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ter24

  埃里克迅速收起见到布兰度的惊讶。

  由谁来调查沃德之死,对他而言没有区别。

  他保持着冷漠古板的表情,谁说这样的人设不能主动提供凶杀案线索。

  即便冷漠,但没有完全丧失人性,就不会对死了一个人完全视而不见。

  “进来吧。”

  埃里克将人迎进客房,带到卧室的窗户边。

  “我的睡眠比较浅,半夜隐约听到街上的异常声响。先是重物砸地,随后又有跑步声,还有说话声。其他内容没听清楚,只听清一句男人说的‘闭嘴’,他用了法语。”

  这是一套临街客房,所在的猫头鹰路与案发的东门外街相交。

  埃里克指向窗户外,“我被吵醒,先看了时间,是04:23。起床开窗,又去看外面的情况。

  路灯昏暗,我只远望到两团模糊背影在猫头鹰路的北侧尽头。然后,他们转弯了,消失在视野里。”

  布兰度从窗户张望,在这个角度不可能看到案发位置,视野极限就是猫头鹰街的两侧。

  剑桥镇的道路不似棋盘般横直竖平,而是随着剑河蜿蜒,歪歪斜斜。

  猫头鹰街的北端尽头,有两棵苹果树挡住了从窗口张望的视线。

  苹果树后方是斜出的杰克学院建筑物,它堵住去路。

  凶犯逃到这个位置后,不得不转弯进入另一条路。

  法勒队长也看了地形,再结合此前巴特提到法语男被撞后疑似将有毒药粉混入鸡饲料,这会已经信了冯·菲利伯特先生的话。

  ——因为沃德被害的时间与地点,同样出现了一个法语男。

  法勒喜形于色。

  他不认为这是巧合,而觉得先后法语男就是同一人,或者说是同一个团伙的。

  眼下获知谋杀现场有两个可疑男人出没,更能解释沃德为什么会被一击毙命。

  当时,十有八.九是沃德被一个罪犯吸引了注意力,没料到对方有同伙。

  同伙给了沃德出其不意的背后一击,让他没有反抗就死了。

  布兰度收回远望街角的目光,问:“冯·菲利伯特先生,谢谢您提供的宝贵线索。您还有其他发现吗?比如,有没有听到呼救声?”

  埃里克:“没有。我被吵醒之后,没听到呼救声。在窗口站了一两分钟,等确定闹出噪音的两个男人没再跑来,我就回床继续睡觉。”

  埃里克似叹息,“谁能想到今天在东门外街居然发现了沃德助教的尸体。早知如此,当时我应该多问几句,说不定来得及抢救沃德助教。”

  法勒队长立刻劝慰,“这不是您的失误,您不用愧疚。沃德来不及呼救就死了,正常人也想不到那些动静竟然会是在剑桥镇发生了凶残的谋杀案。”

  埃里克仿佛无奈地点头。

  因为此刻除了无奈,作为正常人也别无他法。

  “那就不打扰您了,我们先告辞。”

  布兰度走出两米远,蓦然回头,仿佛友好热心地给了一个建议。

  “恕我多言,外出旅行难免水土不服。睡眠浅的话,建议您以后可以选择不临街的客房。”

  这句建议让时间似乎停了一拍,嗖一下点燃了某种紧绷气氛。

  一瞬间,两人四目相接。

  第一次,埃里克认认真真观察了布兰度。

  他收回开门时的想法。沃德之死的调查员是谁,对他来说,区别甚大。

  一句貌似热心的建议,似有一根尖针藏在棉花里,直刺向他的假面。

  一个人性情冷漠古板,主动提供凶案线索,这个违和感能用人性未泯去解释。

  一个人睡眠浅,容易被吵醒,偏偏还要住在临街的房间。这份违和感又作何解?

