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莫须有 荒唐言【完结】>第39章 如果光有了形状

  当平陵大捷的消息传来,整日绷于弦上的上官才人似是终于放松了下来。

  兵部同僚见此情状,不禁再次猜测:“莫非军中真有哪位幸运儿得了才人的垂青”

  “不然怎地对此次战况如此上心”同僚盯着上官才人离去的身影暗自嘀咕。

  “连军备,补给调度等都要亲自过问和审批”

  旁边的同事倒是朝他挤眉弄眼,一脸八卦朝他凑了过来,说:

  “你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负责军资的几位高官突然就被人给揭发了。”

  “怎么会?那几个位置富得流油,平日里大捞特捞,要是没点本事,上面没人保,哪能坐的上那几个位置。”

  “诶,这就是重点。”

  那名好事的同事四下看了看,压低了声音:

  “听说就是那位才人干的”

  “上面传言说才人看上了军中的某位小白脸,正滥用职权想把人捞回来呢”

  正写着文书的同僚一把推开靠得过近的同事,耳朵都红了:

  “说话就好好说话,靠的这么近干啥?”

  同事顿时就委屈了:

  “八卦当然要小声说,难道你还要我拿个大喇叭四处宣扬?”

  同僚又瞥了他一眼:

  “这你也信!”

  “嘿!当然是不信啦!那可是清冷到不可侵犯的上官大人。不过有瓜吃总是热闹嘛!”

  ~~~~~~~~~~~~~~~~~~~~~~~~~~~~~~~~~~~~~~~~

  藏于袖中过度兴奋,紧张颤抖的手终于停了下来,余下一阵刺入骨髓的酥麻和后怕。

  上官大人心里嗔怪了那人一句,暗下决定等那人回来后定要好好骂她一顿。

  几个月前,她本来如往日一般收到了那人的信件,正奇怪这次回信为何延期了几天,好巧不巧余光就瞥到了信鸽尾羽上黏附的一颗草籽,嗯,上头的血还是新鲜的。

  这倒也不奇怪,可能就是恰巧。上官大人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咬牙切齿,怒气冲天。

  她怎么可能认不出那颗草籽究竟是生于何处!?

  难怪信鸽离去的方向不同以往!难怪回信日期几次拖延!

  “好样的,真是好样的,殿下!”

  事已至此,她也不再和那位殿下兜圈子。只能尽力保障后方补给到位,不给前线添乱。

  至于那几位贪污军饷,延误军机的罪犯,哼,那是他们自己撞枪口上来的。平日里也就算了,没晃悠到自己跟前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大家平日里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但既然事关殿下,要是那人有一丁点儿损失,将那几个人灭族也是不够的!

  接下来的数十天里,她惊心动魄地看着殿下的字是越写越潦草,信的内容不断缩减。想象着大漠营帐中那人虽疲惫不堪却仍提笔一笔一划的给她回信。她煎熬地想要不就不回信了吧?

  可心中思之如狂的想念根本不可能抑制的住,她迫切地需要知道那个人安全的消息。

  如此她只能减少信件的往来。

  太平也察觉到了异样,但猜测可能上官大人日理万机,太忙了,没空回她信。

  忍了许久,公主殿下终于颇为怨言地写道:

  “你在忙些什么?”

  上官大人有苦说不出,提笔回道:

  “吃灰 ”

  太平盯着此二字,默然许久,终是写下:

  “可我看的,分明都是你”

  看到信的刹那,上官大人这几天担惊受怕的小心脏奇迹般平静了下来,又奇迹般飙至了一百八十码,如此往往复复十几次后,冷清的上官大人少见地脸红了。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墨迹未干,晚风徐徐吹过,拂过微微发烫的面容,上官大人看着宣纸上的满腔思念,几不可闻地轻叹了一声。

  情之一字,究竟何解

