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08章 IF线 假装首饰的武器

  “呜~~”大楼顶端一阵狂风吹过, 刘嘉头上的帽子随风而去,飘飘摇摇从几百米的楼顶往下掉,中途又被风吹了几吹, 转进了小巷,然后便不知所踪。

  徒留一脸懵逼的刘嘉。

  大意了!

  刚才明明没有这么大的风。

  谁能想到钟形帽居然也会飞走!

  得知老板帽子飞走的公司设计师,十分体贴地向她推荐发夹,把头发和帽子连在一起, 这样怎么吹都吹不走。

  刘嘉当然知道世上有种东西叫夹子,这不……就是懒嘛。

  她也没想到客户会热情地邀请她去顶楼咖啡厅欣赏风景, 这一欣赏,她就忍不住走出去,一出去,楼顶的狂风就掀了她的帽子。

  这个设计师是个喜欢花哨浮夸风格的家伙, 很适合二十年代的气质, 他夸赞二三十年前流行的帽针,说那才是人间绝色, 现在的发夹与帽针比, 实在质朴到无趣,得藏在头发里。

  “帽针?”刘嘉对古老的帽子没什么心得, 她是棒球帽和渔夫帽的爱好者。

  “对, 就是把以前那种大帽子固定在头顶上的东西, 是这样的。”

  他在纸上画了一个长长的针形物, 另一头随手画了一些装饰品。

  “一头穿过帽子,扎进盘发,再穿过去。”设计师比划了一下。

  刘嘉懂了,这帽针从造形和功能,听起来都跟中国的簪钗很像。

  “它还有实用性。”设计师说。

  20世纪初期, 女人就已经开始参加社会工作,而且也有晚班,女士们会很晚下班。

  帽针是她们的防身武器。

  也正是因为这样,引起了男士们的恐慌,要求立法取缔帽针,说容易误伤别人。

  刘嘉笑道:“有女人也觉得会被误伤吗?“

  “没有。“

  提出抗议的全是男人,所以,大概只有男人如此脆弱,会被误伤。

  结局就是,整个欧美的男人们行动了起来,他们草拟法案,规定限制帽针的大小,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无一例外,甚至有女士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携带防身用品的行为而被拘捕。

  禁止没有用,双方拉锯了十几年,最后让女人们自愿放弃帽针的是短发、钟型帽和头巾的流行。

  “因为钟型帽不会掉。“设计师总结。

  然后,他看了一眼因为帽子飞走而大为不满的老板,改口:“一般女性也不会像您站在那么高的地方。“

  刘嘉确实也不会没事站那么高的地方,下一次,去风大的地方,绝对不戴帽子!

  不过,设计师的帽针故事提醒了她,现在出来工作的女性更多了,说不定可以考虑做一套小饰品。

  自打有了杀手这个行当,首饰界就不缺跨界从业经验。

  就连□□都有,比如长得像口红,只能射出一发子弹的□□。

  本来刘嘉只是当一个笑话说给顾宗华听,顾宗华很认真地听完,然后说:“我可以试试。“

  “哈啊?“刘嘉眨眨眼睛,”你还会这个?“

  顾宗华笑笑:“做这行,总是要自己先了解一下具体的操作流程,才能不被乙方骗。“

  “倒也是。“刘嘉想起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被工厂当傻子耍的那些青涩往事。

  顾宗华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找了一家金属加工厂。

  刘嘉所以为的“做个武器形状的首饰“流程是这样的:拿铁片,裁剪成形,然后开始磨,磨完加装饰,结束。

  顾宗华认为的流程显然稍微长了一点,他从铁矿石开始……

  看着他认真挑选铁矿石,刘嘉跟着蹲在一边:“要是这边的石头你都不满意,是不是还要亲自去挖啊?“

  “不排除有这个可能。“顾宗华冲她一笑。

  他认真地调配矿石比例,还问刘嘉喜欢闪银光还是闪金光。

  刚开始看他折腾还挺有意思,到了中间的冶炼环节,来来回回地调比例,测数据,再调比例,还要跟工厂里的工程师进行详细讨论,刘嘉几乎疑心顾宗华这是借给她做东西为由,打算发明新型特种钢铁。

  刘嘉脸上的百无聊赖毫不掩饰,顾宗华就让她先回去:“你可以先挑几种喜欢的款式,等我这边做好了,就交给你装饰。“

  说到装饰,刘嘉就不困了,她回到设计室,画了一个戒指的草图。

  在她的设想里,只要手指用力,戒指上就会弹出短刺,刺中近距离的人。

  但是很快她就发现这样不行,那样一激动,可能短刺就弹出来了,还是得设计一个开关。

  除了戒指之外,刘嘉还顺手画了一个防身钢笔。

  现在很多职业女性从事的工作是秘书或是打字员,为了工作方便,她们习惯在外套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以便随时随地记下老板的指令,离开公司也不会刻意取下来,在街上能看到不少时髦女士身上别着红蓝两种颜色的钢笔。

