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都市情感>献给我>第45章 45

  ==

  我最终还是打消了前往精神病院的想法,毕竟现在的治疗方法远算不上温和,一想到要被终日困在一个小房间里接受看管,稍有一点可能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将就会被强制束缚,我就觉得无法忍受。愤怒带起的侥幸也没有持续多久,毕竟我只掌握这具身躯十年,要是医生问起我幼时少时的记忆,我恐怕无法说出令人信服的话,换言之,我没有很大的把握让医生信服我是那个主人格。

  还是不要冒险的好,总归他做的事还在我能解决的范围内。

  其实他也挺惨的,在孤儿院长大。无论孤儿院的名字起的多么温馨,总会透出一股无法言说的悲惨,以至于只要一说起这三个字,人们总会心生怜悯,还可能随机联想到暴力和虐待。

  他长大那家孤儿院我也去过不少次了,还算可以。园区不大但设施齐全,听说最开始是家私人孤儿院,后来搬迁了,由政府接管。

  我大半个月前刚去过那儿。周末园里也没几个小孩,年龄也不算小,看起来都是十岁左右的年纪,在园里上学。大一点的小孩都上中学了,一个月才回来那么一次。

  负责人告诉我政府打算着把孤儿院的名头撤了,毕竟现在是和平社会,发展水平上来了,被抛弃的小孩已经很少很少。前几天通知的文书刚到,说是要把这里改成一个居民服务中心,当然会保留一部分场地,起码要把园里的小孩供养到都上大学的年纪。

  这件事我还没有和他说,但是他出乎意料的苏醒直接让我断了告知他的念头——谁知道他会不会被刺激得又做出什么事来。

  我没有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那里头有股令人难以忍受的混凝土味道。学校里见缝插针地在空地上划了停车位,我找了个有树荫的停好。天气闷热,两点的太阳毒得很,走到教学楼十来米的路程就已经背上发热。

  进了小教室,我的学生都已经到了,三两个人站在讲台边调试电脑。学生A坐着,看起来神色悠然。

  学生一个接一个上去讲,全部流程结束时我注意到被我提醒几句的三个学生悄悄松了一口气。这些年读研读博热潮不减,各大高校的学生数量总体也在上涨。优秀的学生当然很多,但是真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而读研读博的人却少之又少。

  很可惜,我也不是因为有兴趣而读的,不过感谢上天赋予我的能力,让我不至于在枯燥的课程中表现得太差。只是我总觉得无趣,但稍微一想,我似乎也没别的道路想走,没别的道路可走。

  埋首在各种各样文字资料的硕博时光,现在回想起来,对那段时间的记忆惊人的统一,六年过得像一天,这一天在时间轴上被大力拉长,于是我相应变得很渺小,所以就算是一天,过起来也像是六年。

  我感觉到一道目光。

  那是学生A投来的目光,这目光里有掩藏好的探究欲,不像在看我,仿似要透过我看到点别的什么。

  或许是他。

  我一下子警觉起来,可是学生A迅速神色自然地移开了目光,仿佛刚才只是在发呆。

  一瞬间的目光相接不够证实我的怀疑,学生A的动作让我无法从那目光中获得更多信息,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只是最平常不过的师生之间的意外对视。

  我问道:“怎么了,论文有问题?”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

  学生A避开了我的问题,自顾自地说。

  “你说。”我狐疑着往下接话。学生要问问题,我总不好在不知道是什么问题的情况下推脱。

  “您觉得,史诗文学的意义在哪?我的意思是,史诗文学一半是历史,一半是文学,既做不到完全真实客观地记录,也实现不了完全纯粹的文学价值。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我完全不能想象这是一个研究生说出来的话,你本科学到哪里去了,那些优秀的成绩难道是假的吗?文学是现实事件的文化载体,其功用是传达、赞扬和批评。你觉得史诗文学没意义,你读什么研究生?史诗文学没意义,那其他文学流派呢?哪一个不是在记录现实,不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你觉得他们都没意义?还是你觉得,那些伟大的人事物不值得被记录下来!你的成绩一直不错,做事也踏实,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你抱着这种想法,我看你也做不了什么研究,趁早退学吧,别再这里浪费资源!”

