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给古人直播现代后我封神了>第21章 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

  裴今在几个设立州牧的州里围观了几天, 主要领导班子都不堪招揽,全是些欺压百姓以自肥的人物,底下郡县那么多一时半刻之间也没办法筛选, 毕竟白天还要顾着学业呢。

  要全靠扫描的话她的信仰值又不够用,只好暂时搁置在这些州里安插人手的想法, 转而动起农人的脑筋。

  要让被压榨的人民懂得反抗, 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

  裴今计划在等待新作物消息的时间里利用直播给盛朝全民开民智,不过在世家的眼皮底下, 这事不能做的太张扬。

  现在她能掌控的力量说大不大,想支援到那些偏远州郡是鞭长莫及,所以要防着那些世家贵族们找人报复。

  她想到的是先教点基础的语数科学,不牵扯他们科举制度需要的诗书文字, 只教一些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知识。

  比如拼音和阿拉伯数字。

  盛朝并未与外族建交,这些在有学识人看来大概就是一些蛮夷文字不屑学习, 就算有人看出它们的价值,也不会为这不能参与科举的知识大动干戈。

  早上给他们放点现代农民的快乐生活, 见识农业发展后的便利和人民的餐桌, 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

  再来点义务教育宣传片,让他们看到无数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上学的景象,告诉他们孩子上学念书也可以由国家负担大部分,不用花多少钱。

  中午就把一些农耕养殖方面的知识教给他们, 让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务农时的变化,和她的善意。

  下午就放点幼教影碟,拼音数字乘法表, 加减乘除都安排上,等她能照顾到的范围增加了就给他们教简体字,反正都从零学起, 这不比那些繁体字好写多了?

  还有交流,其实盛朝人用的都是古语,有点像拗口的方言,每个地方的人说得还不一样,当初裴今也是努力了一段时期才能跟皇城那边的人正常交流。

  直播以后系统自带翻译,每块光幕都会自动匹配当地的方言,等她洗脑式教育给他们拼音教会了,她要让全盛朝都跟她说普通话!

  至于晚上百姓结束工作开始休息,就夹带私货上点法律讲堂之类的,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

  嗯……裴今眯起眼,剪了几段电视剧里农民起义成功的片段加进去。

  别说到了晚上这光幕还能给盛朝百姓起个路灯的功能呢。

  她想到这笑了起来,按前面的想法给系统下载视频文件开始排片单。

  -

  在盛朝一些富硕的州郡人眼里,光幕每天就是播放裴今学习考试的日常,开始还会为那些新奇玩意激动,但看得见摸不着,久而久之也就淡然处之了。

  而在一些穷困偏远的州郡,人们发现光幕直播的内容变了,从那天看过天界农人以后,就开始经常播放农人生活,还会教给他们一些知识。

  农耕养殖方面的还好说,大家都知道裴今是为自己好,学得十分认真,那些鬼画符一样的蝌蚪文,他们就不太理解了。

  裴今特别说明几次这个数字和加减乘除学会的好处,做买卖的时候不会因为不会算账被骗,学得好了还能去做账房先生,至于拼音,她允诺学会以后就会开始教他们认字。

  这样做还是在民间带起一股学习热潮的,没钱送孩子读书的,都会把孩子推出来看着光幕学习。

  谁不知道读书好,可饭都吃不起活着都困难的年代,能供起孩子读书的人家根本就不会出在他们这些佃农里。

  大人们就算感觉自己学不会无心去看,每天不间断的轮番轰炸之下,不知不觉也记下许多。

  几位教书育人的夫子看着这幕,心下各有感慨。

  “学这些东西有何用,还是要习四书五经才可改换门庭。”

  齐夫子并不认同,出声询问:“陈夫子平日里收取束脩几何?可知购买书籍所需多少,学生们使用的笔墨纸砚又要花去多少。”

  陈夫子嘴唇嚅动两下,终是长叹一声。

  “免束脩向贫苦人家教学,能心怀民生行此等善举,神女真乃大善也。”

  -

  姜舒媛家中来了一位贵客,是她们苏城的首富钱万贯,据说跟郡守那都是说得上话的。

  这钱老爷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姜父就让她去招待钱少爷,姜父这点小心思她怎么会看不出来,名义上带钱少爷出去逛逛,实际上一路都心不在焉。

  “百货商行?什么铺子敢有这么大的口气。”

  姜舒媛听到钱少爷的话抬头看去,发现是一家还未正式开业的新铺子,顿时就来了兴致走进店里。

  “你们这都卖些什么?”

