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90章 IF线 哥伦比亚大学

  刘嘉看过很多咖啡的测评,前味后味写得十分认真,又是花香又是果香。

  除非味道当真特别,比如哥伦比亚豆那可怕的酸味,不然大多数人是喝不出来的。

  他们唯一追求的就是不要跟他们理解的东西差太多。

  类似于有些小说在海棠看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晋江出现就要被人拍桌子骂主角三观不正是变态。

  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预期。

  所以,即使是在后世被嘲讽为涮锅水,也得涮的是咖啡锅,而不是羊肉汤锅。

  还有就是要让香气足够浓烈,一人冲咖啡,整个教室谁都能闻着。

  这种事情有专业人士处理,刘嘉的任务是从一堆真大师和假大师中挑出能干活的人,而不是让人骗了薪水去。

  招聘广告一经发出,下至家庭咖啡馆的老板,上至麦斯威尔公司想跳槽的员工,待面试的人乌泱乌泱挤了一堆。

  刘嘉一一面试,有些真的是大师,对咖啡事业有追求,追求高端咖啡的那种。

  可惜这样的大师,不是刘嘉需要的。

  以画做比,她现在需要的是深圳大芬村里一天能仿画十张蒙娜丽莎的画匠,而不是用四年零五个月画出创世纪米开朗基罗。

  第一批速溶咖啡生产出来,首先在全美排名靠前的学校里免费发放三天。

  这个时间不是随便瞎定的,因为这几天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各个学校会组织与外校的联谊。

  人类对音乐和气味的记忆,总会跟当时的环境结合在一起。

  每当少男少女们回忆起舞会、还有青涩的初恋时,都会想起ea咖啡。

  还有许多家长也会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挑选学校,有条件的家长会亲自来学校。

  在正常的认知里,全美排名前十的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学霸。

  学霸们人手一个ea咖啡杯。

  图书馆里是ea咖啡陪着学霸们努力学习。

  这说明什么,说明ea咖啡是学霸们的选择。

  让自家孩子喝ea咖啡,就拥有了学霸的同款,成绩能不能一致家长管不了,望子成龙的家长可以让孩子拥有学霸同款咖啡。

  刚开始,在巴黎的锦儿看见刘嘉从账户上划走一笔又一笔的巨款,胆战心惊。

  划了三次以后,她再次向刘嘉确认转账信息,生怕是有人盗取了刘嘉的银行账户密码。

  不愧是锦儿,反诈骗意识真强。

  把巴黎方面交给她果然没错。

  让刘嘉没想到的是运到欧洲的速溶咖啡销量也在节节攀升,根据她的调查,悠闲的欧洲人士即不着急,也不用追求廉价。

  然而,她错了。

  各国中低层人士,特别是在一战之后才变成中低层收入的人士,对价格非常敏感。

  路边最低档的咖啡摊上卖的最便宜的咖啡,也比速溶咖啡贵一倍左右。

  ea咖啡的消费者包括但不仅限于蓝领工人、低收入的办公室工作者,以及家道中落,明明喝不起,但仍改不掉喝咖啡习惯的落魄中产

  这些人群加在一起,数量相当庞大。

  在经济惨淡的德国卖得尤其好。

  ea速溶咖啡走红欧洲各国的同时,很快招来了反对的声音,说速溶咖啡是垃圾,毁掉了咖啡社交文化,生活原本应该是惬意轻松的,但是现在连代表着与朋友聚会和轻松下午茶的咖啡,都变得匆匆忙忙。

  “难道我们现在的生活连伯爵家的女仆都不如了吗她们都可以拥有午后三点的下午茶时间。”

  除了这种“喝速溶咖啡是下等人”的论调之外,还有很多看似是医生的人对速溶咖啡进行分析,说速溶咖啡破坏了咖啡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加重了有害的成份。

  “速成的咖啡里怎么会有那么重的咖啡香气,那是往里添加了从石油里提炼的工业添加物。会损伤大脑”

  居然还有人信了,因为糖精就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

  邪恶资本家从石油里提炼出咖啡精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一时间对速溶咖啡的恶评在各个社区的妈妈群体里流传。

  要是这个时候有家族群,关于速溶咖啡伤脑的新闻不知道都会变形出几个版本。

  虽然不知道写稿人是谁,不过刘嘉认为多半是被速溶咖啡抢了生意的咖啡馆集资买了写手。

  不然什么什么医师才不会写这玩意儿,除非他要卖解毒丸。

  要搞这一套,刘嘉一点都不慌。

  写这文章的人显然是没有好好查过文献,最早的速溶咖啡在1771年的英国诞生,而不是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新鲜玩意儿。

