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三刻拍案惊奇(GL)>第73章 取一颗诗心

  胜业坊的霍宅,因为主人的态度转变,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家里没有男子,霍小玉就是当家做主,顶门立户的那一个,之前她要死要活,屋子里也是愁云笼罩。如今她回转心思,就连出门采买的仆人脸上都带了笑。

  所以不几日,整个长安城中,稍知此事者,莫不唏嘘嗟叹。

  虽然大唐从皇室到下层,都崇慕道教,但他们并不相信真的有所谓的得道高人,或者说得道高人不是那么容易得见的,所以只认为霍小玉是在无限绝望之中,知道事不可为,因此转而求诸神佛。

  在感慨霍小玉之多情时,他们也不免议论起李益的负情薄幸之举,对此颇为鄙薄。

  霍小玉是一位容貌出众的名妓,李益也是满京城闻名的才子,从前两人恩爱甚笃,李益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她的,因此二人之事自然知之者甚众。

  李益回京之后不见霍小玉,而霍小玉为了见她变卖家资,打探消息,又邀请他从前的朋友们从中斡旋,也算是把这件事彻底闹到了明面上。虽然当着李益的面无人提起,但背了他,不免就有几分微词。

  甚至还有一些从前的朋友,渐渐与他疏远,不那么亲密了。

  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李益自然也听闻了。他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懊悔,但事已至此,婚事早已定下,这次进京就是为了求娶卢氏,此时又怎么可能打退堂鼓?

  他是个聪明人,不会不知道旁人是怎么在背后议论自己的。

  他知道霍小玉的事已经传遍了进城,所以每每有朋友邀自己出门,一方面他需要在京城交际,不好拒绝,另一方面却又总疑心其他人在看自己的笑话,久而久之,就连性情都有些左了。

  原著之中,他最后会养成多疑的性子,未必跟这时的经历没有关系。

  而今知道这时节外间的议论太多,他索性连交际也绝了。只是留在家里,总有人来寻,更怕霍小玉亲自来,思来想去,索性早出晚归,不叫人寻着自己的踪迹。

  但霍小玉真定下心想找他,其实也不难。

  之前霍小玉虽然费了不少功夫,要寻李益的踪迹,却总是派下人出面,而且更希望那些人帮忙劝说李益来见自己。然而这种事,只要李益自己打定主意,旁人能有什么办法?

  直等到临死之前,才等来黄衫客将李益挟持过来,与她见了最后一面。

  那时霍小玉心中对外界总有几分畏惧,也猜到了李益的心思,因此只肯待在家里。但现在,霍小玉去了现代一趟,对出门见人已经没了畏惧之心,在外间传言越演越烈的时候,叫人将李益的表弟崔允明请了过来。

  崔允明从前多得霍小玉照顾,也不是第一回 替她通消息,因此十分爽快地交代了李益的住址,又道,“只是如今表兄晨出暮归,只怕难以碰面。”

  “无妨,我就在他的宅子门口等上一个日夜,总能等到。”霍小玉道。

  崔允明原本觑着霍小玉的神色,见不似从前那般苍白荏弱,以为她已经放开了胸怀,如今看来,便如外间传言所说,不过是求诸鬼神罢了,心下也不免叹息。可惜这种事,外人亦无可如何。

  当天下午,霍小玉精心打扮之后,乘马车出门,去了李益门前。

  她没有遮掩自己的行踪,自然有不少人探知,悄悄跟了上来,欲看那李益如何应对,霍小玉也只当不知道。

  “你到底打算怎么办?”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霍小玉脸上的神色却始终淡淡的,袁宵忍不住问道。

  以前回去的那些妹子,多少都会跟她商量一下具体的行动细节,只有霍小玉,什么都不说,全都

  憋在自己心里,让袁宵十分担忧。她倒是不担心她的报复会失效,要知道她用于思考的时间比其他人更多,估计早就在心里打了千百遍的腹稿。

  她只是怕霍小玉伤人更伤己,最终还是没有从以前的痛苦中走出来。

  都已经到了这一步,霍小玉觉得即便说出来也无妨,何况又是对着袁宵,便微微含笑道,“只是不想叫他安安稳稳娶妻生子、加官进爵罢了。”

  加官进爵四个字有些夸张,实则李益年轻时仕途失意,直到晚年才略有进益。

  但李益的确高寿,安安稳稳活到了七十一岁,在诗人之中是难得的高龄。有时候霍小玉都忍不住想,情深不寿,是不是没心肝的人反而容易活得长久?

