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第280章 大魏盛世(大结局)

曹昂的身份确定后,搬入了早就准备好的东宫,黄月英也从正妻变成太子妃。曹睿作为曹昂的嫡长子,更是曹操的嫡长孙。

曹操称帝的前两年,没有再出兵作战,只是调整地方上的官员,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确保军队的稳定。

隆昌二年八月,洛阳新城修建好。

曹操带着文武百官迁徙洛阳,入住新的都城,再一次回到洛阳。

新修建的洛阳,没了焚烧后一片焦土的模样,彻底从焦土中恢复过来,朝廷在洛阳立足后,大刀阔斧的作出改革。

隆昌三年,曹昂改进造纸术,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开始以雕版印刷书籍。

活字印刷比较灵活,实际上真正通行的大规模印刷,始终是雕版印刷,这样的印刷更迅速也更加的简便。

造纸术和印刷术一出,纸张价格不断下跌,书籍也越来越便宜,使得天下寒门子弟读书更容易。

隆昌四年,曹操开设科举,选拔天下士人。

所谓的科举,和后世的科举有很大的差别,暂时没有普及到普通的百姓。要普及所有人,就必须让无数的百姓都能读书,短时间是办不到的。

目前的科举人群,主要针对寒门和世家子弟,就是借助科举把无数的寒门子弟提起来,制衡世家子弟,确保世家不会一家独大。

真正意义上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灭掉的。

寒门子弟冒头后,一开始代表了寒门子弟,很快又会蜕变为世家大族。

有了权力,自然会变化。

有了权力,和曾经就不一样了。

真正永葆初心的人,那是少之又少的。

就算到了科举兴盛时代,也一样存在世家。因为有权力,就会衍生出诸多掌权的人。

关键之处,在于不能阶级固化。

不能世家掌控一切上升的资源,不能是九品中正制那样上品永远是上品。

这世间,本就没有真正完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都是人在运作,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随随机应变的调整。

第一届开科取士,选拔诸多的士人,纷纷安排到地方上去任职。随着开科取士的推进,曹操和曹昂联手推进学校的修建。

在大魏境内,各州兴建学校,让更多的人能读书。

单是推进科举、学校的事情,足足耗费了三年时间。

隆昌七年,天下承平一段时间,昔日大汉的十三州都已经归顺大魏,纳入了大魏治下。

曹操仍然没有立刻对外扩张,而是采纳了曹昂的建议,加强御史台的权力,以满宠为御史大夫,让满宠调查天下各地官员和世家,纠察不法,肃清内部问题。

一时间,风声鹤唳。

曹操的屠刀很厉害,杀得人头滚滚,因为的确有无数的贪官污吏,以及官员和地方大族勾结的情况,更是直接抄家灭族,满门诛杀。

曹操唱红脸,曹昂唱白脸,主动劝说曹操,希望曹操减少杀戮,抄家后犯人流放交州或者是西域就是。

在曹昂的劝说下,曹操手段稍微缓和,却始终在推进,不断有人被抄家流放。

隆昌十年,天下彻底恢复生机。

这一年开始,曹操坐镇后方,曹昂带兵出战,北上讨伐辽东乌桓,一举歼灭辽东乌桓蹋顿,顺势杀入辽东,彻底拿下了辽东三韩地区。

一战过后,曹操封曹彰为辽王,坐镇辽东。

隆昌十二年,曹昂再一次带兵,自扬州出海,往东杀入倭国。

倭国虽有小股势力,却非常大弱,就是小型部落而已。曹昂的大军夺取倭国,一战凯旋回国。曹操敕封曹丕为倭王,让曹丕永镇倭国,且授予曹丕南下的权力,允许曹丕从倭国南下扩张。

