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51章 西方记者

  刘嘉第一个去找的,当然是希望最大的香奈尔,咱们都这么熟了,还合作了一场大秀,就算借不到全款,借到一大半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在进门之前,她是这么想的。

  进门之后,她看见屋里不仅有迪米崔大公,还有一位不认识的男人,房间里还有一股挺浓烈的香气,很复杂,跟这个时代流行的单一香型不一样。

  “亲爱的,你觉得这个味道怎么样?”香奈尔问道。

  刘嘉只喜欢天然花果的香气,对于其它的味道,只要不是什么刺鼻的怪味儿,她都能说服自己“是你不懂”来接受那个它。

  “嗯,挺浓,别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也说不出来什么。

  香奈尔对那个不认识的男人说:“没有特点的香水,是没有灵魂的,我需要一款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的香水,让女士们发疯地寻找它的来源……”

  桌上还放着一些纸张,上面画着各种花里胡哨的瓶子,什么雕花、镂空,甚至还有一个好像站着的安娜·苏家的“许愿精灵”。

  香奈尔把那个陌生的男人介绍给刘嘉:“他是俄国宫廷调香师,恩尼斯·鲍,为沙皇一家调制出不少特别的香水,我很喜欢他的想法,跟现在那些只会用单一香型的人完全不一样……”

  香奈尔初得香水大师,很高兴,对刘嘉说了许多,包括他正在开发新的香水,包括新的香水瓶。

  还说在近些的地方买了一个新房子,用来做为迪米崔大公起居的地方,最后才问刘嘉最近生意怎么样?有没有新的想法。

  都是花钱的事。

  要是一般脸皮薄一点的人,这会儿听着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人家这么多花销的地方,你还跟人家借钱?

  幸好刘嘉是个生意人,做销售,被人连拒几次都是正常,怎么能人家还没拒绝,自己就先打起退堂鼓,那不是天大的笑话?

  “最近我这边销售情况特别好,一下子花钱花多了,结果又有另外一件急事,现金不够了,你能不能借我一些,两个月内就可以还给你,按银行挂牌利率给你利息?”

  然后,她说了一个数。

  香奈尔问:“你怎么不向银行借?你的信用这么好,他们一定会乐意的。”

  刘嘉笑道:“从审核到放款,中间隔那么长时间。再说,反正都是给利息,给那些不认识的银行家,为什么不给我的朋友呢?”

  香奈尔微微低下头,沉默不语。

  刘嘉猜测,也许是自己要倒闭的传说已经到了香奈尔这里,没有人知道她的工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也不敢贸然借钱。

  “上次我们联合做的大秀,一下子接了好多高定手工款的订单,现在负责高定款的裁缝们每天都在连续不断的做衣服,月底就能交一批衣服,收到一些尾款,如果你也着急用钱,那我可以在月底的时候先还给你一些。”

  香奈尔想了想,对她说:“我现在手上的现金也不多,只能借你一半。”

  能借一半也很好啊!那可是十万法郎!

  香奈尔给情人斯特拉文斯基重演《春之祭》也就给了三十万法郎。

  虽然这十万是要还的,但是,哪个生意人不看重流动资金。肯借就已经谢天谢地。

  再说,她刘嘉何德何能,可以跟情人比。

  香奈尔签了一张支票给刘嘉,刘嘉对她说:“我会尽快还给你。”

  手里拿着一半,接下来要去找另一半。

  卡地亚掌门人路易那里,就远没有香奈尔这么容易了。

  其实在他这里借不着,也在刘嘉的心理预期之内,本来他俩就没什么往来,最多算一个委托加工的关系。

  以及,卡地亚并不是路易的个人资产,他爸Alfred Cartier和两个弟弟都还在,要说服另外三个人,就没这么容易了。

  在卡地亚,刘嘉无功而返。

  刘嘉手里只有十万法郎的支票,不够全部赔付。

  此时,不少报纸上出现大量与刘嘉相关的报道。

  《Emma亲口告知顾客无法发货,风靡一时的品牌或将倒闭?》

  《繁华易逝,Emma终难为继,多家银行拒绝提供贷款》

  《联名大秀的两位女主角不同命运,女性最强的依靠还是男人?》

  《一朵中国之花的凋零》

  ……

  “切,全是黄色新闻。怎么感觉明天就能看到我的讣告了。”刘嘉翻了翻几份不同的报纸,一面倒的唱衰Emma,感觉明天她要是不因为破产而跳楼,都对不起记者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

