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千秋一墨【完结】>第五十二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一月转瞬即逝,工部的人巧心慧思,办事麻利,竟提前半个月修葺好了久不住人的太师府。

  乔迁新府,理当开宴庆贺,段书锦同京中世家并无往来,同朝中臣子情谊也并不深厚,便想着省去这个规定。

  谁知这天早朝,昭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笑着问段书锦:“书锦,你的乔迁之宴何时安排上?朕可是等着亲自参与你人生中第一件大喜事。”

  景仁唤段书锦为书锦,而不是段爱卿,那便是将段书锦当作关系更亲近的晚辈,而不是只有君臣之谊的臣子。

  这一举动足以看出景仁对他的偏爱。

  再者,昭明帝登基数十载,这期间有多少臣子要自设府邸,又有多少臣子要乔迁新府?可出于龙体安危考虑,景仁一个都没有去过,只是命御前的司礼太监代他送去贺礼。

  如今昭明帝竟是想打破这个众人默守的规矩,亲自跑到宫外参加段书锦的府宴。

  无论昭明帝是说笑还是当真有这个打算,这都不是臣子想看到的。

  “望皇上顾重龙体,切莫以身犯险。”段书锦走出百官之列,跪在大殿中央,第一个出声驳斥昭明帝。

  他这一跪,朝臣才像清醒过来似的,一个接一个跪下。没过多时,大殿中尽是跪立的臣子,没有一人站着。

  跪下的臣子有的并不是为景仁的安危考虑,而是看不惯段书锦大出风头,日益得宠,几乎成为景仁最宠信的臣子。

  若不早日劝诫景仁疏远段书锦,他们这些老臣的脸往哪里搁。

  “段书锦你起来!”景仁眉宇深深皱起,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大殿中央跪立的段书锦,声音威严肃穆,无端叫人信服。

  他就是想着段书锦性子太软,时时有人欺负到他门上,京中还有不少关于他的谣言,这才出面替他立一立威风,哪知段书锦竟是第一个反驳他的人,真是白瞎了他的苦心。

  段书锦未尝不知道景仁所想,他本觉得这份来自君王的恩泽太重,才想要推拒。如今见景仁态度强势坚定,没有回转的余地,这才缓缓起身。

  劝好了段书锦之后,景仁便对余下的臣子没了好脸色,他眉梢一压,眸中孕育着风浪,神色山雨欲来。

  “朕还没死呢,轮得到你们越俎代庖,替朕做决定?退朝!”一番雷厉风行的话后,景仁重重甩袖,在司礼太监德全的搀扶下离开。

  推拒不了府宴,段书锦只能亲自去操办。他先是找人牙子买下数十个丫鬟小厮,保持府中事务,又紧急命人去采买装点府邸的东西,最后还花了大价钱包下上京最好的酒楼醉福轩的厨子。

  时光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段书锦府宴十五这天。

  他本以为府宴并没有多少人来,哪知站在大门前的迎客的小厮张了嘴就没停过。

  “翰林学士宁哲远到,赠紫豪玉笔一对,墨玉砚台一方。”

  “恭亲王携王妃到,赠南海赤珠珊瑚一株,孤本书册十卷,玉雕连环一串。”

  ……

  昔日冷清的太师府,如今门庭若市,来往官员络绎不绝,脸上个个带着恭维的笑,一进府就要想办法同段书锦攀谈几句。

  段书锦心中苦笑,面上却是丝毫不显,假装没察觉到众人想要巴结的意图,态度疏离但又不显冷落地和人交谈。

  原本围在他身侧的臣子只是想混个脸熟,攀个表面人情,并不想真心结交。

  哪知段书锦学富五车,学识渊博,世间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开口便是妙语连珠,听得人赞不绝口。

  京中盛传,宣平侯长子段书锦只爱舞文弄墨,对武艺一事一窍不通。

  可是当心怀不轨,有心想看他出丑的武官同他交谈,刻意提出些刁难人的习武问题时,段书锦依旧沉着应对,丝毫不见慌乱,侃侃而谈。

  三五番交锋下来,来赴宴的人对段书锦大大改观,心里生出几分钦佩之意。

  段书锦像是看不到旁人态度的改变,只嫌自己站得腿酸腰累,说得口干舌燥,时不时回头冲所有人都看不见的萧韫扮苦脸。

  “过了今天就好了。想必这些人也不会不识趣,时时都来登门拜访你。”萧韫就站在段书锦身后不过一步的距离,他俯下身侧头附在段书锦耳边说话,温热的气息尽数喷在人耳廓上。

  段书锦没瞧见人眼中的宠溺和占有欲,只是不自在地动了动,耳朵尖慢慢红了。

  这还没完。

  窥见段书锦一切反应的萧韫,露出得逞的笑,而后坦荡抬手,动作轻柔地替段书锦揉腰。

  萧韫揉腰的手法并不好,手劲也偏重,按在敏感的腰肢上,带来些许疼痛,但更多的是酥麻。

  段书锦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并没有推开萧韫,反而默许放纵了他的举动。

  “宣平侯段成玉,携夫人林花琼、次子段远青到,赠金银珠宝十箱,书卷十箱,徽州宣纸十箱……”

  不知过了多久,小厮响亮的嗓音带着三个熟悉名字传遍正院。段书锦唇畔的笑意霎时僵住了,神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一时没有反应。

