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马秀英夫妻俩达成共识, 虽说心里还有点不踏实,但是比刚听到天音说老朱的继承人走在老朱前面时心情好了不只一点。

  就说他们家娃不会英年早逝,这不, 天音说的果然是别人家的娃。

  真金太子间接死在忽必烈手中, 朱友裕间接死在朱温手中, 俩继承人的死都和当爹的脱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当爹的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朱大帅对此非常有自信,他绝对不会犯忽必烈和朱温犯过的错误,他的儿子疼着宠着还来不及,没事儿闹什么父子相残兄弟阋墙?

  别的不说,他的义子就绝对不会像朱温的义子那样没事儿找事儿。

  文正文英几个大的暂且不提,就只看眼前的文青。他们家文青小小年纪就知道照顾弟弟, 像是会挑拨离间的人吗?肯定不是!

  沐青:……

  好的爹, 谢谢你爹。

  【真金太子当了十二年的太子, 他有一妻一妾三子二女, 妻子是出身弘吉剌氏的阔阔真,三子分别是甘麻剌、答拉麻八剌和铁木儿。】

  【他的死对忽必烈身边的汉人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那些汉臣失去皇帝的信任后又失去了能给他们提供支持的太子,此后便一蹶不振,一直被蒙古人、色目人打压。】

  【忽必烈有四个嫡子,长子朵儿只早夭, 实际上的长子真金被立为太子,真金死之前,他的三弟忙哥剌已经去世, 真金死后没几年, 他的四弟那木罕也去世了。也就是说,忽必烈的四个嫡子都没能熬过他, 再选继承人只能从孙子辈中挑。】

  朱元璋啧了一声,“老而不死是为贼,活那么大年纪干什么?”

  沐青瞅了他一眼,没敢说话。

  历史是一个循环不是说着玩的,他在找资料做视频之前也没想到元朝的历史和明朝的历史那么像。

  哦,不对,不只元明像,往前头找也能找到差不多的。

  爹啊,回旋刀刀刀致命,咱积点口德吧。

  【真金太子的三个儿子在忽必烈去世的时候只剩下两个,二儿子答剌麻八剌也已经去世,在世的只有长子甘麻剌和幼子铁木儿。】

  【根据蒙古的旧俗,大汗应该由忽里台大会推举选出,到忽必烈的时候这里这个习俗已经成了摆设,但是即便是摆设,皇位的更迭也要由忽里台大会来见证。】

  【忽必烈去世是猝死,死时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所以当时皇位悬而未决,支持甘麻剌的人和支持铁木儿的人分成两派。】

  【但是忽必烈死后真金太子的妻子阔阔真称制监国,当年四月忽里台大会召开,在忽里台大会的见证之下,真金太子的幼子铁木儿登基称帝,是为成宗。成宗继位后追尊父亲真金太子为皇帝,谥号文惠明孝,庙号裕宗。】

  【皇位的传递听上去很顺利是不是,但是实际上却没那么顺利。】

  【甘麻剌当时被封为晋王,继承了成吉思汗留给拖雷的大部分产业,掌管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以及军马、达达国土,还有祖父忽必烈赋予的权力,乃是诸王中最有可能继位的王爷。和他相比,铁木儿虽然常年随军平叛,忽必烈去世前一年也封他为皇太孙命他总兵北边,但是权势比之甘麻剌还是不够看。】

  【自古以来偏心的父母都很多,郑庄公因为出生时难产而不被亲妈待见,雍正皇帝从小没跟着亲妈所以也不受待见,甘麻剌在亲妈面前的待遇和上面两位相比没好哪儿去,不过他比上面两位更倒霉。上面两位最后好歹都当上了皇帝,他连皇位都没抢过他弟。】

  马秀英小声询问,“郑庄公我听过,雍正皇帝是谁?”

  朱元璋耸耸肩,“妹子你都没听过,肯定是后边的皇帝。”

  他没听过可能是看书的时候看漏了,妹子没听说过那就是前面真的没有,多简单点事儿。

  夫妻俩小声嘀咕几句,说完之后继续听天音讲解。

  【甘麻剌是真金太子的嫡长子,自幼为祖母察必皇后养育,时常侍奉在祖父忽必烈身边,长大后备受重用,封一等亲王,出镇漠北、又移镇云南、再转镇漠北,手中的兵权甚至比他的父亲真金太子都大。】

  【他的庶长子松山也是一等亲王,成年之后出镇云南。父子俩一个镇守漠北一个镇守云南,势力不可小觑。】

  【不过甘麻剌长期在外,只和漠北诸王关系好,和朝中的重臣没那么亲近,因为打小养在祖父母身边,所以和亲妈阔阔真的关系也不亲近。】

  【铁木儿和甘麻剌相反,他没有封王,在军中根基不深,和漠北诸王关系也比较生疏,但是他有亲妈阔阔的偏爱,还有忽必烈去世之前留给他的皇太子印,哥俩儿的优势劣势可以说是正好相反。】

  【兄弟两个都想继承皇位,但是皇位只有一个,他们的母亲阔阔真就想了个法子,让兄弟俩在忽里台大会的现场背诵成吉思汗的必里克。成吉思汗留下的训言叫“必里克”,法令叫“札撒”,通俗点说就是《成吉思汗语录》。阔阔真的法子就是让他们兄弟俩比赛,谁更精通《成吉思汗语录》谁就当皇帝。】

  【问题是,铁木儿这孩子从小口才就好,而他哥甘麻剌是个结巴。】

  【于是乎,在忽里台大会所有王爷的见证之下,铁木儿凭借他“美妙的声音”打败他口吃的哥哥成为蒙古帝国的第六位可汗,也是元朝的第二位皇帝。】

  朱元璋:……

  马秀英:……

  这个当娘的的确够偏心。

  让俩孩子比口才来定皇位已经够离谱,俩孩子之中还有一个结巴,有这么比试的吗?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说让她一碗水端平,好歹别偏心的这么明显,哪儿有这么当娘的?