  一个人,一个在凶案现场附近居住的人,倘若接二连三地生出违和感就会引来怀疑。

  埃里克需要马上消除对方的怀疑。

  以冯·菲利伯特先生表现出的古板性情,自然不会把陌生人的建议当做好话,而是顺理成章定义成一种指手画脚。

  埃里克立刻轻蹙眉头,不掩不耐烦,就差直说要你多管闲事。

  “哼!临街才有好风景,牺牲一些睡眠算什么。”

  布兰度对此回答,不置可否。

  她微笑着说,“您说得对,凡事有舍才有得。再见。”

  客房门被关上。

  布兰度与法勒走了。

  屋内,紧绷气氛一散而空。

  埃里克却没坐下。

  他下意识走到窗边,想要确认导致气氛骤变的源头真正离去。

  下一秒,又迅速转身离开窗台,稳稳地坐回起居室的沙发上。

  没有作贼,不必心虚。他没有杀沃德,最多就是隐去了部分证词。

  一如他所述,今天凌晨04:23,听到重物异响、跑步声与男人说话声。

  法勒队长说正常人不会因此想到发生凶案,自然就不会继续深究。

  埃里克很高兴,他脱离了正常人的范畴。

  04:30,他披了一件斗篷,从二楼窗户走了捷径。爬窗而出,去声音发源地瞧了个究竟。

  04:35,他发现躺在血泊中的汉克·沃德。当场确认了,沃德失去呼吸与心跳,人死了。

  与此同时,瞧见一件有趣的事。

  尸体右手食指沾着血,在鹅卵石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写了血字「达西」。

  这是凶手写的?还是沃德写的?

  假如是凶手写的,就是故布疑阵。

  假如是沃德写的,他是在临死前还要诬陷达西吗?

  或是做最后的挣扎?

  生怕自己的身份微不足道,而要制造劲爆话题才能引起校方足够重视,为他找到真凶。

  埃里克能够确定凶手不是达西,他听到的男人声线与达西不符。

  别问为什么知道达西的声音。问,就是不想回忆被疯狂公鸡用翅膀打脸的经历。

  巧合,绝对是巧合。昨天下午,混乱的集市大战鸡群,他也在现场。

  埃里克玩味地看着血字。

  省事了,不必他多添一笔去借刀杀人。

  或许,不该叫做借刀杀人。

  制造话题让凶杀案被重视,让杀人犯尽快被调查人员抓住,这是伸张正义才对。

  为什么希望凶杀案被迅速侦破?

  因为凶案现场的一墙之隔,就是埃里克本次来到剑桥的目标地点——杰克学院图书馆。

  两名杀人犯在这里杀害沃德,是有意伏击吗?

  或是临时起意杀人灭口?起因是否与杰克学院相关?

  埃里克不会放过一个疑点。

  为了不让杰克学院之行出错,就要消除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否则他怎么可能主动提供破案的线索。

  令人遗憾,两名杀人犯逃的速度倒是快。

  凌晨,他检查了犯罪现场。

  又在外寻觅了一个小时,没发现嫌疑人的踪迹。不然,他不介意亲自解决问题。

  彼时,05:45,返回旅店。

  不必他报案,按照时间计算,巡查队很快就会来这一带进行日常巡逻。

  埃里克复盘今天黎明之前所做的一切,确定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收回思绪,放松躺靠进沙发,不由念出一个人的姓名。

  “布兰度·班纳特。”

  今天起,他记住这个人了。

  这个姓名,以宛如大提琴般的嗓音,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被埃里克念起,却听不出任何真实情绪。

  埃里克闭上了眼睛。遇上一个会怀疑证人说辞的临时调查员,是在意料之外。

  他希望剑桥派人迅速抓住凶手,又不希望来人过于聪明搅乱一池秋水。人类真是矛盾,他也不能免俗。

  *

  旅店内。

  布兰度与法勒没有立即离开。

  所谓孤证不立,仅凭一人的证词,在可信度上要打折扣。何况,谁能保证所谓证人不会是犯案人?

