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朕要搞基建【完结】>第106章 柔佛土著

  宋柏归京后,宋玉竹把打算让他去学校任教的事说了说。

  这几年宋柏在上京一直只能闲赋在家中,原本想继续开医馆,奈何身份不同,有许多不便的地方,最后只能放弃了。

  听闻儿子让自己去教书,宋柏心中有些忐忑,毕竟他没干过这种事。

  宋柏道:“我没教过学生,万一教不好,岂不是砸了学府的招牌?”

  宋玉竹笑着说:“父亲放心,您能把我教导的这般好,将来一定可以教出许多名医。”

  宋柏被儿子逗笑:“你与旁人不同,我只是帮你引上了路,其余都是你自己学的。”儿子五岁开蒙,八岁能背上千个药方,十岁就跟着他一起行医辩证。这样的孩子,一万个也未必能挑出一个来。

  江蓉道:“儿子建学府不容易,你既然有这个本事就别藏着了,多费心帮其他学子引引路。”

  老辈子讲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大多数郎中都只传给本家人,而且传男不传女,也变相导致许多方子都失传了,这也是宋玉竹建医学院的原因之一,他一定要中医传承下去。

  宋柏犹豫再三后点头道:“好吧,为父尽力为之。”

  宋桥跟弟弟差不多,来上京的时候原本打算将自己的药坊扩大规模,做成启朝最大的药坊。

  结果大儿子入了市舶司,小儿子对做生意没兴趣,一心只想读书,他一个人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只开了一间药坊,还挂在管家的名下。

  听到侄子打算让他去医学院任院长,激动的好几天没睡好。那可是从四品的官职,比儿子的官位还高呢!

  宋玉竹之所以让二伯当院长是有原因的,宋桥此人能言善辩且善于经营,对药材方面也非常精通,学校交给他管理肯定不会倒闭。

  这方面宋柏就不行了,当初几家医馆差点倒闭,所以他只适合做个授课的夫子。

  大启的医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另一边希望号也行驶到第一站——柔佛

  *

  一轮红日从海平线缓缓升起,把海面照射的波光粼粼。苍蓝的大海上,希望号仿佛一叶扁舟,显得的格外渺小。

  甲板上士兵们打着赤膊正在摔跤,这是他们每日消遣时间的必备活动,那几个西洋人也跟着凑热闹,不过他们身上的狐臭味实在太大了,士兵们都不愿意跟他们一起摔跤。

  希望号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四个月,刚上船的时候大伙还挺兴奋的,毕竟没人乘坐过这么大的船出海远航。

  航行几天兴奋感就没了,因为出海真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每天睁开眼,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海面,听到的也只有海鸟和海浪的声音。

  慢慢的士兵们的情绪变得失落和暴躁,这种时候就要看领导人的能力,若是压制不住这些士兵,恐怕这次航行会以失败告终。

  这也是赵骁必须来的原因之一,因为除了他没人能顶住这么大的压力。

  船上有人暴躁,赵骁就把他拉到甲板上跑圈,不跑满一百圈不许休息。

  焦虑的人多了,就让他们互相搏击、摔跤,输的人负责洗衣服刷碗做饭。

  白天把他们累的跟孙子似的,晚上回到宿舍倒头就睡,根本没时间焦虑。

  时间久了,大伙也渐渐适应了海上的生活,赵骁每天领着他们锻炼身体、钓鱼以及种菜,日子过的简单又充实。

  按照大启历算,现在已经进了九月,可天气反而越来越热,几乎比夏天还暖和,大太阳晒得他们一个个像泥鳅似的,皮肤又黑又亮。

  “将军,船上的淡水不多了,这几天一直不下雨,我们得找地方补给。”说话的人是船上的大副,名叫姚庆。

  此人之前是滨州一个船夫,因为经常出海捕鱼,最远乘船去过瀛洲,对大启周围的海域非常熟悉,所以选了此人跟随军队一起出海。

  赵骁拿起望远镜朝远处看了看,隐约能看见一点翠绿的山顶:“还能坚持几日?”

  “大概能用十天。”

  “够了,马上就到柔佛了,派人上岸补给淡水和食物。”

