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第251章 朱高炽登基,下西洋终止

【郑和半生都投入在航海外交事业之中,如今他早已对此轻车熟路,不对,是轻船熟路了。】

【这次航行,郑和拜访了很多国家,在多年的相处中,郑和和这些国家的君臣早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迎接郑和使团的到来,榜葛剌国特意翻新了皇宫。】

【更是热情地想要宴请郑和及其整个团队,可惜椅子不够,只得请求郑和的船员们自带椅子赴宴。】

【在这样的友好氛围中,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航行圆满结束。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郑和会对这次充满回忆的西洋之行怀有深深的怀念。】

【永乐二十二年7月7日,那位改变了郑和命运的大人物,支持他完成六次下西洋壮举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驾崩。】

......

永乐年间。

朱瞻基突然知道了朱棣的死期,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涌来,他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爷爷......”

朱棣立马瞪了过去。

“朕还没死呢!”

“你伤心个啥!”

朱棣轻叹一声,缓缓道:

“生死有命,朕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你不必太过伤心。”

“重要的是,我们要共同守护好大明的江山,延续这盛世辉煌。”

......

【对于这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的离世,郑和深感悲痛。然而,更令他心痛的还在后头。】

【朱棣逝世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即后来的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在大臣夏元吉等人的建议下,他宣布终止一切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并将所有相关船只封存于金陵。】

【听说自己的部门要被解散了,郑和焦急万分,连夜上书向新君朱高炽,说明下西洋的重要性。】

【一旦停止下西洋,大明数十年海上经营所取得的成果将会付之一炬,这这无异于将大明多年辛苦积累的海上权力拱手让人。】

【然而,朱高炽并未采纳郑和的建议。随后,郑和被调离原职,担任金陵守备太监。】

【从此以后,航海成了郑和难以实现的梦。】

......

永乐年间。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老大,你为何要暂停下西洋的项目。”

“三宝言之有理,一旦停止下西洋,咱们大明多年来在海上经营的所有成果都将化为乌有。”

朱高炽胖胖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回应道:

“大抵是因为要节省开支吧,毕竟,您数次北伐,国库已经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接着,朱高炽把问题抛给了夏元吉。

“你说是吧,夏元吉。”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夏元吉,他瞬间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但仍努力保持镇定,谨慎地开口:

“陛下,后人对太子殿下的评价甚高,赞其为华夏难得的仁君。”

“我相信太子殿下节省下西洋的开支,并非出于个人挥霍,而是为了减轻百姓的税赋,让大明得以休养生息。”

夏元吉的这番话,将朱棣想要指责朱高炽的话全部堵在口中。

按大明之前的历史轨迹,他数次北伐,但也给朝廷和国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烂摊子确实需要朱高炽来收拾。

此刻,他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自知理亏啊!

而朝堂下的郑和,此刻感觉如遭雷击。

自大明皇帝朱棣上位后,他便致力于大明的航海事业,且倾尽心血。

他已经数次率领船队下西洋,为大明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不仅为大明朝带回了来自各国的珍贵宝物,还带回来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

而他的心中却始终怀揣着更宏大的愿景。

他觉得自己所做的远远不够,还有更多未知的国度等待着大明船队的探索,还有更多的珍禽异兽、奇珍异宝未曾为皇帝带回。

此时,他真的不敢置信。

一旦大明皇帝朱棣驾崩,支持他下西洋的人就没有了。

他无法想象,他的船队,他的船只,封存的那天,他会有多么心如死灰。

......

【直至宣德五年,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明宣宗,决定重启下西洋的项目。】

【这个项目,最为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经验丰富的航海家郑和了。】

......

永乐年间。

朱棣的脸上重新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好!瞻基,做的好!”

“朕还记得当年万国来朝,那时朕特意给你出了一道题。”

“万方玉帛风云会。”

朱瞻基脱口而出。

“一统山河日月明!”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地说道:

“爷爷,我一直记着那时的盛况,我定要延续永乐盛世的辉煌!”

“万国来朝,四夷宾服!”

朱棣这才满意点头,继续看向天幕,期待的看着郑和重下西洋的情景。

......

【郑和接到新的调令时,别提多开心了。然而,距离他上一次凯旋归来已经过去了九年之久。】

【郑和迅速召集了那些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老伙计们,维修了老宝船,并期待着早日再次与外国老朋友相见。】

【可此时的郑和,已经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了。】

【郑和这次出使从占城国开始,一路访问了多个国家,最终航行到了传说中的天方,就是天方夜谭那个天方。】

【郑和作为一名伊斯兰教徒,去圣城麦加朝了个圣,然后继续航行,又拜访数国后,抵达了本次旅程的最终目的地古里国。】

【而郑和的人生同样走到了终点。海上乘风破浪的日子虽然让郑和沉醉,可长时间的航行对身体的损耗极大。】

【已经六十二岁的郑和不幸病倒,最终在异国他乡的古里国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