  甚至还有一份中文报纸,一位阴阳风水先生说刘嘉是擅自给劳工修墓,惊动了地下亡灵,坏运气才会附在她的身上,让她倒大霉。

  然后还煞有介事的给出了除秽驱邪的建议,包括摆放水晶阵法,佩带护身符等等。

  最后是他的联系方式,说刘嘉可以来找他,他根据刘嘉的面相做进一步的驱邪措施。

  刘嘉忍不住笑出声:“拿我做广告嘘头,不给我提成,这合理吗?”

  虽然,他们是胡说八道,但也不能放着不管。

  在互联网时代,人能自己上网辟谣,都有很多人被冤了好久才重获清白。

  该受到的损失都受完了。

  刘嘉绝不能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银行最怕挤兑,大量的人同时提款,一旦有人提不到,就是信用崩盘时刻。

  亏损缺钱,哪怕关停一些项目都不要紧。

  信用是商业的立身之本。

  没了信用,做什么都做不下去。

  做生意也一样,不能放任恐慌和谣言四起。

  刘嘉想起郑不艾之前说有一位认识的大哥在报社当兼职记者,她通过这重关系,联系上了报社的人,对她做一个采访。

  不是采访她的资金,也不是采访工厂的出货情况。

  就单纯以公共健康的目的出发,对工厂里发生的传染病进行调查。

  大流感在广大欧洲人民的心中还有着记忆,报纸编辑给起了个足够惊悚的标题,在正文里写工厂里出现的白喉患者,以及管理者是如何应对的。

  还配了好几张刘嘉穿着简约的衬衫和女式裤装在医院里探望那两位重症工人的照片。

  她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一点都不像新闻里说的无奈、憔悴,是一朵即将凋零的花朵。

  报纸上说所有感染的工人都已经得到很好的救治,最多十天,她们就能重返工作岗位。

  刘嘉在访谈里还给自己打了一个招聘广告,说希望有缝纫技能,愿意兼职的人,可以来她这里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高薪,日结!

  报道发出去之后,锦儿专门去了一趟报摊,只见那份报纸孤零零地被一堆“Emma必亡”言论的报纸包围。

  这样不行。

  刘嘉想找卡佩夫人,看看她能不能有什么关系,但是她们全家前几天刚出发去希腊度假了,要等秋天才回来。

  还有莫奈可以试试。

  刘嘉本来想把与莫奈联名的事情藏一藏,等裙子基本确定没问题了再放消息出来,免得设计师实在完不成任务,反倒不好。

  现在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借这个名声出去了。

  她打听到,莫奈明天上午要参加一个画展的活动,展品里包括刘嘉答应送给莫奈的刺绣版《睡莲》。

  锦儿是个很有晴雯精神的人,自打刘嘉答应莫奈送刺绣,她就天天折腾到半夜三更,哪怕后面管工厂,回来之后,也一定要再绣几针。

  哪怕刘嘉跟她说不要这么着急,她也还是闲不住,说:“要是不绣完,总觉得心里有事压着,不舒服。”

  刘嘉也就随她去了。

  如今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那幅《睡莲》刺绣已经基本完成,为了能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去面见莫奈,原本一直劝锦儿注意休息的刘嘉,也不得不拉着锦儿一起赶工,连夜收尾。

  巴黎大皇宫,打扮得特别精神的刘嘉又一次来到这里。

  展厅里,莫奈正站在自己的《睡莲》前,接受记者们的提问,说了几句,记者们询问莫奈将来是否还会有新作。

  还有一位女记者感慨《睡莲》那么美,可惜她买不起。

  莫奈刚好看见向他走来的刘嘉,笑着说:“将来,我的作品将会出现在衣服上。”

  “衣服?”记者们大惑不解。

  刘嘉拿出绣好的《睡莲》,展开:“看,这是我答应您的,一定会让第一幅绣品,出现在您家的墙上。”

  那幅刺绣,除了小一圈之外,几乎与墙上的《睡莲》一模一样。

  记者提问:“刚才莫奈先生说睡莲会出现在衣服上,这是真的吗?”

