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挖太子墙脚>第52章 出逃

  身后的打杀声越来越大了,预料中的疼痛却一直没有到来,源迩一直闭着眼睛全身发抖,只希望待会儿叛军的刀挥向他的时候能少点儿疼痛。

  一把大刀从他身后直劈过来,眼看就能把他整个人一劈两半边,到他头顶的时候却被一把利剑隔开,源迩依旧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并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传进他耳朵里的都是寒铁交戈之声,他不敢面对,所以更觉恐怖。

  他好像听到有人说“那里还有吴军”,然后就又是一阵打杀,叛军说的吴军肯定是他,估计他们现在正挥舞着大刀杀向他,他抖得更厉害了,突然又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什么“二公子”,什么二公子,叫谁呢?他现在没心思理会,只知道自己现在离死不远了,而且待会儿可能还会很疼,他不自主的发着抖,他能听到和闻到的都是喊杀声和血腥味,他现在已经听不到其他声音了,脑子里也都是自己挨刀的惨痛画面,他正流着泪等着刀尖穿透肉皮的痛楚,却没想到一下子被人从身后给踢飞了,他被踢得撞在了墙面上,然后从墙面上垂直落到地上。

  好疼啊,谁踢的他?要杀他难道不是一刀的事么,为何还要踢飞他?这一踢一撞一摔使得他浑身疼痛意识模糊,他苦苦睁眼,眼前的人好像自己打起来了?是叛军自己打起来了?他尚未多想就失去了知觉。

  **

  晁焕破关后就亲率大军直捣长安。三十万叛军乌压压的涌向长安,这马蹄声就震得长安人心惶惶。

  潼关失守的急报传到朝廷,新帝惊惶异常,三十万叛军真的打过来了?

  大太监田秀赶紧进言道:“陛下,何不授命晁焕为淮南节度使,让其即日莅镇?”

  周俨早已六神无主,听了此言,依旧不知所措:“可行?”

  田秀道:“现在只能如此了,只要晁焕答应,我朝之危可解。”

  周俨立即颁下诏书,授晁焕为淮南节度使,并令他即日莅镇。

  吴朝派出的使者很快就带着新帝的诏书来到了晁焕的大营。

  晁焕既然会复叛,就已是怀着更大的野心,若说刚开始起义那会儿,还只是深恨官府欺压,还想不到这么远的话,那现在就不一样了。

  第一次投降,朝廷授了官职,他本也想在自己的位子上好好施展抱负,做个忠臣孝子光宗耀祖,只是官场艰难,他一个曾经的叛贼更会遭到那些个所谓的正统官员的白眼,再加之吴朝本就藩镇不一,难以制己,因此他才决定再度反叛。

  这次既然又反了,他又如何能够再度归顺朝廷?他若归顺,朝廷日后真能重用他?而不是暗害他?更何况,现在都破了潼关打到长安了,他又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归顺吴朝做一个节度使?

  晁焕营帐内,叛军的另一首领朱刚烈看了诏书大怒,诏书上竟然提都没提他朱刚烈,这分明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这次他们起义军一路打过来,他朱刚烈可没少出力,现在在军中他也是极有威望的,并且已经是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像他这么个威震全军的人物,长安的那个小皇帝竟敢这么无视他?真是岂有此理!

  朱刚烈大骂来使,并当众对晁焕怒道:“你我合兵一处之时曾许下誓言,一定要带领弟兄们伐无道之主,横扫天下,现在吴朝的小皇帝给你封个节度使,你就要抛下兄弟们做他周家王朝的忠臣孝子了吗?”

  晁焕看他误会了,正待解释,帐下众将士就在朱刚烈的鼓动下群情激愤,振臂反对。

  晁焕看这架势,赶紧让朱刚烈稍安勿躁听他解释:“朱将军,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会因为朝廷的封赏就弃众兄弟于不顾?”

  他又对帐下众将士大声承诺道:“大家放心,我与众兄弟是一条心,大家出生入死这么多日子,为的就是拿下这天下,现在已经临近京城,我们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得了这天下。”

  这天下姓周的坐得,他为何就坐不得?都到这份上了,他又岂能放弃?他现在要当的是皇帝,而不是吴朝的节度使。他当众回绝了吴朝使者,声称自己绝不退兵,绝不接受朝廷的封赏,他不日就会打到长安,还请吴朝的皇帝做好准备。

  众将士看统领的态度如此坚决,这才平息了怒火。

  吴朝使者灰溜溜的回了长安,将此遭遇回禀了新帝。

  新帝听说晁焕绝不退兵,急得没法,赶忙召集众大臣议事。众大臣此时也急得团团转,却又拿不出有效的退敌之策。一大臣憋了半天总算想到个办法,他提议新帝去南郊祈天,以求老天保佑。

  新帝本无主见,此时又慌了神,闻此提议,心觉也是个办法,现在大吴既无良将退兵,那就只能祈求天助了,没准老天能佑他大吴呢,因此赶忙前往南郊祈天。同时,田秀还是派出了一队神策军前往退敌。

  等新帝从南郊回朝后,大太监田秀慌忙入报:“叛军已经打来了,陛下不如幸蜀吧?”