  ~~~~~~~~~~~~~~~~~~~~~~~~~~~~~~~~~~~~~~

  大捷的消息传来,京城的百姓们张灯结彩,青龙街上簇拥满着满面笑容的百姓。当军队凯旋而归,百姓们的欢呼声如潮水般一阵高过一阵,向将士们投掷鲜花和水果,给予他们应得的掌声和荣耀。

  本应在场的上官大人却缺席了,当然,在这种时候,也没人在意。

  在入城的另一个孤僻的入口处,一道身影已经在此屹立了许久,她望着那重重关隘与连绵的群山,只待故人归。

  终于,那人负剑信马而来,一人携带了漫天流光和云彩。

  那人微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似是同样发现了她,又好像是为了确认些什么,策马疾驰,在离她只余几步远时勒马,翻身跃下。

  凶神傩具在她眼里逐步放大,连急促的呼吸声都清晰不已。她抬手将那面具缓缓取下,却刹那之间措不及防地撞入温暖的怀抱。

  那人将她抱得很紧,仿佛顷刻之间自己便要离她而去。

  如果光有了具体的形状,那是毕生不灭的信仰。

  怀中的人没吭声,太平只好任由她抱着,直到泪水穿透衣襟,直至灼烧至胸膛。

  她有些无措,想抬手轻抚面前人的发顶,却在半空中停顿迟疑了许久,终是重新放下,呐呐开口,带着些许无奈:

  “不是回来了吗?”

