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第364章 政、军改革

时光如梭,转眼几个月过去,时间已经到了192年春天,冀州、幽州各地文武前来邺城,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实际上就是各地郡守、县令,将军及主要部属校尉、司马),主要是讨论并制定,未来三年两州发展计划。

一时间邺城文武汇聚,官驿已经爆满,各主要客栈、也是人满为患——这些人员并非一人到来,还有护卫,车夫等等。

这次大会,廖化期待很高,甚至说是为以后施政、治军定下基调,影响会非常深远,所以,非常谨慎。

大会分为政、军两部,分别召开。

政部,廖化、田丰、阎忠、沮授、蔡邕、韩馥、程昱七人为常务委员;诸葛圭、王双、戏志才、华佗、糜竺、李历、张饶、闵纯、张世平等十五人为委员。

军部,廖化、田丰、徐庶、郭嘉、关羽、高顺、张合七人为常务委员;张飞、黄忠、赵云、赵风、郭涛、程普、张武、潘璋、陈到、周仓等十五人为委员。

通过充分的讨论,分别制定了政、军两方面未来三年的大政方针政策。

政务上:

农业方面,十六岁以上,每人授田十亩,十六岁以下减半,私田不足者,以官田补足;官田,税赋为十税一,私田,税赋十五税一。

商业方面,鼓励经商,盘活经济。商税分为销售税和增值税:自己生产和制作的产品,缴纳销售税,按照销售额十税一;收购他人产品,再行高价转卖,缴纳增值税,按照增值额十税三。

工业方面,主要都是官营,私营小作坊参照商业的销售税。

教育方面,在州、郡、县三级建立官学,设置教授(教师),教授学生。分为大学(两年)、中学(三年)、小学(四年),儿童七岁或者八岁入学。大学毕业即可通过考试,录为官吏,或者进入学校,成为教授。

医疗方面,在州、郡、县三级建立医院。招收中学、大学毕业生,学习医疗知识(三年),毕业后经过考核,可以进入医院工作,成为医生。

基建方面,分为城池基建、筑路基建、河流水库基建。特别提出,城池提前规划,划定坊市和军营,坊为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官吏方面,核定各级官吏俸禄。从上到下共分十八级。各级官吏定有相应俸禄,降低了州牧、刺史、太守权力,虽然整体上还是按照大汉官吏体制,却也改变了很多。

在官吏管理方面,所有六级以上官吏,需要上报个人、家庭财产及每年的收支情况——主要是防止出现贪污受贿现象(只是象征性的规定,并不深究,只是在官员心中先有一个印象,为以后实施官员个人财产公示制度打个基础)。

军务上:

五龙营三年内扩充至每营五千人,包括三千战兵,两千预备兵,设置一位副将和五位营将。

十虎营三年内扩充至每营三千人,包括两千战兵,一千预备兵,设置一位副将,三位营将。

其余各部,一千人为一营,设置一名营将,分散驻守各地,根据作战需要,随时抽调。

另外设置步兵教导营一千人,骑兵教导营一千人,分别由高顺和张合兼任,主管步兵和骑兵的新兵训练。

民兵的训练和管理,转移至各县县尉负责。

将官方面,自上而下分为十二级,分别为

将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级:校尉、司马、曲督,

连级:骑将、门将、屯将,

队级:都伯、什长、伍长。

明确各级将官俸禄,其中将级(上将、中将、少将)和校级(校尉、司马、曲都)需要上报个人家庭财产,及每年的收支情况。

虽然部分官吏有所维词,但是大体上都支持廖化的决策——军、政高层皆是廖化亲自提拔,自然支持;再说,廖化不到两年时间,全控冀州、幽州,在冀州的威望空前高涨,即便原有的韩馥、沮授、李历、耿武、闵纯等冀州高官,对廖化越发折服,对廖化颁布的政策措施,即便一时不理解,也会盲目支持,主要是信任!

特别是田丰,当廖化说出官员公示财产时,连连称妙!更是认为此项政策,可解历来官吏腐败问题!

“哈哈哈,元皓,你想的也太简单了!官员腐败难题,千年难解,我们这样做只会好一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难题!”

“不!主公,丰认为,若是此策完善起来,认真执行,定可以解决贪赃枉法,贪污受贿难题!”

“哈哈哈,元皓有信心,我就更放心!”

田丰曾经为洛阳侍御史(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监察朝廷百官,看到了太多的贪赃枉法,贪污受贿之事,却因官官相护,难以惩治,心怀郁闷,最终愤而辞官。听到廖化公示之法,深感奇妙,深信有效。

“元皓,此法虽有用处,但是时候未到,现在却无法真正落实,毕竟我等仅有两州之地,实力较弱,只需作为一项要求,上报即可,不用深究。否则欲速则不达也!”

“唉!空欢喜一场,不知何时能够真正落实?”田丰遗憾道。

“哈哈哈,这个……只要我辈努力奋进,再难逾越的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

对于落实财产公示的时间,廖化避而不答,却鼓励田丰,只要坚持努力,便一定能实现。

随后,廖化又找来沮授,商讨目前官吏管理实施细节。

“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可靠的官员,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廖化说道。

沮授点头表示赞同:“可以从现有的官员中选拔一些忠诚能干之人,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这些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这些官员为基础,逐步推广。”

田丰补充道:“还需加强宣传教育,让百姓了解我们的政策,增强他们对州牧府的信任。”

廖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没错,我们要让百姓知道,我们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谋福祉。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行各项政策,甚至是让百姓参与监督。”

三人商议良久,最终确定了一套初步的方案。他们决定先在冀州试行这些政策——廖化在冀州威望非常高!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逐步推广至幽州。

后来,在廖化属地,“特区”即“特别政策实验区”这一制度,慢慢在后世推行,探索新政策效果,成为改革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