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里的天音怒气值暴涨, 恨不得将他知道的所有贬义词都用在赵均用身上,紧接着就是一阵少儿不宜的口吐芬芳,听的沐小青都震惊于他当时的词汇量之多。

  光幕外的朱元璋和李善长也没好哪儿去, 他们刚还想着攻打大都失败不要紧, 毛贵能文能武将山东治理的很好, 只要山东还在他手上,不管是中路军、西路军还是本部刘福通的兵马打到大都他都能立刻北上配合。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都就在那儿杵着,一次打不下来就打两次,两次打不下来就打三次,毕竟蒙古人强势了那么多年,一次就想把大都打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只要毛贵还在, 一切皆有可能。

  结果可好, 赵均用那个卑鄙无耻鼠目寸光的家伙竟然把毛贵给杀了!

  毛贵能死吗?啊?毛贵能死吗?

  他赵均用死了毛贵都不能死!

  赵均用!赵均用!这狗屁东西脖子上长了个什么玩意儿啊?脑袋空不要紧, 关键是别装水, 他那干的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杀了毛贵?他竟然杀了毛贵?

  朱元璋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场杀到濠州把赵均用给剁了。

  不着急不着急,天音说的都是未来之事,赵均用这会儿还在濠州窝着,他们现在已经知道那狗东西将来会作出什么样的糟心事儿,来得及把那糟心玩意儿提前弄死。

  不管怎么说, 毛贵不能折在内斗之中。

  朱元璋努力平复心情,鞋子重重踩在地上,桌子前面的地都能让他给磨平, 走来走去走了好几圈也没冷静下来, “老李!”

  李善长立刻应道,“大帅放心, 赵均用活不到打下淮安。”

  他跟在朱大帅身边那么长时间,大帅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要干什么。

  这事儿的确是赵均用干的不地道,红巾军整日里打仗作战伤亡很多,主将阵亡的事情时有发生,让赵均用悄无声息的死在战场上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赵均用不是在攻打淮安吗?那就让他死在淮安城下好了。

  没脑子还想想搞事的狗东西还是死了的好。

  虽然天音说的都是将来的事情,现在都还没有发生,但是以赵均用的为人绝对干得出来为了争权杀掉毛贵的事情,那家伙当初逃到濠州就没少挑拨离间,有道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如果事情真的像天音说的那样发展下去,毛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肯定躲不过一死。

  大家都是红巾军,赵均用干的那过的些事儿简直玷污红巾军之名,即便事情不会像天音说的那样发展,他们提前把那家伙弄死也是替天行道。

  朱元璋和李善长几个眼神间已经给赵均用定好死法,他们眉来眼去的这点时间,视频里骂骂咧咧的沐大青也终于停止口吐芬芳恢复正常。

  【毛贵被杀,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东路军打下来的大好形势毁的干干净净。毛贵一死,山东红巾军迅速陷入内乱,毕竟之前过来投奔的义军将领都是奔着毛贵来的,赵均用一来就把毛贵杀了算怎么回事?】

  【至正十九年七月,前去配合中路军从海路东征高丽的毛贵部下续继祖匆忙从辽东赶回山东砍了赵均用为毛贵报仇,但是他们砍了赵均用也不能让毛贵死而复生,随着毛贵的遇害,东路军已经可以盖上失败的章。】

  【两年后,也就是至正二十一年,这年夏天,察罕帖木儿终于腾出手来进攻山东那各自为政的红巾军,田丰屡战屡败不得已投降。】

  【这个田丰是个神人,身在元营心在宋,打不过就加入,加入后就找机会把察罕帖木儿给暗杀了。事情就是这么令人猝不及防,察罕帖木儿这位被元廷视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人物在一路凯歌的情况下仓促死在自家大营里,一代名将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敌军降将不能不防,稍有不慎就是一命呜呼。不然为什么历史上有本事让敌军降将死心塌地的例子都能被拿出来大说特说,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实在太少,大部分都是前一种情况。】

  朱元璋:……

  这死的的确令人猝不及防,不过死的好。

  降将是把双刃剑,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用,不然一不小心就是被暗杀的下场,郭天叙和张天佑就是对降将太放心。

  他敢让张兆先和那五百降军近身也是有十足的把握,但凡陈兆先除了投降和去死之外还有第三条出路他都不敢那么大胆。

  当时也是急着攻打集庆府,陈兆先手里的兵几乎和他手里的兵一样多,攻打集庆府那么大的事情当然兵马越多越好,无论如何他都得让那些兵马到自己手上。

  如果他攻打集庆府的时候和察罕帖木儿一样手里兵马无数,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陈兆先近身。

  投降可以,冷板凳坐着去吧,不坐几年冷板凳别想让他放松警惕。

  察罕帖木儿死的可惜,但是不亏。

  【察罕帖木儿死后,他的军队由其养子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接管。】

  【田丰刀了察罕帖木儿重返红巾军的队伍,之后没多久,王保保带兵继续进攻山东红巾军,田丰等人被杀,东路军正式宣告覆灭。】

  【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说完了,接下来再说说刘福通亲自率领的红巾军本部兵马。】