  怀中的人轻轻蹭进了一些,又将面前人拥紧,只是再无言语。

  ~~~~~~~~~~~~~~~~~~~~~~~~~~~~~~~~~~~~~~~

  打了胜仗,大家伙都很高兴。

  圣上更是大摆筵席,要好好犒劳军中的各位高级将领。

  宴会上大臣们杯盏交接,客客气气地你来我往寒暄几句;

  武将们对那套繁文缛节烦得很,只是闷头大口喝酒,吃肉,不时还跟同僚扯上几句粗话;

  倒是傅将军被一连敬了好几杯酒,甚至周身被团团围住,不得空闲。

  长案上觥筹交错,屏风后琵琶声动,大殿中歌舞升平,好一派和平景象。

  “这杯,敬傅将军。此次离乱平定,多亏了将军”陛下起身。

  傅将军一身武服,身姿挺拔,态度恭谦道:“不敢,此乃臣之本职。承圣上之恩泽,此仗才得以扭转危局。仰仗陛下之恩威,蛮敌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武皇摆了摆手,面色不虞,却目含笑意:“将军太过谦逊了,应罚酒”

  “臣遵旨”

  正当其乐融融之际,一人阔步而来,高声道:

  “儿臣来迟,请母后恕罪”

  紫衣将来人衬得面冠如玉,宛若清风入怀,朗朗如月。

  谁不得夸一句真是人间好颜色。就算看不惯来人做派的人也不得不再唾弃一句:

  “生了这幅相貌,真是祸国殃民!”

  “太平坐吧”

  圣上挥了挥手。

  “不是,后宫之人,怎可于朝堂之上!”底下一位较为年轻的官员窃窃私语。

  他本来以为会引起群臣愤慨,一起与他斥责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殿下,却不料,话一出口,旁边的人纷纷对他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

  “公主殿下的宫殿,可是修好了?”

  出声的人是吏部侍郎,武三思。

  底下的人一片窃窃私语,有人讥笑,有人沉默,有人冷漠。

  右相一声冷哼

  “她还有脸过来!”

  气氛一下子冷凝了不少,识相的都不再开口说话,以无声抗议这位荒唐公主的到来。乐器声亦是渐渐稀落下来。

  某位不自知的殿下泰然自若地喝着酒,似是未察觉到令人难堪的沉默。

  圣上面色不变,仍与群臣谈笑自若,敬酒。

  “听闻殿下舞姿长安一绝。如今傅将军凯旋而来,且今日圣上临朝,喜事若此,殿下何不一展舞姿,为此助兴呢?”

  不少人附和道:

  “对啊,对啊,莫要让在座的诸位大臣心寒才是”

  方才热闹的大殿里此刻寂静无声。她抬头瞥了一眼那位闹事的

  “嗯,没见过,估计是被忽悠出来当大冤头的。”

  太平轻抿了口酒,将唇角笑意掩下,故作忧愁道:

  “谬赞,只是好剑应配好酒,本宫怕诸位未能有‘好酒’相配”

  那名年纪尚轻的闹事者哑口无言。

  “公主殿下殊胜尊贵之身,何苦难为小辈呢?”

  礼部尚书陪笑道。

  他故意要激怒那人,却见那位太平公主还是一直笑着,笑得云淡风轻:

  “听闻上官大人琴技冠绝京城,不知可愿为本宫伴奏。”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有甚者拍案而起。朝廷重臣,怎允你此等宵小随意辱没!

  “上官大人乃是朝廷命官,大唐的肱骨之臣,太平莫要胡闹”

  一直未发声的皇嗣李旦终于开口劝阻。

  武三思亦着急不已,开口便道:

  “公主殿下还是莫要为难上官大人”

  上官大人气定神闲地坐在案几后,抿了口茶,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幕统统与她无关。

  她看向那双清澈透亮的眼睛,心里轻笑一声:

  “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

  那人在向她邀功请赏,在众目睽睽中,大庭广众下。

  世间人皆道她们二人势同水火,不共戴天。殊不知,她们奏尽高山流水,笑谈满堂花醉。

  她缓缓起身,看了一眼太子与诸位大臣,微点头示意,拂了拂衣袖,只道了一声:

  “臣荣幸之至”

  “恳请陛下赐剑”

  “准”

  一直只顾与宠臣聊天的圣上似乎也来了兴致。

  琴声起,目随锋动,嫣然巧目,顾盼生辉。来如雷霆收震怒,傲骨天然,意气无双。

  剑声鸣,身随意动,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罢如江海凝清光,收放自如,轻重有度。

  剑胆琴心,铁骨柔情。

  刚柔并济,曲直共存。

  婉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神明起舞,仙袂飘飖,似要乘风振翅,远上九重。

  嬛嬛一袅楚宫腰,美人舞如莲花旋。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冰肌玉骨的谪仙人,忽地抬眸朝她笑,嘴角温柔。

  鸿音绕着她停滞的呼吸,胸腔中的一腔热血,悉数为面前的人疯狂涌动。

  她兵荒马乱,溃不成军,满腔心动,面前的人,拔得头筹。

  是夜色微倾,三千灯火明。那清冷婉约的眸中藏着万千银河星斗,仿佛将世间所有的生命应约而染,初见时,已是倾盖如故,而今鹤归华表,早已河清难俟,她的心上人啊,能否懂得她久怀慕仰,于此间,目窕心与。

  明堂上,是盛世双姝,是江河璀璨,是万古长青。

  尔后太平挽了个漂亮的剑花,抱拳行礼。

  “好好好”

  圣上抚掌大笑,称赞不已。

  一曲舞毕,气氛似是坚冰被春风融化,满堂宾客无不为之喝彩,为之叹服。好像在座的达官贵人,肱骨重臣都为她所折服一般。

  但她又清楚的很,一如既往,他们只是拿她取乐,像是枯燥无味的工作上的一个乐子罢了。

  他们从骨子里瞧不起她,毕竟她性情风流又为人淡薄,而且平时作风总是被诟病,还在朝廷上闹出笑话。

  总之,她声名狼藉,万人唾弃。但没关系,没关系,她亦不在乎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对她的看法。

  她不再卑微取悦世间,只取悦眼前一人。

  她跳舞只跳给她一人看就够了,也希望捧在心尖上的人啊,不要生气。

  莫要怪罪她独自一人深入虎穴,却未将此告知。

  --------------------

  前段为婉儿视角

  后段为太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