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202章 松动 四

  “踩死了?你居然把人给踩死了!”

  秋叶脸上的表情完全是惊讶, 但是这些下面的官员们看到秋叶的反应,赶快对着旁边林荣飞眼神儿。

  大家都以为秋叶生气了。就算不考虑这一层姐弟关系,如果抓活的跟抓死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要是直接弄死, 那两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要是活捉了,两边还有谈判的可能。

  林荣接到这些同僚们的眼神,咳嗽了一下,对秋叶说:“乱军之中兵荒马乱,再加上那个地段有没有什么军官?全是一些士兵, 谁认得他呀?”反正是对面的人, 大军到了这种地步是不能往后退一步的,自然是往死里弄。

  秋叶也想到了这一点, 而且为了捉住对方一个皇子反而束手束脚搭上这边一些将士的性命, 不值得。

  “我就是有些惊讶而已,没想到他居然亲自上阵了。”这有点不太像富贵的儿子,富贵如果是没有绝对的把握, 是绝对不会出来冒险的。

  秋叶又问:“死成什么样了?”

  “脸是被踩的有点不成样子了,不过身上还好, 他盔甲挺不错的。他主要是被踩断了脖子。咱们要把人给他们送回去吗?”

  “送什么送?送回北郭老家埋了吧。反正祖宗在那儿呢, 也算是入祖坟了。”

  下面的官员品着秋叶的意思, 看上去也不想和对方善了了。自然是要强硬一些,就纷纷下去商量着针对这件事儿的后续应对办法。

  但是死掉的皇子不能不管,眼看着马上就要进秋天了,但是天还有些热, 放得太久了也不好。秋叶就把冬风叫了过来。

  “这事儿还得你去办,虽没见过面, 但你们毕竟是兄弟。让他死后体面点, 给他一口棺材吧。”

  冬风本来还想问问是按什么规格下葬, 是公侯的还是亲王的?没想到姐姐只愿意给他一口棺材。

  于是就有些犹豫,秋叶看他一副有话想说的样子,就直接问:“吞吞吐吐想说什么?”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再给他加点陪葬品。也不能太寒酸了呀?”

  加点陪葬品?他用得上吗?将来只会便宜盗墓贼。

  但秋叶还是问了:“你想加点什么?”

  “就是一些瓷器,比如说俑啊,锅碗瓢盆啊这些。”

  秋叶想了想:“这一些烂瓦什么的都可以陪一些。但是金银一两都不许下葬。省得将来便宜了那些盗墓的。”

  冬风想了想又问:“那么丝帛这些... ...”

  “给给给。”

  看秋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冬风不敢再问。于是立即领了六皇子的尸体回乡安葬。

  应该说冬风给了六皇子的权限内的最大体面。

  因为山阳郡如今属于龙兴之地,治所所在的均县非常繁华,冬风很轻易的在这里找到了冥器制作大师,所有的陪葬俑要求制作精美。在冬风走之前,让负责宫中衣物的尚衣局加班加点的制作了一副亡者升天图。

  又在北郭当地找了有手艺的老人,直接在一块儿三丈见方的石壁上凿了一副亡者在天上的生活图。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都制作精美,磅礴大气。毕竟有些图画是冬风亲自绘的。冬风这么多年的教育不是白学了,一出手都是精品。

  然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六皇子葬下去了。最后,因为祖宗们都没有立碑。所以冬风也没有给六皇子立碑,但是却把记录着六皇子生平的事件,时人称作“告地府书”刻下来埋在了墓旁。

  冬风走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因为六皇子下葬的时候,秋叶连个具体的标准都没有。虽然六皇子生前是个亲王。但是却是一个战败了的亲王,死在了敌国的阵地上。

  所以在墓葬外面没有车马俑这些,并且因为当时分地,六皇子的墓地多少也占了一点人家的土地。

  导致人家今年没办法种地,冬风还赔了人家一些钱。等到明年开春了之后,别人还是要在六皇子的墓地上种。

  就这么尴尬的葬下去,想到一个哥哥就这么没了,人死如灯灭,皇图霸业转眼空,冬风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而京城里面也有不少官员和秋叶扯皮。秋叶没想到和江南没有打起嘴炮,和自家的那些老学究们反而因为这个气得差点暴跳如雷。

