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2章 为的是什么?

  “走吧,以后别来了。”张大叔不可能让他们怎么样,最多打一顿,还要跟温家庄扯皮,让他们走,以后别来就是了。

  其实莲花坳跟几个村子的关系也不太好。

  平时都不怎么来往,也怪不得彼此看不顺眼。

  温小叔跟温小婶一看这么多人,他们俩也占不到便宜,温润又被很多人护着,不由得灰头土脸的走了。

  他们一离开,温润就赶紧跟人道谢:“多谢大家来帮忙,我没想到他们会来。”

  就像是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一样,温润堂堂一个秀才公,嫁入莲花坳,要说他们家没啥事儿,谁信啊?

  不过既然温润能在莲花坳落脚,那就行了。

  追究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没用,日子还是要过的,而且温润这日子过得还挺好。

  而且温润给莲花坳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岂能让他吃亏?

  “客气了。”

  “以后他们再来,就不让进村子了!”

  “就是,这俩人太讨厌了。”

  温润谢过了大家,其他人都散了,只有张大爷跟杨大叔留了下来。

  进了王家大门,温润招待俩人到了客厅,翠花婶子上了热茶和点心,跟杨大婶和陈强家的带着小王玫去了后面。

  除了热茶,还有陈强家的做出来的小点心。

  她不会做饭,但是点心啊,煲汤什么的很拿手。

  家里以前还会买一些点心回来,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了。

  其实也不是什么高级的点心,只是自己蒸的枣糕,以及做的红豆糕。

  因为是冬天的关系,就没做芡实糕,孩子们明日的午间点心是桂花糕,那个甜甜的,孩子们爱吃。

  茶叶是当初县令大人送的礼物之一,红茶绿茶花茶都有。

  现在泡的就是红茶,茶香扑鼻的同时,也能暖一暖身子。

  以往王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给杨家送一血过去,偶尔也会给村长家送一些,杨大叔其实最喜欢吃枣糕,现在却没那个吃点心的心情了。

  “怎么回事儿?没听你提过有啥小叔小婶的,这还找上门来了。”杨大叔跟温润可能是最早认识的人,从温润来莲花坳就接触上了,这都大半年了,温润一次都没提过他家那边的情况,即便他不说,杨大叔跟杨大婶夫妻俩,也私下里嘀咕过几次,也是猜到了有点什么内情,不方便透露,他们也不会追问。

  但是这都多久了?秋收那会儿没找上门,这都下了头一场雪了,冷不丁的找上来,是要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啊!”温润还纳闷儿呢:“当初送我走的时候,跟送瘟神一样,你们也知道的,我来了这么久,他们都没过来看一眼,连派人打听一下都没有,我那家产,可是早就折腾过了,要找也是那个时候找上门来,而不是现在。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找上门来,黄花菜都凉了,是不是有点晚了啊?”

  “不晚,因为他们也才知道你中了举人。”结果张大爷却道:“我前两天去了一趟县城,你知道的,今年我们的赋税和劳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而今年温家庄那边,可没了这个便宜。”

  温润想了想:“那也不至于闹到我这里来吧?”

  “至于,太至于了,因为按照规定,咱们莲花坳不出劳役的话,其他几个村子就要轮流来顶上,所有安排都要提前一步,所以今年温家庄那边不仅要缴纳赋税,劳役也要全出,他们温家庄的两个秀才倒是有功名,却无法免了旁人家的赋税和劳役,而你的举人名头,只要运作得好,完全可以免了温家庄的赋税和劳役,只是这么好的事情,没在温家庄发生,却轮到我们莲花坳了。”张大爷笑着道:“你说,温家庄的人能甘心?何况今年没了你,你小叔家恐怕也要缴纳赋税以及服劳役了,以往他们挂在你的名下,是可以免除的,但是今年不行了,这些都是马三儿告诉我的,他前些天不是没在家吗?就是去了温家庄,买了你房子的那个人,找马三儿去给他撑场子,温家庄现在闹的是乌烟瘴气,听说你小叔是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今年的劳役名额,明年他们温家庄,该去疏浚河道了,那可是个累活儿,没有十两银子,是无法买到劳役名额的,温家庄的人吃不得那个苦头的,估计到时候,二十两银子一个名额都有可能!”

