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32章 豆腐

  减肥,是一个永远的热议话题。

  在大多数国家的不同时代之中,胖瘦的辉煌时代都有过,不过大多数时候,对女性的审美中,允许随便长胖的位置只有胸。

  腰,它就得细,纤腰。

  来SPA的许多女客,都会聊起保持身材的话题。

  她们对在法国街头看到的中国女性平均是瘦子这一点表示羡慕:“胸可以垫,腰得往死里勒才行。”

  她们很想知道中国女人怎么保持身材的。

  刘嘉听到店员的汇报,觉得这个问题挺……无趣的。

  还能是什么?

  少吃啊!

  在这个年代,能出现在法国街头的中国女人不是特别穷的,就是特别富的。

  特别穷的吃不起好东西,上哪儿长胖。

  特别富的富家千金指望着结一门象样的亲事,时不常还要参加社交舞会,怎么能放纵自己长胖。

  刘嘉自己经常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随便嚼个包子就算一顿了。

  她语重心长的对女客们说:“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特别的保持身材的方法。平时吃豆腐,喝普洱茶,还有在穴位上按摩。”

  “豆腐是什么?”客人问道。

  刘嘉向她们解释,那是用黄豆做成的一种白色的食物,传说是她的祖先,一千多年以前的一位王爷为了成为神而做出的东西。

  此前就有传说刘嘉是中国古代王室的后人,客人们对某刘姓王爷没有什么意见,她们好奇的是吃东西成神这种操作。

  “成为神?为什么吃黄豆做的东西能成为神?”

  “是啊,黄豆也太普通了。”

  西方的神都是神的儿子,生下来就是神,普通人怎么努力也不能成为神。

  中国人,吃黄豆能成神?令人费解。

  刘嘉也不能理解古人为了成仙就算嘴里塞各种奇怪东西的操作,什么朱砂水银,还有玉石末末,什么都敢吃。

  感觉他们的成仙方法是急急忙忙去死,好提前去天庭排号,等着转正。

  她无法向别人解释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

  于是,她决定用外国人也能接受的方法解释发明豆腐与成仙之间的关系。

  “教廷会把拥有大功绩的人,封为圣人,对吧,比如圣女贞德,十几岁的姑娘带着一群人,一路帮太子把英国人杀得片甲不留。

  还有之前封的几位圣徒,也都是有大功绩的。

  我们中国人也是这样,豆腐又好吃、又能减肥,又便宜,发明出来是大功一件,属于可以被封为圣人的范畴,所以,他就飞升成仙了,不仅他一个人飞升,他养的鸡和小狗狗也一起飞升成仙了,这样,在仙界,他也不会寂寞。”

  法国客人们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于是,她们又问:“那除了您的先祖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发明好吃的东西而被封神呢?”

  刘嘉郑重地点头:“有!有一个住在西边的女王,她做出了可以让人身轻体健的食物,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吃了之后,就飞上了月亮,哦,跟她一起飞上去的,还有她的宠物小兔兔。”

  “月亮啊……”仙境太远,月亮天天见,有真情实感的女士叹息:“月亮上面就她一个人,也太可怜了。”

  “不止她一个人,还有一个男仙人,那个男人长得很英俊,他在月亮上天天砍树,身材健硕,肌肉纠结,力气很大,精力旺盛……”刘嘉说到这里,女士们露出了了然于心的笑意:“哦~~”

  有一位机智的女士脱口问道:“啊,那天上的流星,是他的……”

  一时间,休息厅里响起女士们毫不掩饰的笑声。

  另一位看起来颇有教务主任气质的女士冷着脸,打断笑声:“能飞到月亮上?这是神话传说了,你说的豆腐也是一样吧。”

  刘嘉一本正经地给她解释:“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所谓的神话传说,也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如果不是1871年,海因里希·施里曼发现了特洛伊城的遗址,所有人也都会认为特洛伊只不过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个虚构地点罢了。”

  要论胡扯,在场诸位没有人能扯得过刘嘉。

  她可是看过《山海经竟然是在描述外星人的试验场》《共工怒触不周山影射了上一个文明的核战争》《女娲盘古是外星人派来地球的饲养员》等等神奇故事的人。

  只听她一通输出,把在场大部分人都说服了。

  教务主任气质的客人还是不服:“如果真的那么好用,那现在应该还会留下痕迹,怎么就没有了呢?”

