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魏晋第一美少年>第39章

  见微知着

  韩琦赶了牛车,将其停在了一处放置车马的地方,随后扶独孤珩下车,并给他戴上了准备好的帷帽。

  其上有半透明的薄绢于帽檐边缘垂下,长至脖颈,能够遮面的同时,也不妨碍戴帷帽者观察外界景色,可谓是两全其美了。

  而这个过程中,一旁的司马裒也只能看着,心里对两人之间的亲近和默契,莫名的有些不爽,但人家也没什么过错,他自是没理由发作。

  更何况,他们现在拿的剧本是长姐带着两个弟弟出游,为了这个,他和韩琦的打扮都十分类似,只衣服颜色有些不同罢了,这也让他们看起来,更像一对兄弟。

  也就是说,现下他不仅不能怎么样韩琦,还得好声好气的跟他套近乎,做出个兄友弟恭的样子来。

  这好像有点难,毕竟,司马裒从来都没有受过来自兄长的照拂,他的长兄太子司马绍,对他的恶意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他和韩琦现在假扮的兄弟关系,都比他和太子司马绍的亲生兄弟关系要好。

  说远了,不过幼时那不愉快的,与自己兄弟相处的记忆和现在的情况对比起来,确实让他有些许安慰。

  哪怕韩琦对他有芥蒂,有防备,但至少他们还可以和平相处,也不存在私下里使绊子,下狠手的情况,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独孤珩的存在。

  不管他心里如何想,总之韩琦为独孤珩整理好帷帽后,几人便出发了,踏着铺平的青石板,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种东西,让他们体会到了一种难得的热闹气氛。

  这不是在贵族宴会中的那种半真半假的热络,而是来自平民百姓的淳朴灿烈的气氛,他们大多数穿着麻衣布衫,未必有多新,但却也浆洗的干净,让人看了很舒服,不至于避之唯恐不及。

  一路行来,独孤珩他们三个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里的百姓看起来过的还算不错,或许情况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糟糕,不过也可能只是看起来而已,他们决定进一步试探。

  眼看日头升高,三人走进一家临水的街边小店,准备吃点东西。

  说是小店,但跟路边摊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不过来这儿吃饭的人倒是不少,走近了也能闻到一阵阵的香气,可见确有其独特之处。

  只是当他们三个走过来没多久,其他位置上吃东西的百姓们都开始加快速度,很快就吃完结账离开了。

  而这一幕,看的独孤珩他们三个有些面面相觑,不过很快这摊位的主人就过来招呼,他们三人被其引到一处无人案台前。

  这里与旁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临水,且与其他案台也隔着一段距离,而且旁边不远处还生有一棵海棠树,其上粉白花朵点缀于翠绿叶间,于此树下用饭,也难得带上一丝风雅。

  “小郎君,女郎,不知你们光临小店,是想用点什么啊?”

  那主人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一副憨厚的模样,穿着一身褐色短打,衣襟袖口都扎得很紧,典型的下层民众的打扮,但却浆洗的十分干净,将他们引到案台前坐下后,便殷勤万分的询问起来。

  “店家,方才我们姐弟三人看你家生意不错,味道闻着也香的很,这不知不觉就被吸引过来了,不知做的是什么好菜啊?”司马裒先开口了。

  “小郎君,你们姐弟不是本地人吧,”岂料那店主一听这话,却笑了笑。

  “是啊,前些日子不是上巳节嘛,我们姐弟从远处来,未曾赶得及参加,故而今日特地出来逛一逛。”

  “想着回去前,也看看会稽的特色,听说这个镇子很有名,便结伴过来了,”韩琦随之接了下去,这理由毫无破绽,甚至自然的很。

  “都是我想看,拖着他们两个陪我罢了,”独孤珩也笑了笑,随即顺了下去。

  三人配合十分默契,逻辑也特别合理,再加上会稽作为海陆交通要道,来往的人也确实不少,故而这店家也就没有怀疑什么。

  “原是如此,两位郎君和女郎的感情可真好啊,”只感叹了一句道。

  “那是,”司马裒与有荣焉。

  “店家,你还没告诉我们呢,做的是什么好菜,味道竟是这般吸引人?”独孤珩不理他,只专注询问道。

  “女郎和郎君都是外地人,难怪不知我们会稽的特色,方才做的那个,却是我们这里的一道名菜,唤作西施豆腐,”那店家与他们解释道。

  “可西施豆腐,我们也尝过啊,不是这个味儿啊,”独孤珩摇摇头。

  “这就对了,”岂料那店家却笑着点了点头。

  “你这是什么意思?”独孤珩好奇道。

  “女郎有所不知,这‘西施豆腐’乃是我们会稽的特色,家家户户都会做,但因为勾芡的汤汁不一样,加入的食材也各有差异,那最后,味道自然就不同了,”那店家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我家虽然店面小,但做的这道菜,那可是十里八乡都要夸的好手艺,不然大家也不会都过来吃了。”他还夸了一波自家的菜肴。

