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名著] 我在红楼话聊斋【完结番外】>第235章 宝钗出生,张夫人有孕

  再说史夫人得了玉莲的准许之后, 便领着王熙凤去了西大院。

  一路上王熙凤都有些预言又止,但索性她还懂得分寸,在玉莲派过来的领路婢女面前, 根本不敢多说什么。

  等进了西大院,见到王侧妃,那婢女告退离去之后,王熙凤便忍不住道:“婶子,你在王妃面前,未免也太过谨慎了吧?”

  这时候史夫人还没意识到问题,只是觉得小孩子想法简单,便笑着提点道:“敬王对咱们家有恩,王妃又是敬王府的女主人。

  再有你二姑姑还要在她手底下讨生活,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 恭敬谨慎些总是没错的。”

  王熙凤道:“她固然是正妃, 二姑姑却也是侧妃。如今二姑姑又怀着敬王的孩子,等生下来也和王妃差不了多少了。”

  还不等史夫人说话,王侧妃先吓了一跳,唬得赶紧冲她摆手打眼色, 让她不要再说了。

  “凤丫头, 王府不比咱们自己家里, 你可不能再口无遮拦了。”

  王熙凤有些不屑地笑了笑,“二姑姑,你未免也太过胆小了。只等你生下了王府的继承人,往后整个王府哪个敢怠慢你?”

  被个小辈说在脸上,王侧妃有些挂不住, 忍不住叹了一声, “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在这个王府里, 一切都要看王爷的脸色,而王爷一切都听王妃的。

  王妃之所以肯纳我进门,也就是看中我本分老实。若是我连这点优势都没了,只怕这个王府也就容不下我了。”

  王熙凤一怔,下意识看向王侧妃的肚子。

  那肚子圆滚滚的,充满了生命力。她曾经以为,那是自家姑姑后半生的依靠。

  可听姑姑的话音,却仿佛不是这么回事?

  史夫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行了凤丫头,你就别给你姑姑添乱了。”

  又转过去劝慰王侧妃,“你也别想那么多,只管好生把这孩子生下来。只要能平安生了女儿,日后就能生儿子。

  有孩子在中间周旋,便是王爷也要给你几分薄面,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听见嫂子的话,王侧妃笑了,“嫂子不必劝我,我都省得的。只要我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不管是王爷和王妃都不会亏待我的。只是凤丫头……”

  她看向自家侄女,忍不住摇了摇头,劝道:“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心太高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认清自己的位置,安安分分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才是长久之道。

  就像她知道自己没才干,不比王妃自幼熟读诗书,日后生了孩子,抱到王妃身边养,比养在她自己身边强。

  她冷眼瞧着,王妃并不是那种狠心的人,就算养了自己的孩子,应该也不会不让孩子见生母的。

  对她来说,这也就够了。

  只因王侧妃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继母待她并非真心。她没有得到过母亲的教导,打心眼里就不觉得自己能教好孩子。

  她也理解不了,自家侄女为什么能这么自信?

  听了她的话,王熙凤不以为意,“我怎么就心高了?叔叔可是说了,朝廷八成要组建水军,日后用着咱们王家的地方多着呢。”

  史夫人的脸色冷了下来,“凤丫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直到这个时候,史夫人才意识到,多年以来,他们对这个侄女,似乎是溺爱得太过了。

  他们王家的的确熟悉水军事物,可当年靠水军起家的,不止他们一家。

  别的不说,淮安伯郑家,便和他们王家一样,也是当年投奔太祖的水匪。

  若是他们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就算能得一时重用,也逃不开兔死狗烹的命数。

  这些道理,史夫人原本是不明白的,王子腾也不大明白。

  可和敬王府相交这么多年,他们夫妻冷眼看着,敬王夫妇这么得圣人和皇后娘娘的宠爱,行事却仍旧小心谨慎,不肯越雷池一步,多少也有些感触。

  王子腾觉得,谨慎大概就是敬王府长胜不衰的秘诀,他们应该跟着学学。

  却不想,他们夫妻是学到了,却把侄女王熙凤给忽略了。

  见自家婶子变了脸色,王熙凤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能有点问题。

  “这……难道不是吗?”

