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人相争的时候,注意点风度。处理公事还带上情绪,本身就先落了下乘。”

  “太皇太后和陛下那里,更需要留心自己的态度,章大哥你最容易中的圈套,就是压不住脾气,被有心人将矛头带偏到惹不得的人身上,然后被群起而攻。”

  说完开始鄙视章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皮囊看似神仙中人,怎么里边却是一点就着的性情?你这是肝火上炎,动辄易怒。要不跟我去一趟宁善堂,让我家仙卿给你调理调理?”

  章惇呵呵冷笑:“你家家主是姓石还是姓苏?连名医之家这种话都敢宣诸于口,畏妻如暴虎者,当世无逾苏明润。”

  苏油也跟着呵呵冷笑:“刚刚不知道谁是吃葡萄都忘了吐籽儿,明明心境激荡,偏要强作镇定,现在又有心情揭人之短了……”

  章惇顿时大窘:“还不是你纵横家学,巧舌如簧!我本来已经准备拼个鱼死网破,却被你一番说辞断丧了斗志!”

  苏油笑道:“该坚持的,是先帝的日新之意,却不是连纠偏改良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可以理屈,可以义动,闻过则改,不待晨夕。这一点上,无论是安石相公,子厚大哥,还是我,其实都逊先帝远矣……”

  这次看戏活动过后,章惇终于深挖根源,端正态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拿起了理学辩证法的思想武器,重新武装了自己,积极展开了自我批评,用自己曾经连状元堂侄儿的文笔都看不上的文笔,认真写了一篇《关于章惇同志在变法时期工作失误之自我反省》的大文章。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文章的真实题目是《新法十五年利弊札子》。

  文章按照苏油提供的思路,对变法十五年的得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说明,对十五年来的立法,变革,推行,改良过程,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展示。

  文中列举了十五年变法当中一些关键节点时期,国家当时的现实状况,强调在强敌环视,国库空虚,三冗积弊,屡战屡败,连年受灾的客观条件下,安石相公变法的必要性。

  虽然在变法初期,出现了聚敛过急等诸多弊病,让老百姓们过了一段苦日子,但是也为国家充实了国库,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全国百姓都勒紧了裤腰带,连皇室都削减了用度,但是大宋也因此扛过了那几年灾害频发的时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阻止了国势继续下滑的趋势。

  按住了黄河不再肆虐,逐步恢复河北,巩固了青唐、陕西、横山一线,平定了西南、梅山、交趾,整修了漕运,开发了两浙,荆湖。

  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大宋,也终于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

  有了基础,大宋开始重启发展之路,尤其在先帝独断乾纲期间,随着大宋国势日益强盛,也在一步步地重新减轻百姓负担,调整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行政结构、经济结构、军事结构、战略部署,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

  从举步维艰到脚步轻快,从包袱沉重到摆脱负担,从身体羸弱到筋强骨健,从狐疑畏缩到自信昂扬。

  文章里从新法立法,施行,用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过就是过,新党第一次正视了这个问题,不再遮掩,大方承认。

  大方承认的底气,就来自于他们后来取得的成绩。

  章惇详细列举了变法十五年来的巨大成就,工业从无到有,不算新宋和东胜两洲飞地,国土面积扩大了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从一亿贯增加到了两亿贯,金银铜铁产量翻了五番,耕地面积从庆历末年的两百多万顷,恢复到了四百多万顷,接着增加到了八百多万顷!

  漕运纲粮,从一年输送三百万石到最高一年输送一千两百万石,国家每年盈余从七百万贯增加到两千万贯,国库总余长期保持在六千万贯之上。

  这还不算重新充实的封桩库,新添的元丰库!

  新军从最初三百人扩大到如今十万人,冗兵从举国八十万人减少到了五十万人,厢军完全裁撤,水师从内河弱旅变成了拥有南洋、北洋两支舰队,战马从四万匹增加到了三十万匹。

  官员的俸禄得以增加,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人口从一亿增加到一亿五千万,而其中五等户以下比例从四成减少到了三成。

  大宋毫无疑问,已经被先帝打造成了一个盛世,哪怕面对文景、贞观、开元,也毫无愧色的盛世!

  这就是十五年来变法的巨大成果!

  在这样的成就之下,太皇太后和陛下秉承先帝遗志,决意将改革的步伐,从蜀中、汴京、两浙、南海、宁夏、河西,继续推进到京东京西、河东河北、江南淮南、两广福建,臣是大力拥护的。

  同时大宋应该调整国策,反哺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善良百姓,解除变法初期为全面战争所作的过度准备,将国家政策从集资备战,调整到宽养民力上来。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故保甲可废,州郡治安之力不可废;

  青苗可废,贫苦扶持之策不可废;

  义仓可废,粮秣充积之计不可废;

  保马可废,军马保育之政不可废;

  免役可废,水利交通之营不可废;

  市易可废,国用赋税之征不可废;

  义勇可废,强军振旅之基不可废;

  方田可废,抑止兼并之行不可废!

  改良新法,不是逸官驰政;

  进贤退恶,不是排除异己;

  刷新朝政,不在大言无实;

  保国安民,不在短视一时!

  苏油见到这篇奏章,不由得击节叫好,好一个章子厚,这才是大宋真宰相该有的水平!

  这篇奏章,立即将改革派划分出了两个阵营,将实心为了国家强盛选择改革的那帮人,与借由赞助新法,希图幸进的那帮人,完全区分开来。

  改革派相比保守派,吃亏就吃亏在文章不行,王安石吕惠卿一去,在这上头除了蔡卞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家伙,剩下的基本全是弱鸡。

  章惇这道奏章一上,改革派中比较实心任事的那一帮子,老臣如韩缜、沈括、曾布、新进如蔡卞,尤其是两个手握大军功的将领——王韶和种谔,都或明或暗地站到了章惇的一边。

  而吕惠卿、邓绾、蔡确、邢恕、李定、苏亶等,被大家区分了出来。

  其中吕惠卿本来能力相当不错,但是因为诋毁王安石,欺师灭祖这黑锅没法洗。

  而邢恕则完全是因为投靠蔡确站错了队,本来是保守派那边的人,却也被划到了背锅侠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