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第183章 屈原粽子

糊糊:“还有一个是当年志愿军入朝时用的土方子——煮松针水。

据说是古代民间传到朝鲜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在南洋作战时用过,很有效。

把松针放到大锅里去煮,煮1个多小时后,把松针捞出,让松针水沉淀一下舀出,放上点白糖喝。没有白糖,干喝也行。

松针水味道有些苦涩,只要连续喝六七天,眼睛就能看见了。”

天幕暗了,但天幕底下的人眼睛亮了。

动物肉,哪怕下水也难得,菠菜、胡萝卜要么没传入,要么生长需要时间,哪能如松针一般易得。

若能解决夜盲之症,不说晚间视力如何,借着些微的光亮能多干多少活,就能吃得更饱一点。

松树从南到北都有,只是忽然被集中性的薅一回,不知是否会被薅秃了。

新的一天,糊糊的大头再度出现在天上。

糊糊:“嗨,小伙伴们,马上就是端午节,有没有准备好,我们要放假啦!”

云与海:谢天谢地,这次没调休。

言不由衷:外头人山人海,在家待着。

吃不饱的大可爱:在学校待着,端午假期刚好碰上高考,清澈的大学生是能替学弟学妹们考试的吗!

我爱花花:高中生帮大学生考四六级差不多。

百忍成金:毕业后知识全还给老师了,学费可不可以退?

迷雾麋鹿迷了路:老师:孽徒!

李世民:“他们要到端午了。”好像还面临一场重大考试。

糊糊:“端午节不能不吃粽子,这一典故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屈原。

古时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刘彻:“端午是纪念屈原的?”

糊糊:“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早期受到楚怀王的重用,提出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积极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这就触动了贵族的利益,最后受到挤压,先后被流放到汉北、沅湘。

后来秦王指使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看着自己心爱的国家被灭,屈原心里是那么的痛,他恨自己无能为力,恨楚国内部勾心斗角,心有不甘的屈原,在心痛和无助之下,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

当然这位秦王不是发动玄武门之变,虎牢关下一战擒双王的秦王李世民,也不是一统六国的秦王政,而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

战国大魔王.嬴小米.超长待稷。”

彩云之南:孙子又给爷爷背黑锅。

吃不饱的大可爱:这是曾爷爷。

糊糊:“在屈原投身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用划船方式打捞,可是水深不容易打捞,又生怕屈原尸体被鱼给吃了,百姓就拿来了米团,投入江中,喂饱江中的鱼。

由此演变成今天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馅料,用箬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常见的有小枣、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

时至今日,粽子和月饼、豆腐脑,已经成为咸甜大战的主要战场。”

来源网络

言不由衷:最早投入汨罗江的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十万伏特:认真思考了下,古代糖贵盐也贵,大概率是白粽子。

独自飞翔:泡椒牛肉馅的粽子才是奇葩。

百忍成金:榴莲当水果就够特别的,还拿来做馅料。

糊糊:“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端午五月五、赛龙舟和吃粽子、纪念屈原是各过各的。

西周时期,种花家进入礼乐文明,各种祭祀活动得以等级化。

当时祭祀的最早等级叫太牢,主要用于祭祀土神和谷神、企盼农业丰收,所使用的祭祀品是牛、羊、豕三种牲畜。

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制成角黍,用以替代珍贵的耕牛。可见,粽子最初是作为祭祀贡品而发明出来的。

原材料最初是黍,又称糜子,在种花家种植已有一万年时间。

黍的果实去壳后叫黄米、大黄米,形态与小米相似,但比小米略大,颜色偏淡。近年来流行的大黄米粽子,就是由黍米制成。

先秦时期,黍和粟才是主食中的王者,黍还有个别名叫稷,也就是社稷的‘稷’。

《诗经》中记载:与其黍稷,以享以祀。用黍米制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贡品在当时是种趋势。

古时候,人们食用角黍主要是在夏至和端午两个时节。按照古代天文历法和阴阳五行观念,夏至和端午处于阴阳交错之际,并不是个吉利的日子。

黍又名火谷,生于土中,属阳;菰叶即茭白叶,生于水中,属阴。所以,用菰叶把黍米包起来,就是以阴裹阳,有调理中和、驱疫避恶的文化含义。

所以粽子的原始姿态是食物,同时衍生为祭品。最开始祭祀的对象不是屈原,大概率是江河湖泊中的神灵,比如龙。”

银河系系花:但用小米制作的粽子祭祀屈原,就很“灵”了!

痴人说梦:真到祭祀屈原的时候,原料已经换成糯米了。

刘彻:“什么时候换的?”换成屈原的。

糊糊:“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吴越地区,泽国多水乡,驭舟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与农历五月初五相关的历史名人有很多,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尽,死后尸体被投入钱塘江,于是江浙沪一带五月初五逆流而上‘迎涛神’。

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但最后却被屈原‘拔得头筹’。

目前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文献,来源与南朝梁时期,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根本种种研究推断,屈原与端午绑定,并推行至全国,大约是在东晋时期。

吃粽子、赛龙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端午祭祀屈原是楚地百姓的一些自发行为,将三者强行绑定的是晋朝司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