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太女观察日志>第32章 长宁十三年(1)

  蓝蔚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各位工匠们是否兢兢业业做着研发、研发做得怎么样,她提出的蒸汽机雏形工人们不算太懂,但耐不住能进京的匠人都是聪明人,官爷要求了,那便是竭尽心力,竟然也就做得像模像样。但胡乐闷着声说觉得不好,说它耗煤又冷却太慢,用处太少;军匠们也不喜欢这个主意,毕竟锅炉用的是他们的高精钢,即使壁不厚也感觉很浪费。

  蓝蔚当然不好说自己知道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难得有了点穿越者的优越烦恼,即使没有做出机车轮船,也终于忍不住喜滋滋地与谢祯说了这好消息,也算在这冬里冲散血腥味换点喜庆。新年啦,正月嘛,算迟到的新年礼物也好。

  她当然不以直接的方式说道,先卖个关子讲述着天工院内胡乐与军匠和其余匠人的分歧,正要抛出蒸汽机的发明,谢祯却说:“我觉得该听听胡乐他们的想法,我不懂工,但听上去他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你既然任用胡乐为属官,也该将他看得重些。”

  “不是这个道理,他们发明出的蒸汽机绝对是个好东西,用它推动车,一定比人力快吧?”

  “你也许与他们在一起久了知道了许多,我的见识还囿于书册呢,等忙完了有空你也给我上上一课。”谢祯缓声却有些敷衍,“你要是问我我只能教你驭人,我也很少过问你在天工院的事情,毕竟专业的事情向来该仰仗专业的做。”

  虽然谢祯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可语境不同,当时是主动提供帮助,现在蓝蔚却觉得有种委婉的规劝——谢祯还是叫自己多听听胡乐的。

  胡乐确实厉害,可蒸汽机是她开了挂看到的结果,真是没处解释。而且……谢祯如果在工业上都不那么赞同,假使自己前瞻了让她无法苟同的政治,怕是捋虎须而非做军师了。

  垂头丧气的蓝蔚第二天回到天工院,胡乐正在和一个军匠讨论着什么,见到蓝蔚行了礼,蓝蔚想着谢祯的话,便问他既然觉得蒸汽机不好,有什么改进意见不。

  胡乐早有准备,一展图纸:“这是个用火药燃烧作为大人您说的‘动力’的装置,相比把锅炉放在外面,我们更倾向于内置加密。”

  内置加密,蓝蔚一时间没看懂,可胡乐说到兴起,便简略称这设计为“内燃机”,毕竟火药在内部爆燃产生动力,自然可叫做“内燃”。

  这样,事情就明白了,蓝蔚为自己的坚持简直要羞愧而死。虽然她一直不知道蒸汽机、内燃机真正的结构都是个啥,但是内燃机到她生活的那个年代依然有用是没跑的,或者可能内燃机就是蒸汽机的升级版也未必。这个故事充分告诉我们,寻常穿越就算拿着攻略回去刷,也还真不一定能刷赢土著。在谢祯身上,蓝蔚已经拜服了,但谢祯几乎是全燕最好资源助推的最优秀人才,谁料想连“平平无奇”的匠人,真的放他们去想去做,也能集力大成呢?

  打击真是接踵而至,蓝蔚蔫头巴脑地反而盼望长宁帝点自己北伐了,正如谢祯说“专业的事情向来该仰仗专业的人做”,蓝蔚不是真专业,就差点用权力把专业人士们引上歧途,这样说来既然万事上了正轨,蓝蔚就应该交权挪地才是正道。

  可是明明燕朝粮草武备始终在备战状态,真正调兵遣将的诏令却迟迟未发,时间逐渐推移,已是长宁十三年三月。其实长宁五年之前已经有过数次规模一般的北伐,有胜有败,长宁五年一次败仗之后才停歇了这八年,北元却蠢蠢欲动起来。四年前谢祯认为越冬就该有动作搞北伐,正是因为当时元军频扰辽东。只不过也许是各地土司还在闹事,长宁帝并没有下定这个决心。但这次,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领上万人在和林屯扎,是摆明南侵之势,燕坐视不管是绝不可能的了。

  既然仗要打,自己想去,那么蓝蔚还是要提早做准备的,无论从谢祯还是表哥那里,她都能听到边线的消息,故不需要她时刻盯着的时候,她当然就坐在天工院府衙里研究这些事情——公文之事惯例是主要由乐韶凤做的,他虽是定海神针的角色,案牍也非他不能干得最妥当,相比之下蓝蔚这个主官确实划水。