  温润扯了扯嘴角,二十两银子,足够一家五口人,舒舒服服的过一年了。

  现在却只为了赎买一个劳役的名额,大概是因为原主跟温润这个后来的,都没偶遇服过劳役的关系,无法体会到劳役的辛苦吧。

  “其实按照顺序,明年该是咱们莲花坳去,后年才是他们温家庄,结果今年咱们的劳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你是不知道,你成为了举人老爷,并且将莲花坳的赋税和劳役都挂在了你的名下,温家庄那俩老不死的,那个表情,精彩的咧!”

  他说的两个老不死的,就是温家庄的村长和族长。

  张大爷说到这个就来了兴致:“本来看不起咱们莲花坳呢,现在我也看不起他们了,咱们可是有举人老爷的地方,他们那里最多有个秀才!他们去缴纳赋税,看劳役安排,咱就是去凑个热闹!”

  实际上,张大爷就是去显摆的,他也是为了出口恶气,让人知道知道,他们莲花坳也是有能耐人的地方。

  他们人口不多,户也就那些,温润是举人老爷,不超过三十户,他都能给与庇护。

  其他人羡慕,也羡慕不过来的啦。

  “那他们来是想让温举人回去?”杨大叔皱眉:“是这意思吧?”

  “嗯,他们是想以家产作为由头,要么让温举人将家产重新处理,贱价卖给他们,或者是温举人回去温家庄,那样的话,起码温家庄有三十户人家,是可以沾光的。”张大爷看向了温润:“温举人不会回去的,对吧?”

  “我回去干什么?嫁出门的人,泼出门得水。”温润淡然的喝茶:“那里既没有我的田地,也没有我的家宅,回去做什么呢?只有我父母的坟茔了。”

  张大爷却道:“我看你将你父母的坟茔迁出来吧,埋在莲花坳这边好了,在那边,不一定会有人照顾了。”

  温润低头想了半天:“那也要明年开春之后了。”

  这个时候土地都有上冻啦,挖不开的,何况想要迁坟,也得找个明白人,给算个黄道吉日,主持迁徙事宜。

  他拒绝回去,还将温小叔温小婶撵走,温家庄那边已经知道他的态度了,他虽然不是原主,但是现在这个壳子是原主的,他得替原主尽孝。

  两个死人,一座夫妻合葬墓而已,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足以供养。

  温润留了俩人吃饭,翠花婶子特意做的红烧肉和清蒸鱼,还炒了腊肉,蒸了腊肠。

  温润说第二天要去一趟县城,让杨大叔帮忙照顾一下家里。

  “去县城做什么?”杨大叔觉得家里头也么什么缺的东西。

  “当然是找人,联络一下感情啦!”温润淡然一笑,很有点智珠在握的意思。

  第二天他就真的去县城了,坐着小马车,赶车的是程老五,跟着他一起去的还有刘老三。

  两个人陪着,安全感十足。

  他们到了县城之后,温润没直接去县城,而是在县城的三家客栈里,找了最好的一家,要了三间上房,这次出来,他可是带了不少东西,赶了两辆马车呢!

  一车他乘坐,另外一车装东西,到了这客栈,一间上房一晚上就要七十个铜板,三间上房,大掌柜的做主,一晚就要二百个铜板。

  温润直接付了二两银子:“多退少补,不知道要住几日呢。”

  “成啊!”大掌柜的很客气,亲自带着他们到了上房,这三间是紧挨着的,温润选了最里面把头的那一间,剩下两间给了程老五跟刘老三。

  掌柜的下去叫人烧热水送上来给他们三个洗漱,程老五看啥都新鲜,刘老三却道:“东家,给我们俩弄个大通铺就行,这上房太贵了。”

  “大通铺你们睡不好,何况你们这一身,也不适合睡大通铺。”温润指了指他们俩:“一水儿的新衣服,特意穿出来给我长脸的,怎么能去睡大通铺?”

