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54章 倒塌 十

  就在这些人刚躺下去不久, 村子外边已经有很多黑影围绕在周围。

  这些黑影在夜色的庇护下动作匆忙的绕行了一圈,检查完毕之后将一些东西泼进了麦田里,随后一只火把亮了起来, 被毫不犹豫扔到了麦田中。

  可惜啊,北方的三位郡守没发现,这里是孤零零的一个村子,就因为是孤零零的才会被选上。如果和周围的村子连绵成片,根本不适合用火攻。火攻多好啊, 成本小效果好, 这十多万大军确实中毒了,准备的说, 他们在哪个小村子里吃肉的时候, 用的水被倒进去了一大车的巴豆粉。而且那个村里的井并不是井,是水窖。他们只要当时没从坑道退出去,是免不了葬送了全军。

  几个年轻的小将看着大火瞬间冒了起来, 从眼前向着四面八方飞快的扩张,火势一瞬间就不受控制了。其中有一个叹口气:“可惜了, 八万亩的好麦子呀。”

  这麦子就是助燃物, 而且成熟了, 全部干透了,大火一点就着。

  其他人倒是挺看得开的:“拿八万亩良田里面的麦子换将来好几年的安宁,值了。这一仗打完之后,看谁还敢打咱们这片地方的主意!”

  这话说的非常豪气, 他们身后的士兵也显得非常轻松,这一场仗两军根本没有交手。并不是说两边的实力不对等, 而是在这样的气温下, 旷日持久的征战消耗的不仅是粮草, 财力和兵力。特别是在周围这么多邻居的注目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略微有那么一点虚弱,别人就会一鼓作气的围上来,哪怕能够应付,但是疲于奔命,总是被拖着不能实现各种计划,最好的办法就是雷霆一击,你攻占敌人的速度很快,我比你更快,战绩更辉煌。让所有都生出不敢挑衅的心思。让他们在出手之前,在心里面好好的掂量掂量。

  大火已经燃烧起来,大军散开,几个年轻的小将也各自带领着人马将火海团团围住。火海里面惨叫声接连响起,那些人中了毒,肚子特别痛,想要站起来都不可能。大火一旦燃烧起来,能够焚尽一切,天干物燥,除了那一口井没有其他的水源,就是想自救也不能了。

  大军安静地围在四周,静悄悄地等待着从火海里面跑出来的残敌,只要有人能跑得出来,最终会被如与大雨一般的乱箭射死。

  只是几个小将都等了半个晚上,直到大火已经熄灭,根本没有人从里面跑出来,十多万从北方草原来的骑兵就这样命丧平原。

  张甲和其余两个郡守也成了一捧灰。

  消息传给了秋叶和林荣,秋叶立即处理后续的事情,林荣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在山神庙驻扎着。

  秋叶看到捷报之后心中非常高兴,下令追击张甲的的儿子。又派人去看望林荣,这一次是金山老主管亲自去山神庙看望林荣。

  老主管在马车里想:如今剩下的那一部分敌人根本没什么火候,已经成不了心腹大患了。下面一步就是要派人把他们北方三郡攻下来的土地去接收了,比如说兰封,归德,石城,这几处地方应该早点接收,免得夜长梦多。

  等到灭了北方和东方,西方的敌人不足为虑,一统北方之后,立即组织大军渡江作战,到时候手握天下指日可待。

  这位老主管坐着马车一路颠簸到达了山神庙附近,就看到来迎接的人眉头紧锁,这刚刚打了胜仗,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呀。

  这位老主管是德高望重的老功臣,甚至是文臣中的第一人,他当年就是老母的左膀右臂,今日更是神女倚重的人,对这位老主管这些将领们没什么隐瞒的。

  来迎接他的人说:“昨晚上林将军昏厥过去了,今天早上醒了一会儿,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

  “怎么这么严重!神女那边没有收到消息,你们怎么这么大胆子!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按下不报是怎么想的?”

  “不是我们不报,是......刚刚发现的,昨天晚上林将军一直等战报呢,我们还以为他是睡着了,毕竟熬了一夜,后来发现叫不醒......”

  “糊涂啊糊涂,要真是有事儿,等着治你们的罪吧,这不是小事啊。”老先生急匆匆地往前走,心里面想着跟随林荣的人也不少,从随从到跟着他传令的官吏,每天那么多双眼睛围绕着林荣,怎么还能发现不了?