  柔佛就是那几个西洋人说发现橡胶的地方,宋玉竹特地嘱咐他们,一定要带一些橡胶的种子回来,播种在岭南一带。

  提起那几个夷人,赵骁一开始还挺烦他们的,特别是宋玉竹总叫入皇宫的船长,

  后来相处久了,赵骁发现这几个人除了长相怪异,身上味道重了些,倒是也没什么心机,因为心事都写在脸上呢。

  论起心机,这些夷人跟几千年传承的中原人比,简直就像小孩和大人,往往对方说一句话,赵骁就能猜出这人在想什么,着实有趣。

  宋玉堂作为此行的使者,倒是经常找他们一起聊天,顺便探听他们国家的情况,看看这批货能卖多少钱。

  从安东尼奥口中得知,西洋人使用的货币跟大启相同,也是铜币、银币和金币。

  一百枚铜币价值相当于一枚银币,叫做利弗尔。二百四十枚银币能兑换一枚金币。不过金币很少使用,一般都在上层贵族之间流通。

  一枚铜币可以买一块干面包,宋玉堂估算了一下,跟大启的一文钱购买力差不多。

  不过那里的生活环境照比大启差了许多,如今的国王名为亨利二世,但他没什么权力。国家大部分资源和兵力都掌握在教会手中,大主教奥佩伦才是他们国家的隐形皇帝。

  其次贵族和农民的生活也有天差地别,贵族们大多都是世袭的,家中有许多田地,农民大多是给贵族做跟随和奴隶换取酬劳,这倒是跟大启之前差不多。

  安东尼奥自己居然也是个贵族,只不过他们家族已经没落了,因为父亲早逝他的母亲改嫁,家中产业被继父占了,母亲去世后继父便将他和他妹妹撵出了庄园。

  这次出海是舅舅花钱赞助的,他希望大启能优先卖给他舅舅一些货物。

  这件事宋玉堂做不了主,他跟赵骁提了一嘴,赵骁倒是无所谓,反正卖给谁不是卖,只有能卖钱就行。

  安东尼奥还说他从未见过大启这么干净的国家,特别是上京,干净的简直就是天堂一样。宋玉堂以为他在拍马屁,直到后来船舶靠岸后他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不过那已经是一年后的事了,如今他们才行驶到马六甲海峡处,航行才走了三分之一。

  *

  五天后,希望号行驶到柔佛附近五海里处,因为船吃水太深容易触礁,不敢贸然接进岸边,只能抛锚放下小船,派人去岸上收集淡水和新鲜食物。

  希望号船两侧挂着几十艘小木船,每条船上能乘坐十多个人,赵骁让宋玉堂留在船上,自己带领三百名士兵和那几个夷人一同下船去岛上探探。

  小船很快就抵达了岸边,岛上树木茂密,看岸边是有人生活过的痕迹,听安东尼奥说,岛上住着一群原住民,长得皮肤黝黑个子矮小。

  安东尼奥指着其中一棵树道:“赵将军,那就是会流眼泪的树。只要用刀子割条口子,就像这样。”他从腰上拔出匕首,在树上割了一下,很快就有乳白色的液体溜了出来。

  “把这乳汁一样的东西涂抹在鞋子或者衣服上,就能不被水沾湿了。”

  赵骁用手捏了一点。黏糊糊的像浆糊。

  “所有人分成三队,一队人去寻找淡水运送到船上,另一队分去收集食物和橡胶树的种子,剩下的随我在岛上探一探。”

  “是!”士兵们自动分成三列,有条不紊的开始忙碌起来。

  赵骁带着一百名士兵,沿着路上的踩踏过的痕迹朝岛深处走去。

  很快他们走到一处类似村落的地方,有不少个子矮小的人正在劳作,这应该就算安东尼奥口中说的原住民。

  他们也发现了这些不速之客,吓得呜哇乱叫,跑进房子里躲避。还有几个男子,手上拿着长矛,虎视眈眈的守在村寨的入口处,试图想要阻止这些人进来。

  赵骁仔细打量一下,他们手上的长矛竟然是石头磨出来的,几乎没什么杀伤力。他如果想要占领这里,差不多一个时辰就能杀光所有人。

  不过他对杀人抢占地盘这种事没什么兴趣,抱着胳膊道:“喂,你们会说话吗?”

  这些土著人面上露出疑惑,不过却不敢掉以轻心,手里紧紧握着长矛,嘴里发出呜呜哇哇的声音,似乎在催促他们赶紧离开这里。

  不一会从寨子中走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是唯一一个穿着布衣的人,脸上涂着白色和红色的粉末,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胸口还带着一串鸡零狗碎的项链。

  他走到赵骁附近,突然伏地跪拜,高举着双手,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万岁,万岁。”

  赵骁闻声惊讶的走上前,一把将他拎起来道:“你是大启人?”

  这老头吓得一个劲摇头,嘴里还说着:“莫要杀我,莫要杀我。”

  周围的土著们急的大喊大叫,想要冲过来跟他们拼命。

  “我不杀你,你赶紧制止这些人,否则刀剑无眼,别怪我不客气。”

  老头转头叽里咕噜跟那些人说了几句话,土著人这才放下石矛,慢慢向后退去。

  赵骁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来的?”

  老头的官话已经说不清楚了,一边说一边比划,时不时还夹杂几句他们当地的土著话。

  赵骁连猜带蒙听出来,这人姓陈叫陈海牛,原籍是岭南人,幼年时随父亲和叔伯一起出海捕鱼,结果遭遇大风浪将渔船吹偏了航,结果意外飘到了这里。

  陈海牛还不知道早已改朝换代,他们在这生活了四十多年,父亲和叔伯早已过世,只有他和当地部落首领的女儿成亲,后来接管了这个部落,成为他们的巫王。

  赵骁问:“你还想回岭南吗?”

  父亲活着的时候,陈海牛曾想要回去,但他们对这一片海域不熟悉,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后来他父亲和叔伯相继去世后,他也就慢慢放下了回去的想法。

  陈海牛摇了摇头道:“我在这里已经有了妻儿子孙,我离开了,他们该怎么办呢?”

  “他们还会说汉语吗?”

  “会一点点。”陈海牛朝部落招招手,几个长相跟当地人明显不太一样的年轻人跑了过来。

  “这是我的长孙陈俊、次孙陈美还有小孙女陈丫。”三人跪在陈大海的身边,满眼的孺慕之情。

  赵骁眼珠一转道:“你既然是我们的同胞,那这里理应也是我们的国土,我乃启朝的辅国大将军赵骁,特封你为此地的郡王,教化当地百姓学习汉语,接受朝廷的管辖,你可愿意?”说着从怀里拿出自己的腰牌递给他。

  陈大海原本就是平民,这些年虽然当了土著人的首领,但骨子里还是个小老百姓,完全抗拒不了朝廷的封赏。

  激动的他眼泪都掉下来了,连忙磕头谢恩:“草民愿意,草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