来上学了。

  不过温润还有事情要办的,可他没耽误孩子们,依然开学了。

  这可倒好,孩子们的作业,是他第一个要检查的,记得原来的世界,那个寒暑假作业啊,是所有学生的痛!

  有的人开学前一天在努力的补作业,也有的放假就写完了。

  还有的孩子记性不好,放了个假期,玩了个痛快,上学之后,很多知识都就饭吃了。

  但是温润考校了孩子们,他们竟然比之前学的东西,记得更好更扎实。

  “先生,我们在家里也是要看书的,何况是有作业,我们都认真写了,且写了两遍,我还教导弟弟妹妹们背书,认字儿,连父母都跟着学的。”

  这是一个在家成了小先生的孩子,才九岁而已。

  “先生,我在家会跟父母一起看书,一起读书,一起写字,反正冬日里也没什么活计要忙。”这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才会念《三字经》,勉强会写几个字。

  可就是这几个字,他也反复练习了很多次。

  唯一会的《三字经》,更是背诵如流!

  这让温润太惊讶了。

  大班的孩子,更让温润惊讶,因为教导他们的书本知识都记得,写的字也更好了,看来在家没有少练字啊。

  而教导他们的《九九乘法表》竟然都没忘。

  语文数学,齐头并进啊!

  这就让温润开心了:“很好,教导你们的东西,都记得,没有就着新春美味佳肴吃掉。”

  一群孩子轰然而笑。

  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能得到先生这样的笑侃和夸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毕竟他们学的时间短,且是第一次放了这么长时间的假。

  怕自己忘记了所学的知识,他们在家其实也很刻苦的,先生给的文房四宝,也没人浪费,都很珍惜的用了起来。

  因为要想继续下去,就需要练习字体的工整,以及更多的知识。

  这头一天开学,温润就检查了寒假作业,发现没有一个人偷懒,而且还学的更扎实了之后,就开始了新的学习计划。

  而头一天在先生这里,温润留了他们吃晚饭。

  中午就是简单的羊肉大面,晚上则是正儿八经的宴请了一下这些“小客人”,让孩子们觉得受到了尊重,走的时候,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像是一只只骄傲的小公鸡。

  可惜,第二天他们来上课的时候,临时代课的就成了陈旭……温润去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