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总裁豪门>年代鉴宝左读心右鉴宝掌天下珍玩>第313章 惊人的书画馆

秦王照骨镜,是顾辞远手中最顶尖的极品文物之一。

它在文物圈的地位,与华夏十大名剑、十大传世名画,这些最顶尖的文物一个级别。

不仅仅是青铜展馆的镇馆之宝,就算是放到整个阿房宫中,都属于top3级别的顶尖文物。

秦王照骨镜,被数件国宝级青铜器,众星拱月的围在中央位置。

如同横扫六合的秦王,居高临下的站在大殿之上,被征服的臣子所仰望。

“真是神奇,真不知道2000年前的工匠,如何制作出如此繁杂,又如此精美的旷世之作。”

“以当时的金属冶炼水平,想要制作出如此精密的青铜器,一定花费巨大的功夫。”

“关键是,它竟然拥有如此玄妙的作用,简直是神迹!”

越是文物圈的人,评价文物时越苛刻,会根据当时朝代的时代背景、工匠技艺、国情等多方面,进行评判。

可即便再苛刻的人,遇到秦王照骨镜这样的旷世之作,也只能不断感慨,找不出丝毫弊端。

“唉,对了,我记得你手中还有【秦王和氏玉佩】和天下奇珍【阿房宫透雕珍珠】。”

“再加上这件秦王照骨镜,声势应该比乾隆展馆更加出彩才对,你怎么没将它们单独组成一间展馆?”

顾辞远淡淡一笑,解释道:“李老,别着急呀,惊喜在后面呢!”

“秦王作为阿房宫的主人,我怎么可能把它遗漏呢,我对它有单独的安排!”

哦?

李长庚早就习惯顾辞远说话说一半,故作玄虚的模样。

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没有再次追问,继续参观起来。

青铜展馆,不仅规模宏大,内部国宝级藏宝多达50件以上,非常夸张。

哪怕是几位见多识广的大佬,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在青铜馆里逛了足足半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此时,已经临近下午16:30,而众人仅仅只逛了阿房宫四分之一左右。

再继续向北逛,天黑之前只能将西侧部分逛完,东北方向的书画展馆,今天就要错过了。

李长庚手搭凉棚,超北方数座宫殿观望一圈,感慨道:“阿房宫太大了,规模有京城博物馆一倍大,我这老腿都走酸了,还没走到头。”

“我身体不行了,咱们反过去,看看书画馆吧!”

李长庚亲自开口,刘局等人不好拒绝,只能出言附和。

顾辞远对此无所谓,阿房宫博物馆下个月就会正式对外开放,想看什么时候来看都行。

这几位是前辈,外加文物局的领导,提前过来参观而已。

“行,那咱们就往回走吧,顺着这条通道,往东北方向走,就是书画展馆。”

“前面还有一栋【天下奇珍阁】和【闯王宝藏馆】,剩下几间宫殿都是书画展馆。”

说到这,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刘局突然来了兴趣。

他迈着大步来到顾辞远身边,一脸好奇的问道:“去年,茅麓山百杨寨,有一个名叫李文生的人,自称是闯王之后,还拿出来许多金银宝藏,这事你知道吧?”

这件事,是顾辞远和李文生早就商量好的,他自然不会隐瞒,将部分可以公开的内容告知刘局。

他按照‘无意中’得到的藏宝图,找到闯王后人隐居的百杨寨。

发现闯王后人已经开始新的生活,早在南方沿海城市开创事业,准备大力发展商业。

因为对祖先留有念想,与顾辞远进行交易,将部分闯王宝藏交易给他,在阿房宫展馆中,专门为闯王设立一个展馆。

另外,将天门山附近的百杨寨,作为闯王宝藏的遗址,留作念想。

听完顾辞远的解释,众人全部傻眼。

包括知道一些内幕的林景顺,都惊讶得张大嘴巴。

“你之前不是说,闯王宝藏,是在那两个犯罪份子手中得到的吗?”

“怎么又扯到这个闯王后人身上了?”

顾辞远赶忙解释,闯王宝藏其实有好几部分,在天门山发现的宝藏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好几部分宝藏,早就被外人得到,或者永远也无法寻回。

而李文生作为闯王后人,手中持有一部分最珍贵的宝藏,比如闯王印玺等等。

“哦,原来是这样!”