  钢笔管比普通钢笔要粗长一些,粗是为了保证墨水的存贮量不少于普通钢笔,不能影响工作,长是为了让锋刃可以更长一点。

  一寸长一寸强,女性的平均身高比男性要矮,工具可以补足。

  使用的时候,只要拇指用力往上推,锋刃就会被推出并被最顶端的机关卡住。

  刘嘉在画设计图的时候,被一个女员工看见,她好奇地问刘嘉在做什么,得知这两样东西的功能之后,她忧虑地说:“我觉得还是不要带吧,万一被人夺走,反而成了别人的凶器。“

  “这个设计是用来自卫的,不能用来抢劫。“刘嘉笑道。

  “我问你啊,走在路上,你看到一个五岁的孩子手里正在乱舞一个木棍,你会主动接近他吗?“

  “当然不会,多危险啊,万一被打到呢?“

  刘嘉点点头:“对啊,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挑选受害者的时候,也都是挑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那种人。很多临时决定犯罪的人,胆子并没有那么大,只要稍微反抗一下,他就怂了。如果遇到看到你拿出武器,还坚定要跟你打到底的,那你拿出来或是不拿出来,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选择。快餐店的店规就是遇上劫匪进门,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过,一般来说,男人抢男人,是图钱,男人抢女人,可能既图钱,又图色。“

  刘嘉露出意味深长地笑容。

  不管在哪个时代,再自由再开放的年代,被强//奸都不止是身体上受损伤那么简单,刘嘉看过几篇男人被强//奸的新闻,那些男性受害者,不管施暴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受害者都精神恍惚,整个人都处于受到重大打击的状态。

  被抢钱的时候,很多人会交出钱包以求平安。

  被劫色的时候,很少有人马上脱衣躺平,如果到这一步,前面一般已经被揍得没有还手之力或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再说,手上多个东西,也壮胆嘛。我在法国的时候,还见过有人抓着法棍防身呢,法棍又长又硬,效果确实不错。“

  顾宗华尝试了很多次,他终于找到最合适的金属配比。

  “诶???不是顾师傅祖传锻造技术啊?“刘嘉听说顾宗华的实验成功,马上兴冲冲地跑到金属加工厂,想看看顾宗华打铁。

  结果,她看到的是全自动设备,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对着铁坯给予命运的毒打。

  “我也不会啊。“顾宗华笑着说,“要是打的力道不均匀,好好的铁也会被打废。”

  厚厚一块钢坯进去,薄薄一层出来。

  刘嘉用手肘撞了撞顾宗华:“哎,你说,要是把一块牛肉放进去,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做成潮汕牛肉丸了吧?”

  “调到位的话,应该可以的吧……不过肯定需要变速,前面是肉块的时候,跟后面是肉泥的时候,力度肯定不一样。”严谨的理工科男居然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认真地表示要去唐人街找一家有名的粤式餐厅,先看看人工操作是什么样的流程。

  “算了算了,你盯着看半天,人家还以为你要偷师呢。”

  顾宗华笑着说:“不会,我会跟他说,我要做一个能打牛肉的机器,让他从重复劳动里解脱出来。”

  “他可能会当场把你砍死。”

  顾宗华不明白:“为什么?”

  在他经历的一遍又一遍的时代,大生产无疑是对人力的解放,可以腾出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轮回,他留在国内,投身于纺织工业,意图与日本棉纱厂一较高下,但是他无法说服任何一个中国的棉纱厂出钱购买最先进的机器,因为根据他们的判断,现在的生产效率足够,如果花钱买更先进的机器,不值当,浪费钱。

  结果,无数中资棉纱厂被挤垮,普通人家的自产布就更没人要了。

  顾宗华解释:“我可以把机器送给他,不收钱,就当图一乐。”

  “那他就不是唯一了,机器一开,谁都可以开店。而且我记得上次去那家店的时候,老板最自豪的卖点就是人工手打,听起来就有一种专心只为你的感觉。开着机器,没灵魂,如果他有机器,不管他是不是用了,都会让人觉得肉丸不正宗。”

  尽管热爱机械工业大生产的顾宗华还是不明白,不过既然刘嘉这么说了,那一定是有道理的,也许跟画画一样,印刷再快,也不及大师手绘。

  牛肉丸只不过是一个玩笑,现在原坯做好了,还要惠进一步的精加工,才能成为实用的东西。

  顾宗华拿着刘嘉的设计图和原胚找专门的工艺大师处理后续的工作。

  刘嘉也想去,但是被人拦住了。

  拦住她的是华纳公司的接头人。

  《堂·吉诃德在纽约》大获成功之后,他们打算提前把《李侦探在纽约》出了。

  抓紧时间拍完,还能蹭一波《堂·吉诃德》的热度。

  就像某些片子,所谓的“第二部 ”跟“第一部”一毛钱也没有,也敢打着第二部的旗号,就是为了蹭第一部的热度。

  这次又是一个谍战故事,李侦探大破潜伏在纽约的第三帝国邪恶爪牙。

  “第三帝国?”刘嘉震惊,这还是1921年吧!怎么就第三帝国了!不会是华纳公司里也有人穿了吧。

  听了他们的理由,就……嗯,很有想法。

  负责写剧本的人认为,第一帝国是罗马帝国,第二帝国是奥匈帝国,这两个大国能崛起,是魔鬼的力量,所以,设定了一个虚拟的第三帝国。

  在他心中,第三帝国应该是李侦探的祖国,这样李侦探才会陷入两难的纠结,不知应该选择祖国,还是应该选择普世价值。

  “不行。”刘嘉断然否定了这个想法,她一开始搞出李侦探系列,就是为了跟傅满洲这个角色对抗。

  现在排华法案还在生效,要是再搞出个大反派来,在美华人的日子可怎么过?