隆昌十四年,曹昂出征西域,一战灭掉西域焉耆国,打通从凉州出玉门关,再到西域龟兹、姑墨国等地的通道,虽然没能继续往西,却成功夺回西域的部分控制权。

西域丝绸之路贯通,商业更加繁荣。

洛阳西连西域,往东沿着河道,开始逐步往南打通运河,大魏的实力前所未有强大。

一战后,曹操封曹冲为凉王,坐镇焉耆国等地。

隆昌十八年,曹操已经苍老了很多。

尤其年初的时候,曹操突然中风,差点就没救回来,多亏有华佗、张仲景联合救治,才把曹操救了回来。

到年底,曹操身体就每况愈下。

隆昌十九年,三月十九。

曹操再次病危,曹昂急匆匆入宫,来到曹操的床榻边,看到了陷入昏迷的曹操,一脸担心。

太子一贯是最危险的职务,你不能太聪明,否则皇帝没安全感。你不能太废物,否则皇帝觉得你不类己。

曹操这里却没有,从始至终都支持曹昂。

查处贪官污吏、清查田地等事,杀得人头滚滚,都是曹操唱红脸当坏人,曹昂来当好人。

曹昂要做的,曹操一直都支持。

这些年曹昂普及教育,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民生,有曹操的大力支持,才有现在的局面,才能从十多年时间创下如此基业。

曹昂在一旁静静的等着。

过了许久,曹操从昏迷中醒过来,眼神一开始很迷惘,过了好半晌后,眼神才渐渐聚焦。他看着身旁的曹昂,脸上多了一抹笑容,道:“你来了。”

曹昂点了点头。

曹操伸出干瘦的手,沙哑说道:“扶我起来。”

曹昂搀扶着曹操起身,身体靠在软和的榻上,避免曹操撑不住。

曹操脸色竟是微微红润,眼神也愈发的明亮,开口道:“昂儿,这些年你做得非常好。”

一句肯定的话,曹昂眼中一酸。

他张嘴要说话,却被曹操抓着手摁住,曹操打断道:“不要急,听我说。”

曹昂察觉到曹操没有自称朕,心中更是伤感。

老曹到了弥留之际,如今回天乏力了。

曹操眼中没有任何的伤感,更没有不舍,反而很洒脱的说道:“有你这样的儿子,是老夫的荣幸啊。”

“没有你在宛城力挽狂澜,老夫能逃出去,可是最信任的儿子,最信任的大将,最亲近的侄儿,恐怕都会死在那一战。”

“那是何等的难受?老夫无法想象。”

“好在一切都转危为安,这都是因为有你。”

曹操一口气说了许多,稍微缓了缓,继续道:“老夫死后,有三件事要安排。”

曹昂郑重道:“父亲好好养着,会没事儿的。”

曹操摇头道:“老夫的身体,自己清楚。”

“第一,老夫死后,不能有殉葬。老夫的妃子,愿意留下的都留下,保证他们后半生衣食无忧。”

“愿意出宫改嫁的人,给予钱财改嫁,给足安置生活的钱,不能抠抠搜搜的。”

曹昂心中更是难受,仍是点了点头。

曹操继续道:“第二,老夫死后,传令曹丕、曹彰和曹冲,以及分封出去的其他宗亲,暂时不得回来奔丧。一年后老夫的周年祭,再让他们回来祭奠。”

曹昂瞬间明白了曹操的用途,担心这些兄弟回来影响曹昂继承皇位。

皇位稳定后,曹家子弟再回来就没用了。

大统已定。

曹昂心中悲痛,却摇头固执道:“父亲百年,兄弟们岂能不回来奔丧呢?父亲放心,我能应对这一切,也能安抚好弟弟们。”

曹操愣了下笑道:“依你!”

旋即,他继续道:“第三,老夫死后下葬,衣冠葬皇陵,遗骨隐蔽下葬,切记,切记!”

曹昂说道:“儿子谨记。”

曹操说完后长长的舒了口气,身体渐渐软下来,力量和精神在迅速的消散。

他看着眼前垂泪的曹昂,伸手擦拭曹昂的泪水,笑说道:“我儿,莫哭!生子当如曹子修,老夫这辈子值了啊……”

扑通!

手臂跌落,曹操气息断绝。

隆昌十九年三月,曹操驾崩,谥号为武,庙号太祖,称太祖武皇帝。

曹操病逝后,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纷纷回国奔丧。

曹昂亲自接待回到洛阳的众兄弟,完成了曹操的丧葬事宜。在荀彧、钟繇、贾诩,以及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宗室的拥戴下,曹昂登基继位,改元建武。

建武元年六月,曹昂于洛阳阅兵,检阅三军,曹丕、曹彰和曹冲等所有宗室子弟尽皆参加。

军队声势鼎盛,内外宾服。

在阅兵过后,曹昂亲自为曹丕等一众兄弟饯行,所有宗亲藩王陆续归国,开启大魏新一轮的对外扩张。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