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第382章 大朝会(叁)

大朝会, 公议《大周帝国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敢问,《纲要》中云:‘构建以水网为主、官道为辅的交通网络’,多山之地,既通不了水道,官道修建也极为艰难,也在朝廷交通网络规划之中么?”

并州官员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立刻引起许多老边穷地区的关注。

朝廷明显要有大动作,却不带他们玩,这怎么能行唻?

前排的姜云逸赫然出列,负手而立,笑容和煦地道:

“各位莫要心急,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发带动后发,最终实现共同繁荣,这是既定国策。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段一段的修。

本相保证,便是蜀道十八盘,朝廷也一定下决心打通它。

博物院马上进行立项,就算不能很快开工,也一定先把勘探工作做起来。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也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大周的每一个角落,都要以各种方式勾连起来。”

听闻如此说法,老边穷地区的代表皆是苦笑不已,只是明相难得如此和风细雨,又不好太过苛求,苛求大概也没个锤子用。

姜云逸补充道:“先发的地方当然要为社稷做更多贡献,朝廷财赋当然要多从富裕地区收取,对暂时无法大力投入的地区,要给各种优待政策。”

老边穷地区的官员们这才神色稍霁。

“敢问明相,《纲要》中云:‘构建以石炭为主多种能源为辅的新型能源体系和供应链’,我江南之地多山林、少石炭,不能因地制宜么?”

这次是严东吴提问,分量自是不言而喻。

姜云逸坦然道:“严相,如此安排主要有三个考量。

其一,木炭的综合效率远低于石炭,木改石是大势所趋。运河贯通后,北炭南下将不是太大问题,也主要支撑江南城镇人口消耗,乡间小农仍可自行其是。

其二,能源不只是老百姓家取暖做饭所需,未来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将消耗大量能源,这是木炭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的。重工业,将主要在北方靠近石炭产区的地方发展。

其三,树砍多了不利水土保持,关中北部山区就是前车之鉴,导致了黄河泥沙过大和济水枯竭。”

严东吴微微颔首,又道:“听闻运河贯通后,南货北上要收税,北货南下却免税,是何道理?”

南方的官员显然都无法接受如此不公的方式。

姜云逸肃然道:“严相,大周万里河山,南北东西差异巨大,朝廷施策的主要逻辑在于凝聚共识、平衡差异、安排分工协作。

江南商业强于北方乃是长期历史事实,尤其未来开海以后,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说独领风骚也不为过。

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导致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掌控社稷命脉,其程度和烈度,较之过去吴郡对江东各郡的宰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廷决不允许东南之地宰制朝纲,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红线之一。

但有妄图逾越者,朝廷将毫不迟疑、毫不手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社稷稳定。”

嘶!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森森的杀机,但凛然之后,细细品味,也不得不说一个大大的服!

到底是什么样的脑子,才能高瞻远瞩地洞见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向?提前把可能的政治风险扼杀?

今日这几句,整个天下都会知晓,未来一旦东南出现不轨之举,立时就能被有识之士察觉。

卫忠先和卫良栋皆是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得了江东忘了北海,改变原来的发展规划。

“诸位同僚,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天下公利与地方私利是一体两面的,切勿将二者对立起来。

要在为天下谋公利中合理获得私利,独公不生,独私不长,与诸位共勉。”

“敢问明相,《纲要》中云:‘着力构建、完善公田体系’,这公田从何而来?”

所有人显然都极为关注这个问题,目前为止,朝廷吃进嘴里的公田都是从别人身上割下来的肉,吃相非常难看。

尤其一张嘴就要人家豫章两千万亩地,关键是还要成了,这耸人听闻的割肉手段,哪个不胆寒?

今日必须打开天窗说亮话,借着大朝会的政治严肃性,当着全天下重臣的面,定个调子下来,不然夜不能寐。

姜云逸侧头看看其他三位相国,都没人理他,今日又是大朝会,必须维护体统,只能无奈地道:

“朝廷组织开垦新田、小民自愿卖与朝廷之田以及抄没犯官之家产,大致就这些,没有新东西。”

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许多官员脑门儿都青筋暴涨,这畜生分明就是地也要、命也要,肯定是等着找茬抄家充公呢。

宋九龄轻咳一声,插口道:“得很重的罪才会抄家的,不必过于担心。”

姜云逸见众人情绪不稳定,也不好犯了众怒,也赶紧补充道:

“本相用个人政治信誉担保,绝不会为了你家的地故意找借口抄家,朝廷不能干这种事。”

众人一脸信你个鬼的表情,要不是为了地,会对豫章下死手?

姜云逸心中无奈,豫章的事,政治副作用显然是不小的,虽然各地代表都主动舍弃了豫章,但寒蝉效应还是存在的。

“朝廷会在从严把控天下税赋上下功夫,不会大规模推动私田公有化。朝廷要的是粮食主导权,不是土地主导权。”

众人神色诡异,土地要是不产粮,还有个鬼用?

“诸位若是揣着囤积居奇、土地兼并的心思不撒口,本相便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噫!~

许多大臣都怒目而视,才说了几句人话,就又威胁上了?

“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已经阐释的很透彻了,不管是为了保障民生稳定还是大规模发展工业,朝廷一定会首先盘活粮食天下一盘棋。

全面清丈天下田亩、统一厘定土地税赋、统一厘定粮食价格、统一调度粮食流通,这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

朝廷能通融的,就是不会急功近利,不搞大干快上,不搞一刀切,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