  别说是李侦探的同胞,就连黄种人都不行,毕竟白人大多分不清东亚人的脸。

  “为什么?这样有戏剧冲突啊!而且,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坏人,这有什么问题吗?”

  “我说不行就不行!”刘·金主·广电·嘉不容分说。

  我刘嘉一生行事,何须向你解释!

  华纳没有办法,因为当初卖IP时签的合同就是每一份剧本必须经过刘嘉同意批准才能拍摄,否则要把华纳赔出血。

  本来他们很自信,因为他们有专业的文学大师和电影大师,如果刘嘉因为剧情设计或是别的什么不同意,他们绝对可以说服刘嘉:“是你不懂。”

  拍了几部下来,刘嘉也从来没管过他们,最多会插手道具布景和植入广告。

  没想到这次她直接拒绝了整个反派集团的设定。

  “那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接人没办法,他们想了很多,觉得欧洲都已经玩烂了,才会选择亚洲的国家。

  “德国……就说反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想复辟,一样的。反派美女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后裔,一心想恢复真正罗马帝国的荣光,后来发现复国要害死很多人,她在家族与正义之中纠结,最后李侦探让她领悟到复国没什么意义,她从此决定当个好人。”

  把电影剧本的大概思路理顺后,刘嘉又继续对拍摄地提出要求:“要在华尔街旁的Emma酒店拍摄,对了,华尔街的那个大铜牛也要拍进去。”

  李侦探是全世界到处跑的人,来纽约住酒店很合理嘛。

  “可是这次会在酒店有打戏,会不会影响住店的客人?”

  刘嘉笑笑:“一共七层楼呢,在顶层拍,大不了把倒数第二层空出来,不卖,不就行了?”

  说是这么说,如果,万一,有人耳朵不好,或是不介意噪音呢。

  于是,刘嘉放出消息,说在X月X日,《李侦探在纽约》剧组将在华尔街旁的Emma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拍摄,男主角XXXX,女主角XXXXX,届时将下榻于此酒店。

  刘嘉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的“下榻”,当然是指在剧中住在这里,男女主角都是好好莱坞大明星,在纽约有房,再不济,也可以住豪华酒店,住商务快捷算什么。

  消息放出后的第二天,Emma酒店的前台电话被打爆了,人民群众纷纷打听这消息是不是真的,能不能订这里的房间,还打听演员住在哪一层。

  倒数第二层一共有三十间客房,不过半天时间,已经有六十几通电话打进来,其中有男主角的影迷,也有女主角的影迷,他们都想离喜欢的演员近一点,再近一点。

  眼睛一眨,倒数第二层被订光了。

  刘嘉看着订房记录:“啧,早知道我应该自己当自己的黄牛,先订下来,再高价倒卖出去。”

  开拍的那天到了,楼梯口挤得人山人海,保安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围观群众挡在警戒线之外,尽管大部分镜头都在房间里拍,他们只能听个声音,看门外架着的设备,但他们就是不肯走。

  剧情里需要一个小朋友给女主角送信,原来安排的小朋友不知怎么,脾气上来了,又哭又闹,怎么都哄不好。

  导演没办法,只好大声叫着让副导演出去抓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回来。

  外面的群众纷纷表示:“我可以!”

  一个身高快两米的壮汉喊得最响:“我才八岁!”

  副导演无奈地摇头,企图挤出人群找人,忽然,他在人群的最后面看到一个男孩,生得眉清目秀,十分可爱。

  “孩子,你几岁了?”

  “十岁。”

  “你妈妈呢?”

  “她去旁边的教会了,一会儿就回来。”

  “想拍戏吗?”

  “拍戏是什么?”

  “就是把一封信送给一个姐姐,然后,我们会给你一点钱买糖吃。”

  “我不要糖,我要把钱捐给穷人。”

  “你想做什么都行。”

  就这样,小男孩被带到顶层,导演把他要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嘉来探班的时候,刚好看到小男孩把信递给女主角那段,把孩子的懵懂演得特别好。

  刘嘉寻思着,说不定能跟他签个长约,这个孩子看起来很有灵气。

  “嗨,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男孩用清脆的童音回答:“罗纳德·里根。”

  “哦~~~哦~~~你家里是爱尔兰人?”

  “你怎么知道的?”

  行,没跑了,就是那个被刺杀还没死的里根总统的里根。

  刘嘉露出恶魔的微笑:“想不想拍电影呀?”

  小男孩摇摇头:“不行,我还有观察日记没有写完,我得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