  刘嘉无限感慨:“因为灵气消散,末法时代,要等到灵气复苏的时候,才能重现当年吃一颗药就能飞上月亮的事了。现在……来,小梅,去摸摸天花板,检查一下有没有灰。”

  小梅刚才听刘嘉说了半天,只顾着在一旁偷笑。

  忽然听到刘嘉的要求,知道她想干什么。

  武行出身的少女,随意向前跑了两步,猛然提气跃起,足尖点在墙上。

  瞬间,她整个人无依无凭地飞了起来,整个人竟凭空飞起了两米多高,再一扬胳膊,所有人都看见她的手指在天花板上轻轻一抹,然后,又轻松地落地,落地时,只发出了轻轻的一声“嗒”。

  “还行,挺干净的。”小梅将手指亮给刘嘉和在场所有女宾看,手指上残留着一抹白色的粉刷痕迹。

  方才小梅那一跃,裙摆飞扬,衣袂飘飘,姿态优雅至极,真有一种仙女下凡的感觉。

  女客们一时静默无声,然后才爆发出惊呼:“天啊,刚才那一幕是真的吗?真不敢相信。”

  “她从小就吃豆腐,所以,你们看,她身材好,体态轻盈,这屋子的顶高是三米多呢,随便一跳就上去了。要是现在灵气复苏呀,她也能跳到月亮上去。”

  小梅向客人们微笑,嘴里用中文说:“嘉姐姐,别再吹了,再吹就要漏馅了。”

  刘嘉笑着说:“没事,反正她们也不知道灵气什么时候复苏。”

  不管怎么样,总之,豆制品的神奇传说,算是在客人心中扎了根了。

  “可是,豆腐很难吃。”还是那个客人。

  刘嘉终于明白,为什么她总跟自己抬杠了。

  那位客人之前在Emma家政买了小时工服务,那几位小时工很勤快,做事也干净利落,还特别客气,给她送来了一块白白的、一碰就碎的软趴趴的方块,告诉她:“这是豆腐,很好吃的。”

  结果等小时工走后,她把豆腐煮来吃,味道非常糟糕。

  “糟糕?”刘嘉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烹调的?”

  “就是白水煮了一下,然后洒上黑胡椒粉和盐。”

  如果是未来的葡萄糖内酯豆腐,这么做,虽然不怎么美味,但也不会太难吃。

  但郑不艾他们做的是石膏豆腐,有一股奇异的味道,只有黑胡椒和盐压不住石膏豆腐特有的那股味道,不喜欢那股味道的人肯定受不了。

  “真是太遗憾了,您没有选对正确的烹调方法。”刘嘉摊手,“您如果愿意等待的话,我可以给您尝尝一道正常的豆腐菜。”

  不仅是她,就连其他客人都表示想要尝尝。

  刘嘉找来郑不艾:“快,送一板豆腐过来。”

  郑不艾应了一声,就要跑,又被刘嘉叫住:“等一下,你们除了豆腐,还有什么?”

  “还有什么?”郑不艾困惑地看着她,“就豆腐呀,黄豆最便宜,容易得,做其他的东西,没有钱买原材料,时间也久。”

  刘嘉摇头:“不,我指的是你们有没有充分压榨黄豆的剩余价值。豆腐皮、豆腐干、千张、豆腐、臭豆腐!”

  “没有,光是豆腐,法国人从来没吃过豆腐,他们不愿意买,我还让在家政工作的同学给雇主带一些去呢,效果也不太好。”

  刘嘉扶额:“原来,是你们!!!哎,你们不带这样的啊!平白污了豆腐的清白。”

  “诶?”郑不艾眨巴眼睛,不知怎么会被刘嘉这么说。

  “你们这跟直接塞给法国人一本纯文言文的诗经一个意思,白糟蹋东西。行了,赶紧把豆腐拿来吧。”

  彭举善做豆腐,刘嘉把他和另外几个会做豆腐的同学拖到后厨,让他们多做几样豆腐菜。

  最后上桌的有锅塌豆腐、家常豆腐、酿豆腐、还有一锅火腿虾仁冻豆腐汤。

  “摆盘,注意摆盘一定要美美美!”刘嘉在后厨里耳提面命。

  菜差不多齐了,刘嘉忽然觉得,菜虽好,但不够炫技。

  “谁会文思豆腐?”她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只有一位来自扬州的同学表示她……吃过。

  “太难了,那刀工,根本做不到啊。”同学大摇其头。

  算了,没有就没有吧。

  郑不艾好奇地问:“什么是文思豆腐?”