  【其他三路大军虽然配合的不好,最后也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对元廷的打击非常沉重。三路大军重拳出击,元廷忙于镇压分身乏术,本部的刘福通压力骤减。刘太保没闲着,这位也是个闷声干大事的主儿。】

  【刘福通把目标对准了汴梁,汴梁是宋朝的首都,红巾军打的是“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打下汴梁对他们而言意义有多大不用多说。】

  【本部兵马自安丰出发,一路攻占归德府、睢州,至正十七年六月兵临汴梁城下,但是一直没打下来。】

  【红巾军觉得汴梁重要,朝廷自然也这么觉得,要是轻轻松松就被打下来那还得了?】

  【刘福通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汴梁,于是调军北上转战大名、卫辉等路,很快便占领豫北、冀南的一大片地方。】

  【朝廷在河南的最高统帅是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负责统诸王藩将兵马镇压韩宋红巾军,但是他上任后接连几次都在刘福通那儿吃了败仗,所以朝廷对他非常不满意,觉得他畏战不出所以才老是吃败仗,甚至可能是在养寇自重,于是隔三差五就派人去催。】

  【刘太保的战斗力也不是闹着玩的,朝廷派了个叫达理麻失理的家伙配合答失八都鲁作战,结果那人刚到河南就被刘太保给杀了,答失八都鲁自知抵挡不住义军的攻势,只能退守城池等候出战的时机。】

  【这下可好,朝廷更怀疑他在养寇自重了。】

  【刘福通抓住这个挑拨离间的好机会,故意写了一些信丢在朝廷派来之人的必经之路上,信上的内容无非是他跟答失八都鲁暗中联系的细节,务必让捡到信件的朝廷信使觉得他和答失八都鲁明面上打的不可开交私底下却齐心协力挖朝廷的墙角。】

  【朝廷的拖后腿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那个信使在路边捡到信后如获至宝,屁颠屁颠带回大都向锅哥报告,更可怕的是,锅哥信了。】

  【路边捡到的情报亏他们敢信,成吉思汗知道他们的骚操作都能被气活过来。答失八都鲁得知此事又急又气,当夜就在军营发病暴卒而亡。】

  【答失八都鲁死后,他的兵马由他的儿子孛罗帖木儿接管,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和察罕帖木儿挣抢地盘的中原军阀。朝廷不是怀疑他爹养寇自重吗?那就看看真正的割据军阀是什么样吧。】

  朱元璋抹了把脸,“蒙古朝廷为什么能坚持那么多年”这句话他已经说累了。

  【孛罗帖木儿忙着接手他爹留下来的兵马,靠谱的朝廷兵马只剩下察罕帖木儿、李思齐这一路。】

  【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和关先生一南一北打配合溜察罕帖木儿,终于攻下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汴梁。红巾军攻克汴梁后立刻以汴梁为国都,将小明王韩林儿接过去坐镇都城,大宋政权夺回旧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宋。】

  【迫于形势,察罕帖木儿不得不收缩兵力于太行、洛阳一带设防,自己亲率中军驻守渑池。原因无他,刘福通打下汴梁后就盯上了洛阳,他要不赶紧从关中回来防守,汴梁洛阳全部都得落入红巾军手中,这让朝廷的脸往哪儿放?】

  【察罕帖木儿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刘福通打洛阳打不下来,只能撤走转战别处。但是总的来说,红巾军在这一年达到了鼎盛。】

  【这个时间点是至正十八年的夏天,沦陷两百三十多年的大宋旧都得以光复,中原百姓“反元复宋”取得初步成功,红巾军将“久陷于胡”的“生民”拯救了出来,达成了“倡义举兵,恢复中原”的目标。】

  【很快,刘福通“易正朔”,废除元朝历法,大封百官挥斥方遒,虽然没能攻下大都,但是东自山东、西至甘肃、北达辽阳、南及江淮、荆楚、巴蜀,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大有成功“驱除胡虏”的豪迈气概。】

  朱元璋拍拍胸口,前面听了那么久的失败失败失败,终于听到红巾军北伐即将成功的消息心情大好。

  但是视频里的沐大青是懂得怎么给人找不痛快的,朱大帅还没高兴一会儿,光幕里的红巾军局势便急剧下转持续走低。

  【红巾军的局势看上去一片大好,但是三路大军和本部的配合、嗯、几乎没有配合,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各打各的,本部刘福通这里也很快由盛转衰。】

  【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孛罗帖木儿攻占曹州,切断了河南与山东两军的联系。十二月,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的中路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他们没有在上都附近逗留,紧接着转战东北。】

  【至正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北上代州、丰州、云内,同时把关先生他们打的没法还手,之后奉诏镇守大同为大都捍蔽,算是切断了中路军与汴梁的联系,关先生、破头潘想回中原和刘福通打配合也不行了。】

  【四月,赵均用那个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的糟心玩意儿丢了淮安逃去山东,为了独掌大权杀了毛贵,东路军自此开始内乱。】

