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没有坏处, 真的没有坏处。

  朱大帅打心眼里如此认为。

  神仙前头提到的窦太后他知道,那是汉文帝的皇后,生有一女二子, 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 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那也是位偏爱幼子的母亲。

  窦太后偏爱幼子偏爱的明目张胆,梁王的封地多达四十多个县,出行的排场照着天子的规格来,领地里的金银财宝比京师还多。

  景帝刚继位时没有立太子,有一天梁王从封地来到京师,哥俩喝酒喝多了,景帝就说自己百年之后要传位于梁王, 可把窦太后和梁王给高兴坏了。

  不过这时候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说这样不行, 汉法规定帝位应该传给长子、长孙, 他们没有兄终弟及这一套, 怎么能擅自搞乱高皇帝留下的规矩?

  然后窦婴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太后又想让大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小儿子,于是拿殷商时帝位兄终弟及的习俗说事儿,这次有个叫袁盎的大臣站出来反对,窦太后接二连三受挫,之后便再也没提过让梁王继位的事情。

  窦太后歇了心思, 梁王却没有,他还派刺客把那个叫袁盎的大臣给刺杀了,也因此召来景帝的斥责, 兄弟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不过梁王和景帝这兄弟俩没有彻底撕破脸,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梁王没有造他哥的反的想法, 他只是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死因和甘麻剌松山父子俩差不多,都是积郁而亡。

  由此可见,有个偏心的母亲对儿子而言有多不好,不管是被偏爱的那个还是不被偏爱的那个,最后都是谁重情谁吃亏。

  还好他们家妹子是个好母亲,就算以后孩子多也不担心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

  老话说的好啊,娶妻娶贤,媳妇要是不贤惠,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哪儿去。

  朱大帅摇头晃脑感慨,感慨的同时还不忘夸自家媳妇好,然后就挨了个大白眼。

  【海山继位之后为了安抚母亲和弟弟于是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还商量好接下来的皇位要怎么传承。】

  【朋友们,咱们把历史书往前翻翻,翻到宋朝的开头。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病重,太\\祖皇帝在旁边侍疾。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下她的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同时劝说太\\祖死后传位其弟。咱也不知道这娘儿几个是怎么商量的,反正最后太\\祖皇帝同意了,赵普于床前将母子俩的约定写成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事儿也被称为“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原文已经找不到记载,除了有“传位于太宗”这个说法,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赵廷美是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德昭是太\\祖皇帝的儿子。】

  【史学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少数支持第一种说法,大多数觉得后面那个三传论才是真的。】

  【如果后面那个说法是真的,杜太后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兄弟几个全部都当皇帝,等小儿子去世再把皇位传回大儿子这一脉,主打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宋朝的第三个皇帝是太宗的儿子。】

  【插个题外话,两宋的皇帝世系顺下来也挺玄乎的。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太\\祖,之后的八个皇帝都是太宗一脉。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高宗赵构,但是除了他自己是太宗一脉,后面的八个皇帝又全部都是太\\祖一脉。啧,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个数量还怪平均的。】

  朱元璋:……

  马秀英:……

  以前没怎么注意过这些,猛不丁听神仙这么说,还、还真挺玄乎的以桥正里。

  马秀英小声问道,“重八,你说世上会不会真的有神仙?”

  朱元璋本来坚信世上没有神仙,但是神迹已经出现那么多次,他现在也有点拿不准,“有吗?”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仙,他们难道看不见凡间的生灵涂炭?

  得了,神仙这种东西还是没有的好,有了不见得好,没准儿净会添乱。

  当然,他说的不是如今这位给他们透露天机的神仙,人有好坏,神仙自然也分好神仙和坏神仙,他们这位神仙肯定是顶顶好的好神仙,骂神仙的时候不能把好神仙给误伤了。

  此时,好神仙本仙沐小青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讲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出来海山和甘麻剌的处境有些相似,叔侄俩都是手握重兵镇守漠北的实权亲王,都有偏心弟弟的母亲,那为什么甘麻剌郁郁而终,而海山却成功称帝了呢?】

  【原因很简单,甘麻剌的母亲阔阔真当时临朝称制,且已经和朝中大臣的利益达成一致,而海山的母亲妲己什么都不是,朝中和他们打配合的哈剌哈孙最初的本意就是迎立海山,所以只要海山不想让,答己太后和爱育黎拔力八达想造反也打不过海山。】

