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过来的时候,骆华正坐在屋檐下剥着玉米苞子,他打算趁现在日头好把玉米赶紧晒干收起来。李实、秦峥、甚至连方浩泽都在帮忙——方浩泽纯粹是吃了玉米过来凑热闹的。

  院子里被玉米苞子堆得满满当当的。

  李建中越过一堆堆的玉米山,走到低着头干活的骆华身边。

  “小花啊。”

  骆华诧异抬头:“李叔怎么过来了?”他放下手里的玉米,“可是有事?咱进屋说去。”

  “是有些事,不过,”李建中望望左右,见大家都在忙着撕玉米皮,也不好耽搁人家,“别客气了,就在这儿说吧。”

  旁边的李实早就看到他进来,一听他说有事,立马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言不发地盯着他。

  李建中觑了眼明显不欢迎他的李实,略有些尴尬:“那个,我就是想来问问这这玉、玉米的事儿。”

  骆华跟着他看向李实,顿时接收到赤裸裸的警告瞪视。

  他瞬间反应过来,没好气地回瞪他一眼,让他赶紧去给李建中倒杯水。

  李实不满地哼了一声——他还记得李建中这家伙怂恿他家小花解契呢,怎么敢走开?——踢了踢秦峥,让他去倒茶。

  “干嘛呢?”秦峥无端被踹了一脚,怒瞪他。

  骆华:……

  李建中:……

  骆华懒得管这俩人耍宝,抬起屁股就打算起来自己去倒水。

  “别忙活了,咱不讲究那一套。”李建中干脆在骆华身边一屁股坐下,“来,你来跟我说说这个要怎么弄,我也给你们帮帮忙。”

  骆华想了想,自己家现在也确实是忙,还是别整那些虚的了,抓紧时间干活才是正经。想到这里,他也就不跟李建中客气,重新坐了回去,给他讲了几句怎么整这玉米棒子。

  李实不知道想到什么,抓起筐子忙不迭跟着坐到骆华另一边。

  骆华瞪了他一眼。他这是要干嘛?难道不知道李建中是要来干嘛的吗?

  李实眨眨眼装无辜。

  李建中:……小子,我这回真不是来劝你们解契的。

  知晓内情的秦峥翻了个白眼。不知道想到哪儿去的方浩泽也掩嘴偷笑。

  李建中忍笑咳了咳:“放心,今儿我不提别的话头,就是问问玉米的事儿。”他再次重申。

  李实理都不理他,低头继续剥玉米。

  李建中尴尬地摸摸脑袋。

  骆华忙朝李建中道歉:“李叔别管他,咱说自己的。”他装作一脸好奇,“李叔是想问玉米的什么事儿?”快问快问,他都准备好了!

  为了这一刻,他可是连着跟李实商量了两个晚上,还被李实这厮评价为妇人之仁!

  哼!见鬼的妇人之仁!

  “咳咳。”李建中顺着台阶下,学着他们把玉米苞子皮一层层揭开拽到一头,问骆华,“就这样?这是要干嘛?”

  骆华扫了一眼他手上的玉米棒,点点头:“对,把外皮剥了倒吊起来晒。”

  李建中不解:“晒干?不是就这样煮了吃吗?上午我吃过你送来的玉米,香糯,还填肚子,就是吃着费劲,得一点点咬下来嚼,一根玉米棒子得吃上老半天。”

  骆华笑着摇摇头:“这么煮着吃就是吃个新鲜。我打算把这些玉米晒干了存起来。晒干了能存久一点。不过,到时可就不能这么吃了。”

  “那晒干了怎么吃?能存多久?”李建中追问道。

  “存放在干燥通风的房里,一年半载不是问题。至于怎么吃,”骆华想了想,“还挺多的。磨成粉,混面粉和面或煎或蒸都行;直接煮玉米面糊糊也行,加大米豆子熬粥也行,反正都能填肚子。”

  那不就相当于多添了道主食?李建中顿时眼见地激动起来:“这、这玉米真能当面粉这么吃?”

  骆华摇头:“除了略有些甜口,这玉米面不如面粉口感好,要是磨得不够细,还会有些刮嗓子。”

  “没事没事。”李建中摆手,“能吃饱就行,谁还在乎那些个小问题。”

  “这个倒是没问题。”再说,他看中的可不是玉米的饱腹功能。

  李建中缓了缓,期待地看着他:“这玉米真的亩产足有十石?”如果真有十石,那他们鹤溪村何愁不会富起来?!