  史夫人难得对她板起了脸,“莫说圣人还没透出这方面的意思,就算真的有,咱们王家也不一定能排上号。

  哪怕圣人隆恩,允许咱们王家重整旗鼓,招揽旧部,咱们为臣者侍奉君主,也要以忠心谨慎为要。”

  王侧妃也道:“这天下的人才多了去了,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圣人来说,你不想干,有的是人能干。一旦臣子心思浮动,当今圣人是绝对不会姑息的。”

  就像她这个侧妃一样,若是她不懂得安分守己,随时就会有另一个安分的替代她,一样能生孩子。

  这回王熙凤不敢反驳自家二姑姑的话了。

  史夫人心里存了事,在这里就待不住了。

  她拿了一个荷包塞给王侧妃,又让她什么都别想,只安心养胎,就带着王熙凤告辞了。

  那荷包里装的是一卷小额银票,用来打赏下人正好。

  王侧妃却推辞不要,“王府里规矩严,下人们一律不许要主子的赏赐。这些嫂子还是带回去做家用吧,我这里也用不着。”

  史夫人赞叹道:“王妃不愧是傅家出来的,规矩这样严明。”

  她又把荷包推了回去,“你收着吧。不管怎么说,手里多些银钱,心里也多些底气。就算你用不着,将来孩子出生了,用钱的地方也多着呢。”

  眼见推辞不过,王侧妃这才收了,又亲自把嫂子和侄女送到院门口。

  “送到这里就好了,侧妃回去吧。”

  “嫂子慢走。”

  相互告辞之后,史夫人就领着王熙凤重新去了正院,向玉莲拜别。

  玉莲隐晦地提点了她两句,不要因为是女孩子就疏于管教,女孩子的教养也代表了家族的脸面。

  若是从前,史夫人只会觉得奇怪,如今却是一听就明白了,一定是王熙凤在傅家那位郡主面前露出了张狂之态。

  等出了王府,上了自家马车,史夫人的脸就沉了下来。

  王熙凤自来机灵,敏锐地意识到今日自己闯了祸,婶子脸色不好也是因为自己。

  她连忙亲手倒了一盏茶,陪着笑脸送到了史夫人手边,“婶子,您喝茶。”

  史夫人对他哪里狠得下心来?

  见她如此伏低做小,脸色也绷不住了,叹了一声接过了茶盏,“你这丫头,看起来机灵,实际上却是个棒槌!”

  这话王熙凤可不爱听了,她表示不敢苟同,“叔叔婶子往日都夸我响快会来事,怎么今日来了一趟王府,我就成棒槌了?”

  史夫人用力点了点她的额头,颇有几分咬牙切齿,“以往是我看走眼了,你小事上固然精明,遇到大事却何其糊涂?”

  此时她已经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就要改变对王熙凤的教养方式。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近几年已经不适用了。没见朝堂上已经出现女官了吗?

  虽然只是文宣部的六品女官,但那也是正儿八经有品级的,以后未必没有升迁的机会。

  ※※※

  等傅悠再次见到王熙凤,就是在王侧妃女儿的满月宴上了。

  据说当日回去之后,史夫人就特意为她聘了先生,压着她读书识字,学习书上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这世上的女先生,比前几年多了几倍不止。

  王家不差钱,史夫人就专门聘了一个口碑最好的。

  据说再怎么草包的姑娘,被这位老师调教一两年,也能认得眉高眼低。

  王熙凤自然不是个草包,她只是无知者无畏。

  而那位老师也不负自己的名声,和王熙凤相处了几天之后,就针对她的弱点,制定了全面的学习计划。

  首先肯定是认字,但王熙凤认字用的却不是《三百千》,而是《大夏律》。

  几个月下来,王熙凤字认了多少且不说,律法却被塞了一脑子。

  律法的威力是巨大的,刚学习律法的人还想不到去钻律法的空子,王熙凤的敬畏之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趁着这个时机,老师又时常给她讲一些外面的事,比如哪家权贵事发,连内院女眷做的恶事都被抖落了出来,整个都抄家灭族了。

