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也没想到传言会离谱成这样, 什么张定边被巨蟒一口咬住直接生擒?这合理吗?

  张定边分明是他奋不顾身亲自出城抓回来的好不好?!

  就算有巨蟒,谁家巨蟒咬住人了还活捉?不直接吞了对得起它那么大的嘴吗?

  呸,那就是堆烧干的碳, 根本没有巨蟒。

  传言挺多了弄得他自己都被带歪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

  朱文正很懵, 朱大帅麾下的其他人更懵。

  他们自己人知根知底,朱文正那小子多大本事他们再清楚不过,他什么时候能呼风唤雨召唤鬼神了?

  可是陈友谅那边的反应不像是假的,押送回应天府的张定边也不是冒充的,这下就稀奇了。

  朱元璋和张士诚那边达成和平共处的共识后就将重点放到西边的徐宋政权上,徐寿辉是个银样镴枪头,看着很像那么回事儿其实没多大本事, 需要打起精神应对的只有陈友谅这个神仙特意提到过的能人。

  那家伙不愧是神仙特意提到过的, 出他们不意攻他们不备, 绕过南边的重兵布防直接顺着水路打到太平, 急的朱大帅险些亲自率兵前去支援。

  谁都没想到朱文正能弄这么一出,更没想到张定边能被活捉。

  神仙口中的陈友谅不好对付,但是现在的陈友谅还没有发展到神仙说的那个地步,手下能用的大将不多,张定边就是他的顶梁柱。

  陈友谅手上要是有足够多的将领使唤,他至于每次打仗都自己去吗?

  这下可好, 出门一趟顶梁柱没了,他不疯才怪。

  老陈最开始也不相信他的心腹爱将被神神叨叨的玩意儿给活捉了,可是事实如此容不得他不信, 张定边带去的几万大军没有全部折在太平城外, 逃回来的士兵不多,但是各个都说那边有古怪。

  不是,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到底哪儿来的怪物?

  逃回来的士兵说那不是光天化日,而是太阳落山他们准备偷袭进城的时候,没有朗朗乾坤,自然就有了不干净的怪物。

  陈友谅:???

  这都什么跟什么?

  他活这么大从来没有神棍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的都被他给砍了,他陈九四只信自己不信鬼神。

  然而这次由不得他不信,因为他的心腹爱将却是没能回来。

  徐寿辉没啥大本事,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徐宋政权内部再怎么勾心斗角依旧是他徐寿辉的,以前他手里有兵可以不把徐寿辉放在眼里,徐寿辉碍于打不过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现在大军爱将全没了,徐寿辉能让他好过才怪。

  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和徐寿辉争高低,而是赶紧把张定边赎回来。

  朱元璋知道张定边真的被抓了之后又惊又喜,那么猛一个将领他肯定不会还回去,收为己用的可能性也不大,索性直接好吃好喝关起来养着。

  现在这局势瞬息万变,他承担不起降将降而复叛的后果。

  比起降将降而复叛引起军中大乱,他更偏向于先关起来闲了再说招揽的事儿。

  能招揽到自己手下那是他运气好,实在招揽不来也没关系,不把人放出去给自己找不痛快就行。

  张士诚能把廖永安关到死,他自然能把张定边关到死。

  陈友谅阴差阳错之下成了拔了牙的老虎,那么问题来了,张定边到底是怎么被抓的?

  别说什么被巨蟒咬住生擒,传言前前后后自己都说不通。

  太平城转危为安,朱文正没在那里多待,他不是太平的守将,而是哪儿有仗打他就去哪儿。

  他就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然后他就被喊到了他们家老爹跟前。

  凡间现存唯一一个“大祭司”连说带比划想要摆脱这个稀奇古怪的称号,他想当的是战神,非要找人当祭司的话可以找他弟,这主意最开始是他弟想出来的,和他没有关系。

  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未来战神啊!

  “爹,没有蛇,那东西是烧出来的,不信的话我现在就给您演示一遍。”朱文正怕口说无凭说服不了其他人,来的时候特意带了一口袋的小苏打和一口袋的糖。

  沙子和酒军营里有,不需要他自己背。

  房间里没有其他人,朱文正放料点火一条龙,等膨胀的黒碳柱从沙子里冒出来才又看向他们家老爹,“您看,真的不是蛇。”

  他想着这招以后还能继续用,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是怎么弄的,这些天憋着没解释,现在可算能说出来了。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看着那团黑漆漆的东西,父子俩如出一辙的损,都觉得这么吓唬人的招数只用一次太可惜,“这招是谁教给你的?”

