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多嘴,出去。”王尚宫心中暗骂蠢东西,章守义养着她打算送给皇上,是我按照娘娘的吩咐好生提拔她,叫朱嬷嬷仔细教导她,以后送去服侍小皇子。哼。

  皇上今年十三岁了,太皇太后已经开始为皇帝选后,立了后就要有子,皇长子肯定是太子,国之储君!娘娘担心未来的小太子只与太皇太后亲近,才下定决心,仔细栽培几个人,送到太子身边去,从小教导他亲近祖母。

  、第24章 皇帝成亲了

  张太皇太后拉着儿媳妇说话:“好女人旺三代,坏女人害三代, 这民间的俗话虽然糙, 道理却是对的。当年, 哀家虽然出身低微, 徐娘娘却选我给她的长子为妻,看重的不是家世与美貌,乃是哀家的才德智谋。”

  孙娘娘不得不拜服于此,这位太皇太后多年不沾染政务,可是皇上刚刚驾崩,她就把朝廷中大小事宜处理的井井有条, 她扪心自问, 自己完全做不到,我以前还觉得老太后待着没事读经史律例特别无聊,现在看来, 是我傻。

  连忙道:“母后智谋高远,孩儿心中佩服得很, 皇儿每每下了朝,也时常对母后的决断称颂。”

  其实是她不知道, 太皇太后在还是太后的时候,就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也时常和儿子商讨政务。

  宣宗不告诉皇后啊~宣宗知道老婆不懂这些。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继续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后来永乐爷当了皇上, 哀家成了太子妃。当年日子过得苦, 徐皇后过世之后, 永乐爷对权妃很是喜爱,汉王简王窥测太子之位,在永乐爷耳边百般进谗言,永乐爷常年御驾亲征,太子在京中监国,父子之间离的远……永乐爷离心生疑,多次削减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废太子。”

  万贞儿在旁边竖着耳朵听着,这些宫中秘闻,她从来没听说过。因为她爹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宫里的闲话说给年仅四岁的女儿,小孩子喜欢学人说话,要是说出去就糟啦!

  孙娘娘知道这段历史:“亏得母后谨慎行事从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后欢心,更教出了一个好儿子,便是孩儿的丈夫。”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哀家的丈夫,如今的仁庙皇帝即位仅十个月便去侍奉永乐爷了,哀家的儿子继位十年,也追随父亲而去。这帮没良心的,只惦记着父母,把我们孤儿寡母的撇下不管。”

  孙娘娘心里头又酸又疼,吧嗒吧嗒的掉眼泪。

  在旁边做壁上观的皇帝没办法了,凑过去给母亲拭泪:“母后,切莫悲伤,儿子不会抛下您不管。”

  太皇太后心中暗暗的叹气,儿媳妇这样的爱哭,恐怕承担不起什么大事,多亏哀家还活着,能监国。若是这时候哀家不在,胡善祥足以监国,可惜她是废后,而这孙氏,除了娇滴滴的依靠着丈夫儿子之外,什么都不会。再给孙子选儿媳妇,可不能再要这样不成器的女人。

  若是再有什么不测,必须有一个明德皇后那样的‘贤后’来主持大局。自古道贤妻美妾,只有端庄博学的女人才算是贤妻,也不知这历代的皇帝们,怎么都喜欢娇娇怯怯、只会说便宜话的女人,哼,读书虽多,却不明理啊。

  孙娘娘哭了一会,又被儿子哄了一会,心里头舒服一些。儿子和丈夫长得越发相似,只差点胡子,她又恭谨的说:“母后,为皇帝选皇后的事,不知该如何进行?请母后示下。”

  太皇太后心说,你当然不知道,你是从宫人开始的,没有品德和学识的要求。

  “当年哀家出身指挥使家中,幼时提过刀射过箭,也蒙父亲教导兵法。徐皇后命天下命妇举荐德才兼备的幼女,再命人详加考察,又多次召见入选的女子,暗中观察其言行举止,令其奏对,最终选定了哀家,耗时两年。现在开始考察,到了正统七年正好立后,这可是大明建国以来第一位直接册立的皇后。”之前都是先成亲再当皇后。

  万贞儿暗暗吃惊,哇,民间娶媳妇也才,呃,我也不知道啊,好像没这么麻烦吧?