  【到这里为止,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俩的关系还很亲密,如果没有答己太后的话,爱育黎拔力八达对皇位可能也没有念想。当然,咱们都不是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想法,只是稍加猜测而已。】

  【总之就是,这兄弟俩在他们的母亲答己太后的示意下达成了元朝版的“金匮之盟”。】

  【元武宗海山继位为了巩固统治设立尚书台,后为了感谢帮助他登基的大臣们开始大规模的给他们加官进爵,在位期间增加赋税,他的统治是稳了,民间的社会矛盾却一天比一天严重。】

  【海山在位不到四年就驾崩了,他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成为元朝第一个顺利登基的皇太子,是为仁宗,真是可喜可贺,让我们恭喜仁宗皇帝,呱唧呱唧呱唧。】

  光幕中飘出欢快的乐声,配上里面正在鼓掌的两只手,讽刺效果简直拉满。

  朱元璋抖抖身上的鸡皮疙瘩,“这都第几个皇帝了?第四个了吧?这才是第一个顺利登基的皇太子,的确该恭喜恭喜。”

  马秀英叹了口气,“你别忘了,他们在二十六年的时间里换了九个皇帝,那个爱啥啥的能顺利登基就偷着笑吧。”

  虽然她对朝廷的皇位传承不太了解,但是他感觉后面的皇帝十有八九连顺利继位的机会都没有。

  武宗海山当了四年的皇帝就驾崩,四年听上去很短,但是在元朝皇帝里面已经算不错了。

  人家的情况在那儿摆着,不能要求太高。

  朱元璋一想也是,蒙古人之间的自相残杀和他们没关系,打的越惨烈越好。

  在位四年很有本事,争取接下来在位四个月就被赶下台。

  朱大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恨不得亲眼看到蒙古皇室自相残杀才能解他的心头之恨。

  【武宗海山驾崩,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这一次在大元王朝顺利进行了下去。】

  【仁宗也是个从小接受汉家教育的皇帝,这一点看他之前全力保兄长继位就能看出点端倪。仁宗继位后大力进行改革,减裁冗员整顿朝政,重用汉族文臣,恢复科举考试,推行“以儒治国”政策试图复兴元朝。他在位的这一时期,程朱理学得到极大发展,是朝中汉人最喜欢的那种皇帝没跑了。】

  【武宗仁宗哥俩之前已经商量好后面的皇位要怎么往下传,没有意外的话,仁宗之后应该是海山的儿子和世瓎继位,但是权利动人心,仁宗登基没过几年就想违反先前和兄长武宗立下的约定,他不想传位给侄子,而是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

  朱元璋幸灾乐祸,“咱说什么来着,兄终弟及就是靠不住。”

  神仙都说了但凡那娘儿仨多读几本书看看前头赵大赵二是什么情况都弄不出这么不靠谱的继承方式,怎么样,出意外了吧。

  指望皇帝有良心不如指望天上下粮食,古往今来几个皇帝舍得把皇位传给侄子的?自己没儿子也就算了,自己有儿子的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亲儿子之间尚且有偏爱的,只要这爹脑子没有坑,儿子和侄子之中肯定向着自己儿子。

  【人心都是偏的,仁宗想传位给自己儿子也是人之常情,除了会被地底下的老哥谴责和来自正义人士的唾弃之外没有任何毛病。】

  【但是吧,仁宗又是个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皇帝,简单点说就是他要脸。兄长在世时他们兄弟俩在母亲面前约好的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前头兄弟相袭进行的很顺利,他现在不想叔侄相继岂不是要让天下人戳脊梁骨?】

  朱大帅啧了一声,“这事儿还需要皇帝开口?”

  皇帝要是什么事情都自己干,要身边的太监干什么?