  朱文正老老实实回答,“文青。”

  朱元璋:???

  “说实话。”

  朱文正摊手,“就是文青教的,他说是做梦的时候神仙教的,估计神仙用来哄孩子玩的,没想到那小子脑袋瓜太活络,扭头就搞了个放大版的出来。”

  朱元璋:……

  有点离谱,但是仔细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没想到他们家小娃还挺受神仙喜欢。

  天底下想干大事的人都会借助鬼神之说,别人能干他自然也能,古有赤帝斩白蛇,今有他朱元璋驭黑蛇,都是一个道理。

  朱文正一脸茫然,“爹,该不会还让我来吧?”

  他想当战神,不想当神棍。

  朱元璋拍拍傻儿子的肩膀,“传言都说你能这么干,接下来再换人太麻烦,赶明儿爹给你封个国师。”

  朱文正小声嘀咕,“我不想当国师,我想当战神。”

  老朱啧了一声,“战神不是封的,也不是爹封你当战神你就是战神了,得大家伙儿一致同意你是战神才行。”

  朱文正继续嘟囔,“那您让我当神棍去了,我哪儿还有机会打仗当战神?”

  老朱一想也是,于是拍桌强行做主,“总之就这么定了,有意见稍后再议。”

  朱文正:……

  “稍后是什么时候?”

  朱大帅不讲理起来堪称蛮横,“再说。”

  倒霉老哥的消息再次传回应天府,谣言已经变得鬼听了都觉得离谱。

  沐青听着小伙伴们七嘴八舌说他们听到的各种版本的传言,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好。

  他知道装神弄鬼很好用,但是没想到能好用到这种地步,都没有人怀疑的吗?

  什么召唤黑蛇巨蟒组成大军无往不胜,但凡动动脑子就知道根本不可能好吧。

  “怎么不可能?”李小祺他爹平时看的闲书不少,他这个当儿子的耳濡目染也看过不少杂书,“据说以前蒙古皇帝打仗会骑在大象身上,他们能驭象,咱们为什么不能驭鬼神?”

  沐青想敲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装了些什么。

  驭象和驭马差不多,只是难度大点但是还在人类的能力范围之内,驭蛇其实也差不多,但是驭鬼神能和前面那几个相提并论吗?

  一个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一个是虚无缥缈的鬼神,说好的大家都不信鬼神呢?

  神棍事件的始作俑者恍恍惚惚,心想幸好被推到前面的不是他。

  另一边,刘基的反应也没好哪儿去。

  若他为谋臣,以他刚到应天府的局势,顺利的话应该是这么发展。

  江东多方势力争锋,朱大帅既非最强也非最富,应当避开多线作战争取各个击破,稳住江南的局面后再想办法脱离小明王自立。

  他们可以以“大明”的国号来招揽民心,但是不能受制于小明王。

  张士诚胸无大志,陈友谅目中无人,朝廷腐败昏聩,正是创业的大好时机。

  只要万众一心,不愁王业不定。

  可现在这情况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张士诚胸无大志他知道,能老实成现在这样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多方一起坑死杨完者和他手下的苗军精锐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

  江浙一把手达识帖睦迩和杨完者不和很正常,杨完者为人骄横,来到江浙后反客为主欺压的达识帖睦迩喘不过气,达识帖睦迩心里肯定有意见。

  可是张士诚是起义军,他又没有接受招安,达识帖睦迩凭什么和他合作?

  等等,张士诚什么时候招安又反了?

  刘基神情恍惚,仔细打听过之后才意识到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虽然不知道朱大帅私底下怎么和张士诚说的,但是他们俩这一波配合打的真不错。

  张士诚先假意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再借达识帖睦迩之手除掉杨完者,苗军中烧杀抢掠之辈下去陪他们老大,刚招的那些兵他就笑纳了。

  杨完者一死,所谓的朝廷大军就成了纸老虎,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打下来之后地盘怎么分是之后的事情,先把蒙古人干掉再说。

  不管起义军内部怎么打,他们对蒙古朝廷的态度都非常一致,在朝廷面前齐心协力,干掉朝廷的兵马后转过来接着打。

  张士诚有钱有兵,架不住朱大帅麾下猛将多,打来打去最终还是得服软。

  徐寿辉徐皇帝压不住手底下的将领,他身边靠谱的老人大多战死,留他自己撑不起那么大的摊子还硬撑,别说攻城略地,能不被朝廷反攻都是好的。

  如此一来,江东的局势就很明显了。

  江浙行省被朱大帅和张士诚瓜分,徐宋政权支棱了几天后在湖广行省内一边内斗一边打朝廷,朝廷的主力只剩下江西行省。

  天下因山川形便划分行省,江西行省东西南三面环山,行省驻地为龙兴路,也就是洪都。

  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两条大河划分而成的三江口,也就是江州路,想要攻打江西必须先拿下江州路,然后才能南下攻打龙兴路。

