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202章 战术是个大问题

辽王最担心的还是冷热兵器交替中的战术问题。

在冷热兵器交替的历史进程中,既有热兵器突然出现,对冷兵器进行降维打击,也有将战术运用得当,将冷兵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打得使用热兵器的人怀疑人生。

他一边让张石和大能继续按后世模式编练新军,一边根据大致记忆,整理了一些战例资料,让张石和朱大能好好研究。

几天后,他在左护卫军营只召集张石和朱大能二人,正式讨论辽东军作战的战术革命问题。

辽王首先说道:“今年此次辽东军出征,既然是大兵团作战,肯定要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为辅。但是冷兵器有冷兵器的打法,热兵器有热兵器的打法。冷热交替又有冷热交替的打法。你们说说,如何打?”

张石答道:“无论是运动战还是阵地战,热兵器比例的提高和改进是趋势,是主流,传统的线型步兵方阵已是昨日黄花,还是要采取散兵战术。我担心收钱和宋瑛仍然会摆出明军的长枪兵方阵,会吃亏。”

大能说道:“盖州之战,红崖子之战,长枪兵可是牛逼大了。”

辽王见大能有点不以为然,就给他打起了预防针:“长枪兵应该不会吃大亏,但不符合消灭敌人,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作战原则。每一个辽东健儿都是辽东财富,不能轻易牺牲。我的意思是,只要打不出三十比一的交换比,就算吃亏。”

见大能稍微收敛了点,他继续说道:

“历史上步兵方阵比较厉害的主要有古罗马鱼鳞阵、古希腊亚历山大方阵,明军引以为傲的长枪矩阵,还有后来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

“但是火枪出现后,特别是有了迫击炮这种集束火力打击,步兵方阵最容易成为被重点消灭的目标,一炮过去就是呼拉拉的一片,人不成人,阵不成阵,骑兵再一掩杀,全他妈的完犊子。”

大能听了也是挠头,又问道:“那车兵呢?”

辽王说道:

“不要迷信某一种武器。车兵一是不够灵活,二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此次西征,以进攻作战为主,免不了要攻城,这时候车兵又不能仰射,用处不大。”

“还有,帖木儿军也有能人,开始也许会吃亏,后面可能会改变战术。何况从盖州之战,过去好几年了,帖木儿何其聪明,应该也找到了应对车兵的有效办法。”

“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战术问题,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在战术重视敌人。”

辽王总是这样,喜欢时而不时把伟人的军事辩证法给搬出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

“大能,你仔细看一下这个梅亚什湖战役资料,这是历史上冷热兵器交锋的一个经典案例。老毛子彼得大帝那么厉害,他手下三千火枪兵还不是被大策零敦多布的骑兵给嘎了?”

这一天,辽王拿来一堆资料让张石和朱大能专门研究。

他所说的亚梅什湖战役,就是老毛子彼得大帝派了三千步兵带着新式火枪和大炮进入中亚,侵略准噶尔汗国,结果遇到准噶尔名将大策零敦多布带领的八千骑兵。

大策零敦多布用兵从不死打硬拼,战术灵活多变,居然依靠蒙古人传统的骑射之术斩俘两千三百多人的火枪兵,而且还是燧发枪兵。

大能看了这个战例后,有些担心地说道:“那你只让火真组建一个骑兵团,这人数是不是也太少了。”

辽王说道:“兵无常势。只要战术得当,最大程度发挥步兵和炮兵火器威力,应该可以克制对方骑兵的优势。火真这些骑兵只用于侦查和掩杀,应该够用了。”

过了一天,辽王又拿来一堆资料,对朱大能和张石说道:

“大能,你再看这个乌扎拉之战。清军虽然骁勇,也有从明军缴获的火枪、大炮,却被老毛子打了个一百比一的战损比,代价太大了。”

“参谋长,你帮忙分析一下战术得失。”

辽王提到的乌扎拉之战是满洲八旗的耻辱之战。当时镇守宁古塔的副都统海塞带领六百正规军,六百索伦部落兵,再加上数百当地猎户,进攻盘踞在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村的两百多老毛子,战死八百多人,仅击毙对方八人!

