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86章 IF线 Emma纽约分店

  冯老板倒是没把刘嘉当成骗子,单纯因为现在国内的供需关系刚好在一个平衡点上。

  如果刘嘉要做欧美总代理,势必会拿很多货。

  要是能保证稳定的销售,增加生产线没有问题。

  如果刘嘉这边拿几次货就不做了,增加生产线就会带来损失。

  他需要刘嘉证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码能让他把增加生产线的成本给赚回来。

  隔着一个太平洋,聊天实在不太方便,电报往来也不够快,于是,顾宗华托在上海商业的一个朋友,代表刘嘉与冯福田会晤。

  中间有人牵线搭桥,去掉信任度带来的麻烦,生意就好谈多了,只要专心谈钱就可以。

  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后交付货物。

  与此同时,尼尔森已经完成了对几个路口的人流量调查报告,统计、分析和最终的结论十分清晰,难怪这公司能屹立市场调查行业百年不倒。

  刘嘉根据调查结果,选定了一个路口,然后,她自己又亲自蹲守了一天,观察实际人流量情况,最终决定购买这里的土地。

  这里已经有了一幢房子,原来是一家电影公司的摄影棚,现在那家电影公司被爱迪生逼到卷铺盖逃向洛杉矶的好莱坞去了。

  刘嘉对摄影棚的大小和布局十分满意,电线都已经拉好了,可以省很多事情,只需要稍微装修一下

  装修公司的老板对“稍微装修一下”的定义再次被刷新。

  “ea小姐,您的稍微装修一下,是指除了四面墙和屋顶不动,其他的都要改掉是吗”装修公司的老板抓了抓头。

  刘嘉连连摇头“不,四面墙的话,正面要增加用来展示的橱窗,就是要把这个墙打掉,换成玻璃。屋顶的外观要稍微改一下,现在太普通了,我想把屋顶改成洛可可式的。”

  装修公司老板决定再次修正自己对“稍微”的定义只要地基还是那个地基,就叫稍微装修一下。

  此时心野胆肥的美国穷人,都走上了贩私酒的道路。

  其他想本本份份过日子的人,也还抱着一腔朝气蓬勃的美国梦,愿意拼命去干活,为自己为家人挣出一个美好未来。

  以刘嘉标准的“稍微装修”,他们表示一个月就可以搞定。

  一个月的时间,刚好够刘嘉继续培训员工。

  愿意来参加培训班的,说明她在态度上愿意进步。

  参加完之后能学以致用,说明她的能力不错。

  根据她们每天的销售量,刘嘉已经在心中列出了可以挖墙角的名单,足够凑齐第一批开店员工的数量。

  员工们对其他几个销量排名前列的大牌化妆品的成份、特性、用在不同皮肤上的效果掌握得比这些柜台的营业员都要清楚,推荐商品更加得心应手。

  刘嘉没打算把自己累死,她除了自己当讲师之外,还让营业员中悟性最好的人学习当讲师的技巧,把她们教会了,就可以实现“传帮带”,然后,就可以实现她美好的“在家躺着就有钱哗哗进账”的快乐生活。

  想是这么想,刘嘉自己不消停。

  老天想让她咸鱼躺着赚钱,她也会一个咸鱼打挺站起来,嫌弃老天白给的还不够多。

  锦儿发来消息,说连续两周的股市分析节目非常受欢迎,电台收到大量的听众来电,询问是否可以帮他们炒股,他们愿意支付佣金。

  刘嘉听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干”

  代客理财的压力太大了,每个人都觉得既然广播里吹这么好,那我给你钱,你就应该赚一大堆钱回来。

  但其实吧

  嗯

  到时候亏了钱,理财经理怕不是要走半路就被人一枪毙了。

  万一再有人迁怒刘嘉,她才不要冒这个险。

  不过,也不是不能做。

  刘嘉想起在自己的时代,有一种东西叫基金。

  类型众多,像很多人知道的余额宝余利宝,就是其中一种名为货币型基金的东西,稳如老狗,当然,涨得也慢如蜗牛。

  顾宗华告诉过刘嘉,在1921年的6月美国股市开始向上,一直上到1929年的那个黑色星期四。

  听完刘嘉的话,顾宗华想了想,问道“你是为了广播的收听率”

  “嗯”

  顾宗华笑起来,摇摇头“此事,正有一比。”

  “比什么”刘嘉不明白。

  “就好像,我挑起两国纷争,是为了卖军火。你挑起两国纷争,是为了写出头条新闻。”