  事情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天音紧接着说的就是仁宗身边的“太监”怎么解决这件事儿的。

  【武宗的儿子叫和世瓎,仁宗的儿子叫硕德八剌,这堂兄弟两个的性情相差很大,和世瓎很有自己的主意,而硕德八剌看上去脾气有点软,甚至可以说一句怯懦。】

  【仁宗本人接受的是儒家教育,硕德八剌出生之后就在他身边长大,接受的也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他爹是个皇帝,所以他从小就“颇思大有为于天下”。】

  【但是硕德八剌是个年轻人,年轻人脸皮薄,不管他心里有没有当皇位继承人的想法,嘴上都得说他不想要这个继承人之位。毕竟按照他爹和他大伯的约定该继位的是他堂兄和世瓎,他要是上赶着说自己想继承皇位像什么话?】

  【硕德八剌知道他爹想立他为皇太子后赶紧去找祖母答己太后,坚决推辞说不要当太子,说他年纪太小还没什么本事,主要是堂兄和世瓎活的好好,就算要立太子也轮不到他,应该里堂兄和世瓎,他来辅佐堂兄就好。】

  【答己太后是谁?答己太后可是偏心小儿子的答己太后,她当年想要小儿子登基,现在就不会想让大儿子的儿子登基称帝。】

  【还有一点就是,之前也提了一句,和世瓎的性子比较强硬,而对答己太后和朝中臣子来说,他们更希望上头是个能让他们摆布的皇帝,如此一来,仁宗那边刚表示出他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意思,朝中大臣就立刻给他安排上了。】

  【在这个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不只有答己太后,还有当时的权臣、答己太后的相好铁木迭儿。铁木迭儿为了邀宠,也向仁宗进言说册立硕德八剌,君臣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和世瓎被封为周王驻守云南,第二年,硕德八剌被正式立为皇太子。】

  【皇储之位定下,朝堂内外皆大欢喜,除了和世瓎之外全都乐乐呵呵。】

  朱大帅搓搓下巴,“咱怎么听着不太对,这个硕德八剌怎么有点怪怪的?”

  他不想当太子可以直接和他爹说,找祖母算怎么回事儿?答己太后当母亲的时候偏心眼,当上祖母肯定更加偏心眼,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谁家要是有个老太太的话,那个老太太肯定有个最疼爱的孙子,很明显答己太后最疼的就是他,他还在祖母面前说什么“要堂兄继位”“辅佐堂兄”之类的话,这不是故意火上浇油吗?

  朱大帅想了想,自顾自点点头,“嗯,肯定是欲擒故纵。”

  【前头也说了,和世瓎脾气有点硬,而且有自己的主意,他爹武宗当过皇帝,虽说皇位传给了他叔,但是还给他留了班底等着他继位。现在仁宗公然违约,和世瓎和朝中的武宗遗臣肯定不乐意。】

  【但是他们不乐意也没有办法,人走茶凉,武宗去世之后仁宗继位,现在当家做主的是仁宗不是武宗,仁宗可以公然违约,他们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公然抗议。】

  【仁宗把和世瓎封到云南做藩王,云南那地方天高皇帝远,基本算是把这个侄子排除在皇位继承权之外。和世瓎出发去云南之前曾请求取一件盔甲,估计仁宗当时正心虚,大侄子想要什么都只顾得“嗯嗯嗯”答应,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和世瓎命人取的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世祖御铠。】

  【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那一年,和世瓎必须得去云南就藩了,一行人走到陕西地界儿,一群武宗旧臣追上来和他相会,旧臣少主见面那是两眼泪汪汪欲语泪先流,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双方见面一直不说话也不行,这时一个武宗旧臣就开始劝,“天下者,我武皇之天下也。出镇之事,本非上意,由左右构间致然。请以其故白行省,俾闻之朝廷,庶可杜塞离间,不然,事变叵测。”】

  【旧臣少主一拍即合,于是策动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发动叛乱,兵锋一度到达河中,以致京师戒严,逼的仁宗差点御驾亲征,也就是这时候,和世瓎取走世祖御铠的事情才被仁宗知晓。】

  【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武宗长子和世瓎被封为周王,次年三月被徙居云南,途中武宗旧臣谋奉之以叛,事不成,周王走避金山。】

  【没错,和世瓎造反失败了。因为他的造反大部分前头刚刚出发,后脚大本营就发生内讧,这次叛乱就这么虎头蛇尾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周王走避金山”,金山也就是阿尔泰山,翻到山那边就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那时候的察合台汗国和元朝很不对付,只要到了察合台汗国,皇帝再想杀他也拿他没有办法。】

  【和世瓎逃亡察合台汗国,仁宗传位给自己亲儿子的计划再无障碍。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长达九年,享年三十五岁,他驾崩之后,皇太子硕德八剌顺利登基,也就是元英宗。】

  朱元璋听到这里很是遗憾,“诶嘿,这父子俩的运道倒是好,全都顺利继位了。”

  马秀英回道,“仁宗在位足足九年,剩下还有六七个皇帝,平均到一个人身上还能有几年?”

