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52章 来呀,内卷呀!

  .自打刘嘉的工厂从六个人暴增到三百多人,再加上其他服装店的发展,巴黎本地和附近郊区有兴趣且稍微有点可塑性的人,都已经进了不同的厂和工作室,成了合同工。

  刘嘉最初的想法是能来二三十几个无法进行长时间劳动的家庭主妇就行,没想过能来这么多人。

  她们全都有正经的工作,每天要足足工作八小时,或者更多一些。有些人甚至住在巴黎城的另一端,还没有公共交通,从下班的地方走过来需要一个小时。

  如果只是为了钱,尽管刘嘉开.出的日薪不低,但是每天这么长的上下班时间,确实有点不值得。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钱来的,”一个中年女子说,“我们都是华工的家人。”

  说着,她拿出一份登着阴阳风水先生对刘嘉运势分析的报纸:“我丈夫生前老老实实,知恩图报,绝对不会像他说的那样,不知好歹,会对一个好心人做这种事情,这是侮辱了我们的家人,也是侮辱了所有华人。”

  大概连那个阴阳风水先生都没想到,自己的话竟然引起了读者的逆反心理。

  她们在工厂里登记了可以工作的时间段,锦儿要对她们进行排班。

  看着锦儿对着一大串人名,以及五花八门的可工作时段头疼,刘嘉有些好笑,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麦当劳兼职的日子。

  那家麦当劳就在大学里,大多数员工都是兼职的学生,每周五之前都要在一个本子上写自己下一周期望的排班时间。

  平时上班的人数比较正常,到了法定假日三薪的日子,排班留言本上会出现大量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名,且个个表示可以工作24小时。

  到了十月底到十二月,期末、资格考、考公、考研的人集体神隐,留言本上空荡荡,神隐者们在抢图书馆自习室,排班经理要挨个求人问“能不能再多上几个小时啊?”

  很多人晚上六点从全职的工作岗位下班,再赶过来,能正式上班的时间是七点或八点。

  平均每个人需要工作四个小时。

  半夜十二点不睡觉,对于现代人来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对于二十年代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熬大夜。

  何况那年月的巴黎,也不是这么太平。

  有些七点就能到的人,刘嘉也让她们工作满五个小时,到晚上十二点,她从电车公司租了两辆足够装下所有工人的车,送她们安全到达家门口。

  在法定休息日,那些工人们索性下班后就在工厂不走了,一直工作到犯困,然后在临时休息间睡一会儿,睡醒了就继续工作。

  就好像这个工厂是她们自己的一样。

  在距离第一个订单要交货还有一天的时候,所有的订单数量已经全部完成,还超出一些。

  刘嘉也从各种途径听说了到底是谁在背后说她马上要倒闭,还有谁向劳工局举报她强迫工人劳动。

  那些人名都在她的意料之中,在香奈尔出现之前,他们互相撕逼,香奈尔出现之后,他们曾并肩战斗过一会儿,但是香奈尔身后有强大的支持,他们铩羽而归。

  局势恢复暂时的稳定时,他们又在暗中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直到刘嘉的出现,他们再次统一将矛头对准刘嘉。

  本以为这个没后台的外国女人很容易被打翻,谁知道在巴黎如同散沙一般的华人,居然会突然凝聚在一起,成了她最坚实最可靠的后台。

  “现在外面的世界还这么广阔,非得跟我较劲内卷。”刘嘉托着下巴,看着窗外送货的大车驶向客户那里。

  要说内卷,她才不怕,她的时代,几乎什么行业都有人做,只能各种绞尽脑汁,另辟奚径。

  卷到极致是佛系、咸鱼、躺平,因为知道努力也没有用,卷成麻花也出不了奇迹。

  20年代才哪儿到哪儿,在她这个卷王面前,这些人都是渣渣。

  再过一天,那些生病的工人就要回来了,工人们对刘嘉恋恋不舍。

  询问她的厂什么时候正式招人。

  刘嘉笑道:“正式工作的话,工资可没有这么高呀。”

  “就算是普通工资,也很好啊。”

  “是啊,你们厂的条件真是太好了。我们那边也提供餐食,但是那牛奶,除了看起来像牛奶,一点牛奶的味道也没有,饭菜里如果没有虫子,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

  “是啊,还包送回家,以前我下夜班的时候,走在黑漆漆的路上,别提多害怕了,只能默念着我家男人的名字,希望他能保佑我。”

  她们七嘴八舌细数着刘嘉工厂里的好,遗恨当初没有第一时间看见。

  对此,刘嘉感到很冤枉:“我招人招了好几次,最后都没办法,裁布工都是学校里的留学生兼职。”

  女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们没看到有招人的广告啊?”