  “我们这有白砂糖、蒸馏酒、肥皂、香皂。”

  钱少爷嗤笑一声:“就这么三两样货也好意思叫自己‘百货商行’,我看你们趁早把这招牌拆了吧,平地惹人笑话。”

  姜舒媛已经好奇地走向柜台上放着的几样新奇物件,凭借自己的理解把名字跟实物对上号。

  这雪白的细砂糖样子是有些奇特,不知跟饴糖有什么区别,装在坛子里的蒸馏酒酒味较平日在爹宴客时开的酒要浓厚许多,未开封又隔这么远都能闻到。

  至于这两种皂,她好像听爹的一个走商朋友提起过,在一些地方有人会用皂荚做清洁沐浴之用,叫这个名字,估计跟皂荚有关。

  钱少爷还在门口吹嘘自己父亲的产业,伙计不耐地拿起扫帚扫了扫门边,就听到姜舒媛说想各买一点试试,立刻堆上笑脸去取货,嘴上给她报了个价钱。

  钱少爷一听这些没听过的玩意卖的还不便宜,开口阻拦:“姜小姐不要上当了,这种铺子就是名头打得响,都是骗人的。”

  姜舒媛充耳不闻:“这东大街也逛得差不多了,钱少爷先行回去吧,我这边还有事,就不招待了。”

  气走钱少爷后,她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观摩手上的货物,浅尝一小口,这白砂糖和蒸馏酒的味道比现在常见的糖和酒味道都醇厚霸道上不少,一尝便知其中蕴藏的巨大利益。

  “东西是好的,只是经营方向错了。”

  伙计以为她跟前头那位少爷一样又要把店里批评一通,拉下脸就要赶客:“本以为你是个识货的,原来也是来找碴的,走走走。”

  一位装扮简洁却用料不菲的贵妇人从里间出来,给身旁的掌柜使了个眼色,掌柜快步上前把伙计教训了一通,向姜舒媛赔不是。

  李杏娘帮裴今赚钱经过了全家人一致同意,李家一跃成了宁州新贵,想要贿赂笼络她家的人络绎不绝。

  资金充足,现在人力又便宜,她直接让人加班加点试验配方,还请了好几个大夫和香料大家参谋,直接把香皂都做了出来。

  她把听裴今随口提起将来可以开古代第一间百货商行的事记了下来,给铺子起了这个名,可这新东西刚出来,大家都未曾听过见过,销量并不好。

  今天是她巡访各地新铺刚到苏城,此时听到姜舒媛一言一行并不像是无的放矢,出声询问:“依姑娘方才所言,这铺子经营方向是哪里出了错呢?”

  “首先是定价,这几样货价格都算不上是便宜,对普通人家来说太过肉疼,对贵族而言又有些轻贱,弄得不上不下,两边都不愿意花这个钱去尝试。”

  李杏娘见姜舒媛所言有理,命人沏壶茶上来,请她坐下慢慢商谈。

  “再有就是名字,正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东西好也要先吸引人,让人对它产生兴趣。”

  “就比方说这香皂,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与皂荚有关,你说若是起名叫含香膏是不是一听就让人产生兴趣?其他也是一样。”

  李杏娘抿了口茶细品其中深意,“那若把这些货都交到你手上,你会怎么售卖?”

  “没有根基的话,我会选择把这些货都先遮掩起来,然后找人放出小道消息,先造势。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普通人家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正经事传不出多远,奇闻异事都是不胫而走。”

  “你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样东西好,他们会觉得你在自卖自夸,翻不起多少浪花不说还费钱费事。”

  “但若是有人遮遮掩掩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这消息就会越传越广,你越是遮掩他们越觉得是你藏了什么好东西,到时你不用自己出面,自然有人帮你夸。”

  说完姜舒媛打量了一下李杏娘的装扮,“不过若是您这样有身份的人,事情就简单多了,上行下效,只要一样东西在高门大户中流行起来,下面的人为了装点门面也会争相效仿。”

  李杏娘听她说了一系列商业经,发现这个小姑娘年纪不大想法不少,让人给她多打包一份各货品做出主意的谢礼,在她走后又派人去查她的身份背景。

  掌柜有些不看好这事:“东家,这姑娘说话太空了,她一个姑娘家,当然我不是说女子不好,只是觉得她平日所学,也接触不到经商学问,怎么会做生意呢?”

