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见小侯爷多妩媚>第54章 入冬

  张秀才是个风流人物, 生的好看,又爱拿那一把折扇,折扇展开,轻轻一摇, 便有说不出的风度翩翩。

  他年少时跟着崔玉娘陪嫁去盛京, 十几年后又跟着崔玉娘的女儿回来宛州, 岁月匆匆, 四季流转,什么都物是人非, 他却依然一派怡然自得,自顾自的风流倜傥。

  在他心里,自己就该是个徜徉山水之间的隐士般的人物,闲时与三五孩童做戏言嬉闹,醒可揽明月, 醒当卧白云,快哉如风,一生潇洒。

  但是自从遇见季青雀后,他就总觉得自己好像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了。

  季青雀毫无疑问是容颜绝世的美人, 哪怕年纪尚轻, 却已经美的足以令人心生敬意,她是诗文里所写的天生就站在云端上俯首众生, 一生足不沾尘的那种人, 不言不语, 却自有一种寒冰般的威严之色,犹如高堂之上黄钟大吕巍然奏响又像是山鬼于月下悄然而行, 身后千妖百鬼匍匐不起, 战战兢兢, 恐惧至极。

  不容冒犯,不容轻慢,不可撼动。

  张秀才曾经觉得很有趣,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哪儿来的这么凶狠刚决的气势,竟像是满心都是愤愤不平,心里满腔愁怨一样。

  他原先只是觉得有意思,可是真得了随季青雀回宛州的差使,他才痛心疾首的意识到自己原先那逍遥快活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因为季青雀,真的太难伺候了!

  话少,看不明白在想什么,一整天都难得出去走一步,但是真正想做什么,又谁都劝不住,甚至可以说她一旦下定了决心,那么一开始就没有留给任何人阻拦的空余,非常倔,一意孤行到让人简直想要吐血三升的地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尤其偏爱眠雨那个傻丫鬟确实很好理解,只有那个傻丫头遇见这么个神神叨叨的主子还能开开心心的,季青雀要是哪天要杀人,她绝对能二话不说就冲过来递刀子挖坑,还会问,大小姐,这刀够锋利吗,要不我让张秀才再找一把来?

  张秀才一想到这个画面,就忍不住一阵恶寒。

  他又不是崔云那样至关重要的人物,何德何能得这位大小姐如此看重?

  点名让他给她讲史,可是她真正在问的是那本薄薄的小书册子吗?她每日里问的最多的全是某某官员升降几何,某某州县灾情如何,什么乱七八糟都要问,问的他胆战心惊,有一天他卡壳答不上来,她也只是点点头,便不做声了,他还以为逃过一劫,第二天,她居然又把昨天的问题再原封不动地问一遍,神色淡淡,连语气都没有变一变,格外让人心虚气短,冷汗直冒。

  简直羞的他恨不得去跳井。

  所以自那以后,他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把崔云给他分送过来的各种消息分门别类地浏览一遍,他记性好,过目不忘,一眼扫过去,哪些是真消息哪些是假消息一目了然,哪些是大小姐更关心的事情也瞬间胸有成竹,才能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

  旁人眼里,无不对他艳羡非常,老爷云游在外,崔家是大小姐的一言堂,崔云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自不用说,可是他一个无功无绩的家伙,凭什么也能做大小姐的心腹?

  想来想去也只有他护送有功这一条。

  于是众人纷纷感慨万分:大小姐实在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啊!

  张秀才恨不得当场吐血以示清白。

  她是个不动则已,一鸣便要惊人的人,比起最寻常的特立独行这种形容,她更接近于独断专行,说要孤身独行就要孤身独行,看中一个独眼外人便要将手中护卫全数交于他操练,乱军逼近,她咬定不肯出城逃亡,便一直坐镇城中,直到敌军溃散。

  然后。

  张秀才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慢慢回过神来,不远处季青雀倚着榻,垂眸不语,他终于回想起来,自己又在给季青雀“讲史”的时候走神了。

  一回生二回熟,他如今脸皮也厚了,季青雀不说话,他也继续闷着声想事,好半天,才叹息着打破沉默:“大小姐,我还是不明白。”

  季青雀抬眼,缓缓看了他一眼。

  他道:“我不明白,纵使您宅心仁厚,外不在乎世人骂名,内不介意受人欺瞒,依然愿意厚待秦……那独眼,那只管锦衣玉食养着他就是,为什么还要将大批调集过来的护从,交给他继续操练呢?”

