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第383章 大朝会(肆)

“敢问明相,构建三级学校体系,朝廷会拨款么?有钱的地方的自是可以,没钱的怎办?”

“是极,不能什么都搞募捐吧?”

还是老边穷地区提出问题,既然经济发展暂时不带咱,总得分块猪肉吧?

此问一出,立刻有洛都公侯愤愤然地附和,显然是对姜云逸这个天天化缘的丐帮帮主十分不满。

姜云逸道:“朝廷眼下财政状况不佳,又不得不办学,所以只好出此下策。

大概再过两三年吧,朝廷财政状况会显着好转,届时会逐年提高教育拨款比重,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发达地区难道就不管了么?”

姜云逸刚说完,立刻有人提出质疑。

“发达地区那么多产业,从地方财政出钱办教育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朝廷如果不能有效平衡差异,那么朝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不发达地区就算办了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还是会自发地向发达地区流动么?朝廷和地方上有任何有效办法阻止么?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边界,尤其是干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朝廷做不到绝对公平,但不可能坐视不公无休止放大。

天下一盘棋不只是要把朝廷的权威伸张到大周每一个角落,更是要叫朝廷的光辉照亮大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

朝廷暂时无力把大周每一寸土地都建设好,但至少要确保每一个大周子民都能相对公平地享有发展的机会。

本届内阁,不只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姜云逸环顾殿中众臣,视线所及,一片鸦雀无声。

“《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是朝廷立足千年发展大局,充分考量国际国内形势,立足现实情况,平衡东西南北贫富差异,通盘考量后,形成的智慧结晶。

它无法面面俱到地把每一个地方都发展好,但可以高效地推动综合国力上一个大台阶。

下一个十年,我们就可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上一个十年发展中的利弊得失,从而趋利避害,再平衡天下发展大局。

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向前迈进!”

太极殿中,寂静无声,只余十九岁的相国掷地有声的回音。

不只是嘴上说说,更是这样做的,并且有能力做到!

“现在,开始表决,同意《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请举手!”

唰!

姜云逸率先举起了右手,宋九龄、赵广义、李镇元、严东吴四相事先都得了通知,也不尴不尬地跟着举起了手。

许多官员稀稀拉拉跟着举起了手。

姜云逸面无表情地审视着前排的文武重臣,在他的目光逼视下,都不情不愿地举起了手。

大头们都举手了,中层官员们很多都赞成,尤其是渴望建功立业的,恨不得举双手双脚支持。

几个小太监从两侧开始清点人头。

大殿最后排的张自在一边高高举着手,一边踮着脚眺望,还沉声威胁道:

“薛良玉!你敢对抗朝廷,我记住你了!”

缩在人群中后部的河东侯世子薛良玉,回头恨恨地瞪了张自在一眼,却也不得不举起了手。

很快,小太监反复清点了三遍后,将人头数汇总给小黄门,小黄门匆匆登上丹墀,汇报给大长秋。

赵博文趋步上前,大声宣布道:

“永兴三十一年开年大朝会公议《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实际参会人数七百四十六人,赞成七百三十一人,不赞成十五人,《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通过实施,即日公告天下!”

太极殿中众臣这才回过味来,合着不举手也没事?

不对,少量不举手没事,都不举手肯定要出事。

皇帝支持,内阁相国达成一致,文武重臣不敢反对,怎么可能通不过?

只有权力核心出现分歧时,下面人才有插嘴的余地。

赵博文宣告完后,稍微顿了一息,又道:“永兴三十一年开年大朝会,第五项,公议《大周帝国官吏考评章程》!”

大殿之中人人肃然以对,这才是最最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东西。

便是许多已经仕途见顶的重臣也都十分关切,这个问题关系他们子孙后代,由不得不打起精神。

若是往年,自是可以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利益勾兑好,这些细枝末节都不是问题。

但姜云逸那小子心黑手辣,若是被他把新规矩立起来,以后岂不是要被他揉圆了捏扁了?

这可是你们公议通过的哟,别说你不知道!

“给四位相国赐座!”

姬十三眼瞅着接下来要大规模扯皮,立刻见缝插针,随口吩咐小太监去搬椅子。

卫忠先气得吹胡子瞪眼,按说他这老臣也该有个座位的,可是那竖子卡死了不给他入阁,他又没本事把宋赵二相任何一个挤下去。

姜云逸负手笑着看向廷尉寺卿张朝天,道:“此事是廷尉寺牵头起草,诸位有什么疑问,只管问张廷尉。

无缺,你也上前来,配合张廷尉耐心解答大家疑问。”

此言一出,登时惊掉一地下巴,这是李代桃僵么?

张朝天揉了揉生疼的眉心,强忍着才没有当场发作。

从被动掺和此事的那一天起,他便隐约猜到会有这么一出。不这么干就不是那兔崽子的一贯作风。

众人侧目以视,却见姜云逸说完,便自顾自坐到椅子上,接过小太监奉上的茶水,不紧不慢地抿了一口,继而就闭目养神起来。

真正的幕后黑手竟然不要脸地把自己摘干净,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敢问内阁,我等府寺,是不是需要时就要一切听从内阁安排,不需要时便要独自顶雷?!”

卫忠先心中一口恶气难消,忍不住公然发问,如此场合,近乎撕破脸了。

姜云逸把茶碗递给身后伺候的小太监,不紧不慢地站起身,负手面对众臣,稍稍肃然道:

“大司农何出此言?朝廷府寺、地方州郡县、禁军边军水师郡县兵,既要服从内阁统一调度,又要能够独当一面,这本就是一体两面。

服从内阁统一调度乃是政治本分,能够独当一面是对重臣要员的能力要求,不然何以被委以重任?”

众人目眦欲裂,卫忠先气得老眼发昏,却又难以正面辩驳。

姬十三抬抬手:“皇太叔与卫公劳苦功高、年事已高,理应一并赐座。”

众臣皆是愕然地抬头上望,今日一直无甚存在感的太子这一手春风化雨,直接将卫国公满腔怒火强行浇灭。

众臣这才记起,这位太子殿下可是实打实的科举第一名,才学聪慧毋庸置疑。

至今也没有出过什么错处,只不过某人太过耀眼,盖住了太子的光芒。

“老臣谢过太子殿下恩典!”

卫忠先忍着恶心谢恩,然后去五位相国下方落座。

宗正寺卿姬太鳞也跟着去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