  “这做生意呢,没有学了一定会不学就一定不会的,也许人家就是有天分呢,我倒是觉得她所言有几分道理。”

  李杏娘从小受的教育中管家和夫人交际都是重中之重,之前嫁给吕家也算是宁州贵妇圈有声望的人物,被打开思路以后,立刻开始着手在贵妇圈中推广几样东西。

  -

  “呀,是霜糖糕!”

  小宝刚从私塾下学回来,就看到家里做了一盘霜糖糕,这是用最近最知名的百货商行里卖的霜糖做的糕点,他带上一块去私塾里就能当孩子王。

  小宝娘一把拍掉小宝准备偷吃的手,“先洗手再吃饭,不然要生病的,光幕上天天在放,你又忘记了?”

  小宝撅着一张嘴去洗了手,回来趁娘亲不注意就掐了一小块霜糖糕塞到嘴里。

  真甜!太好吃了!

  小宝那个当郡守的爹此时也躲在书房里,抱着百货商行售卖的白云露直呼:“好酒,够劲!”工,重号,桃花小记,带你去看书。

  近来宁州贵族圈中掀起一股攀比风潮,谁家宴客没有霜糖和白云露,谁家没有两块定制香味的含香膏,那说出去就是落面子。

  除了含香膏,其他东西价格都不算天价,特别是霜糖,不用熬煮,一指甲盖就能让水里出甜味,有些余钱的小富人家也能买上一点尝尝鲜,感受一下贵族人的生活。

  裴今给每样东西都配有说明书,白砂糖还特地给了好几份甜品食谱,加上李杏娘用本身的社交才能引那些夫人们帮着带货,很快这些东西就打开销路,日进斗金。

  在偏离主城的村子里,李家作坊把人都叫到村头去开会。

  “管事把我们叫出来是要干什么?”

  “听说是咱们做的那些东西卖的好,要给咱们发赏!”

  “那可太好了,不知道赏些什么,要是赏粮回家孩子们也能吃个饱饭了。”

  工人们听到这些消息,个个喜气洋洋。

  本来他们今年收成不好,又逢新刺史上任,各郡县都要涨赋税好给新刺史送礼,眼看着就要活不下去了。

  谁知道这新刺史不仅不让下面人多收钱,还开办了好几个作坊大肆招工人。

  而且这工人还招收女子和老汉,也不需要有什么手艺在身,他们那话怎么说来着?包教包会包分配。

  那些体力不够干农活,在家只能帮着攒肥沤肥的老人和女人有了收入,就能给家里续上一口生机。

  在李家作坊帮工,不仅有工钱拿,还包一日两餐,粟饭、炊饼、汤饼用的粮食那是足足的,吃下去整个人都有劲,还有味道特别好的酱豉配菜吃。

  主家也不拘着把定额里吃不完的粮食往家里带,只要不会饿着肚子影响工作效率就行,当然他们也舍不得因为省那么两口吃食影响干活被赶出去。

  作坊刚支起来时,那些为了省下东西往家里带最后被赶出作坊的人后来过得怎么样历历在目,他们一般每顿饭吃个八分饱,剩小半个炊饼两口酱菜带回去,能给全家省下不少口粮。

  这日子过的,有盼头!

  没多久管事就出来说作坊近来效益好,人人都得了十文到二十文不等的赏钱,按劳发赏,那些主要技术研究的匠人们得到的更多。

  十文钱可以买一小袋粟米,几个作坊人数众多,能这样发赏,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相当大方的主家。

  领完钱,就听到管事又说还要再招一大批工人,让有亲戚朋友的回去可以通知一声过来试工,众人解散以后就互相交谈起来。

  “听管事说好像是要起窑厂,烧琉璃和那个什么……红砖,对,红砖。”

  “红砖是什么?我只听说过青砖,那都是贵族老爷才能用得起的东西,这红砖也能卖不少钱吧。”

  “不,我听说是要做便宜的砖,让老百姓也能用得起。”

  “真的假的,哪有人不想着赚钱啊?咱老百姓能有几个钱。”

  “我听说,主家跟光幕上那神女有些关系,这些作坊都是神女让主家开了救济我们的,我跟你说了你可别外传。”

  那人听了连连点头表示知道,转头就找另一个人把这事悄悄传了下去。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作坊里的人几乎都知道了他们的工作和待遇是神女授意的,也知道这事不能让那些地主们听去。

  李杏娘听到手下报告她亲手推动的这成果,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