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进了内院的女眷便是文姝晴与赵大奶奶两个,文姝晴看看蕙心又看看难得盛妆的嫂嫂、侄媳,心里既是无奈又有几分熨帖。

  总是见娘家一派和睦,她心中才满足,再有,赵大奶奶的为人她是知道的,品性倒是不差,只是傲气了些,本来名门贵女嘛,傲气些也没什么,左右大伯与老大敬着她,大奶奶在她面前自然尊敬。

  可如今,侄女要嫁给老二了,文家门第又远不及赵家与大奶奶娘家,她心中不免便有些担忧了。

  只恐赵大奶奶看低了澜心,如今赵家大房长辈俱在,自然没有分家,妯娌两个往后相处的时间多着,若是赵大奶奶打心底里看低了澜心,日后恐怕不免有些矛盾。

  而赵大奶奶呢,来之前因为文家不过商贾门户,心中不免有几分轻视,毕竟时人重仕轻商农,而她娘家位列公侯,自诩系出名门、幼承教养,而金陵非京师皇城之地,要论女子教养自然不如京中。

  虽家中已有一个文氏出身又备受敬重的叔母在,她心里还是揣着对商贾门户与金陵闺眷的不屑的。

  再兼赵家兄弟并未一母所生,其中许多事更比寻常人家兄弟妯娌复杂,她不止轻视,也会庆幸未来弟媳出身不高、又非京城人士。

  不想这会来到了,虽不见那位正主弟媳,见到的文家其他几位姑娘却均是气度谈吐格外不凡,但便是年纪最小的姑娘,言行举止也都格外有礼,心中不由便郑重了起来。

  她夫君如今在吏部任职,她身上已有四品诰命,在京中虽也不算什么,可二人年纪还轻,如此成就已算不凡,赵家又有她公公顶立门楣,往往出门交际,人家自然敬她是赵家长媳。

  本想着来到金陵这知府也不过四品衔的地方,她的诰命足够她傲气了,却不想一进门先碰上青山书院云先生之妻、姑苏云家的掌家大妇,转眼又是文家身为秦王正妃的大姑娘,后者是品衔上不如,前者倒是没有诰命品衔,可她若在这以诰命身份受了云家夫人的礼,恐怕回了京她丈夫就要被御史言官参个透了。

  姑苏云家,青山书院,那可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地方,云山长当世大儒,他的妻子也理应受到尊敬。

  还有身为秦王妃的文家长女……

  当代秦王袭的是亲王爵,这位就是正儿八经领受了金册、被记在玉牒上的亲王妃。

  本朝亲王妃位比太子妃、皇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便是秦王只是一闲散藩王并无实权,她也是得向王妃行大礼的。

  幸而文家长女看起来性子还算温煦,并未受全她的礼便伸手搀扶她起身,拉着她说话时言语间也无甚傲气,不然她心里还真会不大好受。

  蕙心是打算替澜心摆出阵仗来撑腰,却不是打算替澜心先把嫂子妯娌得罪了,故而言谈态度还是十分温和亲切,不多时便与赵大奶奶熟络了。

  锦心本是不耐烦这样的场合的,今天却驻足来盯着赵大奶奶看了一会,动作倒是隐蔽不显,却叫赵大奶奶后脊骨无端生出几分凉意。

  婄云在她耳边低声道:“如今文家与昔年处境决然不同,二姑娘嫁到京中,处境定也与前世不同。”

  锦心淡淡道:“但愿这位赵大奶奶是个知情识趣的。”

  这些个自诩勋贵名门出身的千金闺秀都是后宅阴私堆里泡大的,若她有意与澜心为难,澜心便是招架得住,也免不了吃些暗亏。

  这种事情,今生最好不要再发生一次,那样大家就还能平安无事地做个亲家好生往来。

第九十六回 她要将这世间一切好东西,……

  前世澜心嫁到赵家的时候正是方家如日中天的时候, 文家的情形便不大好,赵老爷虽然还是为儿子取中了澜心,但并非没有不愉之处, 是赵斐坚持要娶,又有文姝晴与多年故交的面子上, 赵老爷才同意了这桩婚事。

  当时蕙心是顶着脏污名声不明不白进的秦王府, 可以说当时赵老爷给赵斐娶澜心便称得上是力排众议、重情重义了。

  后来皇帝驾崩, 越王辅佐幼帝登基, 太后与越王两尊摄政,赵老爷是先帝一手提拔的重臣,不愿投诚于二人,户部又是朝中至关重要之处,二人招揽不成便开始排挤打压, 逼得赵老爷自行辞官了。

  彼时他也未至天命之年, 未两年便郁郁而终。

  他过世之后, 赵斐与澜心在赵家的处境便有些艰难, 马氏顶看不过两位前任留下的子嗣,但长子已入朝为官她奈何不得, 赵斐与老大相比就像个软柿子了,她因算计赵斐吃过亏,赵老爷在世时还要强行忍耐, 赵老爷一过世, 她行事便肆无忌惮起来。

  其中又有一个忌惮赵斐才能、看不惯澜心出身的赵大奶奶搅和,虽然她自恃高贵没明目张胆地给澜心使什么绊子,但只明面上的脸子难堪就不少。

  她是澜心的长嫂,又身为掌家妇,要训导澜心在外人看来也是名正言顺的, 何况彼时文氏女声名狼藉,她便更占理了。

  再有一个占着婆婆名位看她们夫妻碍眼的马氏、一个看不惯澜心的太婆婆,那些年什么难听的话澜心没听到过?澜心半声不能反驳,为了家里悉皆低头受着。

  她在闺中时多明艳骄傲的人,眼睛里一粒沙子都揉不得的,嫁了人没几年,竟练出了一身低声顺气与左耳进右耳出、将难听言语闻若无物的本事。

  这其中,这位赵大奶奶也是有功劳的。

  若说澜心在赵家的艰难,有是因为马氏,剩下四分也能分出一分给她。

  另外三分自然是赵家老太太的,不得不说,那老太太虽然从议婚时便是病歪歪的模样,可竟十分坚强地挺了许多年,直到大宁建国,赵斐作为开国功臣殿前受封时,还幻想着再做回当年赵老爷在世时的老封君。

  可惜赵斐对她们当年为难澜心记恨在心,不肯叫她们沾一星半点的光,锦心又有心替澜心出气,降旨申饬过马氏“为母不慈”,赵老太太只觉屠刀悬颈,生怕下一刻锦心的懿旨就是冲着她去的了,终日惶惶不安,没多久便一命呜呼,去了。

  而那之后,赵家大爷与赵大奶奶的日子也不算太好过,主要是赵大奶奶自己心中不安,她娘家又在改朝换代的清洗中被夺爵贬为庶民,赵家大爷虽于新朝中供职,却不是什么紧要职位,她心里那口傲气不知不觉间便散了。

  后来整个赵家依仗于赵斐,她夫君官位不及赵斐远矣,她在澜心这个她从前万分看不上的弟媳跟前,竟也有了几分堆笑讨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