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三刻拍案惊奇(GL)>第100章 暗流涌动

  自从阿娇被废之后便平静了数年的皇宫之中,又开始波澜暗涌。

  而这种暗流,在王美人生下皇次子之后,便达到巅峰,并逐渐转变成了明面上的交锋。

  皇后和王美人之间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争斗,后宫的氛围自然十分糟糕。这种争斗让刘彻非常不满意,于是请了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出面,将两人压了下去。

  不过,可能连老天爷都在帮助卫子夫。这一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攻破边关,劫掠百姓无数。

  卫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军队绕到匈奴后方,切断了对方的后路,而后飞兵南下,不但彻底瓦解了匈奴军队的进攻,还成功地夺回了河朔一带的肥美土地。

  这片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土地,水草肥美,地势险要,既能放牧马匹、种植粮食为汉军增加战略物资,又能够成为抵御匈奴的前线,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首都长安的威胁。

  此战之后,卫青因为军功被封为长平侯,一时风头无俩。

  借此机会,卫氏煽动朝臣,请立太子。

  原本刘据要到几年后才会被立为太子,而这段时间里,卫氏一直非常低调,因此才能盛宠不衰。即使后来刘彻对卫子夫渐渐疏远,但是对她的弟弟卫青的宠幸,也足以弥补这一点。

  但是因为王美人和皇次子刘闳的存在,卫子夫不想再等了。她迫切地希望确定儿子的继承人地位,来消除心底的不安和惶惑。

  然而这种举动,在乾纲独断的刘彻看来,却是一种对自身权威的挑衅。

  前朝权臣和后宫女眷联合在一起,对他进行威逼,这彻底地激发了刘彻心底的危机感。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给予卫氏的荣宠太过了,以至于他们胆敢背着自己行事。

  君王的疑虑并不需要证据,只要他生出这个念头,就足以在心里判定罪名。

  虽然边境还需要卫青这样的将军,虽然皇后是自己曾经的心爱之人,但刘彻心里还是留下了芥蒂。

  他同意了朝臣立太子的请求,但同时却也不再有任何顾忌,开始大肆宠幸后宫美人。而帝后之间,自然也渐行渐远,不再亲密如初。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则让这对夫妻彻底变得名存实亡、貌合神离。

  元光四年,平阳侯曹寿去世,刘彻的姐姐平阳长公主守寡。在卫青崭露头角,被封为长平侯之后,平阳公主便垂青于他。

  卫子夫出身平阳公主府,这位长公主可以说是她的恩人,但在她成为皇后之后,二人的关系也变得相当微妙。她并不乐意结这门亲事,因此在王太后替平阳公主表露出这层意思之后,便婉拒了。

  结果就在几天后,王太后就病逝了。

  这件事成为了最终的导火索,让刘彻和卫子夫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夫妻关系彻底冻结。

  从始至终,没有人发现这些事背后有一只手在推动。因为这些事,本来就是历史上会发生的,阿娇所做的,只不过是调整他们的顺序,让某些事情巧合地撞在一起,然后在双方心底种下不合的种子,等待它自己生根发芽。

  事实证明,刘彻和卫子夫之间,也并没有情比金坚。

  之后,刘彻彻底放飞自我,开始大肆宠幸宫人,几年时间,原本有些空虚的后宫便彻底充实了,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美人加入其中。

  ……

  “成了!”袁宵看着手里到,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

  这柄长刀,跟普通的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刀刃之处,是一抹雪亮的白色,材质与旁边的刀柄截然不同。

  那就是袁宵这几年不断钻研的

  成果——钢。

  虽然跟后世的钢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这个时代,绝对已经是神兵利器的级别。若能提高产量,用在战场上,甚至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

  袁宵兴奋不已,在几样材料上都试了一下这柄刀,确定刀刃非常坚挺,砍个骨头轻轻松松,这才对旁边的人道,“去报告大将军,就说刀已经铸成了……不,等等!”

