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晚晚竞折腰>第35章 监考事宜

  梁崇接着道:“等过些日子, 会试的事情忙完了,咱们再一起喝一杯,就在醉仙楼, 我记得你最爱吃那里的烤乳猪……”

  苏竞晚这边也和冯筠互相见过礼, 以前在翰林院是没有碰上合适的机会, 现在既然遇上了,她不会放过和任何可能对她有利的人交好的机会。

  冯筠长相端正, 并不算出众, 但胜在气质温和, 说话声音也很好听, 虽然年近三十, 但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脸上常挂着淡淡的笑, 让人如沐春风。

  苏竞晚主动道:“说来惭愧,从前虽同在翰林院当值,却因我一直跟着赵学士和刘学士编书,冯学士又经常进宫为两位皇子授课, 直到今日才有机会和冯学士说上话。”

  冯筠连称不敢,态度谦和,“我从前虽多在内宫行走,但苏员外郎的事迹我也略有耳闻, 苏员外郎年纪轻轻却有这番成绩,让冯某很是钦佩。”

  一番交谈下来,苏竞晚发现冯筠是个极会接话的人, 你说今日的天气好,他绝对不会说不好,还会变着法地说今日的天儿是怎么个好法,言语过渡自然,毫无生硬之感,让人感觉很舒适。

  简单的寒暄后,苏竞晚和冯筠跟随两位主考官来到外帘区,梁崇作为本次会试的正主考官对今日的考场工作进行了划分,梁崇和石远青在贡院内坐镇,负责人员调动和事务安排,冯筠和苏竞晚则拿着名单负责考生入场工作。

  考生需要经过点名、识认、搜检方能进入考场,点名自不必说,识认需要严格核实考生的姓名、籍贯、出身,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冒名顶替,搜检则是对考生本人及所带物件进行检查,被搜检的考生需要将衣服脱掉,仅留亵衣,而考生所带的物件也会被仔细翻看,甚至连糕点等食物也需要被切开查验。此外,为鼓励衙役认真检查,每检查出一名怀挟考生,该衙役就会有一两银子的奖励。

  苏竞晚毕竟是女子之身,所以只在门口负责考生的点名、识认,而考生的搜检则由里面的冯筠负责,她坐在门口这一下午,发现有冒名顶替者一百三十二人,被发现前都是强装镇定,死鸭子嘴硬,妄图蒙混过关,被发现后却又大喊恕罪,一时被猪油蒙了心,希望能免除刑罚,对于这些人,苏竞晚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叫衙役将人拖下去依律行事。

  而在接下来的九日监考中,苏竞晚又发现怀挟者三十六人,传递试题者十二人,帮着传递试题的衙役四人,对于这些人,她全部如实上报给梁崇和石远青,因为她巡查考场时认真仔细,发现作弊后面色冷淡,不管旁人怎么求情,她都无动于衷,因此在会试结束后又得了个“冷面官”的称呼。

  二月十八日会试结束,学子们陆陆续续离开考场,而作为主考官的梁崇、石远青和同考官的冯筠、苏竞晚则正式开始阅卷工作,别看梁崇和石远青平日里私交不错,但一到评卷给卷子定名次的时候,两人就吵得不可开交,苏竞晚和冯筠就是想劝也劝不住。

  梁崇看好顾奕鸣的文章,认为其议论驰骋,词意透辟,石远青则不以为然,觉得其太过张扬,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还需多多沉淀才是,给个第二第三即可,第一却当不得。

  而石远青极力推崇江沅的文章,大赞其论古有识,思力沉挚,梁崇却不大看得上眼,觉得其太过保守,没有张力,可以守成,却难有大的突破,离会元的水平还差着呢,勉强给个第三第四倒还可以。

  两人相持不下,这就到了冯筠和苏竞晚这两个同考官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出相应评分,最后合计再算出平均分决定名次,如有评分相同的情况,则由正主考官梁崇决定先后名次。

  因苏竞晚之前帮过江沅,为了避嫌她主动退出江沅的评分。

  这个时候,苏竞晚才彻底理解嘉明帝所选的这几个考官的用意,梁崇和石远青两个主考官一个改革派,一个保守派,苏竞晚自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而冯筠这个人就很有意思了,一半改革,一半保守,既看好顾奕鸣,又欣赏江沅。

  所以最后算下来考官队伍里是有两个半改革派和一个半保守派的,孰强孰弱一看便知,嘉明帝的用意不可谓不明显。

  当最后的名次出来的时候,苏竞晚还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竟然有这么多她熟悉的名字,顾奕鸣第一,阮博文第二,江沅第三……

  虽然她为了避嫌没有参与江沅的评分,但看到江沅能够进入前三还是挺高兴的,江沅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考上了总比旁人考上了对她有利。

  苏竞晚接着往下看去。

  孟承德第六,丁存志第十……

  仅她知道的,前十里面应天书院就占了四个,真不愧是大周第一书院。

  对了,既然应天书院这般好,不如让锐表哥也来这里读书如何?