  金山老先生心里面有心把这些人全部换了,但是还要考虑一下林荣的感受,所以也紧皱着眉头,绷着嘴来到了山神庙。

  林荣刚醒来,被人扶着已经带人在庙门口等着了,双方打过招呼,老主管亲自扶着林荣的胳膊问林荣最近身体怎么样,如果林荣经受不了中原的高温可以让他进入宁山附近修养。

  或者是让林荣忍一忍,等到大军把兰封收归到手中之后,那边有不少避暑胜地,里面有很多权贵的私宅,所有物品是应有尽有,不用担心生活不便利。

  林荣对老主管亲自扶着显得诚惶诚恐,摇了摇头:“宁山附近现在咱们先别管,那里往北往西都是大山,攻击起来不容易。而且往西去也没有什么油水。这个时候攻打事倍功半。不如向北发展一路打到北方三郡,他们几家掌控北方的时间太久了,不把北方料理干净,咱们向西或者是向东攻打的时候总要时时刻刻盯防着北方从背后插咱们一刀。”

  目前大家考虑的都是这个问题:是该向西还是该向北。

  如今林荣的意思是向北。那就向北好了,北方那里也好拿下来。

  把公事聊完了之后,老主管就对林荣表示了一番关心,特别是提到了昨天的一场胜利,一把火儿烧掉了对方十几万的精兵,这战绩五十年来几乎是没有的。而且指挥之高明令人瞩目,毫不客气的说,林荣就是凭着这两天的连环计足以和以前的名将比肩了。

  而林荣彻底奠定了在军中的地位,成了实际上的第二人,如果他有三心二意,任凭手中掌握着军队,到时候想要架空秋叶绝不是一件难事。

  这也是老主管为什么不辞辛劳拖着病体要来这里的原因,他要在活着的时候为秋叶尽可能的收拢林荣的忠心,使其对秋叶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让老主管比较欣慰的是,秋叶并非是一个嚣张跋扈之人,对待林荣也非常信任,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而且对林荣也有知遇之恩,在秋叶做的如此优秀之下,林荣想要叛乱是不会那么顺利的。但是事无绝对,老主管要让这种可怕的事情彻底不会发生。

  就在老主管对着林荣一而再的夸奖,传达秋叶对林荣此次大胜的欢欣之情的时候,林荣在他面前昏过去了。

  林荣再次昏倒,让秋叶非常着急,刚收到消息她没有片刻的停留,顶着烈日当天下午就到达了林荣驻扎的山神庙。

  秋叶风尘仆仆一身大汗,到了之后负责林荣病情的老大夫就开始禀告,“天气太热,前两天中暑了,反胃恶心吃不下饭,好不容易调了些凉爽的给他吃下,后来因为头晕又全吐了,只吃了一些粥。昨日查出来他受了热伤风,喝了几碗药下去,吃的饭也吐了一些。我怕他的胃出毛病了。昨日晚上没睡着,一直在走廊下坐着,本来劝他去休息,但是要等前方的战报,也只能由着他了。”

  屋子里有俩个随从给林荣打扇,林荣还没有醒,秋叶看了一眼退了出来。

  跟随林荣的年轻人有好几位,有些是跟着林荣学习的,有些完全是专职照顾林荣起居的。

  这些人围在秋叶身边,把林荣最近几□□食住行报了一遍。

  其中一个说:“属下瞧着林将军大概是累着了,我们从山阴出发,路上遇到庆安的人不长眼拦着不让我们过。中间有一场大战,那个时候将军就非常暴躁,说是不能在路上耽搁太长时间。哪个时候暴躁易怒对身体也不好,而且路上吃的也不顺口,往往是一天就吃一点,靠喝水喝药撑着。

  后来打退了庆安的人,不分昼夜往平阳赶路。路上很颠簸,他在马车里面没休息好。因为颠簸好几次都吐了出来。属下想着,哪怕是一个好人在路上颠簸了那么多天也未必好受,更何况将军本来身子弱。

  再到了边境,各路大军在这里安营扎寨,但是将军要亲自查看地形,五天之内坐着马车走遍了三条进入平阳的大道,实地查看地形,找人问风向天象,制定不同的计划,这期间耗神至极。而且来往路程加起来上千里,回来之后虽然有了休息,但是大军就在眼前,两军还没开战。也不知道胜负如何,将军心里面更是如煎熬一般,怕是连日奔走瞬间放松之下,就晕了。”

  秋叶觉得这话有道理,而且林荣确实很拼命,若论从上司的角度来看,像林荣这样的好员工真的是不多见。但是秋叶不是什么大夫,转头看向身边的白胡子老头:“你老人家说句话。”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你让我说话我就说,我只能说他这个身体如今亏得很了。全身上下到处有病。就比如井里面的桶,若是有一个窟窿尚且可以补救,整个桶都已经是窟窿了......”也没补救的可能性了。

  秋叶就不想听这样的话:“你再想想办法,我现在什么事都指望你了。”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表示他尽量想办法,但是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世间之事强求不得,能治得了病却治不了命。

  不过还是给了秋叶一个不错的建议:“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我听北边地方有避暑胜地,不如让将军去住一段时间。把这个天热的季节躲过去了再说,其他的趁着去避暑的一段时间我跟过去调理一下。”希望能有用吧。