  刘嘉摸着下巴琢磨,然后,她灵光一闪“军火也卖,报纸也卖,这两边又不冲突,你说是吧。”

  刘嘉双眼放光“要是挑起两国纷争的同时,还能接一单暗杀的活,也不是不行啊比如收货人的对头委托”

  “咳”顾宗华清了清嗓子,“我想稍微提醒一下,要是你把客户干掉了,除了会招来报复性追杀之外,以后也不会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会在你手里买货。”

  “”此时刘嘉终于想起,世上还有一件事叫职业道德。

  “唉,那只能赚两份钱了。”刘嘉为想像的事件中少赚的钱而真情实感的叹息。

  现在刘嘉有两条路可以走一种是让已经有资质的金融公司,比如摩根财团,去做基金。

  还有一种就是她自己注册,然后重新招兵买马。

  后者在招聘上会有一定的问题,各个公司的资深投资经理都是宝贝疙瘩,宁可加工资,也不愿意放人走。

  刘嘉这么一个由化妆品公司起家的新公司,正经资深投资经理都不会想跳过来的,风险太大。

  于是,刘嘉选择了后者。

  她注册了一家金融投资公司。

  全世界最早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于1924年的波士顿,现在,时间提前到了1921年的纽约。

  之所以会出现在波士顿,完全是因为,波士顿旁边的剑桥市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学哈佛。

  而这基金的创立者是哈佛大学的两百位教授。

  两百位教授,一共凑了五万美元,然后金融、经济的教授们,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打理这五万美元。

  刘嘉跟摩根财团投资分析部的人都已经熟了,她有意无意从他们那里打听他们是在哪里上的大学,教授怎么样,又说了些学校里的趣事。

  会被摩根招进门的人,绝不是平庸之辈,他们几乎都毕业于常春藤联盟的八所大学,其中就有好几个是哈佛的。

  刘嘉从他们那里打听到有些教授确实有投资习惯,分析的也很到位,然后,她记下这些教授的名字,亲自上门拜访。

  她游说几位投资意愿较为强烈的教授加入,担任公司的兼职分析师。

  刘嘉不缺五万美元,她缺的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头衔。

  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没有任何财团的基础,凭什么让人相信这个公司能赚钱,愿意把钱投给她。

  几乎没有金融监管的时代,办个公司比订牛奶还快。

  刘嘉的“大美利坚金融服务公司”就这么注册下来了。

  推出的第一支基金,就叫“大美利坚投资信托基金”。

  顶着国家的名头,听起来就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基金的运作都交给教授,还有从别处挖来的几个专业人才打理。

  反正基金封闭期三个月,等开放的时候,刚好是整个美国股市疯涨的时候,只要不是故意买卖错方向,就绝对不会亏,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募集启动的速度很快,因为广播里的分析节目已经让跟风操作的听众真的挣到钱了。

  但是天天竖着耳朵听广播也很累啊,有轻松的活为什么不干呢

  照宣传里说的,基金管理人,就是帮忙买好多股票,帮忙看买入卖出股票的时机,然后决定怎么操作。

  光听听分析就能赚,那对着广播做分析的人亲自操作,岂不是更能躺赚

  欧洲的金融机构得知此事,悔得肠子都青了。

  操作基金对他们来说很简单,现在一下子搞来那么多路人的资金,更能轻松地控制一支股票的走势,几乎可以说是稳赢。

  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样呢

  在金融行业的沙龙上,各个气急败坏肠子悔青的人们一致推出结论ea之前卖收音机,一定就是为了今天赚这钱。

  收音机电台股市信息干脆自己下场

  这一层一层的步步为赢,真是诡计多端的中国人

  没有广播权,法国的金融公司就算已经新增好了基金业务,也只能在报纸上做宣传,时效性和煽动性比起广播差远了。

  英国等其他国家的金融公司,一直都在代销债券,基金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东西。

  就算上线,且有电台愿意播广告,普通民众也需要时间观察,看看他们是不是能为自己赚到钱。

  大美利坚投资基金的实力,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跟风广播里的栏目得到证实。

  往里砸多少钱都让他们觉得十分放心。

  “你看他们讨不讨厌。”刘嘉拿着锦儿发来的电报,对顾宗华说“他们一边骂我,一边还跟风学我。”

  顾宗华接过电报,看到来自欧洲方面的评价,还有许多公司纷纷申请开办电台,但是申请的人多了,就算走后门,审批的速度也会慢下去。

  “像狐狸一样诡计多端,他们在夸你。”顾宗华笑道。

  刘嘉一把夺回电报“安慰人也不是这么安慰的。”