  提刀射箭,教导兵法,原来太皇太后还是一位女将!樊梨花!穆桂英!噢噢噢!

  孙娘娘略有点尴尬,这些年陪她聊天的命妇……私心都比较重。娘娘自己也知道,但是拿来哄自己开心嘛,人品啊、爱造谣传闲话、贪小便宜都无所谓,但是一提到给儿子选儿媳妇,那就不能听这些女人的建议。“孩儿以为,英国公夫人,彭城候夫人,贞阳侯夫人等人,可以推荐女子。”

  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看来还不傻,还分得清楚好赖人:“甚好。”

  孙娘娘拉着儿子的手,悠闲自得的走回去,王尚宫、章守义,在左右侍奉,扛着黄罗伞盖的宫人后面,万贞儿等一溜宫人在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

  孙娘娘柔声道:“去葡萄架下坐一会,好不好?”

  “听母后的。”

  母子二人落座,摆上茶水,孙娘娘问:“我的儿,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皇帝现在对女人没什么兴趣:“全凭母后做主。”

  孙娘娘看他这几天都有些不开心,轻声问:“你怎么不开心?是朝政上有什么事,让你忧愁吗?你说出来,母后帮你想想办法。”

  小胖皇帝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太皇太后……”

  孙娘娘有些惊异:“怎么了?你细说说。”

  小胖皇帝摇摇头:“算了,没什么。”他郁闷的胖脸都耷拉着。

  孙娘娘拿出当年缠着丈夫的功夫,柔声软语,牵着他的衣袖晃:“你说嘛~我绝不外传。”又转头吩咐:“你们都走开,走到五十米外去!”

  小胖皇帝虽然有些不解风情,也觉得母后很可爱,小声说:“朕刚刚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召见五位老臣,把国事托付他们,又叫王振。太皇太后特别特别凶的厉声呵斥他伺候朕不循规矩,应该赐死。”

  “哎呀。我的儿,吓着你了。”

  小皇帝非常郁闷:“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真可怕,应声拔刀,架在王先生的脖子上,王先生吓的发抖。朕和五大臣一起下跪求情,太皇太后才饶了他,又狠狠的训斥他。之前有涉及陕南旱灾的事,儿子叫王振处理,太皇太后得知王振独断此事,就把他召去,责骂了一番。打狗也要看主人,更何况,王先生博学多才,太皇太后对他过于苛责提防,是有十常侍乱政,有李辅国乱政,有程元振骄横,有王守澄跋扈,有仇士良政变,但是王先生不会的。”

  孙娘娘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她弄不明白,劝慰了儿子几句“太皇太后都是为你好”,也就罢了。心中暗暗的埋怨,杀不杀王振都无所谓,可你别吓着皇上啊,他还是个孩子。

  小皇帝没说太皇太后身边那个拔刀的女官,长得和万贞儿挺像的,他有点吓着了,不喜欢这样浓眉大眼的女人。

  选皇后的消息传扬开,命妇们此起彼伏的进宫,京城中的命妇努力推荐自己亲属家的孩子,外地的命妇写信进京举荐当地闺秀,文章写得繁花似锦。

  孙娘娘懒得自己看信笺上那些蝇头小楷,让王尚宫等人代读,王尚宫读了一个时辰,去喝茶润口,章守义读了一个时辰,去喘气了。

  现在太医院送来一批胖大海金银花薄荷甘草蜂蜜茶,俩人一碗一碗的喝,也读的嗓子都哑了。

  万贞儿接上来,读了第一页的谄媚之言,第二页正要切入正题:“锦衣卫千户许碧之女许…娘娘,这个字我不认得。”

  孙太后:“拿来,哀家看看。”

  一看,咦,我也不认识!这是,是,是……

  孙娘娘拢了拢黑纱袖口,云淡风轻的把信笺扔在旁边:“这字甚是不吉,不要她。”

  万贞儿微微松了口气:“是。”又从筐里捡起一封信,继续读,谢天谢地,这里没有不认得的。

  她读了半个时辰,接茬的是承恩。

  小院里桌上晾着一碗棕色汤汁,章守义指了指:“你喝了。”

  “谢谢爷爷。”万贞儿早就偷喝了几口,这个味道很好喝。

  海选部分已经有三个月,太皇太后和太后掌握了数千名少女的家世背景、生辰八字、爱好和才艺、身材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