  说的俩人都低头扯了扯自己的衣服。

  他们深秋刚来那会儿,就给做了两身新衣服,等到入了冬,每人又有三身的棉衣。

  虽然是短打扮,但是的确都是新棉花,新料子。

  就连鞋子都是新的大棉鞋,雪白的帮子,一看就是干净人。

  大通铺程老五没住过,但是听说过,什么人都有,而且尿桶还放在房间里,这么冷的时候,可没人乐意出门去方便。

  那味道据说也不太好,晚上睡觉,打呼噜的,磨牙的,说梦话的,放屁的……甚至偶尔还有梦游的。

  刘老三好一些,他还是住过大通铺的,知道那里的条件的确是不怎么好,只能凑合住一宿,但是一宿也才五个铜板,便宜啊!

  但是的确不太施舍现在的他们,因为出门的时候,他们不仅换了新衣服,还带了一套,新的衣服鞋袜等等,甚至在来之前,还提前洗了澡,洗了头发。

  家里要求卫生非常严格,他们在家都有虱子的,现在到了东家这里,必须没有啊!

  而且大冬天的也要初一十五沐浴洁净一番。

  一开始不习惯,现在已经看不得旁人脏兮兮的了。

  其实不只是他们,还有全村人,毕竟孩子们在温润这里上学,温润讲究卫生,孩子们有样学样,虽然不能说全都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但是也差不多了,孩子们干净了,家里大人自然也就跟着干净点,不然让温老爷看不顺眼,不教孩子们了怎么办?

  “放心吧,我这几天要出门会客访友,你们要是不休息好,怎么照顾我呢?”温润笑了笑:“一会儿洗漱好了,去吃饭吧,去张大哥上工的那个酒楼。”

  “哎!”俩人都很高兴,毕竟来一趟城里,还跟着吃住都很好的东家,当然高兴了,去酒楼哎,头一次呢。

  以往没去过,只在外面拴过牛马车子等等,没去里头吃过东西,也吃不起。

  温润穿着一身锦缎棉服,带着俩人去了酒楼,张大哥还是当他的掌柜的,见温润来了赶紧请去了二楼靠窗户的位置,光线好,视野也不差,一开窗就能看到街面上的情况。

  “咋这个时候来县城了?有事儿啊?”张大哥有些关切的看着温润,他们家现在日子过得好了,都是因为温润这位举人老爷,往年他总是想出钱帮爹将劳役的名额给赎买一下,可是每年价格不一样,五两银子到二十两银子不等,甚至有的时候,缺人手了,是不许赎买名额的。

  他爹那么大年纪了,真怕干不动啊!

  现在好了,有了温润这个举人老爷,他们整个莲花坳都不用劳役了,给老王家干点活儿就行了。

  轻轻松松的又很愉快,连村子都不用离开。

  “没,过来看看先生和同窗们,还有拜访一下县太爷。”温润笑着道:“这几天可能就麻烦张大哥了,我们三个的饭食恐怕都要在这里解决了。”

  “不麻烦,不麻烦!”张大哥赶紧摆手:“你放心,保证给你们做的好吃的,对了,你要拜访县太爷?”

  “是啊!”温润点头:“怎么?他不方便?”

  “那倒不是,只是听人说,县太爷最近很忙,好像还往府城跑了两趟,也不知道在不在县衙里。”张大哥的消息也不是很灵通,毕竟县太爷的事情,很多衙役当差的都不敢随便乱说。

  再说他没事儿,打听县太爷干什么?

  “不在的话,就以后拜访吧。”温润也不是非要见到县太爷,他见毛师爷,也是一样的嘛。

  在这里吃了一顿饭,俩菜一汤,酱肘子,红烧鱼,大白米饭。

  还敬赠了一道红油瓜片儿,算是个小菜吧。

  三个人吃的饱饱的,又喝了一些茶水,去放了一趟水,这才出了酒楼,刘三儿赶车,程老五压车,温润坐在马车里,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