  布兰度希望找到第二、第三位旅客,从多个角度掌握线索,去佐证冯·菲利伯特先生提供线索的真实性。

  一间间客房走访,收获甚微。旅店共有48位旅客,与19位员工。

  六十七人之中,除去主动提供线索的冯·菲利伯特,只有一个小孩听到了可疑动静。

  八岁的女孩随父母来剑桥镇玩。

  说不清是几点钟起床去厕所,隐约听到窗外有奔跑声与模糊的说话声。

  等她从厕所出来,声音就都停了。

  因为很困,完全没想过开窗看看,她躺回床上又睡着了。

  从女孩听到的这些声音来看,与冯·菲利伯特先生的描述一致。

  不过,其他旅客与员工都没听见。

  猫头鹰旅店夜间紧锁大门与后门。

  前台,留有两位通宵值班的服务生。通常是趴着打盹,住客有事再把他们叫醒。

  两名值夜人没有因为街上的动静醒来。

  此次走访不能说毫无所获,但仍无法精准锁定罪犯。

  好在有一个突破性的发现,确认凶杀案是团伙作案,而非单人犯罪。

  目前已知有两名罪犯,他们使用法语,杀人后迅速逃离现场。

  布兰度再去观察了案发现场。

  由于尸体倒在鹅卵石的路上,很难提取足迹。

  血字已经完全干涸,它被写得歪歪扭扭,笔画在不同石子上断断续续。

  沿途没有发现血滴痕迹。凶器被带走时,很可能被凶手特意用布,包裹住了。

  再进行沿街观察,杰克学院的围墙上也没有发现不明脚印。

  “现在尚且不能肯定是否为冲动杀人,但能确定团伙作案后,至少有一个凶手没有过度惊慌。

  他或他们不留痕迹地处理凶器。如果不是本身性格缜密,就是有犯罪经验。”

  布兰度说着,提醒法勒,“谨防凶手铤而走险,让警员们提高防范。”

  法勒队长:“我会让他们注意安全的。”

  凶手杀了沃德,被追捕时说不定会出手伤人。

  沃德被害案的性质恶劣,凶手被捕后几乎不可能免除死刑。这种情况下,必须谨防凶手为了逃走再多杀几个人。

  从量刑来看,只杀沃德与多杀几个人都是被处死,最多是被处死的方式不同。

  接下来要如何搜查?

  继续先行排查剑桥镇的北侧。

  昨天,巴特与法语男在那里相撞。时间是早晨七点四十分左右。

  年市活动的早场一般从八点半开始。7:40,游客们大多刚刚起床不久,正在享受早餐。

  换句话说,当时路上的外来客不多。

  这种早起出门闲逛的客人,有可能给旅店前台留下印象。

  以相撞地点为圆心发散出去,查找小镇北面的旅店是否有可疑旅客。

  法勒队长听从了布兰度安排,他亲自去一趟镇北方向。

  不仅去叮嘱警员注意安全,也带去排查新方向。

  着重询问是否存在两名男子一起入住旅店的记录,而嫌疑人有着法语口音。

  布兰度的下一站,敲响杰克学院的东侧门。

  雷尼院长没想到特聘调查员来得如此之快。

  也没想到是来人是十六岁的少年,更没想到查案进度条已经狂飙到疑似法语男作案上。

  如此迅速,出乎意料!

  好在有件事没给老雷尼表演一个震惊效果。

  他查阅了上午对杰克学院师生们的问询记录,没有发现谁在案发时间段行踪异常。

  这让老雷尼稍稍松了一口气,他不希望学院中出现杀人犯。

  “这是教职工与学生们的口述情况,一共对164人进行了询问。我初步阅览后没有发现问题。小班纳特先生,您不妨核查一遍。”

  “好的。”

  布兰度被安排在一间单独会议室翻阅口述记录。

  杰克学院有门禁时间。

  年市期间,夜间门禁从平时的22:00推移到了23:00。

  从夜间十一点到清晨六点,学院大门与学生宿舍楼的门紧闭。

  住在学院内的教职人员,在零点后出入职工住宿区域也需要进行登记。

  靠近案发现场的建筑物是学院图书馆,而住宿区与之相距较远。其中间隔了草坪、花园、礼拜堂。

  在案发时间段,图书馆一带是无人区域,也就谈不上有人会听到异动。

  布兰度一边想着一边翻动记录。

  她又想起了冯·菲利伯特先生,这位是真的睡眠浅吗?