“早就听闻过许多版本的闯王宝藏,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小子也是运气好,什么好事都能让你遇上。”

呵呵——

顾辞远笑而不语,闯王宝藏能被他单独拉出来,可不仅仅是因为李文生的原因,里面的极品文物非常多。

这现在说没意思,等一会让大家慢慢欣赏才好。

就这样,几人一路向东北角前进,很快就来到书画馆6号馆。

“嘎吱”一声,朱红色的宫殿大门,被缓缓推开,一间专门展示书画文物的宫殿,出现在众人眼前。

李长庚是书画圈的顶尖大佬,随便扫了一眼,就发现这间6号书画馆不一般。

门口右手边第一幅作品,是一幅数米长的绢本画,宋徽宗赵佶的《百鹤图》。

宋徽宗在治国方面,确实有些欠缺,但他在书画圈,有着很高的造诣。

不仅开创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在画坛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华夏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就是宋徽宗亲自提拔的。

这幅百鹤图,乃是宋徽宗真迹,上面密密麻麻的盖着数十个鲜红的印章。

另外,还有数位宋、元、明、清书画大家和帝王题字、铃印。

这幅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具备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它,仅仅只是书画馆6号馆,负责看大门的。

可见,顾辞远的书画作品收藏,有多么夸张。

李长庚迫不及待冲进殿内,左右巡视一圈。

唐寅《红枫仕女图》

郎世宁《十二月游圆明园图》

石涛《黄山八胜图册》

赵孟頫《心经》

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

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仿清明上河图》

这些书画作品,无一不是华夏历代最顶尖的大师作品。

其中,有数幅赵孟頫顶尖书画作品,这些作品随便挑出来一件,都可以当做地方博物馆的展馆之宝。

而它们,甚至连阿房宫书画展馆分馆的镇馆之宝地位都没有。

因为,6号书画馆,镇馆作品,是顾辞远从米国博物馆赢回来的国宝级文物——顾恺之《女史箴图》。

并且,是被顾辞远消耗大量精神力,进行修复的完全体版本。

李长庚站在大殿正中央,巨大的长条展示柜跟前,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干枯的大手轻轻抚摸厚厚的玻璃窗,双目通红。

“竟然是顾恺之大师的《女史箴图》,没想到有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这件国宝回归。”

“我记得它被分割成好几部分,还有一小部分遗失了,怎么看起来保存得很好的样子?”

这幅《女史箴图》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李长庚所言,不仅被切割成数份,保存情况也非常差。

许多地方出现破损、褪色等情况,几乎已经达到快要腐蚀得,轻轻一碰就碎掉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样,顾辞远才不惜消耗大量灵力,对其进行修复。

现在这幅被修复过的女史箴图,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版本。

当然,这些事情,顾辞远会一辈子藏在肚子里面,不会告诉任何人。

“李老,可能是有些人以讹传讹吧。”

“这幅顾恺之大师的作品,不弱于华夏十大传世之作,米国博物馆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如此不在意呢?”

“我从他们手中赢回来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的,保存很好!”

李长庚抹了下晶莹的眼角,感觉有哪里不太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只能不断摇头感慨,这幅珍贵的书画作品,终于回到华夏,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云云。

到了顾辞远手里的宝贝,除非他想,否则就算是遭到破坏,他也能将其修复。

“李老您放心,到我手里的宝贝,我肯定会十分爱护,绝对不让其受到损坏。”

“阿房宫,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其他维护设施和安保设施,将其最大限度的保存好。”

“嗯!”

李长庚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作为京城博物院院长,他对阿房宫博物馆有着很高的话语权。

通过今天的参观,阿房宫博物馆在文物展览、保护、内部环境各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

哪怕是拿京城博物馆做对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若是算上阿房宫比京城博物馆大上一倍的规模,以及各个展馆的极品文物,阿房宫博物馆丝毫不弱于京城博物馆。

想到这些,李长庚忍不住摇头感慨。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阿房宫博物馆的名气,不会比京城博物馆弱。”

呵呵——

顾辞远十分客套的笑笑,他对阿房宫博物馆的投入,已经高达数十亿。

这还不算内部藏品,仅仅只是施工方面的投资。

现在的阿房宫还不是完全体,等阿房宫进入完全体以后,超越京城博物馆不是梦。

但是,他是晚辈,在场的都是文物圈的大佬。

他大言不惭的说超越京城博物馆,那不是没事找事么!