  这些人家,比王家爵位高的,比王子腾官位高的,多了去了。

  王熙凤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王家远没有她以为的那样厉害。

  莫说是王家了,就算是她以后要嫁进去的荣国府,也容不得她肆意妄为。

  经过这几个月的沉淀,王熙凤不说脱胎换骨,也和从前判若两人。

  用傅悠的话说,就是看起来顺眼多了。

  傅悠是纯粹不喜欢没真本事还爱挑战规则的人。

  她之所以和王熙凤经常见面,还关系不亲密,主要原因就在她。从前的王熙凤,她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如今看王熙凤顺眼了,她自然就愿意和对方亲近了,倒让王熙凤受宠若惊。

  不过,傅悠是个社交恐怖分子,只要她愿意,还真没谁能从她手心里逃过去的。

  连一刻钟都没过,王熙凤又开始自我怀疑了。

  ——难不成真是我以往太张狂了,连郡主这么好说话的人都看不惯?

  “想什么呢?”傅悠偏过头来问她。

  “没什么。”王熙凤把桌上的糕点碟子往她这边推了,“这个糕点不错,像是用鹿奶做的,郡主也尝尝。”

  得了她的推荐,傅悠顺手捏了一块就吃了,“的确是鹿奶,不过还掺了椰汁。”

  王熙凤便问道:“我听说你们家在南边也有生意,每年都会送回来许多生在海边的果子?”

  “不错。”傅悠点了点头,“在那边主事的是一对姐妹,主要是帮我爹种橡胶的。橡胶你知道吧?我们家有辆四轮马车,轮胎就是用橡胶做的。”

  “当然知道,我还有幸坐过一次呢。”王熙凤脸上露出了羡慕之色。

  傅悠看了她一眼,笑道:“经过这几年培育,橡胶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了。估计等不到明年,四轮马车就可以定做了。”

  她的意思很明显:提前透露个消息给你,你若有意的话,也可以占个先机。

  王熙凤眼睛一亮,“郡主此话当真?”

  “什么当真?”出去更衣的徐慧正好回来。

  王熙凤看向傅悠,一时不知道这个消息该不该在徐慧面前说出来。

  傅悠见此,失笑道:“慧慧姐已经知道了,就是四轮马车的事。”

  她和王熙凤是今天才关系突飞猛进,但和徐慧却是打小就要好。王熙凤能知道的消息,徐慧怎么可能不知道?

  而王熙凤也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自解自嘲道:“却是我小人之心了,真是该罚。”

  说着,自己端起桌上的果酒喝了三杯,“郡主和县主大人不计小人过,可别跟我计较了。”

  徐慧微微挑了挑眉,可算是知道,悠悠表妹今日为什么乐意和着王家大姑娘说话了。

  几个月不见,这位王大姑娘长进不少呀。

  既然傅悠已经表现出了接纳的姿态,徐慧自然跟进,也更让王熙凤觉得,是自己从前的做派不讨喜。

  满月宴过后,敬王府的小郡主就正式有了名字——宝钗。

  其实在她未出生之前,嫡母玉莲就帮她准备了好多名字。

  但真等她出生之后,玉莲却又觉得,还是让她的生母王侧妃取比较好。

  王侧妃心里也偷偷琢磨了几个月,觉得“宝钗”二字最好。

  只是那时候她只敢在心里想,也并不觉得自己有给女儿取名的权利。

  就算王爷不愿意为女儿费心,也还有王妃呢。

  所以,当玉莲告诉她,可以给自己女儿取名字的时候,真就像一块香甜的馅饼直接掉进嘴里,幸福感直接拉满。

  原本对于女儿养在王妃身边,她还有些不舍,如今却为自己的小心思羞愧起来。

  ——王妃已经这么大度了,她又何必小人之心呢?