  他确实很惊讶这个孤僻尖酸的家伙居然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秦欢,通敌叛国,出卖同袍,害的一镇受胡狗屠尽,着实罄竹难书。

  那十数年前的惨剧,对他来说几乎等于一段该被写进书里的泛黄的历史,而当历史里的人走出来,站在他面前时,他心里有种格外别扭的不真实感。

  “当年之事,我了解不多,并不敢妄加评说,”张秀才蹙着眉,声音缓缓道,“可是大小姐如此信他用他,他却不肯言明身份,若不是意外被人叫破,我们恐怕还要被他蒙在鼓里,日后若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我们多半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可谓遗害无穷。大小姐,我恐此人易生二心啊。”

  张秀才知道自己这话说是不大好听,听上去像是挑拨离间似的,可是本该谏言劝诫的崔云大管事从来不会对季青雀说个不字,那么也只能他站出来做这个恶人。哪怕招致季青雀厌弃,他也必须言明利害。

  食君之禄,总该忠君之事。

  季青雀静静听完,摇摇头,说:“我心中有数,你不必担心。”

  “大小姐……”张秀才顿时哭笑不得,要不是那秦欢如今已经成了那副能止小儿夜啼的模样,他简直都要怀疑大小姐是不是看上那独眼了,怎么就这么油盐不进呢?

  “此人满口谎言,不可还请三思啊。”

  季青雀仍是摇头。

  “可是……”张秀才还想争辩几句。

  季青雀缓缓看了他一眼,只一眼,便让他猛地安静下来。

  季青雀移开视线,望向草木枯黄的窗边,眼神深不见底。

  “张秀才,我不曾问过你到底姓张名什么,也不曾查过你到底是在何年何地中的秀才,”她言辞轻柔,平静,那语气里并无责备的意味,“你应当明白,我不过以待你之礼待他罢了。”

  张秀才微微有些茫然。

  他的思绪忽然缓慢起来,连季青雀的声音也缓慢极了,听不真切。

  他想茫然地,怔怔地出神,季青雀也不再说话,依然静静地望着窗外,秋风萧瑟,草木飘零,满目金黄,秋光如酒浓烈,溢满庭院。

  要入冬了。

  —

  苇城这些日子颇为热闹。

  崔家征召护从,消息一出,不少壮年男子都争相赶来。

  挑人的是个独眼男人,说话很刻薄,他那只完好的眼睛掀开眼皮扫一眼,说留,那便能被留下,说去,那便是没被选上,那些没被选中的人心有不甘,又换了一身衣服重新排队,结果那独眼男人扫都懒得扫一眼,只不耐烦地啧一声,要是还有要大声闹事的人,便立刻有容光不凡身强体壮的护卫从角落里猛地窜出来,神色温和,将闹事者塞住嘴拉下去的态度却坚如磐石。

  如此三番,杀鸡儆猴,其他人便知道要乖乖遵守规矩,又眼馋地看着这些护卫身上整洁光鲜的衣服,和明显是吃饱穿暖才养出来的强健体魄,越发对崔家有和那位少见的女家主向往不已。

  若不是正逢乱世,此等巨富之家,岂会不管身份,征收他们这些贫贱流民?莫说是做护从,便是做家奴也有大把人趋之若鹜,总归比在路边饿死,卷进战事里被杀,这样悄无声息的下场好得多。

  最好的一点便是,如今天下战火频频,朝中兵力空虚,说不定哪天他们走在路上,便被官府强征而去,惨死沙场,被野狗秃鹫分食,可是一旦入了崔家,哪怕仅仅是崔家家奴,那也是崔家的私产,再不会如流民般任凭官府欺压!

  城外人心浮动,热火朝天,张秀才却忧心忡忡地劝季青雀,崔家护从甚众,一介商户有这样的本领,已经足够在乱世里自保了,何须再添什么人手?

  更何况,前些日子苇城才遭战乱,州府总要下来派人来视察,到时候见崔家如此屯田养兵,多少也要大惊失色。

  刘师爷这几天已经找崔云大管事喝了三回茶了,估计谈的就是这回事,只是瞧着每次喝茶回来都红光满面笑容满满的崔云,再一看有气无力越发憔悴的刘师爷,便让张秀才忍不住想要为劳苦命的刘师爷鞠一把同情泪。

  张秀才自认为谏言恳切,又切中要害,季青雀总该能听进去几分,但是事实证明他还是不够了解这位主人。

  她认可了他的推论,然后平静地表示拒绝。

  气的他回头就和崔云抱怨:“咱们大小姐就像是穷怕了似的,总觉得不够,偏偏不爱脂粉首饰,也不爱金银珠宝,就是要养兵屯粮,不知道还以为她想干什么呢,您瞧瞧,这是怎么个事?”

  有什么可不安的,不过就是些兵匪流民,哪怕世道乱一些,可是朝纲稳固,州兵强盛,只要北边一平,朝堂自然就会腾出手来镇压各地动乱,到时候,还能有谁害得了她不成?

  崔云却只是微微一笑,和善地说:“大小姐如此行事,自有她的道理。哦,今日刘师爷又约我去官署一聚,我先走了。”

  张秀才差点气的一个仰倒,合着全府上下就他一个操心人是吗?他是刘师爷失散多年的兄弟不成?!

  索性也撒手不管,反正当主人都开了口,天塌下来也自有她去撑着。

  就在这样闹哄哄的日子里,宛州入冬,在下过第一场大雪之后,崔府上下望眼欲穿的谢小侯爷,终于回到了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