  只不过前人要么是自己做着玩,只在小范围传播,连专利都没申请。

  要么是申请了专利但是没想到可以商业化。

  照刘嘉的说法,那就是申请了一个寂寞,不图赚钱申啥啊。

  就连麦斯威尔都没出息的缩在北美,还没走进欧洲人的视线。

  刘嘉的写手在刘嘉的提示下获得了大量的资料,顺便嘲讽。

  咖啡伤脑1771年的英国出现了速溶咖啡,英国领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现在全美排名前十学院里的精英们人手一杯速溶咖啡。

  最后的结论不讨论咖啡的优劣,而是引向了另一条未曾设想的路线

  喝速溶咖啡的人都是高效的精英阶层,是引领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高知人群。

  是什么人企图让我们的民众不喝速溶咖啡呢

  一定是居心叵测的境外势力,他们就想看着我们效率低下,办事拖沓,最终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接下去就要输非洲了脸都不要了”

  审稿的时候,刘嘉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把这段删掉,毕竟意大利真的输非洲了。

  转念一想,没事,意大利输非洲,可不就是因为没喝速溶咖啡么,但凡多喝两口,也不至于输埃塞俄比亚。

  欧洲报纸上吵得欢,速溶咖啡的销量一点都没有受影响,反而上升。

  一天,顾宗华的朋友带来一个消息哥伦比亚大学将会举办一场校际辩论大赛。

  他的本意是让顾宗华可以去看看,如果看中了哪个脑子灵活、逻辑清晰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盯住,等毕业就拉进公司。

  刘嘉听说此事,双眼放光。

  这可是哥伦比亚大学

  新闻界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牵头办的。

  新闻机构,那是真正的喉舌。

  新闻一张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可以说全员阵亡,也能说全员投降。

  此时许多媒体人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跟他们搞好关系,总有好处。

  刘嘉找到哥伦比亚学校的校长“我想资助这次辩论赛。”

  辩论赛以ea冠名,奖品和中间所需一切费用也由ea出。

  哥伦比亚大学以前只见过各个公司在比赛现场挑尖子生,没见过要求冠名的。

  对刘嘉的要求十分为难。

  有人愿意给钱是好事,但是这个公司以后会不会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连累学校

  等见到刘嘉之后,哥伦比亚校长笑起来“又是中国人。”

  他的小声嘀咕被刘嘉听见“又前面已经有中国人要冠名了吗”

  “哦,看来您还不知道。”校长指着窗外某处建筑“那里,是我们学校的汉学系。”

  汉学系现在

  哥伦比亚大学这么有前瞻性

  “这是二十年前一个中国人捐的,让当时的校长十分为难。”

  校长说起汉学系的建立过程,1901年6月一个叫丁龙的中国人寄来了一万两千美元的现金支票,希望哥伦比亚大学能成立汉学系,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他的祖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很多人眼里落后愚昧的国家。

  “一万两千美金,说少不少,但是为了一万两千美金开办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有过的汉学系,将来的费用谁出,会不会有学生,都没有人知道。”

  刘嘉没有说话,她知道后面肯定还有转折,她不相信哥大当年的校长能这么善良,经过一番心理纠结,就点头同意了。

  果然,后面有一个叫卡本蒂埃的大富豪连续不断的捐钱,清廷也捐了五千册中国古典书籍过来。

  哥大校长想让卡本蒂埃的名字命名这个系,清廷希望用李鸿章或者伍廷芳的名字来命名。

  谁都不想让一个籍籍无名的中国人来命名。

  是卡本蒂埃的坚持,才有了“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么一个位置,是哥大东亚系的最高荣誉。

  这些事刘嘉都不知道,顾宗华轻声告诉她“我知道卡本蒂埃,他给广州博济医学堂捐款两万五千美元,做了一幢楼。”

  “没听说过,这医学堂后面是改名了还是怎么”

  “改成岭南大学医学院了。”

  刘嘉想了半天,还是没听说过,大概后来不是拆了就是合并了,要么改名了。

  算了,这些细节不重要。

  刘嘉问校长“后来丁龙和卡本蒂埃怎么样了”

  “听说丁龙回国,卡本蒂埃先生1918年已经逝世。”

  校长非常热情地介绍了很多,刘嘉总觉得其中有诈,名校的校长这么平易近人的吗

  想当初就是因为哈佛校长对表示想捐赠校舍的老夫妇爱搭不理,老夫妇一琢磨,那咱不如自己建个校吧。

  然后,就有了斯坦福大学。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跟她拼命扯这么多,还说丁龙的事迹,怎么看都是向她展示看,你的前辈直接捐了一个系,你只冠名一个比赛是不是差了点意思