  往来的宾客也或多或少知道段书锦和三人的恩怨,不由得停下话头,静静看向段书锦,坐等他处理。

  段书锦自觉对宣平侯府的人没什么好说的,也料想过段成玉等人根本不会来他的府宴,哪知三人不知抱着何种心思,还是来了。

  “不想见他们?”萧韫低声询问,语气和缓充满耐心,并未觉得段书锦优柔寡断。

  “不想。”段书锦答得坦然,立在原地没动,十分抗拒再见到段成玉他们。

  “我去帮你盯着他们,免得他们又找事。”萧韫冲段书锦安抚一笑,他神色看似平静,实则心中的烦躁逐渐增加,眼眸深处翻涌着眸色。

  明知小锦不喜,还非要挑今天这个大好日子露面,晦气。

  萧韫低声咒骂一声,逆着人群往段成玉他们的方向走去。

  因为段成玉三人的到来,府宴热闹的气氛有所凝滞,好在替段书锦解围的不止萧韫一人,很快府门前的小厮便通传起另外来宾的名讳,震得人大气都不敢喘。

  “皇上到——”

  “贤妃娘娘到——”

  “五公主到——”

  ……

  昭明帝,大燕江山的主人,堂堂天子,九五至尊。他虽一早就在朝堂言明要赴宴,可当他真的莅临太师府的时候,又给众人带来新的震撼。

  至于贤妃和五公主景惊阙,一个是昭明帝最疼的妃子,一个是最宠的女儿,几乎算是皇家人中身份最尊贵的存在,如今竟都来给段书锦捧场。

  可见段书锦真是大有鸿途,贵不可言啊。

  此时此刻,因为种种原因来府宴的宾客个个急红了眼,看段书锦的目光就跟看香饽饽一样,恨不得把人抢到手。

  到场的宾客中,带了家中晚辈赴宴的,就暗中给晚辈使眼色,示意他们围着段书锦巴结讨好。没带晚辈赴宴的,就只好吐血三升,豁出一张老脸,自己上前恭维。

  总之说什么都要在段书锦心中留个好印象,以便来日得到他的提携。

  段书锦被挤得头大,耳边尽是宾客嗡嗡的说话声,吵得人心烦,他连忙吩咐人开席,把一众宾客送入席中,想着吃饭总能赌了他们的嘴。

  哪知糊弄了小的,糊弄不过大的,昭明帝景仁笑着朝他招手,与他坐在了同一席面上。

  “你如今官居四品,监察百官,又立了新府,再也不是宣平侯府中隐忍蛰伏、不受人待见的世子,往后可要自己立起来,切莫被人欺负了去。”景仁像天下寻常人家的父亲那般,紧紧握住段书锦的手,同他说着体己话。

  仰头喝了一盏酒后,景仁越来越不拘束君臣之礼,不禁把自己的疑问问出口:

  “朕有时不明白,你敢彻查十五年前的旧案,拉丞相宋翁下马。也敢以文弱之身,进入军营,揭穿昔日大将军元昭的丑事。你这般有勇有谋,怎么偏偏遇上你父亲段成玉、继弟段远青、外祖林玄泉,就毫无交手之力,任人欺负。”

  景仁都仰头喝酒了,段书锦身为臣子哪有不喝的道理,他连喝三盏,颊边飞上红意,才笑着坦然开口:“无欲则刚。想必曾经臣心中有所眷恋,有所希求,才一退再退。今后不会了。”

  剩下的话再说下去也无益,段书锦和景仁便默契地不再谈,低头喝酒吃菜。

  景仁不过喝了几杯,醉意尚未上头,就被贤妃握住手臂:“皇上不可再喝了。我们在宫外逗留的时间已久,不如早些回宫吧,免得生事端。”

  贤妃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他们今日出宫仅带了一队禁军和禁军统领周野。

  周野虽武艺高强,但想在有心之人手里护住三个人,难免分身乏术,不如早些回宫。

  昭明帝等三人离席,身为主人家的段书锦自然要去相送,但他也烦了宴席间沉闷的氛围,在送完人后转头去了后院,正巧撞见抱臂靠着柱子的萧韫。

  段书锦面上一喜,没多想就走了过去,跟着在萧韫旁边停下:“你怎么逛来这了?难道没人同你说话,你嫌闷?”

  “小锦。”萧韫垂眸,无奈打断段书锦出于亲近的絮絮叨叨,提醒还在状况外的人,“段远青在这。我追着他来的。”

  萧韫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段远青的声音——

  “大哥。”

  这个称呼许多年没听见,段书锦还怔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半点不想停留,段书锦伸手抓住萧韫手腕,就往内屋走。

  “大哥我错了,我给你道歉,你跟我回家行不行。”段远青见段书锦要走,赶忙追上来,伸手要去抓他。

  “我当初不该没有没有自己的判断,轻信祖父,命人撕了你的书卷,还带外人看你笑话。更不该命人把你关进棺材里,还在军营中找人给你难堪。”

  段远青越说越急切,攥紧段书锦的手劲也越来越大,膝盖却一软,跪在段书锦面前。

  段书锦忍着痛用力抽回手,拉着动了杀意的萧韫连退数步,看也不看段远青的狼狈模样。

  “我当时式微,侯府中没人信我,你又尚在襁褓中,不会说话,照顾你的嬷嬷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就全推在我身上。”

  “你被她捏得皮肤青紫,她便造谣是我做的。她没看住你致使你落水,便说是我推的,扬言我心肠歹毒。”

  “段成玉和林夫人不知是不信嬷嬷的话,还是想给我留面子,秘密发卖了嬷嬷。而林玄泉则对这些事深信不疑,在你长大后讲给你听,你也信以为真,从此处处刁难我。”

  “就像你当初没有信我一样,如今我也绝不会接受你的道歉。你想跪便跪吧。”

  段书锦快刀斩乱麻,舍弃了过去一切不堪,却紧紧握住了萧韫的手,一刻也没有松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