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49章 善心

  ——太原府——

  为确保可以顺利筹集粮食, 赵希言亲自带人从北平府赶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新任太原府知府得知后,派人马亲自出城迎接。

  车马进入太原府,此前知府已接到命令, 早早的安排了各地富商前往太原府商谈。

  “按世子吩咐,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各地的晋商悉数到达太原府, 已安排在一家茶楼内。”太原知府骑在马上向车架内的燕王世子说道。

  茶楼内, 晋商齐聚一堂,多以卖米等粮食为主, 相互竞争,便也相互认识。

  关系好的,便开始相互议论各家米行盈亏,也有人聚在一起猜测太原知府用意。

  “知府大人把咱们全部召齐,又不在府衙共事这是要做什么?”

  “莫不是朝廷没了军饷,又找我们来拿粮了吧?”

  “老朽可是听闻刘员外早在燕王殿下与朝廷开战之前就囤不少米,这战争一打就是两年, 米价暴涨,刘记米行可是大赚了一笔。”

  “李员外不也是么。”

  “你们说这次知府大人召见, 是为了什么?”

  “咱们都是商人,现在国家缺粮,听说有大批受难的百姓涌入北平府, 那坐镇北平府的燕王世子大发慈悲,一个不落的全部接纳入燕国, 今日官府召见, 八成是为纳粮一事。”

  “咱们可没多余的粮食。”有商人道,“国家赋税就数我们商人缴纳的最多,上下打点还有字号底下那么多口人要养,不饿死就顶天了, 哪儿还有多余的。”

  “是啊,我们凭良心做生意,该缴纳的税一个子儿也没少,官府凭什么再向我们拿?”

  “上回就强征过一次粮了,咱们大家伙可是都出了钱的,这一次该要态度强硬一点,商人的钱那也是血汗钱,还有一家老小要养。”

  “对对对,说什么也不能再让步了。”

  重利的商人们商议着如何拒绝官府的横征暴敛,一些势力大的商户则是坚定了态度。

  转眼,燕王世子已经来到茶楼,楼上议论纷纷,太原知府亲自带路将其引至楼上。

  “知府大人来了。”有小厮见到太原知府及身上的绯色公服,腰间悬正四品革带。

  于是屋内变得肃静,众人起身相迎,“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

  “几日不见,知府大人容光焕发,可是经历了什么喜事?”

  商人与太原知府说着客套话与鼓的故意套亲近,很快他们便注意到了太原知府身旁的少年。

  赵希言穿着一身便衣,道袍外披一件棕色的大氅,头戴唐巾,宛如一个书生。

  便有人误解道:“这是大人新请的师爷么?”

  此前太原知府并未通告他们燕王世子会来,这些商人终日忙碌,也从未见过燕王世子的尊容,便也不识得赵希言。

  太原知府听后脸色煞白,刚要开口解释,赵希言便道:“在下正是。”

  太原知府回头楞了一眼,便顺着世子的话回应了几个晋商。

  商人打量着赵希言,因在晋地经商,他们或多或少都要仰仗太原知府的庇佑,于是奉承道:“大人真是好眼光,瞧师爷一表人才,不知又是哪里的大才子,能得大人赏识。”

  赵希言不语,太原知府便道:“诸位,本官这次召集诸位,有事要与诸位商议,还请入座。”

  太原知府发话后,众人便寻到椅子坐下,最北边有一张主座,太原知府走上前,极为难的回头瞧了一眼赵希言,太原知府原是北平府来的燕王府属官,被燕王安排来管辖晋地的都城,而今燕国的储君在旁,他又岂敢僭越,“世...”

  “大人坐吧。”赵希言发话道,于是扮做了太原知府的谋士静立于旁。

  太原知府坐在太师椅上如坐针毡一般,不断揉捏着手心,随后抬手覆在唇前轻轻咳嗽了两声,“今日事宜,由我太原府衙门里的师爷与众位说来,且细细听。”

  于是众人将目光看向赵希言,赵希言遂走上前,抱袖拱手道:“此次召集诸位,我想,诸位已经知道是为何事了吧。”

  赵希言话一出,堂上再无先前轻松的气氛,不愿出粮与钱财的富商纷纷转过头去,以此来表态。

  “大人,我们可是按时缴纳赋税的良商啊,朝廷征税,我们也是一次都没落下,上次燕王世子回来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我等也是为前线出了粮食的。”

  “是啊大人,这些年到处饥荒,粮食收成不好,粮食缺的紧,字号低下养着那么多口人,若是朝廷都征走了,这不是等于要了我们的命根子吗?”

  “咱们自己都难保能否撑得过今年,哪里又有多余的粮食能够拿出来呢。”

  商人们一个接着一个道着自家没粮的困难,赵希言也不着急,等他们一一说完后,轻轻拍了拍手掌。

  一名护卫走入内,将一个匣子呈上,赵希言打开匣子,从里面取出一沓纸,随后放到众人跟前,“诸位,请看看这是什么?”