  这段话像是被放了慢速,一个字一个字如同刀剑落进耳里,学生A听得几乎皱眉,不过他面上纹丝不动,静静地听完导师充满怒火的一通发泄,然后说:“对不起,老师,今天状态有些不好,耽误了您的时间,我一定改正。”

  他已经这么说,我再训斥了几句,他都应了,最后低眉顺眼地向我告辞,步伐却不紧不慢,脊背挺直身量修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下一个星期照常开始,一门研究生课程几乎要上一整个早上,从上午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课铃打过两次,人都有些疲惫。

  我出去接了壶水,再走进教室里总算有了些人声,两三个人同行着拿着塑料袋包好的面包和牛奶走进教室,靠里一侧正数第四排的两个女生讨论中午吃什么,再往前坐着两个男生,我就坐在讲台上,他们说话的声音难免有些传到我的耳朵里。

  “昨天下午的大新闻你看到了吗?”

  “当然看到了,这种事情闹起来想不知道都难。我昨晚还和我朋友说这件来着。”

  “不过这年头还有闹拆迁的,少见。政府给的补偿已经很丰厚了啊,要我我肯定搬,安置费也给了住房也给了,一个人30平,一家六口就是180平,还是繁华地段,按现在的房价什么时候才买的起。”

  “新闻上不是说普遍的拆迁补偿是20平,谈了好几次给加到30平了,然后又说不要住房补偿要钱,后来又变卦,我看就是装钉子户像坐地起价。”

  听着他们说话,我也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搜索昨天下午的新闻。

  页面稍微一转,立刻跳出很多信息。

  就是本市西边的一个村落,靠着一片低矮丘陵,看地图地势算不上很平坦,在村里走动上坡下坡也不少。对外交通算不上很不方便,一条大路经过村子外围,所以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这个村子也富裕不少,只是还是远落后于本市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

  因此,近日政府想改造一下这个村庄,初步计划是先把村庄里的住户全部迁走,然后建设一个采摘果园和农家乐,也算是增加市内的出游地,也能创造就业岗位,还能增加政府收入。

  这件事之前已经在政府的月度工作计划里披露过,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个月月初开始拆迁,原本一切进行的都顺利,偏在这最后一户上出了问题。

  新闻上说这最后一户的房子建在一个缓坡的小块平地上,屋主是个年近古稀的女人,,算上她家里一共三代六口人,孙女都还在读大学,孙子刚大学毕业。

  说什么也不搬,就算条件给的很优厚都咬死了不松口,也不说理想地拆迁补偿是多少,只是不搬,就是不搬。

  村子里别家的房子都拆得七七八八了,改造计划也不能因为这一户就停下不做,于是政府方面派人直接载着一家子人到了新房,让推土机推掉了缓坡上的屋子。

  这种事放在几年前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大约五年前的时候正是国家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全国上下都在重新规划城市用地,因此那段时间拆除了很多不合理的建筑物和遗留下来的违章建筑以及危房。那时候的重新规划进行的可谓是如火如荼,大刀阔斧的改变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几个地方的政府没有做好安置规划就开始拆迁,闹出过不少逼迁事件,不过好在最后都得到了妥协的解决。

  虽说这家人都最后也不同意搬迁,政府的做法可以说是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可是该给的补偿都已经到位,甚至还比一般的丰厚,因此新闻下面的大热的十来条讨论都是在攻击钉子户的,言辞不断过激,只是终归不好听,那些揣测可是说是满含恶意——毕竟那户人家最终也没提出什么要求,只是不想搬罢了。

  我突然萌生了一种不属于我自己的感觉,还有一种疑惑——这件事本来应该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并且说到底,搬迁到更繁华的地方是件好事,为什么那户人家会不答应呢?况且从头到尾他们也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大众却一直认为他们是钉子户要换更多好处。

  上课铃响了,我关了手机,抬起头来转了一圈脖子,正巧和坐在门边第一排的学生A对上视线,他很礼貌地朝我笑了一下,就像他从前做的那样。

  我开始讲课,这节课是史诗文学鉴赏。今天主要讲一个人物,一个少年英雄,前两节课我已经讲完了这位少年英雄的少时成长轨迹——严格来说是从记事起到他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他十三岁就参了军,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

  “他逝世的时候还很年轻,才二十岁的年纪,在他七年的军旅生涯中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军功显赫。他第一次立下二等功勋是在一场小站役里,相同的小战役在变革期间有许多场,一个士兵拿了二等功勋的小战役让这场小战役稍微特别了一点,但这场小战役依旧没什么特别,双方军队的互相设陷,兵不厌诈而已。”

