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第173章 凤梨与菠萝

彩云之南:东方的以为是西方的,西方的以为是东方的,搞笑了不是。

朱棣气急,“朕为高皇后所建之塔塔顶怎会是番邦菠萝形状!”

糊糊:“荷兰使节真的在东方吃到菠萝吗?有可能。

关于菠萝传入引种于中国的历史,有的说法是明末17世纪伊始由葡萄牙人传入澳门,然后由澳门传入闽、粤、海南,明清之际再由大陆传入台湾。但这些叙述时间不清晰,没有具体的论述,也无资料出处。

菠萝在中国的引种、传播、食用的历史较为迷离混沌复杂,这主要是因为菠萝在中国的称谓极为庞杂歧异。

据不完全统计,有菠萝、波罗、凤梨、黄梨、露兜子、波罗蜜、菠萝蜜、香菠萝蜜、王梨、打锣槌、黄莱、草波罗、地波罗、番娄子、番荔枝等等。其中,以菠萝和凤梨最为流行。

因此,在古籍文献中发现了上述植物水果名称,并不能肯定就是菠萝,须有具体的描写记述或一定的语言环境,经仔细分析才能作出判断。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澳门记略》有番荔枝的记载。该书在记述了甜荔枝、酸荔枝后说:澳门地区又有番荔枝,大如桃,色青,似壳非壳,劈之,中有小白瓤,黑子,味如菠萝蜜。又说康熙三十八年驾幸杭州,总兵蓝理进之。

这里所说的番荔枝便是菠萝,今天的菠萝比桃子大得多,这或者是因作者观察不细,或者是因当时的栽培种结的果不如今日那么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菠萝的皮绿黄,青可作绿解,与色青吻合。似壳非壳极为重要。菠萝的皮不似桃、李、苹果等的果肉质地一样,而是有的部分有些呈瓤状和网状,与白瓤吻合。

《澳门记略》所记的色青,似壳非壳,果肉的一部分有小白瓤、黑子,味如菠萝蜜等皆与菠萝基本吻合或非常吻合,故番荔枝乃菠萝无疑。

康熙三十八年为1699年,说明此前很多年澳门便种植有菠萝,到1699年时清王朝才能从澳门购进上供。

澳门本在广东境内,故传入澳门的菠萝又很快传入广东各地。清初吴震方《岭南杂记》说岭南产番荔枝,皮似荔枝,壳而非壳也,头上有叶一宗,掰开白瓤黑子。

菠萝果实的顶端长着上百片叶子,即冠芽,最为独特。载明其果实头上有叶一宗便点明了其形态上最大的特征。岭南指五岭以南的两广,可见清初时菠萝在中国大陆的栽培已稍传开。

欧洲诸国费了老大的劲才栽培成功的菠萝,就这么随随便便在的种花家落地生根。

因为几千年种地经验牛逼吗?不是!

纯属自然条件优越,欧洲整体维度偏高,气候湿润。在种花家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炎热,更接近菠萝的原产地条件。”

百忍成金:还是那四个字——地大物博,没什么是炎黄子孙种不了的。

银河系系花:种花家菠萝的海徐闻,年产菠萝七十万吨,全国每三个菠萝就有一个出自徐闻。

刘彻:“他们不吃饭了吗?”这么多菠萝,不怕吃撑了了吗。

糊糊:“不过现在想想进贡菠萝给康熙,也是很炸裂的事。

因为菠萝本质上是有毒的。”

康熙回忆当初在江南吃的那颗菠萝,身体并无异状。

糊糊:“有句俗语,你在吃菠萝的时候,菠萝也在吃你。

菠萝的某些成分实际上对口腔黏膜造成轻微的伤害,从而产生刺痛感,甚至出血。这种刺痛感主要来源于菠萝中含有的草酸钙结晶和菠萝蛋白酶。

草酸钙结晶在显微镜下呈现为针尖状,微小的结晶体会刺破口腔黏膜,造成物理性的伤害。而菠萝蛋白酶则是一种能够分解蛋白质的酶,它能够分解口腔黏膜上的纤维蛋白,导致黏膜受损,从而产生疼痛感。

菠萝中的这些成分不仅对人类有这样的效果,它们也是菠萝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避免被动物伤害。草酸钙和菠萝蛋白酶的存在,使得菠萝在自然界中能够有效地抵御一些潜在的威胁。

但人类为了吃口菠萝‘无所不用其极’,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泡盐水。

众所周知,吃菠萝前用盐水泡一泡,好像就没那么扎嘴了。

菠萝扎嘴主要是因为草酸钙针晶和菠萝蛋白酶,草酸钙针晶在盐水中的溶解性会提高,因此能够减少一些菠萝中草酸钙针晶的含量。

而菠萝蛋白酶其活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的影响,盐水并不会让蛋白酶完全失活,能部分抑制其活性。

一项研究发现,用7%的氯化钠溶液浸泡菠萝10分钟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得到有效抑制。

要达到7%浓度,1升水的话要加入70克的盐,其实是非常大的量,很多人平常泡菠萝时并没有达到这个浓度。

不过盐水泡过后能够掩盖菠萝的酸味和苦味,吃起来更香甜,所以口感上也会好一些。”

痴人说梦:我一直以为菠萝泡盐水是为了不刺口。

向日葵:凤梨就不刺口。

康熙:“草酸钙结晶和蛋白酶是何物?”

糊糊:“菠萝和凤梨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水果?这个话题往往会有人争论起来。

认真地说一个关于凤梨(菠萝)的小知识:学名叫凤梨,俗称菠萝,在植物学上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凤梨种。凤梨才是人家的正式名字,在学术上菠萝和凤梨是一种东西。

凤梨和菠萝虽然在学术上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的名字,如同土豆和马铃薯,番茄和西红柿一般,但实际上在市场上已经有分化。

因为菠萝的内刺比较大,食用的时候不方便,台湾地区又引进了一种无眼凤梨,这种凤梨的内刺比较小,比较浅,削皮食用都比较简单,口感也更细腻香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逐渐台湾地区就以种植这种无眼凤梨为主。

在市场上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凤梨,潜移默化地将其分别称为菠萝和凤梨,所以实际上在水果市场上,凤梨和菠萝是两种不同的水果。”

网络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