  原因非常简单,自从周之后,礼乐这两件东西深入人心。特别是礼,一旦做的不合规矩,那一些守旧这个官员天天在秋叶面前哭,就仿佛是秋叶要是不改,天马上塌了,国马上完了。

  这些人和秋叶扯皮的地方还在于六皇子的葬礼。

  这些官员的意思是说秋叶不能这么黑不黑白不白的把六皇子给葬了,人家好歹是亲王,如果不愿意按照亲王的葬礼,那么也应该按照公侯的葬礼。

  而且,六皇子毕竟是皇储的舅舅。明珠于情于理都要去祭奠一番。哪怕是皇储年幼,也应该有东宫属官代替前去。

  总之皇储要有个态度摆在那里,国库要拨银子给六皇子风光大葬。

  他们的要求只有这两条。可这两条秋叶偏偏不准备如了他们的意。

  秋叶态度很强硬的跟对方说。

  第一:哪怕是朱夫人在战场上被富贵那个王八蛋给休了,自己也是正经嫡出的。秋叶当场问这些官员自己是不是嫡出的。

  这个没啥争论的,是。

  秋叶又问:当初被富贵的王八蛋领回家的那个姨娘生了两个儿子,那两个儿子是不是庶出的?

  这也是没啥可争论的:是。

  秋叶再问:既然嫡出的有,庶出的也有。他们那些既不算嫡出又不算庶出的算什么?

  好听点叫外室子,难听的叫奸生子。对这样的出身,值得皇储去祭奠吗?

  秋叶是个不在乎出身的人,但是不想让自己闺女去祭奠一个陌生人。明珠有没有舅舅,有呀。朱夫人的小儿子廖小公爷和当日何夫人生的冬风都是正经的舅舅。

  顶多加上那两个被富贵扔在江北的寡妇生的笨蛋,其他的秋叶不承认那是弟弟,自然也不是明珠的舅舅。

  但是这些官员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们说富贵后来昭告天地,将这些皇子们记入皇家族谱,这就不算是外人了。要知道当初富贵也是把秋叶记入到了宗谱里面。大家都是一个名单上的人,他们请秋叶别嫌弃这些弟弟了。

  秋叶不同意,这个没得商量。

  等到冬风回来这件事也没扯出来个定论。冬风就纳闷,这些老头子有什么可争执的呢,人都已经埋进去了,怎么,还要再扒出来重埋一遍?

  刚才也就是争执的第一个点,第二个点就是对方好歹是个亲王,不能就这么草草下葬。

  关于这个问题,秋叶是有盟友的。秋叶的意思是我方这么多将士难道不是马革裹尸?既然上了战场而且还是战败被杀,还想要亲王的葬礼,想都不要想。

  要是这样风光的安葬了他,怎么对得起死去的那些将士。关于这个兵部的将军们自上而下一致同意。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一旦商讨起来,那一些将军们各个捋袖子准备着辩论,一旦辩论不了,他们就要动手。

  老大人们毕竟年老体衰,考虑兵部的那群杀才们有的时候居然敢做出威胁的动作,到最后在这个问题上争论的不多,还是和秋叶扯出身的问题。

  秋叶有时间了也跟他们扯,但是绝不会因为这件事耽误其他的事情。

  所以,这群老东西们好吃好喝的来了,坐在大殿外面的台阶上等着,秋叶闲下来,一旦秋叶闲了他们就要进去跟秋叶好好的掰扯掰扯。

  秋叶后来也没有那么生气了,觉得有这么一群人斗斗嘴活动活动脑子也挺不错的,算是繁忙的工作之余的一个娱乐活动。

  但是当六皇子战死的消息传回江南之后,富贵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暴怒。

  但是富贵还是为了问前线各位皇子的近况,反正那些皇子听说老六战死在江北了,于是各个偃旗息鼓。在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哦,原来打仗真的会死掉啊!

  以前他们觉得死亡与他们距离非常遥远,可是得到了老六死去的消息之后,他们才觉得距离前线太近了。

  这个时候都忍不住想要往后退,大家都想要做太子,但是也要有命做太子才行啊。

  于是强烈的攻势在这个时候冰消瓦解,一瞬间因为六皇子战死的消息,江南所有的攻势瞬间放松,几乎荡然无存。

  无论是秋叶和富贵,谁收到这样的消息都忍不住把这一群怂蛋们给骂了一通,人家老六好歹是战死的,你们呢?你们是怕死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冬风给六皇子准备了一些超规格的葬礼秋叶也没有多加追究的原因。不管怎么说,六皇子死的也像个爷们,但是另外一些皇子那就不好多说了。

  富贵给出的反应就是厚赏了六皇子的遗孤。

  因为六皇子的去世,他身边的那些幕僚们顿时烟消云散,六皇子的儿子虽然降了一级成为郡王,但是一个小孩子是没办法跟那些伯伯叔叔相争的,所以只能关起门来做一个太平王爷,那么以前六皇子身边的那些投机幕僚们自然会选别的主子争取新的从龙之功。

  富贵虽然看不上这些儿子,但是毕竟是儿子,自己内心里面对于老六的死亡没什么触动,但是却不能不表态。

  其实富贵心里面也有一些暗爽,让你们这些小兔崽子不听话,知道教训了吧。

  于是富贵就下令各路大军回返,接到这样的圣旨,各位皇子根本没有抵抗,立即麻利地收拾东西回去了。

  等到这一些人垂头丧气的回来,富贵冷哼了一声,忍不住教训这些儿子们:“创业艰难这几个字你们只看到了创业却不知道艰难,现在知道了吧,这是要死人的。都回来了,都说说吧,老六的事儿怎么解决?”

