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第252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作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遵循着伊斯兰教的习俗,人死后三日必须安葬。】

【于是郑和长眠于古里国,船队只把他的发辫、衣服带回了大明,并在金陵城城外为郑和修建了一座衣冠冢,郑和浩瀚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郑和死后,大明下西洋的项目也逐渐被搁置了。】

......

永乐年间。

朱家三代和朝堂上的官员都有些动容。

他们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光的帷幕,凝视着郑和波澜壮阔的一生。

而此时,郑和的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

能够安息在自己深爱的大海上,是身为男人最向往的归宿。

就让他魂归大海,继续守护大明吧。

......

嬴政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对徐福的嫌恶之情。

同为航海的领队人,徐福与大明的郑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人家郑和,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为着大明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打通贸易,甚至不遗余力地满足皇帝的喜好,远涉重洋搜集珍稀动物。

而徐福呢,骗他吃丹药,骗他要出海寻仙人,最后借机东渡逃跑!

嬴政的拳头紧握着,仿佛能听见指节咯咯作响的声音。

若不是徐福留着还有用,他早将徐福杀了!

如今,嬴政已经任命蒙恬为灭倭大将军,蒙恬正忙于为大秦训练精锐的水师。

大秦若是也需要多次出海,蒙恬再适合不过。

......

【我们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航海大发现以来,那些西方强国都是重视利用海洋的国家。】

【例如,鹰国自16世纪开始,便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逐步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霸权国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

【再看彼得大帝,他通过夺取出海口,将毛熊国领上了崛起之路。】

【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倭国,同样是在注重发展海上力量后,逐步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

【我国尽管是传统的陆权型国家,但我们同样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滨海国家,并在历史上长时间占据海洋优势地位。】

【我们曾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最庞大的船队和最强大的海军,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丽篇章。】

【然而,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我们却逐渐落后,这导致了近代以来百年的屈辱与落后。】

......

嬴政突然有些懂了,为何后人会觉得大明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那么遗憾。

倘若当初郑和的船队驶向大西洋,是为了殖民扩张,而非单纯传播文明与友好交流,那么历史的走向或许将截然不同。

在那样的情境下,大明帝国或许能够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将西方各国压制得毫无喘息之机,丝毫没有发展余地。

如此一来,世界的中心将一直属于华夏,华夏文明也将持续辉煌,不会经历后来的那段屈辱历史。

而后人对朱棣的评价,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说不定都没他这个千古一帝什么事了。

......

【漂亮国《国家地理》杂志是如此评价郑和的,说郑和率领的15世纪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舰队,却从未流露出任何殖民的野心。】

【他率领着两三万身经百战的士兵,却没有占领过他国的任何一寸土地。】

【但视频的最后,咱们再讨论一下,大明究竟为什么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呢?】

【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没有需求。】

【在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后,原本西方从地中海到东海的传统海上贸易路线的过路费变得更贵了。】

【西方商人想去遍地黄金的东方找香料,同时又希望避免高额的通行费用,只好绕远去探索新的航路,这也推动了航海技术的持续进步。】

【而反观大明呢?香料等商品对大明来说近在咫尺,无需远行。】

【而且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在西方市场上极为抢手,大明只需坐等商人上门交易即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于大明的航海禁令,欧洲的航海家如达迦马、麦哲伦、哥伦布等,都是在各自国王的全力支持下开始远航的。】

【而且这些航海家只要探索到了新大陆,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还可能得到总督等高位,加官进爵。】

【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欧洲航海家们纷纷加入了这场航海热潮,涌向了他们的财富之海。】

【他们当时不会知道,他们的贪婪将对世界的走向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哥伦布之后,西方出现了无数个哥伦布,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洪武年间。

朱元璋有一瞬间的恍惚。

“原来还是和咱的航海禁令有关系。”

大明建立伊始,内部仍有前元的残余势力未彻底肃清,外部则有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旧部逃至海外,他为了大明的稳定才实行了航海禁令。

当然,他也知道东南沿海地区并不适合耕种,禁海令的颁布对他们的生活无疑会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大明的长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

在观看了诸多关于外部世界的视频后,他也逐渐意识到,海外并非一片荒芜,而是充满了未知与可能。

华夏不能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应该积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与互鉴。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感到一丝庆幸。

“还好咱已经放开禁海令,让大明商人出海,广寻玉米、土豆、红薯。若是能寻到,朕定有重赏!”

“咱再加一条,凡是寻回其他对大明有益的作物、技术或物品者,也重重有赏!”

“噢,对了,若是商人带回来其余国家的情报,尤其是西方国家,视情报重要程度,再行嘉奖。”

大明确实不屑于掠夺其余小国,但掌握情报却至关重要。

那些西方国家,若是大明有余力,再去灭掉。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如此安排,后人就不会怪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