  一石约莫是现代的一百二十斤。骆华在心里换算了一番,然后直接摇头:“李叔,我不瞒你,这十石里带着水分呢。”

  “怎么说?”

  骆华举起一个刚剥下的玉米棒子:“您不是吃过了吗?你看,这玉米粒就只有表面一层,里头的芯子是不能吃。却如你所见,我家的玉米地一亩大概产十石,不过,这十石是带着玉米芯子一起算的。虽然我家这院子里堆满了玉米,看着多,真算下来,也没几个。”

  李建中略微冷静下来:“这芯子重量大概占几成?”

  “至少六到七成。”

  李建中顿时皱眉:“真正能吃的占了不到一半?”这产量,还不如继续种水稻呢。

  骆华严肃起来:“李叔,咱鹤溪村的田地情况你也清楚。高州府里很多县城能种两季稻,所以他们日子过得好。可咱村子靠着山,水田不多旱田多,大伙儿基本都只能种一茬。就算勉强再种一茬,秋冬季雨水少,靠提水浇灌的话,那产量还不如不种。一年到头的粮食,再交上四成的田税,留下的也就仅够一家子糊口。”

  这几年父亲糊涂,村里粮税这些事,基本都是李建中过手,他自然知道这情况。既然说起这个,他也不隐瞒:“确实如此。”

  所以他们村子穷,真不是外人所说的是因为懒汉多。

  骆华见他早就看出村子情况,而今天他的到来,也恰恰是证明了他之前说的想为村子做点事的话不假。

  是真心想为村子办实事的就好。

  骆华松了口气,继续道:“玉米耐旱,只要育苗期浇透了水,后期注意别给虫害了,基本上都不需要怎么打理。这适合咱们村子旱田多的状况。对吧?”

  李建中点点头。就算耐旱,为了那点子产量放弃种植水稻也不值当吧?他疑惑地看着骆华。

  骆华接着往下说:“这水稻最是吃肥。咱村里的水田常年种水稻,肥力已经在下降,大伙的田产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这个道理。而玉米肥田,咱们可以每年收了水稻之后,接茬抢种一季玉米。补种一茬玉米,还能让田里不至于荒上一个秋冬。当然,间或种一茬土豆或者地瓜,也是能肥田,这个并不拘。”

  “收粮都七月底了,还能种?”李建中诧异,“你们家的这个 ,我记着是实小子四月份下种的吧?如今也是六月收粮。七月还能接茬种?”如果是,那倒可以考虑考虑。

  骆华肯定:“能。咱这边的气候,七八月份还能抢种一茬,等到十月底就收成了。”

  李建中听得连连点头:“若真是能种连着种,咱村子里应当还是有人乐意种的。”他估算了下,“不过这玉米产量不如土豆,估摸着种的人不会——”

  骆华摆摆手打断他:“李叔,这玉米除了能当粮食,还有别的用途。”

  “什么用途能比得上吃重要?”李建中不以为然。

  骆华好笑摇头,继而一一给他细细道来:“这玉米芯子,田里还没砍下来的秸秆,全都有大用。剁碎了可以喂猪;晒干了可以当柴火烧。”

  “小意思,这些个,稻秸秆也能做。”李建中摆手。

  骆华深吸了口气:“除此之外,这些还能——制糖。”

  “制糖?!”这可是好东西!李建中怀疑地举起手上不起眼的玉米苞子,左看右看,联想到上午吃剩下的那根光杆棍子,愣是没看出哪儿跟糖有关,“怎么可能?”

  骆华轻笑:“真的,我骗您又不会得什么好处。”

  李建中望望秦峥俩人,压低声音:“那你制出来的糖,”他咽了口口水,“能吃吗?咱可不能害人。”

  “自然能,否则我也没必要说出来了吧?”

  李建中迟疑:“你……”他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再抬头就转为轻松神色,“看来你们家这是要富起来了。这玉米确实不错,你们如今收了这么多,可愿意卖一些给乡亲们当种子,让他们赶在水稻收起来后种下去?”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若是,能教教乡亲们怎么打理更好了。”

  却丝毫不提制糖的事情。

  骆华李实对望一眼。

  李实这回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些,他朝骆华点点头。

  骆华舒了口气。

  他坐直身体,严肃着脸看向李建中:“李叔,我跟石头哥商量过了,这玉米种子我可以卖,我还会把制糖方子交给村里,让大家都学一学——”

  李建中倒抽了口冷气,他不敢置信道:“你们要把制糖方子交出来?”