  或是为人警觉、听觉敏锐,才会因为一点点的异响就被惊醒?

  以他对比旅店内另一位证人。小女孩要不是起来上厕所,处于半醒状态,恐怕也不会注意到异响。

  “叽!叽叽,叽叽。叽——”

  窗户外,忽然响起鸟叫声。最后的那一声“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布兰度立刻侧目。

  这怎么可能是正常鸟叫,更像是暗号。很好猜是谁来了。

  走向窗边,就见西格·福尔摩斯从石柱后探头探脑。

  他没有走过来,而是比划一个「T」字,伸手朝西指了指,然后飞也似地跑走了。

  这意思就是去西边的厕所细说。

  布兰度:……

  为什么要找如此传统的秘密接头地点?除了天台就是厕所,接头没有别的地方了吗?

  幸好,下午一点,这层教学区没有其他人。

  布兰度进入厕所,看到西格在最后一个隔间招手。

  西格拉响了抽水马桶,让水声盖过说话声。

  布兰度:“您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您完全能光明正大地来会议室找我?

  依照一般逻辑,我们之前认识,您听说我做了调查员,很感兴趣过来打个招呼。那是不会引人怀疑的正常行为。”

  西格似乎后知后觉地点头,“哦!你说得对。”

  布兰度看着西格的表情,这位就是故意想要体验间谍接头的感觉。

  “说吧,您找到了什么「绝密文件」,它配得上这样特殊的环境?”

  西格:“我先要确定一件事。上午一直没有老师来找我,说明你没把我供出去,对吗?”

  布兰度点头,“我只说了尸检结果是听消息灵通人士讲的。”

  西格拍了拍胸口。“好,非常好,我没有暴露真身。您没说是对的,我的目标是想成为剑桥大学的头号神秘人。

  校内校外都有我的传说,人送外号「幕后情报之王」。您的出现给我极大的帮助,我们能够一暗一明联合行动。”

  布兰度:“这是您的理想吗?何不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说不定你能成为大英政府的幕后情报之王呢?”

  西格果断摆了摆手,“人的兴趣爱好是会变的。我以四年大学生活为期,就先定一个小目标。再说我也不想做公务员,大英政府的称号就留给我的后代吧。”

  布兰度假笑,请阅读她的表情,她是在单纯提问吗?分明是在反讽。

  西格居然认真回答了,还畅想起他的后代,那真是遥远的不着边际。

  布兰度扯回正题。“情报之王,请问您今天的接头内容呢?”

  西格从院袍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一本卷起来的杂志《罗曼蒂克周刊》。

  迅速翻到第44页,指着文章《天堂里,你会接受我送的长裙吗?》。

  “就是它,看看。”

  西格把杂志交给布兰度。

  从杂志名到文章名,完全瞧不出它们与凶杀案有一便士的关系。

  事情却不能就看表面。

  这篇被西格点名的文章,大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悲情故事。

  杜邦先生与寡妇相爱了。不是仅仅贪图肉/体之欢去豢养一个情人,而是渴望一段从身体到灵魂的爱情。

  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杜邦先生改变了喜好,他为了能与寡妇有共同话题,从喜欢诗文音乐变成了钻研针线活。

  他想要亲手做一条裙子送给寡妇,作为两人的定情信物,于是开始苦读各种针线活指南。

  不幸却降临在有情人的身上。

  一场入室杀人劫财,让杜邦死在劫匪的刀下。

  寡妇远走他乡,消失不见。想要完成定情长裙之约,这对情人只有天堂再见。

  西格:“是不是有点眼熟?这本杂志是法国西南部不出名的三流杂志。我翻了往期,它总会登载各种看上去让人眉头一紧的感情故事。

  这篇文章的男主角,直接就用了「杜邦先生」,与「让·杜邦凶杀案」的被害人只差了名字。

  剧情发展不能说与凶杀案报道完全一致,但也差不了太多。应该是把真人真事改编成故事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我翻阅了让·杜邦案发生后的所有法国报刊。