  但是想打江州还得有个前提,得先拿下下游的安庆路才行。

  各方势力在江西行省周围碰头,不管接下来是谁想出头打江西,只要不拿下安庆路,安庆守军便可逆江而上和江西的守军来个瓮中捉鳖。

  龙兴路好歹是一省的治所,守军数量不可小觑。

  江南最重要的两个军事重镇一个是集庆一个是武昌,现在集庆改名应天府成为朱大帅的大本营,武昌被徐宋政权占据成了徐皇帝的大本营。

  应天和武昌由长江相连,安庆便在这两个军事重镇中间,长江自此穿城而过,无论从武昌打应天还是从应天打武昌,只要安庆在对方手上胜算就几乎没有。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现在安庆还在朝廷手里,哪方势力都不敢轻易动手。

  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过。

  至正十二年,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

  各地义军在短短一年里扩地千里,但是没用,自从余阙来了之后但凡红巾军就没沾过安庆的边。

  朝廷几十年来奉行世祖忽必烈的隳城令,不许汉地城池修城筑墙,后来红巾军一路畅通无阻打下一座又一座城,朝廷立刻改口让各地修城防备。

  余阙少年丧父,十三岁开始读书,然后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也是第二名,脱脱命人给宋辽金三国修史时执笔的就有他。

  虽然人家是个文榜眼,但是他更擅长治军,可惜他治军理政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溜须拍马,怎么看怎么和朝廷格格不入。

  前些年红巾军席卷各地,徐宋大军迅速拿下湖广,余阙在安庆生生堵住了他们顺江东下的势头。

  他一个人顶事儿不管用,朱大帅从江北顺江南下一样能打进江东。

  不过有个能顶事儿的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江南湖广一带几乎全部被起义军占据,唯有江西稳如泰山,只要余阙在安庆谁都打不进去。

  他到安庆后立刻开仓放粮接纳流民,组织士兵百姓重修城防,将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还挖了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大有把安庆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架势。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

  于是朱大帅转变策略,不攻城也不围城,打着友好的旗号派汪广洋去安庆探亲去了,同时还让汪广洋带上在张士诚那里立下大功的杨宪一起。

  原因无他,汪广洋是余阙的学生。

  虽然不知道余阙那个宁折不弯的性子怎么教出汪广洋这么个温吞怕事什么都不敢往前凑的学生,但是这师徒俩的本事都没得数。

  大概朱大帅真的有上天相助,这事儿但凡有一方拖后腿都成不了。

  首先,陈友谅和徐寿辉正式翻脸之前已经联合安庆周边好几拨义军围攻安庆,余阙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安庆被围的一只鸟都飞不出去,等到城里的粮食吃光,余阙再有本事也扛不住外面的大军。

  其次,朝廷在这里也立了大功。

  余阙是个刚正不阿的才子,大都的权贵看他不顺眼才把他发配到红巾军四起的江南地区,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才把他派到这里。

  朝中权贵拉帮结派,各地官府和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余阙的性子在大都不受欢迎,来到地方也没比在大都时好哪儿去。

  他镇守安庆这些年士兵自己招募、粮草自己筹备、军饷自己想办法,上上下下所有事情都得他自己来,同时还得防备其他地方的同僚在暗处给他捅刀子。

  他在安庆是最大的官,到其他地方却没人管他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官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庆那么重要的军事重镇需要的兵力比寻常城池更多,这么一来粮草就很难自己供应上。

  余阙不止一次写信给朝廷求助,让朝廷那些官睁大眼睛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能不能给他多分点兵马,不给兵的话调点粮草兵器也行,什么都靠他自己他撑得住吗?

  所有的信无一例外全部被红巾军给截了。

  朝廷不争气,除了安庆和江西名义上还属于元廷,其他都已经是各路义军的天下,想送信可没那么容易。

  余阙的求救信送不出去还不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他头疼的是朝廷把他丢到安庆就不管不问了。

  这可是大都朝廷联络江西的军事重镇,要不是有安庆横在南昌和集庆之间,两拨红巾军一旦达成共识,到时候不光北边刘福通北伐,南方红巾军一样得北伐。

  朝廷那些大官都是猪脑子吗?看不出安庆有多重要?