  朱元璋看媳妇表情不对连忙说道,“妹子,咱娘已经不在了,家里的孩子全都让你养,和咱不亲都得和你亲。”

  马秀英顿了一下,刚才的多愁善感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忽里台大会选出皇位继承人之后帖木儿登基,甘麻剌竞争失败,只能黯然伤神回去镇守漠北。甘麻剌镇守漠北是世祖忽必烈的诏命,他的封地同样也在那里,即便铁木儿继位当上皇帝也不影响甘麻剌在漠北的威望,想打压这个手握大权的大哥只能从长计议。】

  【成宗铁木儿的继位不光是阔阔真玩笑似的比拼口才分胜负,其实甘麻剌手里的兵权比铁木儿多,拳头大就是硬道理,他是实力更强的那一方。奈何他的势力集中在漠北,朝中不光亲妈偏爱小儿子,大臣们也早早战队支持他弟,在亲妈和重臣的联手打压之下他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铁木儿真的上位首次打破忽里台大会由宗室诸王控制的旧例,变成由朝中大臣说了算。如此一来,漠北诸王肯定不愿意,由此便正式拉开朝中重臣和漠北诸王打擂台的序幕。】

  【还有就是忽必烈之前奉行的汉家嫡长子继承制和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之间的冲突,铁木儿是真金太子的小儿子,他被阔阔真和朝中大臣联手推上皇位,同样证明了当时的汉法并不得人心。至少对那些蒙古勋贵而言,他们更偏向蒙古旧俗,而不是汉人提倡的儒家法度,这也为之后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朱大帅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说到底还是甘麻剌要脸,争皇位的时候不敢不顾忌亲娘,他要是铁了心的要皇位,凭他手里的军队还有漠北宗室王亲的支持,朝中的反对根本不是事儿。”

  神仙都说了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忽必烈继位的时候都能和阿里不哥打内战,实在不行他也先称大汗然后再和铁木儿干仗,反正铁木儿打不过他,只要最后赢的是他,史书上怎么写根本不用别人提醒,肯定是向着胜利的一方。

  说一千道一万,甘麻剌就是顾虑太多。

  【元成宗铁木儿称得上是个守成的皇帝,他在任的时候海都病死,察合台汗国笃哇改变了此前对元朝敌对的政策,长达四十年的西北之乱终于结束,元朝的皇帝重新成为了全蒙古帝国的宗主,打眼一看整个国家欣欣向荣。】

  【但是对甘麻剌来说,成了皇帝的弟弟却没那么好相处,从他回到漠北开始,来自朝中的攻讦诬陷就没有停过,成宗时不时就派人过去分他的兵权,明面上哥俩好,实际上好不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甘麻剌知道皇帝对他不放心,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再干什么,所以任由皇帝在他的势力范围安插人手,甚至直接表明态度:王府的一切职务都由皇帝任命,不管皇帝怎么安排他都听从命令。】

  【这么一看,甘麻剌这个嫡长子才最像真金太子,他也是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的庶长子松山本事也不错,镇守云南功劳颇多,为人也低调,能不和皇帝起冲突就不和皇帝起冲突,就差把老实本分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但是父子俩的安分守己并没有起到用处,皇帝的猜忌不是说没就没的,甘麻剌身上有各种来自朝廷诬陷排挤,松山那里也没好哪儿去。】

  【当时有云南土官反元,朝廷派人前去镇压,松山身为镇守云南的藩王自然要出兵协助朝廷平乱。但是等到叛乱平定后,军中突然传出流言,说是有人以符谶之说劝松山谋反。松山自己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事情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朋友们,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看忽必烈身边的汉人被各种排挤就能看出来他们其实很不服气中原文化,和蒙古人说符谶之说真这不是开玩笑吗?他们什么时候讲究过这个?】

  “用谶纬之学去陷害蒙古亲王,这主意真是哪个人才琢磨出来的?脑袋里装的全是水吗?”朱元璋的表情很是古怪,嘲笑起蒙古人来丝毫不带收敛,“三岁小孩儿都知道这事儿肯定是假的,文青你说是不是?”

  沐青小小声,“爹,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儿了。”

  朱大帅捶捶脑袋直接换娃,“标儿你说是不是?”

  小朱标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看看爹看看娘,最后缩到哥哥怀里,“哥哥,是不是?”

  问题再次回到自己身上,沐青老成的叹了口气,“是哦,一听就知道是假的。”

  他说是假的没用,皇帝找借口发难什么时候嫌弃过借口太假?

  【成宗得知侄子想造反大吃一惊,连忙派人过去查证,声势浩大的一番折腾之后,大家伙儿都承认松山王爷没想造反,这就是个误会,皇帝也和蔼的宣布这是诬告,他侄子松山是无辜的,然后把诬告者诛杀以儆效尤。】

  【对甘麻剌父子来说这些时不时的诬告不会伤筋动骨,但是三天两头就来这么一出实在是恶心人。】

  【甘麻剌和成宗的关系简直就是窝阔台和拖雷的翻版,拖雷继承了父亲偌大的领土和军队,甘麻剌的领土和军队大部分也是当年拖雷掌控的那些,当登上皇位的弟弟面对随时可以把他灭掉的兄长时,他能睡得着才怪。】

  【拖雷在窝阔台面前很老实,甘麻剌在成宗面前也很温顺,但是没有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题无解。】

  朱元璋搓搓下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种情况的确睡不着,还是杀了一了百了的好。”

  马秀英:……

  “文青,把耳朵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