  【五月,察罕帖木儿腾出手来调兵遣将进攻汴梁,亲自率领大军抵达虎牢关,派遣兵马走南道出汴南,攻打归、亳、陈、蔡诸州,又遣一部沿黄河而下占领曹州以南的黄陵渡,调陕西、山西的大军出函谷过虎牢会师汴梁城下。】

  【大军汇合之后很快夺取汴梁的外城,察罕帖木儿亲自驻扎在汴梁城西的杏花营指挥各路兵马绕着汴梁城修筑营垒,把汴梁城围得水泄不通。】

  【红巾军屡次出战但是屡战皆败,只能退回城里守着,双方就这么从五月一直打到八月,直到城里粮草耗尽,察罕帖木儿麾下大将分门而攻,入夜,元军登城而入,刘福通仅以百余骑护送韩林儿自东门夺围而出。】

  【此战刘福通败走安丰,察罕帖木儿俘获韩林儿的“皇后”及起义军家属数万以及官员五千余人,城中二十余万百姓尽为元军所俘,不到十天时间,河南便落到察罕帖木儿手中。】

  【察罕帖木儿凭借军功一路干到了副宰相的位子,但是他对朝廷的忠心有几分实在说不准,反正他打下河南后整个行省的官员都由他来任命,远在大都的朝廷管不了他。】

  【察罕帖木儿在河南务农积谷、训练士卒准备收复山东,之后的事情大家之前也说过了,他在山东被田丰暗杀,势力大部分被义子扩廓帖木儿接管。】

  【而刘福通和小明王韩林儿之后一直待在安丰,直到四年后,至正二十三,也是龙凤九年的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突袭安丰,和吕珍一块来的,还有庐州左君弼。】

  【张士诚何许人也?那可是曾经抵抗过脱脱百万大军围攻的大私盐贩子,可惜他投降了。】

  【左君弼何许人也?彭莹玉的门徒,跟韩山童、刘福通起事的元末义军前辈,徐寿辉政权汴梁行省平章,占据庐州十余年,打的巢湖水军不得不放弃巢湖的厉害人物,可惜也投降了。】

  【《三国演义》里说刘备最惨的时候“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龙凤九年的韩宋政权还剩下多少兵马能调动咱们说不准,但是能打的将领基本上只剩下刘福通自己了。】

  【安丰被围困许久,最后到了城中人相食的地步。资料记载,当时城中惨到了什么地步,“城中人相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者。”】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城里最开始吃死人,等到死人吃没了就把地里那些已经腐烂的尸体挖出来吃,最后连腐尸也找不到了就开始吃土,挖出来井里的泥巴用人的脂肪油炸一下吃掉。】

  【至正二十三年,龙凤九年,这个时间点连坚持最久的中路军也尽数被官兵剿灭,小明王急的在城里大哭,刘福通走投无路之下终于想起来他还有最后一个可以求救的对象,“大宋”吴国公、江南行省平章——朱元璋。】

  朱元璋正抱着手臂生闷气,猛不丁听到自己的名字一时间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文青,你刚才是不是听到爹的名字了?”

  他他他!他也被神仙提到了?!

  沐青抹了把脸,点点头,“爹,听到了。”

  朱大帅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还不罢休,“百室,你刚才听到咱的名字了吗?”

  李善长无奈应道,“恭喜大帅,天音方才的确提到了您的名字。”

  朱大帅如沐春风,得意的尾巴都要翘起来了,得瑟的同时还装模作样的矜持,“只是被天音提到而已,恭喜什么恭喜,不是什么大事儿。”

  沐青:……

  之前对天音漏了某个英勇作战的大帅后一直念念不忘的是谁?他怎么觉得这话听着那么别扭呢?

  咦惹,男人。

  然而朱大帅还没高兴一会儿,事情就又发生了变化。

  【这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个很仗义的人,当即率领徐达、常遇春等人驰援安丰。营救行动进行的很顺利,朱元璋大军前往,左君弼怕他的大本营庐州有闪失连夜撤军,吕珍不敢和朱元璋硬刚只能撤退,红巾军趁机突围。】

  【朱元璋抵达安丰后给军士每名各白米二斗,积于东门外,救城中饥者,之后设銮驾伞扇迎韩林儿到滁州,还建造宫殿给他住,直到至正二十六年被溺死于瓜步之前,小明王在滁州的待遇都相当不错。】

  【但是自安丰之战之后,便再也没有关于刘福通的记载,有人说他死在吕珍攻城的时候,有人说他和韩林儿在滁州待了四年后和韩林儿一起溺死在瓜步,各家猜测众说纷纭。】

  朱元璋面上一片空白,“什么?!”

  此时的朱大帅还不知道将来的他身上要背多少黑锅,满脑子都是他刚救了刘福通和韩林儿,大明王朝建立之后肯定会给他表功,甘不甘心暂且不说,总之他肯定会青史留名。

  问题是,怎么眨个眼的功夫刘福通就没了?

  刘福通没了,大明王朝是谁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