  半个小时前,终于在这本杂志上找到这篇有相关性的内容。有且只有它与让·杜邦相关,尽管不是以纪实新闻出现。”

  西格又补充:“之前,您拿出的那份刊登凶杀案新闻的报纸,它没有被学院图书馆收录,可以说更加小众。当然,不排除其他学院或校图书馆有更多相关资料。”

  布兰度盯着手里的文章。

  这篇奇奇怪怪的情感故事,脱胎于真实凶杀案,那就可能潜藏某些凶案细节。

  “针线活。”

  布兰度指出,“杜邦一改往日的喜好,迷上了针线活类的书籍,这就是最反常的地方。假设这部分也取材让·杜邦的真实经历,一个小人物惨遭杀害的原因就藏在这种反常行为中。”

  西格:“我也是这样想的。新闻报道说,寡妇为了劫财杀人,但让·杜邦作为普通文法老师能有多少钱?如果他真的有钱,被杀害后怎么可能几乎看不到几篇报道。

  因此,凶手冒着杀人的风险,所图不小。让·杜邦没有大笔真金白银能被劫走,他能被劫的东西是看着毫不起眼,实则内有绝密的物品。”

  布兰度:“比如一本针线书。”

  书?

  书!

  两人都联想到今天凌晨沃德被害的地点,是在杰克学院图书馆一墙之隔的马路上。

  布兰度:“让·杜邦案的凶手来到了剑桥镇,目标是杰克学院的图书馆。

  剑桥镇发生了老鼠与公鸡异常事件,不全是不小心导致的意外,总有一次是在故意实验。凶手实验药物为了掌握计量,充分让学院看守人被迷晕或陷入幻觉。”

  西格:“问题来了。什么内容的书,值得这样做?总不能真是针线活吧?”

  “也许,书中藏着密码。密文与巨额财富相关,或者是关于某种信仰传承?”

  布兰度猜测着,而她更倾向于前者。

  “从「针线活」一词,我觉得与财宝的关联更大。您别忘了,伦敦那家著名的银行叫什么。”

  伦敦哪家银行?

  西格一想就明白了,“英格兰银行,人称「针线街上的老妇人」!”

  伦敦,如今世界财富聚集地之一。

  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

  最初是一家带着政治色彩的私人商业银行,主要作用为了英国王室筹集资金,目的是与法国干仗。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格兰银行有着向英国中央银行变化的趋势。

  1734年,它搬迁到伦敦的「针线街」。

  之所以出现「针线街的老妇人」这个戏称,源于1797年的银行限制法。

  当时,英国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开战。

  民众对纸币保值感到担忧,造成了兑换黄金的狂潮。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量迅速下跌,时任首相下达了枢密院命令。

  1797年银行限制法出台,暂停纸币兑换黄金业务。同时让银行加大纸币印刷速度,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①

  詹姆斯·吉尔雷画出讽刺漫画,把英格兰银行比作老妇人。

  小威廉·皮特首相强吻着这位老妇人,又去掏空她口袋里的金币。

  这就有了英格兰银行别称的由来。

  从这个角度再看两次凶杀案,一切变得合理起来,财宝动人心。

  凶手为了书中宝藏,杀了最先发现秘密的让·杜邦。来到剑桥是要找相关密文,造成了动物异动事件。

  沃德作为巡查队队长,恶意挑衅污蔑达西。事后,他为了逃过被达西控诉,必须立功,而不得不对动物异动事件穷追不舍。

  在抓捕地下斗鸡的主导者老彼得后,本以为结案了。今天凌晨却看到两名凶徒试图潜入杰克学院图书馆。

  凶徒被撞破,索性杀了沃德灭口。

  也是除掉了自从他们来到剑桥后,就对下药人紧追不放的这个阻碍。

  这番推论一出,厕所隔间内的两人沉默了三秒。

  西格先开口了:“上帝啊!我现在该说点什么?”

  布兰度试图活跃气氛:“不如评选此案中最倒霉的那个人是谁?”

  --------------------

  ①英格兰银行在1844年,正式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之初是私人商业银行。

  它的戏称来源背景,参考《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银行与全球经济的未来》【英】默文·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