  “原来是这样啊,”独孤珩听了之后,觉得很有意思,“那就给我们每人也上一份这个西施豆腐吧,我倒想尝尝和家里做的有什么不同。”

  “好嘞,”店家答应的十分爽快。

  “方才我们过来的时候,还在别的食客案台上看到了一小碟一小碟的,翠绿色的,仿若竹笋一般的东西,闻着还带着点清香,不知那又是什么?”一旁的司马裒也开始提问了。

  “是苋菜梗,”那店家还没回答,韩琦倒是先给出了答案,“只是好像腌过了,至于为何会带点清香,这我就不清楚了。”他看得出食材,但却猜不到制作过程。

  “这位小郎君慧眼啊,却是苋菜梗做的无疑,它的名字叫做,‘霉苋菜梗’。”

  “虽说听着不雅,甚至有些俗气,但其味道可当真是一绝,是我们这儿的传统名菜,据说还是越王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时,误打误撞做出来的美食呢,”那店家忙笑着解释道。

  “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样子,那我们也要这个吧,”独孤珩被这个历史典故吸引了,便也开口道。

  “长姐喜欢就好,”司马裒和韩琦都没什么意见,只是一份特色小菜,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两人异口同声道。

  “……”,听到这句,独孤珩唇角的笑有一瞬间的僵住,幸亏这会儿带着帷帽,别人轻易看不到他的表情,尽管来之前已经做过多次心里建设,但听他们喊这个称呼,还是很不习惯的啊。

  但无所谓,反正别人看不见,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了,随即三人又在店家的介绍下每人点了一份清汤鱼圆,要了一盘饼饵,再加上之前点的两个菜,也算齐全。

  期间三人甚至还跟唠家常一样,从店家那儿套出了此地的米面肉菜等食材的价格,但涉及家里有没有田地,又要交多少税,日子过得好不好的时候,那店家就不肯多言了。

  只说自己要忙着去给他们准备饭食,趁着对方离开的时候,三人便就刚才的问题,压低声音谈论起来。

  “我们过来的时候,其他百姓好像都走的很快,这有些不对劲儿吧,”独孤珩先提出了疑点。

  “这里是街边的小摊,平头百姓见我们这些世家郎君女郎的过来,自然是要避嫌的。”司马裒如此道。

  “是避嫌,还是避之唯恐不及?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韩琦却不赞同他的说法。

  “是啊,我也觉得有点避之唯恐不及的意思,还有那店家,看着憨厚,可却健谈的很,也不怕我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不说,还对这里的菜肴典故,柴米油盐等物十分熟稔,可见确实是本地人。”

  “只是当我们问他家里田地多少,收税几何,便闭口不言了,”独孤珩也出声道。

  “无论是田地,还是税收,这都是朝廷收支来源的大头,且官府早已明确每家每户要交的税额,现下百姓却不愿提及此事,甚至顾左右而言其他,可见其中确有猫腻,”他很敏锐,只从几个细枝末节的线索,便猜到有哪儿不对劲。

  “可我们也不能只凭一面之词就断定确实如此啊,”司马裒看了他一眼,“我提议,待会儿再找别的地方转转,多问问,多看看。”

  “好啊,”独孤珩对此也没什么意见。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别的百姓好像很怕世家子弟,那为何这店家就如此从容不迫?”司马裒此时又提出了一个关键。

  “是啊,看这汉子的穿着打扮,却是平头百姓无疑,可怎么会这样呢?”独孤珩一想也觉得奇怪。

  “这人应该当过兵,”韩琦此时压低声音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他手上的老茧和走路的姿势都是军中出身才可能有的,”他笃定这一点,自信眼光不会差。

  “若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这趟出来,说不定还真值了呢,”独孤珩和司马裒对视一眼后,低声喃喃道。

  “此时多有不便,我们不提了,一切等回家再说,”涉及到了更重要的军队层面,独孤珩果断止住话题,其他两人也随之闭口不谈。

  三人转而说起其他无关痛痒的小事,表现的就好像真的只是来出游的客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