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乃是国朝华翰,不知道商贾之事,其实道理很简单,商贾进货越多,那价格折扣就越大,同样的订单里所含的货品越多,那成本就越低。”

  “这二十五万贯,可以让更多的商铺工坊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在如今河北凋敝的情况下,臣请用这二十五万贯,加上优惠的税制,在真定,大名两处招纳商贾,工匠,为辽国人生产所需的货物。一来能够刺激河北的振兴,二来可以就近调运,降低成本。”

  “这二十五万贯的货品,成本其实不过十多万贯,以钱易货,对我朝来说,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就是变相降低了岁币的金额。”

  “而剩下的那些,化作了百姓和商贾的收益,以及国家的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孙固孙老头这次站在了反对的一边:“陛下,商贾之利,与国家之利不同。”

  “辽人也不是易于之辈,二十五万贯给他们带去的,是机井,窥天镜,药品,奢侈品。”

  “有了机井,便有了良田;有了药品,就有了强健的国人;有了窥天镜,就有了正统的历法;有了奢侈品,就有了笼络部族酋长的手段。”

  苏油笑道:“孙公所虑甚是,不过这些东西,也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不出苏油所料的话,机井,辽人不会用于改善百姓的生活,而是增加贵族,佛寺的良田;药品,那也是先给勋贵们保命,用不到国人身上;奢侈品,的确可以笼络人心,但是靠奢侈品笼络来的人心,靠得住吗?”

  “窥天镜我要说明一下,对于研究星体有帮助,但是历法是有一套观测算法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天文记录加以推算和佐证。”

  “辽国的天文记录并不靠谱,天文之学如今已然被大宋远远抛在了身后。”

  “天文学,是理工之学山巅上的那颗明珠,没有理工之学为根基,天文之学就不会有大的成就。这东西,不是一个窥天镜就能弥补起来的。”

  “之所以出售窥天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窥天镜前期的图纸设计,模具设计,耗费了大量的成本。”

  “如今一共才造了两台,分别放置在钟山和汴京。之后那些模具图纸便堆放在工部,再无用处。”

  “现在辽国愿意以十万贯巨资采购一台,就大大摊薄了我们制造窥天镜的巨大成本。只要能再拉到一张订单,我朝的窥天镜的前期研发成本就全部赚回来了。”

  “而且在满足持续订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良,一个大型窥天镜,涉及的零部件极多,辽国要让窥天镜持续运转,以后也少不得需要替换损坏部件。”

  “那些部件精密异常,辽人是做不出来的,那就必须找我们继续订购。”

  “所以这不但是一个大生意,还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孙固微微一笑,退回了朝班当中。

  薛向其实是挺赞成这项制度的,但是他的经济之能也在大宋数一数二,这时候出列:“应该说宋辽贸易,对两国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我认为,对辽国的好处,远大于对大宋的好处。”

  “有一点我想不通,纸币的确能够缓解钱荒,给我大宋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可为何却要让辽人也得此利器?”

  “大辽经济肯定会因此带来一个极大的增长,其国力的增长,如何不会对我大宋形成极大的威胁?”

  苏油说道:“经济薛公也是行家,辽国这次有大宋代为印刷二十五万贯‘绢钞’,我大宋,可是要收取手续费的。”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讨论

  薛向问道:“多少?”

  “手续费不高,五个百分点,一万两千五百贯。”

  薛向的白眉毛抖了抖:“多少?”

  苏油笑了:“薛公不是老抱怨制币厂是三司的负担吗?我建议将事权移交皇宋银行,三司改行监督之权,薛公却也不愿意。”

  “有了这一万两千五百贯的手续费,薛公应该满意了吧?”

  薛向摆手:“明润别闹,我们现在说的是国计。”

  苏油说道:“这二十五万贯的纸钞,的确会让辽国尝到甜头,但是薛公,自古滥发劣钱带来的灾难,还少吗?”

  “汉初行半两钱,即十二铢,但刘邦时的荚钱仅有五分,吕后时八铢,文景时四铢,实际重量与币值严重不符。”

  “铸币权不归中枢,铜钱大小轻重又不一致,导致币制非常混乱,给私人铸造劣钱造成了可乘之机。”

  “当时的人不知道货币的重要性,比如邓通,更是明目张胆的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可以发行货币。导致国家经济严重混乱。”

  “到了王莽时期,因为滥发劣币,物价腾贵,民不聊生,直接导致了新朝崩溃。”

  “到了唐代,前期经济状况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生产复苏,经济发展,货币流通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货币紧缺,流通领域中货币不足,私铸和劣钱重新泛滥。”

  “武德四年,才废用五铢并诸杂色钱,只用开元钱。铸币收归中央,严禁私铸。”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供应明显不足,加上对外用兵和财政支出增加,导致货币更加紧缺,私铸不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更加盛行。”

  “为了整顿劣钱,唐自显庆五年开始,以一比五的比例,用好钱换取劣钱,又出粜米粟,想要搭收劣钱。”

  “但是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货币融通量不足的前提下,注定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于是唐室又企图采用铸造新钱的办法来整顿。”

  “乾封元年铸造了‘乾封泉宝’,钱重比开元钱增加一成,却要当开元钱十文之用。”

  “这本身就是一种虚价劣钱,结果造成旧钱为人们收藏,商贾不通,米帛等物价上涨,只能废除。”

  “直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由于重视农业生产,裁汰冗官,抑制食封,强使僧尼还俗,使百姓负担减轻,生产再次增加,物价开始下跌,私铸才得以稍息。”

  “然而好日子不长,到了玄宗后期,皇帝不问政事,生活奢侈,而安史之乱后,军费开支巨大,财政更加困难。”

  “朝廷不得已,于乾元元年七月,用第五琦之钱法,铸造‘乾元当十’,‘重轮乾元重宝’。”

  “重宝钱重为开元钱的三倍,却要当五十倍的开元钱使用,大钱发行后,引起了物价飞涨,‘米斗价七千文,饿死者相枕于道’。”

  “同时盗铸严重,长安城中寺庙的钟及佛像都被熔化铸钱,因犯私铸罪而被处死的,一年当中高达八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