  众人拿起传阅,纷纷涨红了脸,早在进入晋地之前,赵希言便派人调查了各家的实力,又谎称是南方来的富商,要与之合作,以高于市场两倍的价格收购粮食,且带去了一箱金子示出,以此展现自己有雄厚的财力让东家放心合作。

  贪财的商人们为了示诚,便带着他们一一参观了存粮的仓库,赵希言拿来的,便是一份收购的契约。

  这一下,可将一些老奸巨猾的商人弄蒙了眼,恍然大悟道:“那个南方富商,是太原府衙门假扮的人?”

  “是了,这年头,除了官府的人,谁敢带那么多金子出门。”

  赵希言随后又道:“既然诸位家中殷实,商行所存粮食足够燕国百姓三年之用,又为何要谎称说自己已至艰难呢。”

  众人哑口无言,只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话锋一转,赵希言脸色大变,“今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尔等却趁此屯粮,待粮食短缺之时高价售卖,赚取国难之财,眼睁睁看着国人饿死于野,尔等心中难道就没有愧吗?”

  “大人虽是如此说,但我们买卖皆是尊法而行,既没有做伤天害理之事,也没有做见不得人的勾当,何错之有?”商人们合起伙来回道。

  “那等前线的战士饿死,胡人的铁骑南下,踏入北平府,再来一次靖康之耻,尔等便满意了?”赵希言道。

  众人小声议论了一阵,于是又道:“虽说我等是屯粮以高价售卖,然当初收购粮食时,也是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才赌赢了一把,朝廷分文不用就将其强行征走,那我们怎么办,手底下那些人怎么办?”

  “谁说朝廷要强行征走了?”赵希言反问道。

  众人愣住,“官府召集粮食汇聚,可不就是为了粮食一事么,南方的战争打了那么久,府库早已耗尽,哪儿还有钱买粮呢,不是强征又是什么。”

  此时太原知府连忙解释道:“诸位误会,此次本官召集诸位,只是为借粮。”

  商人们听后,空欢喜一场,私下小声道:“官府的借与抢有何区别,名义上是借粮,谁知道事后还认不认帐。”

  见众人眼里没有信任,赵希言道:“我以燕王府的名义,向诸位借粮,待天下平定,以两倍之余还给诸位。”

  “你是何人,有什么资格以燕王府的名义向我们借粮?”商人们质疑。

  “这块牌子,够不够资格。”赵希言将怀中一块金牌拿出,上面刻有燕王府字样。

  见多识广的商人们自然认得这块宫廷敕造表示身份的牌子,于是有人认出道:“燕王世子的牙牌...”

  “我愿意借粮。”屋内座在角落中一名年轻商人忽然开口道,此前他一直静坐在窗边的一角默不作声。

  赵希言进来之时也发现这个在第一面时就略过太原知府打量自己的年轻人。

  这些不愿出粮的商人还不知,赵希言并非孤身入城,此刻正有一支燕王府的护卫队守在楼下。

  商人起身,走上前道:“王氏米行存粮十万石,愿出九万,因是冬日,剩余一万还要生计与周转。”旋即将怀里一份契据拿出,“三十六家米铺合计储粮,还请世子,过目。”

  ------------------------------------

  成德十五年冬,燕王世子布告天下,凡因战乱而受难的灾民可前往燕国,又在燕国都城附近设置收容所,征召天下医者,增设药所,派往各地为伤者诊治,消息一出,各地流民纷纷涌入北方,这一举动,使得燕王世子名声大振,挑起战争的燕王成了流民痛恨之人,人们不再仰望,而是恨及,民心渐渐偏移到这位广施善心的年轻世子。

  纵然抵御外敌,有累世的威名,民心所向,然,一旦混乱殃及百姓已身,万般功劳也不能相抵,人心如此,祸至己身时,便没有人再记得从前,燕王野心暴露之时,百姓深受其苦,曾经的战神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恶魔,燕王世子的举动,极大的缓解了父亲的过失,当受战乱迫害的灾民在饥寒交迫之时喝到了一口热粥时,便会对施粥之人感恩戴德,这一政令与措施正是出自于北平府,不是挑起战争的燕王,而是坐镇北平府的燕王世子。

  ——京城——

  几乎同时,京城也下达布告,开仓放粮,设置粥棚,又遣太医院的诸医连同进修学习的医生悉数派往民间。

  “战乱导致大量伤残,又成群扎堆在一起,极容易引起瘟疫,施粥这等小事就交由小人来做,公主不必亲自出来的。”许润安跟随着晋阳公主,将公主府内钱财散尽换做粮食,在京城街道上另设粥棚施粥。

  晋阳公主仅带着许润安一人,在充满难民的街道上巡视,“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一直处于京城内,从未离开过应天府的晋阳公主,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且是在大明最繁华的京城内,流民便地,有的粥棚甚至发生动乱,造成流民哄抢,朝廷不得已派出士卒镇压维持秩序。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晋阳公主随后长叹了一声,将许润安身上背来的胡饼拿出,一一分给了眼前躺在地上的无助灾民。

  饼的香味吸引了一大批饥饿的人群,很快二人就被团团围住,“给我一点吃的吧。”