  这些皇子们不知道富贵心里面是怎么想的,难不成要给老六报仇?

  报仇他们自然是赞成的,但是这些人却不想亲自带兵去报仇。

  三皇子一直反对征战,于是忍不住趁着这个机会说了:“六弟毕竟死在江北,现在打听一下他们想怎么处理六弟的尸身,咱们派出使者,要么将六弟迎回,要么将六弟葬在江北的祖坟里。总要把老六的身后事给办了。”

  富贵点了点头,这还像话。

  “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其他皇子瞬间把脑袋低了下来,老三看着周围这些人平时有好处都上,有了困难就缩的样子,想了想,这毕竟是自己提出来的,于是自告奋勇自己往江北走一趟。

  等到确定老三往江北去的时候,这些怂蛋们又纷纷要求三皇子到了江北和那女皇据理力争,不是咱们打不过她,是因为老六的死咱们不忍心再打下去,一定要让他们赔偿咱们的损失。

  老三听了就觉得非常无语,这些人到底脑子是怎么长的?这些人不是真的傻,而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要真的是有枣子呢,这好处不占白不占。

  “我去只管老六的事,其他事一概不管,要不然你们谁和我一块去,咱们分开行动?”

  在富贵面前,老三把这个建议提出来之后,其他人都不说话了,富贵冷哼了一声,就知道这一群怂货们是做不出什么事儿来的。

  富贵对这些儿子真的是失望透顶,至于战败之后的复盘富贵也不乐意知道,毕竟这次不是自己派兵出去的,他们这些人想怎么复盘就怎么复盘,但是想在国内祸祸百姓富贵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富贵就提前对这一些人警告了一番:“咱们老家在江北呢,在江南咱们还属于外来的,你们要小心一些,既然你老子能造前朝皇帝的反,别人也能造你们的反,别相信那所谓的...人生来是好命的,要是生来就有钱有势荣华富贵傍身,你老子还至于要造反吗?

  到时候一旦你们压迫的下面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不是你们一人一府的得失,而是所有人都玩完。我要是知道谁欺行霸市,做出什么欺男霸女的事,二话不说直接拉出去让你们跟老六作伴。反正你们当死十几个人对于朝廷来说没什么影响。”

  说完之后叫了一声老三,带着他上楼去了,在路上的时候富贵还在想,这些儿子们已经管不住了,死几个也就死了。真没什么难受可惜的。

  富贵叫三皇子上去,目的还是要让三皇子去留意秋叶的态度,不管怎么说江北是不会放着六皇子的尸体不管的。

  “冬风在江北,你大姐可能会让冬风葬了你兄弟。我估摸着应该会在江北的祖坟那边,你去了江北若是你弟弟真的已经被葬了,你就不要多管,直接去京城见一见你大姐,等回城的时候你再去祭拜你弟弟。”

  三皇子答应了一声,想了想,向富贵请示:“老六的媳妇儿儿子要不要带去祭拜?”

  主要是六皇子的儿子太小,路上需要人照顾。但是大伯哥和弟媳妇儿一块上路又怕人家多说,所以三皇子打算把自己媳妇儿带过去。富贵又往里面塞了几个人,那就是后宫几位比较伶俐点的公主。

  三皇子一想这样也行,让那些公主陪着老六的媳妇儿,也省得自己和媳妇儿做多做事儿了。

  这一趟完全是出于私人原因,并非是公干,所以这一次的使团很低调的出发了,并且一路加快行军。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后到达了京城,到了京城,六皇子虽然被葬了,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没有处理好,比如说他的那些陪葬品还都没有放进去,冬风当时还正在老家处理这件事,所以六皇子的妻子便抱着孩子又赶快赶回老家。

  陪着六王妃一块去的还有三皇子的老婆以及几位公主。

  三皇子就留在了京城里和秋叶交流。

  聊天的内容也都是一些风花雪月。

  然而这个时候的京城还有二皇子派来的密使,密使这个时候自然不敢露头猫了起来,派人赶快往江南传消息,江南的二皇子收到消息之后,心里面又怕又气。

  怕的是老三要是知道自己往江北派人了可怎么办,老三那个人可不会替自己隐瞒的,必定会告诉父皇,一旦告诉父皇之后,父皇绝对饶不了自己,周围的那些兄弟们也会趁着这个机会落井下石。