  北方三郡败走之后他们以前占领的土地包括京城现在已经算是秋叶的地方了,秋叶在来之前就派人前去接收。

  将林荣安排在兰封境内修养,秋叶觉得完全是一件可行的事。

  随着张甲的儿子带着剩余的残兵逃向北方,秋叶和北方三郡终有一战。兰封出去就是归德,归德和旭州接壤,到时候下半年大军要北上。林荣在南方休养完了和大军会合,可以直接横扫北方。

  “好,现在收拾东西,郁明和我一起往北,我去京城,将郁明送到兰封。其余的将领现在来见我。如今平阳郡内已经没有战事了,接下来要把他们往武州一带布置,早晚咱们要出兵西部。”

  但是如何派遣大军秋叶觉得这种事还是要让林荣参与,秋叶觉得这是对林荣的尊重。既然让林荣为帅,向大军直接下达命令的事儿秋叶就不能干。越级指挥只能对林荣为帅的权威造成损失,很可能有两个权威的命令凌驾于一只军队之上,到时候不能同心同德,这只大军离覆灭也不远了,

  于是一直等到下午林荣醒来之后,秋叶到了他的房间商量这些事儿。

  林荣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说法,秋叶说她想要兵分两路,一路守在边境震慑西边书数郡,一路北上先把北三郡打趴下。

  林荣想了想点头同意,并且说时间不能等到下半年,因为一旦到了下半年北方的风雪太大,到时候大军长途奔袭到那里,与当地的气候不适应,很可能会失败。

  “把所有的骑兵抽调出来,现在就去北方。越往北气温越低,如今的北方正是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这个地方比起来,北方更加温度适宜,更利于作战,务必要在八月份之前结束战斗,再晚就撤不回来了,那时候必定要大雪封路。”

  北方三郡和其他地方不一样,那里半耕半牧。常年与北方的蛮族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秋叶不能贸然的在那里进行改革,只能在当地的豪强里面扶持一家替代以前三位郡守的势力继续与蛮族死磕。

  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候,最好不要往那里派遣官员,免得刺激了北方三郡。他们已经有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贸然插手,秋叶担心蛮族南下,到时候中原花花江山,肯定要遭殃。

  所以不需要别人多说,秋叶也知道对待北方和对待其他地方不一样,对待那里一定要怀柔。说不定就算有一天自己当皇帝了,也要对那里进行几次大规模的用兵,彻底把那边的人给打哭了往后才能心甘情愿的年年进京朝贺。

  既然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扶植势力,所以战斗不会太复杂。

  秋叶不想再让林荣领兵,草原上那种地方气候温差很大,林荣的身体未必能经得住折腾。

  秋叶就问:“你觉得派谁统兵合适?”

  林荣想了想,问了一句:“周纯如何?”

  周纯也是西园的百姓,年纪不小了,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秋叶对这个人了解的不多,但是林荣推荐这个人,八成这个人是有点本事的。

  看秋叶想了一会儿,林荣就说:“这个人胆大心细,爱剑走偏锋。先派他去,他要是不赢明年再次用兵。”说完咳嗽了几声,跟秋叶强调:“这个人用兵在奇,喜好冒险。因为心思细腻,不是那种一味不听劝阻。若是想要在8月之前结束征战,用他是最合适的。你算算看,现在这个时候一路追击到北方,光在路上要花费多长时间?而剩下的那段时间够不够给他们席卷三郡的?”

  没错,因为北方的天气,在8月份之前结束是最好的,从中原到北方剩下的这点时间够不够用?光是路上就能花半个月,加上北方辽阔,三个郡横扫一遍,骑马赶路的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还是全力奔跑不眠不休......

  秋叶点了点头:“今天晚上挑选骑兵,明天就让他们走。我估摸着到时候能挑选出来10万人。”

  林荣加了一句:“给他们预备20万匹马。一人两匹马,在关键时候可以调换。在石城的边境放十万匹马预备着。让他们自东向西席卷了舒川之后经过石城南下。这十万必须是要有的,只要马在,骑兵是不会缺的,无论是接应他们还是支援,有了马才有能做出各种计划。”

  这是一个大迂回的战略,秋叶对这个战略没什么怀疑,但是30万匹马对于秋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办成的事儿。

  “三十万匹,还全部是战马,咱们可能没有这么多。”

  林荣提醒秋叶:“太仆寺养马。军马,仪马,那些达官贵人们出行所用的马都是太仆寺管辖的马场出的。他们有几处马场,一处在归德,一处在石城,一处在卫京郡往北接近通源的地方。一处在会宁,一处在岭北。”

  秋叶不理解为什么会在会宁和岭北那种大西北。但是北方的那几处马场这个时候还有马吗?