  这地方一丢,偌大的江西行省就要和朝廷说拜拜,他们蒙古人老家在草原所以中原南方都爱咋咋是吧?

  就算红巾军势大粮食运不过来,你下一道诏书给大家鼓鼓气总行吧?

  没有,什么都没有。

  余将军来到安庆之后就再没见过朝廷的东西,粮食兵器军饷什么都没有。

  他一人死不足惜,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就在这时,朱大帅的说客来了。

  啊不,应该是,他久违的徒弟汪广洋冒着战火到安庆探望他来了。

  汪广洋是个老实人,事到如今也不想让肮脏的权术染指他们单纯的师徒之情,他句句不提国事,听在余阙眼里却是句句都在劝他放弃朝廷。

  只有汪广洋一个人他肯定说不出拉拢的话,但是和他同行的还有个长袖善舞巧舌如簧的杨宪,那事情可就不简单了。

  老杨前不久奉命帮他们家大帅结交张士诚,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之后总觉得大帅看他的眼神怪怪的,但是他紧接着又接到招揽余阙的重任,可见大帅对他之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安庆守将余阙厉害的很,陈友谅和他较量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让他服软,带着一堆拖后腿的朝廷官员还和陈友谅打的有来有往,可想而知要是没有后顾之忧他会有多厉害。

  听说陈友谅对这位余将军欣赏的很,准备围城之后生擒劝降,这下可好,直接便宜了他们家朱大帅。

  杨宪威逼利诱的确有一手,他在安庆城里待了小半个月,说之以情晓之以理差点把嘴皮子给磨破,不知道是蒙古人统治下百姓的悲惨生活触动了他,还是汲汲营营黑暗无关的朝廷让他太失望,也有可能守城的这几年看透了地方世家大族和朝廷之间的勾结,总之就是,陈友谅没能劝动的文武双全的猛将让他给劝动了。

  安庆路兵不血刃落入朱大帅手中,此事一出震惊整个江南。

  但是最近老朱那边出现的古怪事情太多,大家伙儿震惊几天之后就震惊另一件事,震惊太多次之后看上去竟然都开始接受良好。

  形势变化如此迅速,海边的方国珍也坐不住了。

  不用等老朱的大军打过来,他先服软行了吧。

  大不了他两头通吃,一边哄着朱重八一边哄着朝廷。

  现在安庆落到朱重八手里,大都对江南地区彻底失去掌控,张士诚占据运河,他把持海运,南边的粮食运不到大都,北方的元军就没有军饷,再加上不管发生什么都铁了心的和朝廷死磕的刘福通,蒙古人想翻盘怕是得再出个成吉思汗。

  事情一件接一件,朱元璋都快忙疯了,势力扩张太快就会根基不稳,他手下的兵力本身就不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练兵,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人来用。

  他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同样也把手底下的人指使的脚不沾地,所有人都一个人分成八个人用,也就是说他手底下的能用之人就会变多,总之就是闭着眼睛往下安排活儿。

  幸好现在他手底下的人眼前都有颗名叫“从龙之功”的胡萝卜吊着,不然非得集体抗议不可。

  南方的形势朝着谁都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北方写没闲着,一边感慨一边打,愣是打出了比“神仙”说的史上最狂野的北伐还要狂野的北伐。

  刘福通也不含糊,以小明王的名义继续给老朱升官加爵,这次直接封他为吴国公,整个江东甚至整个江南都归他管。

  前提是他有那个本事。

  朱元璋一直分心盯着北边的行事,北伐军打到高丽的消息传到耳中,他立刻派人从山东渡海过去支援,尽可能让那些强盗似的北伐军讲点道理。

  他们是替天行道,不是□□烧。

  朝廷还在苟延残喘,朱大帅暂时没有渡江北上的打算,张士诚被他打服了,方国珍明面上服软了,接下来最大的对手就是徐宋政权。

  啥也别说,继续打吧。

  一个韩宋一个徐宋,两边都打着大宋的旗号,一看就知道不能和平共处。

  他朱元璋奉的是龙凤正朔,乃是小明王亲封的吴国公,必须得和徐宋势不两立。

  至于图谋天下……总得等他拿下江南再说。

  应天府中,沐青现在已经搞不清形势了,或者说,他就从来没有搞清楚过。

  从视频出现在这个世界开始,这个世界就开始不正常了。

  月落日升,春去秋来,时间过的飞快,小豆丁眨眼间就长成了大豆丁。

  冯国用伸了个懒腰,看看不知道啥时候跑过来的小娃笑了一声,“小小年纪发什么愁?”