  “已经打来了?”周俨不可思议,怎么那么快?不是说刚派了一队神策军前往拒敌的么,就算不能完全退敌,也应该能抵挡一阵子的啊,更何况他刚去南郊祈天,请求老天保佑大吴,怎么叛军就打来了?

  “是啊,”田秀也很着急,他派出去的神策军是一点都没顶事,而且他刚得到的消息是他们先遇上的是从潼关方向逃回的兵士,双方不仅未能联合起来,他们还被那些人打劫了,因为那些人挨饿多日,而他派出的神策军穿着太过华丽,那些逃回来的兵士见了气愤不过,就抢了他们的新衣,谁能想他派出去的神策军能被自己人给打劫呢,田秀唉了一声,“现在叛军已经到城外了,陛下若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走哪去?蜀地?”周俨现在虽然慌乱,但可是还记得自己对先帝许下的诺言的,他不能让吴朝丢在他手上,他要是前往蜀地,那长安怎么办?

  “是啊,前往蜀地是最好的选择。”田秀赶紧陈述前往蜀地的诸多好处,并举出当年玄宗皇帝也去了蜀地的例子,“陛下此去也算是遵循祖制。”

  一百多年前吴朝发生过一次大的动乱,叛军也是打到了长安,当时的皇帝也是弃了长安前往蜀地,多年后平叛了叛军,才又回了长安,现在离当年那次叛乱又隔了一百多年,又有叛军打到了长安。

  “遵、遵循祖制?”周俨本就慌了神,现在更是脑子糊涂,这能算是遵循祖制么?他若幸蜀,那相当于将京城长安拱手让给叛军啊。不过当年玄宗也确实是将京城长安拱手让给了叛军。但这事真能遵循祖制?

  “是啊,”田秀又赶紧劝诱道,“陛下幸蜀,那只能算是在遵循祖制,先帝是不会怪您的。”

  周俨现在思路极为混乱,本觉得这事不大好遵循祖制,但在田秀的劝诱声中忆起玄宗当年弃了长安前往蜀地,后来平了叛乱,吴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到现在,那他此时遵循祖制也弃了长安前往蜀地,那是不是也能平了叛乱再延续个一百多年?

  田秀看新帝如此犹犹豫豫,心里也急,再度下猛料:“陛下,叛军现在已经到了城外,只怕要不了一天就能将长安攻下,那个时候陛下您就是想走都来不及了,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陛下,想想玄宗当年,我大吴不还是千秋长存到现在么,但要是您落入叛军之手,那我大吴可就完了。”

  田秀的连哄带吓,把本就混乱的新帝吓得更是一刻都坐不住,他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能被叛军俘虏的,倘若他被叛军俘虏那就真的是丢了大吴的江山违背了对先帝的誓言,幸蜀、幸蜀,对,应该幸蜀,他应该遵循祖制,应该立即弃了长安幸蜀。

  他结结巴巴道:“那,那就幸蜀吧。”

  田秀看新帝答应了,赶紧高呼陛下英明,并道:“奴婢已经召集了神策军八百人扈驾,还请陛下立即启行。”

  周俨立即回宫挈得几位皇弟,慌慌张张、踉踉跄跄的上了车驾出了宫门,田秀领着神策军八百人拥驾西行。

  可新帝刚出金光门,就哎呀一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他立即让车驾停下。

  田秀赶紧上前询问怎么了?新帝懊恼不已:“朕真是糊涂了,怎么把昔昔给忘了,怎么能把昔昔留在长安?”

  “这,”田秀为难,带上慕姑娘倒也没什么,可现在已经出了金光门,总不能再折回去吧,他只能觍着脸笑道,“陛下,这都已经出来了······”

  周俨此刻自责得很,本来宫里就丢了一大堆人,他就带了几个皇弟,满朝官员也一个都没通知,现在总不能连昔昔都丢在长安吧,一旦叛军攻下长安,昔昔怎么办?昔昔可是他的未婚妻,这以后会有何待遇?他怎么着也得把昔昔带着啊。

  周俨身边伺候的小秦子见陛下苦着脸不愿再前行,因此赶紧上前请示道:“陛下,要不奴婢现在就带人去接慕姑娘吧,应该也耽误不了太多的时间。”

  周俨闻言大喜,“好好,你赶紧去接人,朕在这等着,快去,快去。”

  田秀见新帝这么说,自然也没法阻拦,而且新帝现在这么个态度这以后一路上也难舒坦,所以现在还是赶紧将慕姑娘接过来为妙,因此只得赶紧拨了十几名神策军给小秦子,让他们立刻跟着小秦子去镇国侯府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