  气的是自己为什么当时没有和老三一块往北边去,或者是把老三挤掉自己护送着老六媳妇儿带着孩子到江北京城,到时候自己留下来,就可以当面和江北的女皇商议这些事情。

  这会儿就算是悔恨也没什么用了,千万不要让老三给发现了。

  但是二皇子这个时候又坐不住,正所谓纸里包不住火,万一要是那个女皇嘴巴一歪把这件事给讲出来怎么办呢?就算是没有讲出来,万一要是老三在江北京城也埋伏下人手知道了呢。有句老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老三早晚会发现的。

  虽然老三和自己是一个娘生的,但是老三那家伙不是个东西,不向着自己做哥哥的,早就发现这家伙有自立门户的打算,可偏偏在老头子面前装的跟个圣人似的。也不知道老头子怎么了,看这些儿子们个个都不顺眼,但是一有大事儿还是要把老三叫过去商量,老三有什么呀,连点胆量都没有。

  二皇子左思右想,觉得三皇子可能要坏自己的事,也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于是他派人往外边散播消息,就说三皇子已经和女皇商量着如何卖国了。

  只把去年他派密使和秋叶商量的内容拿出来讲。因为这些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时间人物,甚至和女皇商量时候,在场的官员都能说得清清楚楚,只不过把主角自己换成了三皇子而已,所以可信度极高。

  恰巧这些皇子们也想把老三给弄下去,自然是不分辨真假,大家纷纷叫嚷着:“怪不得他这个时候要去江北呢,原来是商量着这事儿啊。”“老六死冤枉啊,他这边刚死,人家就拿他做借口去江北和谈了。”

  最近阴阳怪气的言论瞬间充斥了整个京城,导致京城里哪怕是一些贩夫走卒都知道了。因为三皇子夫妻俩不在家,三皇子的那些幕僚们也并非是冲着从龙之功去的,也只有小猫两三只,哪怕是努力了也不能挽救舆论导向。

  京城里面那些捕风捉影的御史,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都纷纷上书请求召回三皇子加以治罪,富贵虽然不相信,但是传言当中,合谈时候的场景都能说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事儿不至于是编造出来的,那么也就是说是绝对有这样的真事,有这样的真事又是谁去办的呢?

  就在这个时候,三皇子和二皇子的亲娘又把儿子一下子推进坑里,还埋上了一堆土。

  这位娘娘亲自出面,告发告自己的儿子与江北勾结。连亲娘都这么说了,那这事是十有八九板上钉钉的了,这年头做亲娘的怎么会害孩子呢?肯定是真的这位娘娘大义灭亲呢。

  而且这位娘娘还有物证,物证就是江北中秋节女皇宴请群臣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带回家的瓷器。当时宫中有这样的规矩,那就是这些大臣用过的杯碗盘盏都是可以带回去的,都是有官窑烧制,件件都是精品,一来是回家之后摆着好看能做传承之物,毕竟这些官窑出品的瓷器真的是当时最高的烧制水平了。二来,万一要是谁家日子过得艰难,这些东西还可以拿去卖钱。

  但是因为这是宫中出来的,且件件都是精品,很少有人拿去卖钱,就算是日子真的过得艰难的那些小官儿,得到一套这样的东西也愿意存起来传给后人,毕竟这是从宫里带出来的,其荣耀大于实际作用。

  “壬寅仲秋柴窑敬奉”

  富贵用手摸了摸这一只酒盏,这句话是酒盏的底部烧出来的。

  二皇子和他们的母亲还跪在地上,这位娘娘被儿子的胳膊碰了一下,立即说:“皇上这是真的,你摸一摸这个手感,入手光滑......更要紧的是它这里面一旦注酒之后里面有一只红梅。”

  富贵一听,立即让人拿了一壶酒来,倒进了这一只酒盏里。酒盏底部就出现了一只红梅,灼灼妖艳,真是神乎其技。

  就这两个烧制水平绝对是官窑出品,民窑的水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几乎是天下独一份的,江南都没有。

  尽管如此,一个酒杯说不了什么,富贵心中并不相信。可是这个时候富贵心里面却有其他心思,如今江南局面向着崩坏的地方发展。虽然冬风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与自己并没有多少父子情分,不如把老三留在江北繁衍生息,也算是为自己留一支香火。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二皇子和跪在地上的两位皇子的母亲。

  心里面忍不住对这两个人摇了摇头。

  愚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