  “就是把豆腐切得很细很细,像米线那样。”刘嘉比划了一下。

  郑不艾眯着眼睛,盯着豆腐看了几秒,然后在厨房里转了几圈,然后拿出了一个细金属丝做的洗菜筐,这是大春做来送给刘嘉的谢礼。

  “我来试试行不行啊。”郑不艾手拿一块豆腐,二话不说,直接往洗菜筐里按,刚用了两把劲,豆腐就碎裂开了。

  “唉!”围观的同学们发出失望的哀叹。

  刘嘉此时已经领悟到他想干什么:“等等!我去给你找个东西来!阿牙,把你那天做的东西拿来。”

  那是一个两头通的圆筒,原计划是做个万花筒,后来刘嘉又觉得万花筒其实挺无聊的,还不如做个二踢脚,便搁置了。

  阿牙把圆筒拿来,刘嘉又让他找一个比圆筒口稍微小一点的木片。

  一切齐备,刘嘉把圆筒按在豆腐上,豆腐多出一个圆洞,圆筒里满满的豆腐。

  然后,她把一端的出口扣在洗菜筐上,木片按在另一端,慢慢用力。

  豆腐便被铁丝切割开,通过洗菜筐的缝隙落到水中,一丝一丝。

  样子有七八分像了,不像的原因是细铁丝到底不够锋利,豆腐丝的形状有些扭曲,还有不少断裂的。

  看着刘嘉一脸不满意的样子,郑不艾大喊一声:“你们等一下!我出去一趟。”

  过一会儿,他回来了,额头上全是汗,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锉刀,那是做精细加工时候用的。

  他把模具口大小的细铁丝全部认真挫了一遍,虽不能十分锋利,也比刚才强了许多。

  “像不像?”刘嘉将水盆推到那位扬州同学面前。

  扬州同学笑着点点头:“有八分相像了。文思豆腐在水里不应该这么散的,应该像菊花一样开在水里。”

  “嗐,以后再说吧,先拿这个上。”

  彭举小声说:“我那里还有半瓶豆腐乳,是从家带来的,一直没舍得吃。”

  “拿来拿来,这个时候不拿出来,还等什么呢。”刘嘉就像个抢新娘的恶霸。

  彭举家吃的豆腐乳是清淡系的玫瑰腐乳,不像王致和青方的味道那般霸道,冲到很多中国人都吃不惯。

  “很好很好,有馒头吗?”

  “有!”家政部刚刚做完蒸馒头练习。

  刘嘉挥手:“来,跟我去上菜。”

  纯豆腐菜,摆了满满当当一桌子,最受欢迎的是酸甜品味的锅包豆腐,其次是煎得香喷喷的锅塌豆腐,再次之是冻豆腐汤和文思豆腐。

  客人们一人一把勺,吃得一口接一口放不下来。

  有人看见了红通通的玫瑰腐乳:“这是什么?”

  “你可以理解为黄豆做的奶酪。”刘嘉指着馒头,“你可以把它夹在中国蒸面包里吃。”

  有一位参加过圣诞节活动的客人迫不及待的出声:“我知道,它叫馒头,是中国人给神吃的。”

  献给神的食物,听起来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蒸馒头平平无奇,夹入豆腐乳之后,就多了一些咸香鲜的滋味。

  吃了六七个豆腐菜,在场的女士们对“豆腐”这种奇怪的东方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改观。

  再加上刘嘉在一边说豆腐如何如何的减肥健身,含有多少种美容养颜的成份,把她们说得心动不已。

  品尝过的客人们纷纷要求订购豆腐,她们中有不少厨艺好手,她们兴致勃勃的想在家人面前一展身手,别的菜还在她们的理解范围之内。

  细细的文思豆腐却怎么也切不出那种效果,不管怎么切,或是太粗,或是碎掉。

  有机智的主妇尝试用线勒,勒几道之后,就烦不胜烦,说好的文思豆腐,就这样无辜的变成了炖豆腐块。

  郑不艾身边的同学们原本因为华法教育会断了他们的维持费,而挣扎在没饭吃的边缘,全靠几个有工的同学赞助。

  忽然,豆腐的销量暴涨,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

  他们按照刘嘉的想法,还开发了豆腐干、豆腐皮、薄千张和厚千张等等不同的豆制品。

  做工三样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同学们却精神十足,他们好像全身有用不完的力气,一部分人做豆腐制品,赚取生活费,另一部分人抱着滑板,混迹在街头的滑板少年中间,还有一部分人在森林树屋里讨论更加隐秘而重要的事情。

  学校、咖啡馆,也有许多勤工俭学的旅法留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他们的未来。

  此时,他们不再有派系分别,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终于,在无数人的奔走宣传之下,驻法公使陈箓、驻巴黎总领事廖世功、华法教育会会长蔡元培和留欧学生监督高鲁,表示愿意与学生代表商议,讨论如何解决勤工俭学生的生活和求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