  等她出了月子的第二天,正踌躇着该不该到正院去见女儿,玉莲就直接派了人,请她到正院说话。

  虽然都是妾,但皇家的妾不同寻常,玉莲也不可能让她像寻常人家的姨娘一般,站着打帘子。

  等行过礼之后,玉莲直接就给她赐了座,徐徐交代道:“大姑娘虽是养在我身边,但我的事比较多,不可能时时照看着。你日常若是有空,就过来帮忙照顾看大姑娘吧。”

  王侧妃大喜过望,急忙给玉莲行了大礼,“多谢王妃恩典,多谢王妃恩典。”

  玉莲笑道:“快起来吧。这府里只有我们两个,日常一起说说话,也算是解闷了。

  你的陪嫁里应该也有嫁妆铺子,很该学着打理,不能把所有事都交给下面的人。

  如若不然,天长地久的,他们见你好性,就会合起伙来糊弄你。”

  这都是金玉良言,王侧妃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自然感念在心。

  从这以后,王侧妃真就试着打理自己的嫁妆铺子,有不懂的地方也试着来请教。

  玉莲也没藏着掖着,但凡她来问,就尽心指导。不但教她怎么做生意,还教她如何识人用人。

  王侧妃幼年丧母,从小就缺少母亲的教导,继母甄氏有意无意把她的性子往歪了养。

  虽然随着两位嫂子先后进门,继母收敛了许多,但她的性格已经养成了,很难掰回来。

  嫂子毕竟不是母亲,对她这个小姑子也不好太过严厉。

  如今她嫁入王府,玉莲是她正儿八经的当家主母,无论是教她还是管她,都是理所应当的。

  时隔多年之后,王侧妃与缺失的课程,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补上了。

  不得不说,世事当真奇妙。

  也因着有了这师徒之谊,王侧妃对玉莲更加敬重,也更加信服。

  等宝钗逐渐长大,逐渐懂事的时候,一切教导都以玉莲为准,她就是最专业的捧哏。

  不过这都是后话,如今的王侧妃还在兢兢业业地跟着玉莲学习呢。

  玉莲还打趣她,“你若是不好好学,将来说不定就要跟咱们宝钗做同窗了。”

  这怎么能行呢,我不要面子的吗?

  王侧妃心中一凛,学习得更加用心了。

  只是她的性格早就定型了,对犯了错的仆人和管事总是心软,玉莲不得不给她安排了两个厉害的管事媳妇,专门帮她立威。

  ※※※

  大约今年真是个好年景,宝钗满月没多久,荣国府继贾赦得了一个女儿之后,又诊出了张夫人有两个月的身孕。

  这真是谁都没想到的,连张夫人自己也想不到,她已经这个年纪了,竟然还能老蚌怀珠。

  一般情况下,大龄孕子对母体是很大的负担,荣国府上上下下都严阵以待,就连张夫人自己都做好了把婆婆请回来的准备。

  哪知道这个孩子极为省心,张夫人没觉得有半点不舒服,管家理事照样风风火火。

  所幸袁家姑娘已出了孝,趁着这个节骨眼儿,他们直接和袁家商量了,把儿媳妇给娶回来管家。

  这门婚事两家早有默契,若不是出了袁太太那档子事,袁姑娘早该是他贾家的人了,此时自然也不会闹妖。

  于是,才到敬王府喝了满月酒,傅玉衡一家子又去荣国府喝了喜酒。

  这一年先是荣国府的李姨娘生了一个女儿,又有晋王府的王侧妃生了一个女儿,现在又轮到荣国府娶亲。

  傅玉衡私底下和徒南薰嘀咕:今年咱们的贺礼,都让贾王两家给得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响应读者们的意见,决定让张夫人来当宝玉的妈。其实,不考虑把女儿嫁给他的话,我还是挺喜欢宝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