  政府的移民果园建设计划…

  仿佛有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说。

  “他积累下大大小小的战功,在参军第四年,也就是他十七岁的时候升任上尉。上任上尉之后的第一场战役是个阵地战,很不幸那场战役输了,阵地没有守住,军队撤退时少年英雄被流弹击中腹部,他一声不吭,指挥军队撤离。旁人没有发现异常——战场上鲜血是比泥土还要常见的东西。跟在少年英雄身边的士官本来担心是上尉受了伤,但那位少年英雄声色如常,甚至还用了比平时更加铿锵有力的声音整顿士气,他便以为只是敌人的血。”

  已经在政府月度工作计划里披露过…

  那个声音这样说。

  “军队撤退完成后,伤员都被妥帖地安置进了医院。少年英雄看着手下的伤员都得到了救治,自己却昏迷在了医院的长廊上。也就是这个时候,少年英雄身上的伤才被人发现。鲜血浸透了他的军装,他的腹部一片深红。他被送进了抢救室,失血过多,他的生命已经无比脆弱。抢救手术成功了,伤口感染引起的高烧不退却依旧让他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但,少年英雄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死亡的阴影,他最终从混沌的死亡噩梦中清醒过来。一次几乎让他失去生命的伤痛不会打倒少年英雄,他带着横贯腹部的伤疤再次奔赴战场。炮火的轰鸣和飞溅的泥土是他的洗礼,让他更加坚毅,更加坚定。”

  钉子户不愿搬迁…

  那个声音还在说,似乎越发清晰。

  “再三年后,少年英雄升任少校。他被分配到一位上校麾下,共同准备一场至关重要的大战役。那场大战役就是铁路战役,我方军队死守在运输铁路前,拼着全军覆没的代价都要守住铁路。这铁路联通中部战区和南部战区,一旦没能守住,运输线路被切断,中部战区岌岌可危。铁路战役战况惨烈,双方军队都死伤惨重,僵持不下。可是战争总是要以某种方式结束的。敌军发起了最后一波猛攻,后方支援还没到,我方军队只能边战边退,已经到了最后一道防线,退无可退。少年英雄挺身而出,他的身上绑了一圈手榴弹,趴伏在前方的一道战壕中,趁着敌人冲锋时拉开了身上的手榴弹。”

  “爆炸声响彻大地,少年的身躯长眠战场,他的功勋被铭记在心,许多人像他一样前仆后继,将热血回馈给脚下的土地。”

  大众统一的言论…

  那个声音骤然高亢起来,在脑海里尖声嚎叫!

  我的精神仿佛被一柄看不见的利剑穿刺了,只觉得眼前一黑,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整个人软倒下去。

  我醒过来,入目是白色的天花板,余光瞥见输液瓶。喉咙很干涩,我勉强咽了点口水,手指蜷缩,感觉到手上粘着针头的胶布。

  我仔细感觉了一下,身上没有伤口。所以我为什么会在医院?

  输液瓶里药快输完了,我按了床头的铃,护士来帮我拔掉针头,我问她我怎么了,她说我昏迷了小半天,检查了没什么大事,但是要住院观察一两天,我床边是有人看着的,应该是暂时出去一会儿而已。

  她刚说完就有一个人朝我走来,是学生A。

  护士拿了东西走了,学生A在我床边坐下。

  “老师你感觉怎么样?”

  “没什么事,有水吗?我有点渴。”

  学生A倒了水,插了吸管举到我嘴边。

  “老师最近太辛苦了吗?给我们上着课就晕了,学校那边和我说,让我告诉老师,学院给您批了一个星期假,让您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原来我是上着课晕过去了。

  “好。我知道了。”我顿了顿,又说,“我上课的时候在讲什么呢?”

  学生A看了我一眼,说:“您在上史诗文学鉴赏,今天讲的是少年英雄。”

  “少年英雄,你怎么评价他?”

  “勇敢,坚定,大无畏。”

  “他十三岁就参军,十四岁上战场。可不是大无畏么。”我哼了一声,“他是个意志很坚定的人对吗?”

  “是。”

  “这意志是他的个人意志吗,这种坚定是正确的吗?”我盯着学生A,轻声而含混地说。

  “您说什么?”

  “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