  “原来贵校与我国有这么深的渊源,”刘嘉十分感动,“我也想为汉学系做点事,鉴于贵校的新闻系是业界最强,所以,我希望能将汉学系和新闻系结合,成立一个新闻奖项,类似普利策新闻奖,不过题材限定于中国,无论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或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国发生的事,都在提名范围之内。”

  这个奖项的范围就是中国人在随便什么地方发生的新闻

  “如何选择评奖嘉宾您比较专业,您看应该怎么选。”刘嘉看似十分谦虚。

  实则意思十分明显

  我出钱办的奖,你不带我或是我指定的人合适吗

  要是我死活不同意的新闻,评委让它得了奖,你看我会给钱吗

  评委选什么人你自己看着办。

  校长本来只想忽悠刘嘉捐钱给汉学系买个图书馆或是一个教学楼什么的,谁知道她直接提出要成立奖项,还给设了这么大的一个限制。

  “哦,ea小姐,您的提议非常重要,我需要跟其他校董商议。辩论赛冠名的事,我们也要开会讨论。”校长只得暂时做罢。

  临走的时候,刘嘉和顾宗华获赠汉学系学生制作的两个小灯笼。

  是见面礼,也是校长的最后努力看,我们有在认真研究中国文化,你要不再考虑考虑,捐点咱容易拿的钱。

  刘嘉表示感谢,然后和顾宗华一起离开了。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阳光照在身上十分暖和,街边的绿地里或坐或躺着许多人,其中有很多老人家出来晒太阳。

  刘嘉手指勾着小灯笼,从绿地边路过。

  忽然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发出“嗬嗒嗬”的声音,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灯笼。

  刘嘉被她吓了一跳,一旁的年轻女生连忙安抚老人,又向刘嘉道歉“抱歉,我也不知道她怎么了,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刘嘉见她还盯着小灯笼,问道“她是想要这个吗”

  说着,把小灯笼递过去,老妇人还是那样直直地看着它,不接,不笑。

  刘嘉被她的眼神弄得心里毛毛的,不知她到底想干什么。

  “她已经不记得以前的事了,也不说话您不用在意她,她没有恶意的。”女孩子自我介绍是老妇人的孙女,老妇人一辈子没伤害过别人,也很喜欢中国文化,可能是看到小灯笼产生了回忆,让刘嘉不用害怕。

  老妇人嘴巴一张一合,发出破碎的音节,双手开始挥动。

  刘嘉轻声问“她在跳舞”

  女孩子茫然地摇头“不知道,以前没有看到她跳过。”

  老妇人活动胳膊就十分吃力,动作断断续续,喉咙里的声音似乎有戏曲风格,但不知道是哪里的。

  她连右脚尖也在努力,好像企图做出什么动作。

  “好像戏剧里的亮相”刘嘉看戏曲不多,不知道老妇人的动作具体是什么。

  以顾宗华的见多识广,也不知道,他比刘嘉略强的地方就是从破碎的声音里听出一点调“好像是粤剧。”

  两人对粤剧都没什么研究,听不出老太太在哼什么,只得做罢。

  刘嘉蹲下身子,将两个灯笼都放在老太太的怀里“喜欢吗送给你吧。”

  老太太抱着两个小灯笼,像抱着什么珍贵的宝物,用脸蹭了又蹭。皱纹纵横的脸上依稀露出少女般的娇羞,

  刘嘉站起身“她好像很喜欢的样子,她是在哪里学的呀”

  女孩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听说她年轻的时候,在一个有钱人家里做工,跟一个中国仆人关系不错,只是那个有钱人脾气太差,对人太苛刻,她才不得不离开,大概是那个时候学的。”

  刘嘉又看了一眼老太太,她的眼中旁若无人,双手一直在轻抚着灯笼上的穗,也许正在回忆不为外人所知的年少时光。

  没多久,哥伦比亚大学来电,同意刘嘉冠名辩论赛,东方新闻奖的事情还要再斟酌。

  刘嘉原本想以ea的名字冠名,那是公司的名字,对外国人来说也比较好读。

  现在,她决定以“iujia“这六个字母给辩论赛冠名,让人记着这是中国人出钱办的比赛,而不是一个叫ea的西方女人。

  至于iujia和ea的关系,不要紧,只要多强调强调,总会让人记住,谁会不知道微软的创始人叫比尔盖茨,苹果的创始人叫乔布斯呢。

  如果后人不知道,那说明宣传工作失职。

  刘嘉对ea的市场宣传能力有十分的自信。

  与戈培尔对线都未必会输,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