  沐青幽幽叹了口气,“叔,你不懂。”

  冯国用乐了,小孩子家家看着还挺深奥,他能有什么别人不懂的愁?

  沐青往旁边挪挪,给他腾出来一块干净的台阶示意他坐下,然后托着脸继续发呆。

  他们干掉赵均用和张明鉴后大冯叔一直坐镇淮安,前不久半死不活的回到应天府他才忽然意识到这是个英年早逝的主儿。

  凑过去一打听,哦豁,背疽,堪称绝症的大病,史书上不少人都死在这病上。

  远的不说,徐叔徐达就是因背疽而亡。

  这病放在后世不难治,动个小手术清理疮口再敷上消炎药就好,以前人得这病也是划开来治,但是一来没有无菌手术房,二来没有消炎药,生病的人本来就因为这病身体虚弱,疮口再一感染几乎必死无疑。

  所有人都觉得得了背疽肯定活不成,他当时症状严重的满城的大夫都说他活不过半个月,连冯国用自己都做好一睡不醒的准备,朱大帅在百忙之中特意给他弟冯胜放了半个月的假让他回来陪他可怜的兄长,家里甚至连棺材板儿都准备好了。

  沐青懵了好几天,满脑子都是消炎药怎么做。

  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之类的抗生素难度太大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估计里面有用成分都没有有害成分多,他手边又没有提纯的工具,不提纯就直接用纯属谋杀。

  好在他机灵的脑袋瓜又想出了另外一个好东西——大蒜素。

  把打算捣碎静置然后再用烈酒浸泡萃取就行,虽然这玩意儿放到后世是兽医用的药,但是一时半会儿顾不得那么多,救命要紧。

  然后冯胜半个月的假期相当于白放,这边他哥的身体刚有好转,他立刻被抓去继续干活。

  哭着回来哭着走,好惨一小冯。

  大冯这边也是个情感丰沛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他自己没法以身相去,恩人年纪小还不到成亲的年纪,于是一拍脑袋撮合出了另一出亲事。

  把闺女嫁给恩人他哥。

  知根知底,年龄般配,现在不下手改明儿就该被别人抢走,正好趁此机会给闺女找个依靠。

  至于小恩人为什么能把他救回来,这不重要,整个应天府谁不知道他们文青小公子是神仙喜欢的娃。

  于是沐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有了媳妇,只等闲下来就成亲的那种。

  沐青:……

  沐英:……

  这发展他们是真的没想到。

  沐青换只手托脸,“叔,你说我哥被提拔为指挥使镇守广信,那广信在江西,他走了我怎么办啊?”

  镇守城池的差事和攻城略地不太一样,这要是三年五载的都不回来,下次见面他哥还能认出来他吗?

  冯国用笑了一声,“怎么,你想跟着一起去?”

  沐青又叹了口气,“有点。”

  冯国用拍拍他的脑袋瓜,“别想了,不可能,你爹不会让你离开应天府。外面太危险,你就在城里好好待着,没事儿多睡觉,看看能不能再梦见几次神仙。”

  “神仙”本仙沐小青撇撇嘴,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说什么来什么,这边刚提到神仙,头顶就出现一块看不见边际的光屏。

  和他们以前看到的“神迹”差不多,只是这次的“神迹”铺天盖地,他们抬头能看见,其他人抬头也能看见,完全没有任何遮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们来唠唠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代猛人草根大帝朱元璋。】

  此话一出,天下哗然。

  张士诚和方国珍满面骇然,各自庆幸站队站的早,赶紧喝杯烈酒压压惊。

  而另一边,刘福通和大都朝廷的反应就不怎么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揉揉手腕暗道神仙这次来的不巧。

  他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现在就让各方势力都知道他想争天下为时过早。

  如今运河和海运都被阻断,大都的朝廷得不到南方的物资供给已经不足为惧,他不担心朝廷会怎样,就怕刘福通得知天机失去理智挥师南下。

  不到万不得已他其实不想和刘福通兵戎相见。

  老刘和其他人不一样,那是条铁血真汉子。

  沐青抬头看着熟悉的光屏,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叔,这东西该不会全天下都能看见吧?”

  冯国用表情凝重,“极有可能。”

  神仙手段他们想象不到,天机他们听得,其他人自然也听得,只看给他们透露天机的神仙是怎么想的。

  一大一小对视一眼,仿佛都看到身边那些忙脚不沾地的人更进一步忙成陀螺。

  这也太会挑时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