  说到一半,她又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主意,“暂时先别禀报,我画个图纸,你们先照着模样,打一柄刀出来,再送去给大将军看。”

  说着就走到桌案边,提笔开始绘图。

  身边的人都已经习惯了她的行事风格,并没有人打扰,安静地等了一会儿,图纸就画好了。工匠们拿着图纸,下去开始试制这种长刀。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他们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刀送来了。

  而被袁宵请来的卫青,也刚好赶到。

  “将军请看,这就是我们最近的成果!”袁宵指着挂在兵器架上的陌刀,意气风发道。

  陌刀,就是传说中的斩马刀,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武器,刀长七尺,柄长四尺,看起来威风凛凛,非常惹人注目。

  卫青将之拿到手里,挥舞了一阵,又试了刃口,也忍不住赞叹道,“好刀!”

  袁宵见他满意,也松了一口气。不枉自己辛苦好几年,天天钻窑炉研究温度和材料,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几年前,在宫中发生种种变故时,宫外的袁宵也有了初步的成果。她同样没有将自己的成果献给朝廷,而是按照阿娇的指挥,交给了已经封侯的卫青。

  当时卫氏和田氏的关系已经相当糟糕,所以上回造纸的成果被田氏夺走的袁宵,选择卫氏作为庇护,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何况她拿出来的又是马蹄铁和马镫。

  这两样东西,对于骑兵而言都非常有用,在战场上有时候会起到决胜作用。

  卫青对袁宵相当重视,给钱给物绝不吝啬,袁宵这才总算开始正大光明地花公费搞研究,不需要阿娇那边私人支持。

  而这几年,她到底经历都放在了提纯铁的品质,烧练合金上。现在练出了钢,袁宵就决定到此为止了。

  一是因为这东西已经足够用,她也不能拿出太逆天的科技来扰乱历史进程,二则是因为她本人在化学上的天资只有如此,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极限了。

  更多的,需要整个科技树共同推进,其他学科也有所提升之后,再去考虑。

  所以袁宵向卫青表明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卫青并没有反对,还十分大方地给了她一笔钱,让她可以自由挥霍。

  拿到钱,袁宵便带着卓文君,包袱款款离开了铁矿区。

  “去做点儿什么呢?”她问卓文君。

  这几年里,阿娇一直在不着痕迹地挑拨刘彻和卫子夫之间的关系,到现在,这夫妻俩已经有水火不容之势。偏偏匈奴猖狂,刘彻不得不用卫青,而卫青的军功越多,他就越是忌惮卫氏,渐渐成为一个死循环。

  同样也是在这几年里,刘彻的后宫百花齐放,又替他添了好几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儿子。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刘彻对这三个儿子都十分宠爱,反倒对太子刘据有些疏远。这样的结果,就是宫中人心浮动,始终没有安定过。

  这把火烧到现在,估计也快差不多了。

  近来刘彻十分宠爱韩夫人和她所出的少子,甚至还传出了预备改立太子的风声。

  卫氏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而且他们也已经做好

  了充足的准备。只要再往这把火上浇一瓢油,便立刻就会蔓延开来,将周围所有人都卷进去。

  袁宵当然不希望陷入宫廷斗争之中,阿娇快动手了,所以在那之前,她会借着休息的理由,离开长安一阵子。

  不过,去哪里就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你想去哪里?”卓文君问。

  袁宵想去蜀中看看,那是卓文君的故乡,或许,她也想回去看一看。

  听到她这么说,卓文君面上不由现出一片惆怅之色。当年,她是听说司马相如有了新欢,所以特意从蜀中赶来长安,与他了断。只是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蜀中。

  多余袁宵的这份好意,她没有拒绝,点头赞同道,“那就去蜀中!”

  因为路途遥远,两人雇了马车,一路走一路玩,十分悠然。估计是因为穿越古代的次数太多了,袁宵发现,自己竟然也渐渐习惯了古代的交通工具。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她制出弹簧,减少了马车的震动,虽然道路依旧堪忧,但还是好过了许多。

  弹簧这东西,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古代一直没有出现,是因为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不到家,生铁的延展性和硬度都不够,既不能拉成铁丝网,也很难拧出弹簧。

  这个问题,在袁宵改进了金属冶炼方式之后,就迎刃而解,所以她现在才能轻松地坐上减震马车。

  可惜没有橡胶……

  不过这个问题就没办法了,不但现在的中国没有橡胶,到了后世,也只能从国外进口。

  虽然走在路上,但她们其实也是非常关心长安的消息的。可惜的是路途遥远,这个时代的消息传播效率太低,基本上打听不到什么有用的内容,只能暂且将长安的事放下,安心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