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第445章 打一拳的少年

令朱允炆疑惑去向的,还有另一个人——朱允熞。

自从西域大捷的捷报回京,这个弟弟回宫看了一趟皇爷爷和母妃后,就没了消息。

当时他正忙着夺权,哪有心思和这个弟弟寒暄?

等到尘埃落定,他想找这个弟弟说说话时,却发现朱允熞不见了!

朱允炆心下一凛!

他不会找苏谨去了吧?

可等南边的消息传来后,朱允炆目瞪口呆之余,又哭笑不得。

这小子...又跑了。

跑回永宁了。

难道这也是苏谨的安排?

可惜,朱允炆想多了,朱允熞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当日回宫见过老朱和母妃之后,朱允熞就没事干了。

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两件事是有意义的。

跟着姐夫打仗,或者跟着姐夫混吃混喝。

但姐夫去了西域,皇爷爷又不许他去,待在京中实在是苦闷又无聊。

时日长了,他就动了心思...

虽然老朱派了人看着他,但毕竟朱允熞又没犯错,守卫自然不可能森严。

再加上朱允熞现在的身手,可不比一般的刺客差。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他翻过墙头,越过城墙,就这么跑了...

守卫战战兢兢的回去禀报,本以为陛下会雷霆震怒,谁知陛下只是说了句:“由他去吧。”

此事就不了了之。

但同时,陛下也对他们下了封口令,任何人不得将四皇孙‘溜了’的事说出去。

离开应天,朱允熞真是天高任鸟飞,瞬间就像脱缰的野狗,不,野马般自由自在。

可他千算万算,忘了一件事——溜得急,忘带钱了....

两个月后,当形同乞丐的朱允熞出现在永宁城外的时候,差点没被守卫直接抓了。

守卫大惊:“皇孙这是干嘛去了!”

“不是回京去西征吗?怎么如此狼狈?难道西域兵败?”

“那也不应该啊,就算兵败也不至于穿的像个乞儿吧?难道陛下破产了,皇城都置不起新衣裳了?”

但不管是‘兵败’还是‘皇家破产’,都影响不了朱允熞的下一步决定。

回到永宁休息的日子,朱允熞的小脑袋里,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下一步去哪里搞事。

他最想干的,就是借演武的名义,出海找那群番子报仇。

说干就干,第二天朱允熞就开始加强永宁的训练强度,并且开始厉兵秣马,储备粮草弹药。

可就在备战的这段时间里,东南沿海的局势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五月二十七,广州探报,数千番子在广州沿海的濠镜、大奚山、官富登陆。

最奇怪的是,这些人居然手持陛下‘旨意’,宣称这一带已被明君租于他们。

六月初一,松江府宝山所一带,也有数千番子开始登陆,同样手持皇帝旨意,宣称宝山所沿岸皆归大英租界。

与其一同登陆的,还有百余铁甲车。

“铁甲车!”

看着手中的情报,朱允熞眼睛都红了。

他不懂朝中皇爷爷此举有什么深意,也不知朝中发生了什么。

但是当‘铁甲车’三个字出现在他眼中时,立即变的无比兴奋。

当初错失了西域与铁甲车交战的机会,这一次可不能错过了!

但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这群番子手持皇爷爷的旨意,是合法登陆,他怎么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和他们干上一架?

就在朱允熞苦思冥想如何启衅的时候,大明宫变了!

朱允熞傻眼。

他不明白,为什么三哥被废,二哥登基。

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走的时候明明皇爷爷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可等他想要回宫奔丧的时候,却又收到不许藩王回京的旨意。

现在朱允熞虽然还没封王,但他是永宁镇守,同样在不许回京的范围。

就在他隐隐中觉得事情有些不对的时候,一封北方的来信为他解决了疑团。

“什么,二哥弑主!皇爷爷...是二哥毒死的...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啊!”

朱允熞有心不信,可桩桩件件的事实和证据摆在眼前,却由不得他不信。

朱允熞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一夜,小小的年纪承受了他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不管怎么说,这个在战场上谈笑风生的小将军,今年才仅仅13岁。

虚岁14...

在苏谨前世,这应该是个才上初中,正是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年纪。

可他现在,却先后承受了丧父、丧爷之痛,还要面对诡谲的朝政。

苏谨在信中给了他两个选择。

他可以放下手中一切,去苏谨给的地址找他,或者...

镇守永宁,勿使大明海疆受外敌侵袭,保一方平安。

黎明前的黑暗渐行渐远,朱允熞房间的灯火随着日出一同熄灭。

带着满脸的疲惫走出房间,13岁的少年,脸上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毅与隐忍,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他遥望着永宁城头士兵巡逻的身影,无声的笑了。

“姐夫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今日,我就要教告诉些番子,大明龙地,泱泱中华,岂是你们这些番子想来就能来的!”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大明很忙。

朱允炆忙着准备登基,百官劝进,他假意推脱。

百官说,大明不可一日无主。

朱允炆说,皇爷爷尸骨未寒,孤怎可急着登基?

反复拉扯之后,朱允炆终于‘违心’的答应群臣,在六月二十八这个黄道吉日,正式登基。

并于来年元日,改元建文。

那个令百官战栗的暴君终于走了,士大夫们的春天终于到了。

听听,年号‘建文’,这可是代表着新陛下对咱们士大夫的重用和期盼!

然而,朝中终归还是有不谐的声音出现。

一些‘迂腐’的官员提出异议,怀疑太祖死因。

最重要的是,他们质疑朱允炆皇权的真实性。

对于这些‘迂腐不堪’的官员,朱允炆表现的很大度,不与他们计较。

然而仅仅三日后,这些上书的官员就被查出‘贪腐无度,庸官懒政’。

百官立请斩立决,然而朱允炆始终不忍心,最终决定从轻发落,全家流放琼州...

与此同时,南方诸王上书激烈反对。

他们没有质疑朱允炆的皇权,但认为朱允炆不许他们进京进香,是伪诏。

可言辞间无一不透露着,对朱允炆皇权的怀疑,只是没有明说。

朝中一片热闹,朱允熞也不愿意闲着。

看着这些皇叔一个个激烈反抗,朱允熞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