  “不是安慰,他们绝对不会说一个傻子诡计多端。再说狐狸多可爱,变成人的狐狸多漂亮”

  刘嘉拧了拧他的脸“少看聊斋。”

  这几天,刘嘉在外奔波给营业员上课、盯销售、盯装修。

  顾宗华则跟几位经济学教授、律师一起在办公室里草拟基金公司的各种合同规则,他不是科班出身,却能提出很多教授都一时没想到的条款,这些经验全部来自于他亲自踩过的那些坑。

  刘嘉看着最后拟定的条款,心中百感交集“你就是传说中每一个条款都是一个惨痛的故事吗”

  “没错。”顾宗华坦荡承认。

  “重新回忆起这些糟心事,一定很不高兴,我岂不是还要付你精神损失费”刘嘉翻到最后一页,一共五十七项细则条款。

  顾宗华笑笑“当时遇到的时候,确实很艰难,现在,我只遗憾经历得还是太少了。是规则就会有漏洞,补完漏洞都需要付出代价。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替你承受。”

  “现在这些往事,都已经成为你这个老兵身上的勋章了。”刘嘉轻轻吻了吻他的嘴唇。

  公司里,得知基金在欧洲的招募结果后,几位教授都不敢相信“哦,我的上帝,居然第一天就募满了。”

  “后面的操作,就看各位了。”刘嘉不插手金融事务,全权交给几位教授操作。

  她这么放心,除了有顾宗华盯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几位教授都往里面投了不少钱,而且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基金亏损,他们不得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提前赎回。

  刘嘉在巴黎的时候都没这么忙过,一大早七点就要去收锦儿发来的欧洲店铺的销售情况,还有一些待办事项的进度。

  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给营业员上完课。

  终于,店铺装修完毕,闪闪发光的eashoe在屋顶亮起。

  百货公司老板痛失他们最积极最热情最能卖货的营业员。

  当天,报纸上的广告是这么写的来自法国巴黎的正宗欧洲新潮时尚登陆美国。

  刘嘉亲自给她们示范衣服的搭配,帽子正一点、歪一点、外套扣或不扣,都有讲究。

  ea的装修和商品,让所有进店的客人,都觉得自己走进了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奢侈华贵、如日中天,到处都闪着光辉。

  完美符合美国中上阶层人士的审美品味。

  店里的橱窗展示的是旅行箱包和打猎服,背景画是隐藏在林中花间的欧洲古代城堡。

  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些城堡就在他们身旁,不算什么亮点。

  但是对于新大陆上的美国人来说,那就是一个美丽而又遥远的梦。

  第一天营业,店里充满了“飞越大西洋”的香水味儿,代表着ea从巴黎飞越大西洋来到纽约,并在此落地生根。

  刘嘉不在期间,阿牙对藏心盒进行技术升级,运到美国的一千个,开业第一天卖掉了三百多个。

  艾尔莎设计的新款毛衣,也大受欢迎。

  阿花做的一百个胸花都卖光了,还得再从巴黎紧急调运。

  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就是刘嘉开始为下个月担忧“现在还有飞越大西洋的热点可以蹭一蹭,下个月可怎么办。”

  顾宗华看着她连续几天没睡好而冒出来的黑眼圈,心疼地说“热点会自己出来的,如果没有热点,制造热点不也是你的擅长吗你公司里那么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想法碰撞,才会有新的主意诞生,不要只熬你一个人。”

  “对哦”刘嘉一个电报发到巴黎,要所有设计组在十天之内,交出一个全新的、符合季节的新品开发方案。

  服装鞋类设计、箱包设计、化妆品设计谁都跑不掉。

  阿牙最惨,他得负责设计全套新的瓶瓶罐罐,用来装新的化妆品,要与旧款有区分度。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美国的传统和风俗,设计投放美国市场的全套外包装。

  “美国,它才活了几年有传统还有风俗什么风俗杀印第安人吗”阿牙咆哮起来。

  “乾隆之后的玩意儿,都不配叫古董它一个在乾隆朝才建的国,传什么统扔潘家园地摊上都没人买”

  包装设计办公室的众人已经见惯不怪,就算当着刘嘉的面,阿牙也会这般咆哮,反正,到最后他还是会老老实实做完,并且得到刘嘉的赞赏。

  阿牙想到要重新设计一大堆包装盒,就觉得心梗,他拿来刘嘉的电文,敏锐地从字里行间看出一些与过去刘嘉说话不同的风格。

  他眯起眼睛,捋着胡子“陛下身边定然有奸臣吹枕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