  但既然天注定了他要活那么久,那她就偏要他这一生坎坷艰难,仕宦无门,婚事波折,子嗣不出,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终老。

  当今之世,承平太久,对读书人的要求标准也就越来越高,不但要是才子,还得德才兼备才好。才子无德,那么前路就很灰暗了。李益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令人鄙薄,只是多半只有那些爱玩闹,混迹市井娼家的年轻子弟知晓,对他影响不大。

  霍小玉要做的,就是把事情彻底闹大。

  闹到李益的岳家受不了主动退亲,闹到朝廷和吏部知道他的名声,闹到那些主官们都不想要这样一位无德才子在自己治下为官。

  反正她都要走了,不必考虑往后的事,何不大闹特闹?

  袁宵听完,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听起来很疯狂,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在了李家门外。只是此刻门扉紧闭,霍小玉也没有让人上前叫门,只让把车停在门口。

  她如今已经没有那样焦急等候的心思,准备得自然十分齐全,马车上不但有书本解闷,甚至还有茶水和点心小食,兼之这附近已经临近郊外,风景与城中不同,完全可以当做自己是来郊游的。

  那些跟来的好事者也都猜出她是要来找李益,他们大部分无所事事,竟然也都留了下来。这么大的动静,惹得住在本坊的居民十分疑惑,甚至还有人叫来了里长和负责守卫坊门的士兵,待问明情况,才哭笑不得地散了。

  李益虽说是早出晚归,其实也没什么地方好去,不过是到郊外去发一天的呆。

  却没想到,回来时便见自家门外已经围满了人,而位于正中的,正是一辆自己十分熟悉的马车。

  到这个时候,就算再想躲避,也无法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门,而后果然被从马车上下来的霍小玉叫住。

  经过一下午的发酵,跟来看热闹的人已经很是不少,其中一大部分只是听过这故事,尚未曾见过两位当事人。此刻先见了李益,果然是个俊俏才子,又见霍小玉扶着丫头从马车上下来,身姿袅袅,原本冶艳的面容上却透着憔悴,看上去楚楚可怜。

  一个泫然欲泣,一个匆忙走避,众人心下便已有了计较。

  “十郎好狠的心!我不知请托了多少人,多番求告,但求一见,十郎却铁石心肠,不肯垂顾,我也只得亲自来了。”霍小玉一开口就占据了大义,却又将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上。

  然后再申明自己的立场,“十郎尽管放心,我此来,并不是为逼迫于你。我近来听高人讲缘法,已知你我今生缘分尽了。当年十郎为我写‘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如今,该是我‘从此无心’的时候了。只是我素来喜爱此诗,以君之薄幸,亦不堪配此诗。今日前来,正是为了从十郎身上取一颗诗心。”

  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霍小玉说完,朝李益一抬手,袖中便射出一道明光,照得

  李益睁不开眼睛。这光芒一放而收,在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消失了。

  而后霍小玉朝李益遥遥一拜,转身便走。

  只是走到马车前,弱柳一般的身姿轻轻一晃,几乎站立不稳。袁宵连忙从车上跳下来,帮忙将她扶上马车。

  李益怔怔站在门前,见霍小玉当真就这样走了,还有些回不过神来。至于周围的人,还在为之前那惊鸿一闪的光效震惊,一时连两人的感情纠葛都顾不上了。

  据说这位霍王女家中供奉了一位有道高人,莫非不是胡说八道?

  对此,袁宵只想说,手电筒真好用。

  之前杨玉环就用它吓唬过李隆基,霍小玉也正是由此生出灵感,偷偷准备了这东西,现在看来,效果相当不错。

  比如现在就有人在震惊过后,忍不住琢磨起霍小玉的话,她说要从李益身上取一颗诗心,该不会他以后真的写不出诗来了吧?不过霍小玉说李益配不上“从此无心爱良夜”一句,众人却都是赞成的。

  负心薄幸之人,又岂能发此深情之语?他过去或许深情,如今辜负了霍小玉,便也配不上这好诗了。

  霍小玉并不担心自己的这番话被拆穿,因为按照历史记载来看,的确在霍小玉死后,李益虽然一直在写诗,但的确没有再写出过流传后世的好诗了。

  如今加上了霍小玉的心理暗示,会写得更糟糕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