“李老,这仅仅只是6号馆而已,咱们再去前面看看。”

李长庚正有此意,6号馆都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坐镇了,他很想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更夸张的作品。

“好,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那咱们走吧!”

顾辞远也没客气,大大方方的带着几人走出6号馆,直奔5号馆。

当高大的红色宫殿大门推开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

5号馆,和大家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因为,大殿里面的藏品,并不是常见的书画作品,而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壁画,以及各种手抄经文。

这个展馆,可以称之为——敦煌佛教典藏馆。

“天,这竟是柳公权先生的手抄版敦煌《金刚经》。”

“这卷《妙法莲华经》也是柳公权先生的字迹。”

“不愧是颜筋柳骨,笔法遒劲有力,一撇一捺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是柳公权先生真迹没错了!”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华夏传承度非常高,许多书法圈的人,都是从颜筋柳骨起步,开始接触书法。

几乎一大半文物、古玩圈的人,都会接触一点书法。

李长庚、刘局等人,都是京城书法协会成员。

随便一扫,就能认出宫殿右手边,最显眼位置的书法作品,乃是颜筋柳骨中的柳公权真迹。

柳公权在书法圈,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的书法作品本就价值极高。

若是再加上受到皇命,为敦煌莫高窟抄写经文,价值就更高了。

“这些壁画,好多都是当年乱战时期,从莫高窟挖走的壁画,没想到有一天它们还能回归。”

“小顾,你有心了!”

顾辞远脸上带着莫名的笑容,笑而不语。

这间宫殿中,最珍贵的部分,还没被大家发现。

他等着谁第一个发现,5号馆的镇馆之宝。

“唉,不对呀?”

“柳公权先生的完整版《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竟然不是5号馆的镇馆之宝。”

“难道,这些壁画是镇馆之宝?”

刘局第一个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

李长庚狐疑的左右巡视一圈,最后,将视线落在宫殿大门正对面,那两幅被单独展示的画作上。

他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从最开始的疑惑,到迟疑,最后化为惊喜。

“这幅具有明显唐代风格的画作,应该是莫高窟作品中的《维摩诘经变图之宝盖供养》。”

“观其绘画风格,洒脱不羁,虽然是盛唐时期的风格,却有非常独特的技巧。”

“这幅画三维立体结构非常清晰,对阴暗面、凹凸面的掌握,堪比现代书画作品。尤其是衣纹上面的侧面、深面、斜面、卷曲、折痕、飘带等等,简直是出神入化。”

“这是画圣吴道子真迹!”

李长庚不愧是书画圈的顶级大佬,稍微认真一些,就找到5号馆的镇馆之宝——吴道子真迹。

吴道子作为画圣,在华夏画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刚好,顾辞远手中有一批顶尖敦煌佛教作品,以及2幅画圣作品。

5号书画馆,就围绕这2幅珍贵的画圣作品,组建成敦煌佛教风格的展馆。

“你小子简直是多宝童子,早就知道你手中有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没想到你还有画圣的作品。”

“我猜,前面几个展馆中,肯定有一个展馆是以书圣王羲之作品,当做镇馆之宝吧!”

顾辞远卖了个关子,笑呵呵的说道:“提前揭秘没意思,慢慢看不就知道了!”

“哈哈,好,我倒要看看,你小子还有多少宝贝!”

李长庚的猜测非常正确,前面展馆中,确实有一个展馆,是以书法作品为主,镇馆之宝是书圣王羲之的三幅作品。

王羲之《丧乱帖》

王羲之《告姜道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而这,仅仅只是书画馆3号馆,前面还有2个展馆。

2号书画展馆前,李长庚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3幅书圣作品,被你安排在3号馆,我很好奇,1号馆和2号馆里面,有什么作品,能压住书圣真迹。”

顾辞远脸上带着一抹坏笑,缓缓推开2号书画馆大门。

宽阔的宫殿大厅中,一幅10余米长的巨幅青绿设色山水画作,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幅画,李长庚和林景顺都十分熟悉,因为这幅旷世之作的真迹,收藏在京城博物院中。

李长庚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看向大厅正中央最显眼的巨幅画作。

这正是华夏十大传世画作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这,这难道也是王希孟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