  刘嘉:“是的,莫奈先生对中国风格的刺绣非常欣赏,我也很愿意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记者:“可是,听说你的公司出现了很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个想法还有机会实现吗?”

  刘嘉微微低下头,露齿一笑,好像听见什么特别不可思议的笑话似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哦,我的天,我怎么不知道,我刚刚才与卡地亚先生签定了珠宝相关的协议,卡地亚先生不会跟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做生意的。”

  接着,她又轻轻地摇摇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总有人认为女人想要成功,就只能依靠男人,如果不依靠男人也能成功,就要想办法阴谋陷害,等我彻底失败,就正好印证了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说:看,我们说得没错吧。”

  记者又问:“你是说,有人故意夸大你的经营危机?”

  刘嘉笑道:“事实上,我并没有任何经营危机,甚至连员工健康危机都没有。白喉是可以被治愈的传染病,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故意营造恐慌情绪,我想,也许是某些国家看不惯法国的繁华,而故意安排的破坏计划?”

  在她的时代,各种大局党,大棋党,打牌党满天飞,她时常嘲笑这些人脑洞过大,现在她发现,这招还挺好用。

  什么故事最抓人:桃色新闻、血腥暴力,还有阴谋论。

  一战刚刚结束,战争时流传的各种间谍故事,还在人们的身边经久不衰。

  记者们顿时眼睛一亮。

  锦儿去报摊把当天的晚报各买来一份。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把莫奈去参加画展的消息放在第二版,第一版是刘嘉衣着光鲜,手拿刺绣,与莫奈站在一起合影。

  报纸标题是

  《法兰西上空的阴云》,文里大肆分析英国佬可能在计划干什么坏事。

  刘嘉:“……你们对英国是真爱吧,这么执着,就不能稍微关注一下一战的始作俑者吗?人家正憋着一肚子委屈,准备复仇呢。”

  《谁在制造恐慌》,文里也是一番下大棋的言论,目标直指俄国,一番分析猛如虎。

  刘嘉:“他们都乱成一锅粥了,哪有心思跟你们下棋。”

  《新时代女性地位依旧被打压》,文如标题,用的照片是刘嘉似乎在无奈叹息的模样。

  她的长相生得柔美,这个表情,更是楚楚可怜。

  刘嘉:“这张还拍得挺好看,不知道报社能不能把底片给我。”

  只有一家时尚类的报纸标题相对正常——Emma获莫奈授权,即将推出《睡莲》联名新款。

  新闻登出去之后,刘嘉接到许多银行的电话,他们的态度有些暧昧,没有明说来意,只是拐弯抹脚地问她的经营情况,还问了与莫奈的合作开发什么的。

  刘嘉对他们的态度带着冷漠的礼貌与客气。

  她现在特别明白,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求着他们借钱,否则,根本借不着。

  果然,她没有提借钱,有一家银行的经理先忍不住问:“开发新品,应该需要购买很多新材料吧?”

  没超过三句话,就说到贷款。

  贷下来十万法郎,毫无问题。

  违约金是能付得出了,但是刘嘉一点都不想付。

  就差那么十几天,能不付,还是不付的好。

  毕竟一下子违了那么多个订单的约,尽管是不可抗力,但她还是觉得挺不开心的。

  刘嘉在工厂查对这段时间的进度时,锦儿过来敲门:“小姐,有人过来问,是不是招临时的缝纫工。”

  刘嘉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哦,你试试她行不行呗,你都做了这么久的主管了,肯定没问题。”

  “可是,人好多啊。”

  “能有几个人……”刘嘉一边嘀咕一边跟着出去看。

  人,真的好多啊!

  比生病的工人还多,乌泱乌泱站了满满一地。

  全是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