  刘嘉这才知道,女工们能认识几个中国字的人都不多,好多人只会写几个名字和在中国的住址,更别提认识法国字了。

  所以,在她们之中阅读量最大的报纸,就是登着阴阳风水先生广告的中文报,而不是在巴黎发行量前几名的法文报纸。

  “原来是这样,可惜,我厂里现在确实暂时不需要人了,等下次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在中文报纸上发广告的。”刘嘉说。

  看着女工们遗憾的脸,刘嘉笑道:“没有关系,我可以试试帮你们争取一下提高待遇。”

  女工们不明白她能怎么争取,难道是跟老板坐下来聊吗?

  其实最后一天工作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刘嘉请她们来的最主要因素已经完成。

  最后一天的任务,不是做衣服。

  暮色降临,是各个工厂和工作室的下班时间,车身上刷着“Emma’s house”大LOGO的大汽车在巴黎城中穿梭。

  从工厂和工作室门口,把工人们接上车,除了华工之外,还有不明就里的法国工人问这是来干什么的,华工说是Emma工厂开放参观日,去了还能送东西。

  一听说送东西,谁不喜欢,除了华工,连法国工人都兴冲冲地上了车。

  各家老板眺望车子离去的背景,内心惶恐不安。

  听说那个中国女人跟莫奈和卡地亚都有合作关系,银行也愿意借钱给她,她是不是又要扩大生产规模,要挖墙角了!

  上一次工人流失,已经成了各家老板心头的阴影,本以为这次那个可恶的中国女人要完蛋,没想到,她又诈尸了。

  老板们派出自己的人,也跟着上车,看看他们去Emma的工厂到底要干什么。

  刘嘉的工厂的工作场地跟各家制衣厂没有任何区别。

  工作激励区就有点意思了,销售的工作激励远比制造业车间更加热血和中二。

  谁速度最快、质量最高、上个月谁拿的奖金最多,在表上一目了然。

  支持工人们保持热血和中二的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福利。

  来参观的人都受邀在食堂吃了一顿饭,这顿饭的内容,当然比工厂里正常水平要高一些,有鱼有肉,甚至还有小蛋糕。

  参观结束,临走的时候,还一人送了一个印着Emma’s house的购物袋,购物袋里是一些日常家居可以用到的小东西,不值什么钱。

  值钱的是Emma’s house购物袋,平时只有在店里购物的人才能拥有,它代表着时尚、有品味,还有闲钱。

  最后大巴将所有人又送回各自的街区,有几个来兼过职的华工告诉其他人:“下班时间晚了,都会挨个送到家门口的,特别安全。听说好多人为此宁愿多加一会儿班,就想等到可以坐车回家的时间。”

  没过一段时间,刘嘉听说那几个被接人的车堵过门的工厂和工作室,纷纷给工人们提高待遇,生怕她们被刘嘉挖跑了。

  病愈的工人们回来了,订单全部交付,世界又恢复了安宁详和。

  一天,刘嘉、锦儿、彭举和郑不艾在一起喝下午茶的时候,又说起这事。

  锦儿问刘嘉:“万一,她们的老板恼羞成怒,把她们都开除了怎么办?说她们生二心不忠诚之类的。”

  “没有都开除的理由呀,她们只是来参观而已,再说,开除了,老板自己上手做衣服吗?”刘嘉笑道,“如果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那确实存在你说的风险,一群人就不一样了。所以要走群众路线,团结大多数人。”

  刘嘉还把自己没注意华人喜欢看的是中文报纸,结果招不到人的事情当笑话说给他们听:“有时候,身边即世界是不对的,但是针对特定群体,还是要考虑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贵族说今天面包涨了两生丁,他们肯定无所谓,对穷人说洛可可巴洛克,他们也听不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法。”

  彭举看着刘嘉侃侃而谈的模样,看得入神。

  郑不艾听着刘嘉说的话,陷入沉思:“……团结更多的人……用不同的方法。”

  锦儿心里想的还是那些工厂为什么会突然提升工人待遇:“咱们又没有说马上要招人,难道他们突然良心发现?”

  刘嘉端起咖啡,笑道:“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