这还是发生在八旗刚一统天下,军威最壮,士气最旺,还有火器加持的情况下。

事后,清廷恼羞成怒,将海塞处斩,但是并没有从中认真总结教训。

辽王专门把这个案例给整理出来了,算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一个经典反面教材。

张石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战例资料,说道:

“我看了一下,这个清军指挥官海塞有勇无谋,先是大摇大摆的进攻,没有达成战术的突然性。”

“而且,清军不会使用火器,根本不知道火枪、大炮的射程和最佳作战距离,火器打死的老毛子还没有弓箭射死的多。”

“还有,这个海塞盲目自大,在破城的时候想抓活口,导致进攻不够连贯。这应该是战斗失败的关键。”

“但是老毛子的棱堡设计在这次防御战中立了大功,可以形成火力交叉,最大程度弥补兵力劣势。”

“这一点大能以后还是要注意,防御是我们辽东军最大的优势,我们不仅有军工锹、铁丝网,也会修棱堡。长春、抚顺和宽甸周围当初就修了不少。”

过了一会,朱大能又问道:“我们如果要收复西域,总不能天天待在阵地里吧?如果要进攻呢?”

辽王说道:

“那更不能搞步兵方阵。当年林大帅在辽东这片黑土上,创造了着名的三三制战术原则,攻占辽锦,扫平华北,重挫霉韩。”

“现在辽东军火器虽然没有那时猛,但相对蒙古人来说,这些火炮和火枪应该还是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必须适应以散兵阵型为主的战术。林大帅的战术刚好可以借鉴,你在打建州女真山寨时已经开始运用这些战术了。”

张石补充道:“我认为,不仅新组建的援西军要研究三三制战术,留守沈阳的广宁左护卫也要研究三三制战术。”

辽王点了点头,张石作为参谋长,考虑问题总会举一反三,比大能全面得多。要不是为了确保辽东根基的安全,他真想带张石西征。

又过了一天,辽王照例又带来一堆战例资料,说道:

“你们你再看看这个和通泊战役,主角还是上次讲到的这个大策零敦多布,真是足智多谋。本来他有老毛子俘虏帮他铸造的大炮,他却故意隐蔽起来,只到清军精疲力尽时,才投入大炮,一举击垮清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和通泊之战是辽王整理的另一个经典案例。准噶尔名将大策零敦多布对阵满清名将傅尔丹。

当时双方都是名将对名将,精锐对精锐,而且都出动了火铳和火炮。

战役之初,傅尔丹带领京师八旗和索伦营、火器营这些精锐还是和准噶尔军打得有来有回。

但是在战役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大策零敦多布这个老六突然祭出了大炮,迅速摧毁了清军的斗志,并在清军溃散时顺利收割人头八千,打得京师八旗家家戴孝,办丧事。

朱大能看过这个案例后,又问道:“这个大策零敦多布也太厉害了吧?”

辽王答道:“当年从西域穿过阿里无人区,飞兵拉萨,占领整个青藏高原,也是他的大手笔。”

朱大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问道:“这个家伙难道是个天才?”

要知道,穿过无人区,飞兵拉萨,这在几百年后也是世界性难题啊。

辽王见大能有了害怕,又勉励他道:

“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天才。不过也没关系,毕竟这样的天才不世出。多打几仗,胜不骄,败不馁,说不定你也会和他一样厉害。”

“这一次西征,迫击炮正式投入作战,必须要慎之又慎,不能用来装逼,当成大白菜给我消耗了。不求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一定要用在最容易击垮敌人士气的时候。这才是关键。”

辽王还准备有清缅战争、清俄战争中,满洲八旗靠着强有力的复合弓击败拥有燧发枪强大对手的几起经典案例。

但是,因为害怕引起大能的恐慌,他没有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