  但偏偏是在这个当口,乐韶凤告病。蓝蔚一边是得处理公文了,一边也要前去探病。

  乐韶凤精神尚可,也未卧床,只是在书房见蓝蔚时始终止不住咳喘,稍好些,便扯了些不要紧的公事。

  “说起来,乐先生当初愿意来天工院真是帮了大忙了。”

  “帮忙……为国分忧,臣子本分。”

  “虽是本分,但能看出它有益于国,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可能是因为真的有了同事情谊,看着乐韶凤一脸病容,蓝蔚一副非要把夸赞送出去的样子卖力道。

  “我年老体衰,曾无卓识,但只要我朝掌舵远见泽民,做臣子的跟着尽心就是了。”乐韶凤停下来咳了两声,“这是真心话,谁不盼着鞠躬尽瘁青史留名呢?鞠躬尽瘁容易,在能青史留名的方向上鞠躬尽瘁不易,而谁不相信殿下的眼光呢?”

  “殿下?”蓝蔚一时没忍住脱口而出,乐韶凤看她惊异的眼神却没摸着头脑,反问她“怎么了”。

  蓝蔚定定神,也不客套了:“我朝掌舵自是陛下,乐先生可要慎言,尤其胡党之事方息。”

  乐韶凤闻言竟然笑了,只是一笑便又引动了咳嗽,他摆着手谢绝帮忙,一阵咳完,才说:“殿下可知道蓝工士这么小心?朋党既除,满朝皇党……”

  “确实大家一心为皇,但谁知有没有恶人偏想搅起浑水谋取进身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乐韶凤摇摇头,“陛下与殿下原是一体,不分二党。”

  蓝蔚更不解,长宁帝和谢祯的政见向来分歧,明面不提,不分二党才是怪事,再想想谢祯当初的那些招揽,如果要列个“储党”名录,也绝不会是捕风捉影。

  乐韶凤看出她的不解,低头想了想,还是把话说透了:“你便看胡党案吧,在大政上殿下杀伐决断,何尝不肖父了?殿下平日仁善,待功勋老臣更加亲厚,便有求情之举,景濂……宋濂和桂彦良,甚至秦王,都受过殿下此恩。但陛下若下定决心要处置的,殿下大抵也是阔斧,又怎么会靠求情放过?我朝君储关系与他朝不同……”

  蓝蔚听完乐韶凤的分析,才知道在群臣眼里,谢祯和长宁帝的立场基本是统一的,同时谢祯情绪更稳定更讲成法,所以更得拥戴,而且还因为长宁帝的态度原因几乎是明面上的拥戴,这拥戴还不仅是文臣还有大批大批的功勋,谢祯又笼络过科举寒士,势力之大远超储君可有。其他的王根本不可能有谢祯的威势、名望和手段,也就没有任何换储的威胁,换句话说,天下只可能由谢祯继承。

  除非……谢祯自己死了。

  蓝蔚终于通明了,所以她终于不用操心谢祯的任何朝堂问题了,长宁帝再暴戾再喜怒无常,和历史上的朱元璋好像差别也并不大,很好,方针很明白了,问题就在于她应该借鉴的朱标的样本当初是病死的,这要怎么防?

  她还没来得及多担心一段时间谢祯的身体,长宁帝就为了她“和朱元璋差别不大”的揣测打了她的脸,这一打脸简直地动山摇——长宁帝宣布自己将于次年退位。

  没跟任何人打商量,礼部毫无准备,长宁帝谢珏一年后就会变成太上皇,还是个自圈禁内并不问政的太上皇。

  你要是放史书上看,那可真是该阴谋论,开国有谁好端端当着皇帝呢忽然撂挑子了的?肯定是储君逼宫啊。但谢祯要真有这打算蓝蔚不可能毫无察觉。

  长宁十三年四月,长宁帝宣布出兵北元,派胡惟庸案后他较为信任同时得罪太多淮西派而不太适合继续留在军中的徐达担任大将军,出兵北元。粮草已先行,蓝蔚受派督运的是第二批,她到山西后会调动姚诚思管辖境内卫所的兵力,然后与徐达的主力会合。急匆匆被派出去的蓝蔚当然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谢祯那时的心情。

  逆党、边乱、宫变,想想就是史书上将浓墨重彩的一年,而在此之中稳若泰山的谢祯,就是千古一帝的开局,蓝蔚想想,便有一股要做明君的良将的豪情,竟没往贤后这个身份上多想半分。

  于是徐妙云拿着一封喜帖说蓝蔚“不懂”的时候,蓝蔚没提出意见,反而凭空被自己迟到的脑补烧得面红耳赤——和谢祯要真有场盛世大婚,那绝对苏到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