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小结(驳论)

  ·您方说,“灌输”这个词有问题,可关于列宁“灌输论”的精神实质问题,有“方法说”、“原则说”和“原则-方法说”。

  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认为“灌输”既是原则,又是方法。

  对“灌输”可以做两种解读,可以理解为教育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开展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您方说,孩子怀揣着这种理念努力过后却没有做到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如自我怀疑,那么他是不是做了以后才开始自我怀疑的,但是如果您方不灌输这种理念的话,他是不是连做都没有做,就会有更多顾虑,可能做都不敢做,这何尝不是自我怀疑呢?

  孩子还小,勇气很重要,如果他在“努力”之前就已经明白自己“不是什么都可以”,不是只会有更多的顾虑吗?

  难道您方认为孩子从小就失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失去“天下事无不可为者”的意气是应该的吗?

  我方不敢苟同。

  何况我又不是次次不成功,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不成功的某件事,而不看我做成功的那么多事呢?

  越成功,越自信,偶尔的无法掌控的失败也不会击垮孩子。

  越成功,越自信,偶尔的无法掌控的失败也不会击垮孩子。

  ·您方说,很多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也作用甚微,真正听教,切实努力的人不多?

  那么既然连他人最容易塑造你性格的年龄段,您都对这些耳濡目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么您方又如何保证在该被引导的时候没有这些积极引导,心理受限的情况下,能自主意识到应该努力呢?

  ·您方说,应该灌输“只要足够努力,不管做得到做不到,爸妈都爱你。”,首先看不到结果,子非孩子焉知孩子努没努力,能断言孩子是真努力还是假努力吗?

  此外,如果您给孩子灌输的观念不是“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到。”,而是我前所说,就相当于说“只要足够努力,你可能做到也可能做不到”,那么这是一句废话,就像说只要你扔硬币,你可能扔到正面也可能扔到反面。那我为什么要费劲扔这个硬币呢?

  别人不扔这个硬币,硬币老老实实摆在那,它也是非正即反的,换言之,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呢?

  难道您方认为让孩子从小就对“努力”本身产生怀疑这件事本身利好吗?我方不敢苟同。

  ·您方说,我方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难道努力的过程不是过程吗?

  我注重结果我就不能享受过程了?

  (你那么注重结果,但是你努力了很久,却没有成功)

  已经有勇敢的人格了,我不能走出质疑吗?

  我又不是次次不成功,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不成功的某件事,而不看我做成功的那么多事呢?

  ·您方说,对孩子苛刻严格容易让孩子压力过大影响心理健康,实际上,我方只是摆出一种积极心理暗示,并没有让孩子必须做到(被驳前后相悖),我方并没有否认“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不过在孩子累了乏了疲惫了的时候,在孩子感觉足够努力虽然可以做到但成本太高的时候,他也可以选择放弃,选择做不到。但尝试的勇气,不能扼杀在尝试之前。

  ·您方说,“唯努力论”不可取(只有),第一,我方需要强调,“只要足够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要 是 就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那么按照数理逻辑,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做到,但是可以做到不一定需要努力,然而足够努力可以做到是必然,其他的条件也有,但那是只是可能。

  第二,既然否定“唯努力论”,那么请您方论述,除了努力,有什么其他的因素是不存在努力之中的?

  您方可能会说,“选择”“时机”都可以是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努力“选择”道路,我们可以努力抓住“时机”,难道“选择”和“时机”不需要努力,是随便躺着招招手就可以把握的吗?

  第三,辩题侧重于讨论应该不应该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而不是这个思想本身正确与否,您方说“唯努力论”侧重于这个观念的对错,这本身就是一种偏离辩题。

  后续执意再说,于答辩无意,不予反驳。

  ·您方说,此观念错误,不是只要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既然错误为什么还要给孩子灌输?

  首先,《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那么反过来,“不取其上,不得其中,”以此类推,不努力一定做不到所以还是应该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

  其次,我方观点不是“努力”,而是“足够努力”,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承认并非“只要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但我们没有否认“只要足够努力就什么都可以做到”,毕竟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是真命题。

  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足够努力这个足够需要花费的

  代价太大了,我们累了,我们可以放弃,但我们只要足够努力,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对方没有论证)

  而且实际上,您方并没有例证什么事情是努力了不可以做到的,所以不能直说我方观点错误。

  最后,再次提醒,讨论思想本身正确与否已经偏离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