  朱大帅坐正身子掰着手指头算,一共二十六年,武宗海山四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九年,就算兄弟俩交替的那一年算做一年,这一下子也占去了十二年。

  二十六年的时间里换九个皇帝,武宗仁宗兄弟俩占了十二年,只给剩下七个皇帝留了十四年,也就是说平均到一个皇帝身上只有两年。

  不愧是蒙古人,武德就是丰沛!

  朱大帅算完之后又开心了,看向前面的光幕两眼放光,迫不及待要听接下来的大混战。

  即便他不清楚朝廷那边具体是怎么回事,猜也能猜出来接下来肯定乱成一团,不然不可能换那么多皇帝。

  虽然元朝的皇帝除了世祖忽必烈和现在大都那位之外全都是短命鬼,但是再怎么短命也不可能一连串儿全部当上皇帝就病死,十有八九都是被别人给干掉的。

  【英宗硕德八剌继位时只有十八岁,他可以说是被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给推上皇位的,所以刚继位的时候朝政被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把持。此时的铁木迭儿担任中书右丞相,一时间可谓是权倾朝野。】

  【年轻的英宗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直接和祖母叫板,不光事事听从祖母的安排,还隔三差五给铁木迭儿各种赏赐。毕竟铁木迭儿是答己太后的相好,懂的都懂。】

  【答己太后和朝臣们推他上位就是看他怯懦好摆布,然而这次他们看走眼了,英宗和他堂兄和世瓎一样都真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他没法直接和祖母叫板,于是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看着乖顺,实际上却开始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比如木华黎的后裔拜住就被他一手提拔为中书左丞相。】

  【之后没多久,年轻的君臣俩就借镇压政变的机会把答己太后和铁木迭儿在朝中的势力一网打尽,答己太后饮恨而终,铁木迭儿没多久也跟着去了,亲政路上的拦路虎消失,英宗终于能展开手脚大干一场。】

  【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英宗硕德八剌是个好皇帝,元朝的所有皇帝之中,只有他一个试图从制度方面入手来解决阶级矛盾。如果他能坐稳皇位,也许元朝历史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了。】

  【英宗亲政,拜住升职成为中书右丞相,这对君臣一上来就试图革除自武宗以来朝中出现的各种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宗王和功臣滥行赏赐,还有就是裁撤臃肿不堪的官僚机构。】

  【俩人到底还是太年轻,手段不够圆滑,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很快就把各个势力得罪了个遍儿。】

  【朝中的蒙古勋贵们一看这情况都觉得不行,他们要的皇帝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皇帝,不是现在这样天天找茬的事儿精,一群人凑到一起合计了一下,很快拿定主意把英宗和拜住这君臣俩给嘎了。】

  【元朝是两都巡幸制,皇帝在入春之后会在上都待半年,入秋之后再回大都待半年。】

  【英宗在位的第三年的八月,他和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中驻营于上都西南三十里南坡店,君臣二人皆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人所杀,史称“南坡之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宗硕德八剌,在位四年,享年二十一岁,拜住也只有二十五岁。】

  朱元璋撇撇嘴,“继位顺利有什么用,也得压得住朝中大臣才行。”

  【铁失等人在准备嘎掉英宗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下一任皇帝,他们选的不是别人,就是倒霉蛋甘麻剌的嫡子,那个十岁就继承晋王之位的也孙铁木儿。】

  【也孙铁木儿的父亲甘麻剌是真金太子的嫡长子,他自己是甘麻剌的嫡长子,从礼法上来说他来继位比武宗仁宗英宗都要合适。皇帝虽迟但到,这次终于轮到他了。】

  【八月份南坡之变英宗遇害,当年的九月四日,也孙铁木儿在从漠北赶赴大都的路上宣布继位,是为泰定帝。】

  朱大帅听到皇位终于到了甘麻剌这一脉还挺激动,结果一听这个称呼立刻泄气,“得嘞,这个倒霉蛋估计也没几年好活。”

  听这个称呼就知道后面肯定还会有大事发生,不然也不会别人都是宗啊祖啊的到他就成了泰定帝。

  这倒霉催的一家子,也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