  制糖啊!

  糖多贵啊!

  他们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买上一点给家里人甜甜口,平时压根尝不到的。

  这要是知道了制糖方子,材料又只是自家庄稼,还不损耗一丁点的粮食。

  就算不能卖钱,平日里能多吃点糖,于大家而言也是天大的好处啊!

  李实骆华他俩竟然说要交出来?

  不等李实骆华回答,他转念一想,想到别的可能,迟疑道:“可是要大家做啥?或者我们凑钱买下这方子?”

  骆华摇头:“什么也不需要。”

  李建中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开口:“你、你们的意思是,要、要把制糖方子免费送给大伙?”

  骆华点点头。

  李建中瞠目结舌,他甚至有些哆嗦:“为、为什么?”

  骆华挠头。这可怎么说?

  他当然是有理由的。

  虽然他们家现在还穷,可他们手里有玉米,将来有花生。加上有沣叔这一条线,他早就规划好了接下来他要干什么。

  可村子大部分人家还是穷的响叮当。包括骆家几家亲近的人。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这村子的人近些年本就被李老村长那批老顽固带得风气有些歪,倘若再贫富不均……保不齐就要出点什么事。就算没事,日常做些小动作也是烦人。

  既然他有法子,何不贡献出来,让大家也能过上好日子?

  到时是全村都制糖,还是几家人制糖、其余人等把秸秆等卖出去帮补一点家里,他们是不管的——只要大伙儿的生活都能好起来就行。

  如此,总能让几户人家富起来,他们几家也就不打眼了。

  加上这糖方子是他们给出去的,村里人多少还是会感念他们的恩情的,到时估计能省掉很多麻烦,平时有什么事儿也能说上话。

  李实说他这是妇人之仁、是胆小怕事。

  又如何?

  这是一个新兴的王朝。没有横征暴敛,没有滥官酷吏,他们还有很多年的和平日子过。

  他一名农学专业的人,多年从事农事、粮食瓜果的研究,他对土地、对粮食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让粮食产出获得最大化利用,是他的责任。

  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上辈子几十年不是黄粱一梦。他学过的知识、获得的能力,并不会因为换了个地方就无用武之地。

  或许要问,为什么不跟米线方子似的,把这些方法单送给骆长安他们呢?教给交好的几家人也不错,反正都赚钱不是吗?到时几家富起来他们家也不打眼啊。

  骆华不这么想。

  升米恩斗米仇,他不可能无休止地帮助他们。

  钱是赚不完的,日子也必定会越过越好,他不能养大他们的心。

  与李实商量的时候,他说得遮遮掩掩,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也不知道李实脑补了啥,虽然嘴上嫌弃他,最后却也没反对。

  所以才有了早上骆华煮玉米,特地让人送去李建中家的举动。

  为的,就是钓上李建中这尾大鱼。

  不过,前面他们甩出各种诱惑的时候,若是李建中当场咬勾,提出想要方子,他们还会再换一种方式。如今,印证了这李建中品性不错,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再三确认了骆华李实的态度和方子的可行性,李建中激动地搓着手回去了——他得好好准备准备,他们村子得大干一场了!

  然后,壮志酬筹的李建中直接被泼了一脸的冷水。

  听说新上任的村长让大家去李实家买玉米种子,大伙儿都迟疑不决,观望不前。

  大伙儿可都听说了,亩产十石的玉米,只有表面一层能吃呢,扣掉那个粗粗的芯子,还不如水稻多。秋冬季补种的土豆,基本上都是存粮,要都是这产量,怎么够啊?就算秸秆能制糖,影儿都没的事情,空口白牙的,谁也不敢轻易相信。

  可把李建中气得够呛。倘若不是对他们有信心,他敢说吗?

  就算没见着糖方子,一成不变地种下去难道能改变生活吗?他们都穷了多少年了?不试试怎么知道?

  看看人骆家在卖的那个米线,那就是骆华倒腾出来的东西。骆家都已经问他宅地的事情了,眼瞅着,这才多长时间,他们家都能盖新房子了。

  依他猜测,这糖方子什么的,八九不离十是李实给带回来的。否则他当初怎么会带着玉米回来种呢?

  李建中这边在着急上火,那厢骆华正在招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