  岳阳书院虽然也不错,但应天书院的师资更强大,有好几位先生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而且这里更靠近京城,关于科举考试的消息也更灵通些。

  姑父姑母也定然是同意的,只是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她怕让他们空欢喜一场,于是决定过几日忙完会试的事情就去翰林院探探陈冉冉的口风。

  三月初一是会试放榜的日子,不少人一大早就站在了贡院门口等待,而苏竞晚则去了翰林院。

  向几位老学士问过好后,苏竞晚便径直往陈冉冉所在的屋子走去。

  “竞晚,你是来看我的吗?”

  陈冉冉一见苏竞晚进来,便撂下了手头的事情,笑着迎了上来。

  苏竞晚也不和她见外,在她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其实今日我是来找你帮忙的,我有个表哥,之前在岳阳书院读书,现在想进你们应天书院,不知此事是否可行?”

  “当然……”

  陈冉冉随口应道,说罢又自觉不妥,补充道:“当然……不太确定,虽说应天书院是我祖父在管,虽说我是他的亲孙女,但我祖父那个人刻板得很,因此我也不太确定,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苏竞晚本也没打算今日就能得个准话,有陈冉冉帮着问问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把握。

  “多谢,不管结果如何,你这份恩情我心里记下了!”

  陈冉冉皱了皱眉,认真道:“一点小事,哪至于如此?要照你这么说,以前你在翰林院的时候不知道帮了我多少,我岂不是欠了你一大堆恩情?”

  闻言,苏竞晚笑了笑,只是不再提那些感谢的话。

  因陈冉冉今日还在当值,苏竞晚没有敢耽误她太久,随意闲聊了两句就主动告辞了。

  两日后,苏竞晚下衙回府的时候正好碰上陈府来报信的小厮。

  那小厮一见她便主动上前行礼,“小的见过苏大人,我家小姐说下个月书院正好有学子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书院读书,考试内容均为基础,不妨让令兄来试一试。”

  既然陈冉冉这么说了,想必题目不会太难,苏竞晚随手赏了那小厮一块银稞子,道了声谢,就兴冲冲地进屋去给姑母写信了。

  她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大张,列数了应天书院的几大优点,希望姑母务必让锐表哥来京城参加应天书院的考试,若是通过了留在应天书院读书,必会增加来年乡试中举的可能性。

  待墨迹吹干,她便将信纸叠好放进信封,嘱咐道:“你现在去前院找平安,让他立马寄出去,一定要快。”

  冬瓜笑盈盈地接过信封,恭敬应了声“是”,便打帘儿出去了。

  会试放榜后,接下来就是殿试,因殿试题目是嘉明帝亲自出题,所以他们这些主考官、同考官也就是在殿内负责监考事宜。

  与会试相比,殿试空间狭小,一览无余,又有嘉明帝亲自镇场,倒是没有什么考生作弊的事情,最后钟声响起,梁崇和石远青作为主考官负责维持考场秩序,冯筠和苏竞晚则按座位依次收卷。

  等到最后阅卷决定名次的时候,梁崇和石远青自然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争执,只是前面会试的时候石远青都没有争赢,此次殿试又有嘉明帝这个改革派加入,石远青当然毫无疑问地又败下阵来。

  石远青气得嘴前两撇小胡子直扑扇,还嚷嚷着以后再也不想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了,要么就也给他安排个同盟,省得他每次孤立无援的。

  嘉明帝是知道石远青脾气的,好言安慰了两句,又说大周离不开石远青这样正直不阿的良臣,大周的学子也不能没有他这样高情远致的良师云云,不知石老头是不是就吃这套,三两句就又被哄好了。

  殿试前十名的名字与会试相比变化不大,依旧是顾奕鸣第一,阮博文第二,江沅第三,只是后面几名的名次上下略有浮动,但还是那几个人,应天书院依旧占了四个名额,这更坚定了苏竞晚想让韩锐来京读书的想法。

  苏竞晚晚上回府的时候正好收到了苏清兰的回信,信中说很感谢她为韩锐着想,已经让韩锐上京参加应天书院的考试,还说即便韩锐通不过考试,那也是韩锐自己没本事,让她心里不要有负担,最后又托人给她带了几件春夏的衣裳还有一些燕窝、阿胶等补品,还嘱咐她公务再忙也不要忘了照顾身体。

  苏竞晚不禁弯起了嘴角,姑母待她真的很好,又看了一眼最下面的落款日期,是十天前写的,这样说来锐表哥至少上路十天了,以锐表哥的性子,肯定不会坐马车,多半是骑马来的,这样说来应该很快就会到了。

  “冬瓜,一会儿你去前院吩咐一声,让平安这几日派人到码头看看,若是看见三少爷来了,就叫人帮着拿拿行李,三少爷第一次来京城,怕是对路况也不熟悉。”

  冬瓜走上前来,“小姐放心,平安刚才还问我来着,说若是三少爷要来京,他就和长寿一块去码头接三少爷,若是三少爷带的行李多,他就再雇几个人。”

  苏竞晚微微思忖,“锐表哥出门本就不喜欢带太多东西,何况现在事情还没确定下来,依我看,平安和长寿两个人应该就够了。”

  “是,奴婢一会儿就去和平安说一声。”冬瓜脆生生地应道。

  作者有话要说:  ①科举入场搜查等规则以及“外帘区”概念参考论文《明清科举的机构设置》。

  ps:我也觉得我的节奏稍微有点慢,大家可以当种田文看哈,因为有些过渡必须得有,另外第二个案子马上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