  ”许润安尽可能的护住晋阳公主,几个饥饿瘦弱的小孩挤进人群,拽住晋阳公主手里的胡饼。

  “公主,快将饼扔出去,先离开这儿。”

  晋阳公主将胡饼给了小孩,向众人道:“不必哄抢,不远处便有粥棚。”

  许润安便将囊中的饼连同自己的午饭全部抛出,将晋阳公主从人群里拉了出来,“公主,这儿太危险了。”

  好心施舍,却被抢了个空的晋阳公主并没有恼怒他们的无礼,“百姓苦于战争,这些孩子无端受罪,何其无辜。”

  “天下兴或亡,受苦的都只有百姓。”

  “呜哇哇。”忽然一阵哭声传来,一个女童坐在地上哭泣,寒风懂得他瑟瑟发抖,因为饥寒让他啼哭不止。

  晋阳公主顺着声音寻去,许润安瞧了四周,“周围没有人,这孩子的父母...”

  他们不敢去猜想孩子为何独自在风中哭泣,晋阳公主旋即将身上披风脱下,又刻意撕破将其披在了孩子身上,“伴伴...”

  许润安便从怀里拿出一块给晋阳公主所留的胡饼,“公主,这里离府极远,您还未用膳...”

  “给我吧。”于是晋阳公主将胡饼给了啼哭不止的女孩,“这孩子可怜。”

  ---------------------------------

  ——北平府——

  一批批粮食从晋地运往北平府,着重兵看守,赵希言亲率文武百官出城,向饥民分发粮食。

  “不要挤,一个个来,都有。”

  至黄昏,带出城来的几车饼全部分发完,但依然还有许多人没有分到,侍卫护在一旁,手无寸铁的百姓便不敢靠近,赵希言与手下人坐在一处石墩上歇息,明明是冬日,却累得满头大汗,“看来还得多运一些粮食才是,战争已经扩散到了京师,要将施舍粮食的范围扩大,不能让百姓饿死在路上。”

  “爷,吃点东西吧,您都累了一天了,早膳过后您就再未进食,要是饿着了,王妃又要责骂小人了。”明章递来半块面饼与一壶水。

  自收纳流民之后,赵希言便下令王府内节省开支,除了燕王妃张氏的用度没有减,自己便同这些灾民一样吃干硬的饼子。

  饿得肚子早已咕噜咕噜作响的赵希言咬了一块饼,笑道:“从前吃惯了山珍海味,吾竟不知这饼子也如此味美。”

  “爷这是饿了。”明章笑眯眯道。

  刚要咬第二口时,赵希言忽然发现路边石头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目光正盯着自己,因为自己的察觉而胆怯便躲了起来。

  赵希言瞧了手中的饼子一眼,旋即起身,明章紧跟其后,“爷这是要去哪儿?”

  护卫们紧跟其后,寸步不离的守护在旁,赵希言走近石头,躲在后面的小女孩发现后撒腿便要跑,最后撞进了侍卫怀里,栽了个跟头。

  “哎。”赵希言连忙道,“吓着孩子了。”

  侍卫们只好退下,赵希言提步走近,拿着饼子蹲下问道:“想吃吗?”

  小女孩衣衫单薄,将双手放在背后,只见肩上饿得只剩了骨头,可怜巴巴的望着赵希言,却又不敢说话。

  赵希言走近一把将其抱起,惊得身后的侍从连忙提醒,“世子...”

  赵希言将饼给了小女孩,得到粮食的女孩儿,变得不再害怕,双手抱着饼往嘴里送,明章见状,识趣的将水也递了过来。

  赵希言便问道:“你还有亲人吗?”

  女孩听到问话,便停了手里的动作大哭了起来,这可把赵希言吓住了,连忙安抚道:“不怕不怕,我带你回家。”

  良久,半张饼下肚,赵希言替其擦拭着眼泪,脏兮兮的脸逐渐清晰了起来,女孩有着一双明亮的眸子与高高的鼻梁,她盯着赵希言,盯着那双蓝色的眼睛,奇怪的同时也觉得很是好看,“大姐姐长得真好看。”

  赵希言一下便听出了女孩的口音,“金陵雅音...”便明白了这孩子或许是从凤阳府来的,逃难过程中父母双亲饿死在了路上,独自跟随流民队伍一路来到此处,

  “姐...”随于赵希言身后的明章于是纠正道:“丫头,抱着你的可不是什么大姐姐。”

  女孩呆愣了一会儿,旋即反应过来道:“娘亲说好看的都是姐姐。”

  女孩机智的话把赵希言逗乐了,于是大笑着吩咐道:“这孩子机灵,把她带回燕王府吧。”

  作者有话要说:  好武其实是失民心最快的,经常打仗开疆扩土固然会留名青史,但是处于战争时代的百姓之苦,可以想象,所有有句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俺们现代人看古代事,都喜欢扩张,喜欢强悍,如汉武帝时期,那是因为不在当代不知其苦,于是张口就来了。

  感谢在2021-11-01 15:52:44~2021-11-02 16:37: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40449698 40瓶;hh、尛苯疍” 10瓶;小八 5瓶;芽芽的宝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