  “北方三郡难道不会把马场里面的马给牵走?而且我听说,这几年朝廷的日子过的不好,马匹被他们私下卖了。”

  林荣闭上眼睛开始养神:“神驹已经被带走了,留下的不算是好的。尽管如此,也比咱们没有马强。就算这几处马场没落了,凑一凑三十万还是能凑出来的。如实凑不出来,比方三郡也要给他们准备够了马匹。既然扶持他们上位,他们就不能吝啬战马。”

  看他这会儿不想动弹,连话都不想说了,秋叶站起来:“你先歇着,明天咱们就走。”

  秋叶出了林荣居住的房间,外边老主管等了一会儿,他看秋叶出来赶快跟上来问了一句:“怎么样?好点了没有?”

  “我看他说话都特别痛苦。也不知道到底是得了什么病”?

  “这是什么病都有,因为病太多了,所以不好说是什么病。属下听说您要去京城?把林将军送到兰封?”

  “我是这么想的,京城毕竟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一些,而且接下来这几个月要对北方用兵,京城地理环境会更好。等到今年过去,回头我就将行辕迁居回平阳,随后咱们向西推。估计要在京城住半年。”

  秋叶说完之后,老主管摇了摇头:“您只看到了住在京城的好处,却没有看到住在京城的坏处。

  住在京城,若是到时候与北方交战。他们被逼之下狗急跳墙向京城逃亡,您很容易遭遇危险。其次就是与泰阳很近,泰阳如今有几十万大军呢,万一他们对京城出手呢?您说平阳本地就有驻军,但是泰阳军不可小瞧,而且他们还有三十万官军,到时候他们斗完了不知道这支大军成了什么玩意,估计也难对付。

  咱们能征善战的大军要么往北去了,要么撤回了山阳守住咱们的大后方,要么是在武州一带集结窥视着西方。就算泰阳不出手,您想靠京城的城墙保护您免受骑兵的侵扰?若是京城的城墙真的是个好东西,区区一个女子都能骗开,我们怎么能放心呢?

  再有一点儿属下必须提醒您,您这个时候不能进京城。进京城就表明您有为帝之心,若是你跟天下解释想做周公辅佐皇帝。那么您进了京城扶植不扶植皇帝的子孙登基呢?如今扶植皇帝子孙收益没以前那么大了,天下有一部分人已经接受了朝廷覆灭,但是也总有那么一群人想让您为皇家肝脑涂地。

  这里面有一步走错了,很容易被天下耻笑。所以宁可绕过京城也不要去京城碰那一摊子的烂事儿。

  还有就是郁明在兰封,他是在那修养的,那里东西齐全,也不热。和郁明多聊聊对您也有好处,既能规避住在京城的风险,还能就北方的战局和郁明讨论,何乐而不为呢?”

  说了这么多秋叶听明白了,老主管是想让自己和郁明一块到兰封去,不过老主管说的也对,去兰封确实比去京城风险小。

  第二天把所有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大军开始启程。秋叶和林荣一起收拾行李往北去,林荣仍然是在马车里昏昏欲睡。秋叶的马车里有个胖娃娃冬风,一路上咿咿呀呀跟秋叶说话。

  秋叶也想把这个弟弟托付给朱大姐照顾,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为了朱大姐平静的生活,还是别把这个弟弟往她怀里塞了。养着前夫的儿子,怎么说都有点话题度,所以秋叶把冬风带在了身边。小家伙还不会说话,吃了睡睡了吃,日常被乳母抱着深居简出,秋叶身边的人也不会主动谈到他,外面很少人知道秋叶身边有个胖娃娃。

  卫队保护着他们一路往兰封境内去,随行的还有很多骑着驴子坐着驴车的官员。马被大量征用给了骑兵,现在大家出行窘迫到只能乘驴。

  到了晚上秋叶坐在篝火边看着一只欺负别驴的大青驴,对林荣说:“郁明,我听说驴肉很好吃,要不咱们弄一点来尝尝。”

  一天赶路下来,林荣坐起来都费劲,这个时候连眼睛都不想睁开。有气无力的说:“等到了兰封再吃吧。”

  你好歹把这路走完了再杀驴呀!

  秋叶咽了一口吐沫,“我小时候闻到人家吃驴肉,那味道香死了,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过我到现在都没吃过呢。”

  没人给神女吃驴肉,秋叶吃的更多的羊肉,这时候大家觉得羊肉是贵人吃的,所以吃到的都是羊肉和鱼肉,猪肉偶尔吃一次,次数也是少的可怜。

  林荣看她的馋样,想了想:“前面到兰封了,买一头吧,咱们的都是驮行李的。”

  秋叶点点头,“一定要吃到嘴里。”

  林荣微微一笑,这是难得的放松时间,一阵风谁过来,凉爽极了,他有些头晕,瞬间歪倒在座位上,呼吸平静,不知道是昏过去了还是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