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309章 辽王的计划还有很多

辽王的计划还有很多。

他准备建个铅笔厂,搞个希望计划,可是婉清已经指导蒯荣他们建好了。

辽王准备建个生抽厂,上次在皇宫举办的中秋晚宴上,虽说他用蜂蜜和小米辣凉拌的黄瓜受到追捧,但是他觉得如果再加上后世的生抽,那味道就更好了。

他当时在应天也就和沈庄提了一嘴,这个奸商马上指挥沈家在苏州上马了一个酱油厂。这逼竟然让沈胖子给装了。他只好又让郭镛在沈阳再建一个酱油厂。

他想建个火柴厂,搞个光明计划,收钱在他回辽东前早就和陶家合作启动了。这逼又让陶家给装了!

辽王还在应天时,辽东已经造出便捷的火柴了。应天的展销会让辽东深受鼓舞,光是火柴和蜂蜜的订单就超过十万两银子。

其实,用硫磺制作的原始火柴起源于中国,古人称之为引火奴或寸光条,但是这种火柴还是需要借助火镰或其他火源引燃,在日常生活中还不够便捷。

这项技术被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后,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制造更为安全、便捷的火柴的原料:红磷。

有了这红磷,只需要把火柴棍在涂有红磷的火柴盒上轻轻一擦,光明就是手到擒来,相当的简单。

辽东有了谢婉清的开挂指导,火药组不需要象古人那样,费尽心思从又脏又臭的尿液和动物尸骨中提取白磷,而是按后世的化学方法从磷灰石矿中提炼出白磷,再利用高温锅炉,转换为大量安全可靠的红磷。

这是火药组所有研发项目中技术含量最低,却是安全性最高,也最有钱途的项目。

火药组的孩子们都指望着靠这项发明扬眉吐气哩。

当沈胖子在秦淮河边展示这款新产品时,顿时亮瞎好多人的眼,让好多商人都从中看到了商机,想和辽东合作。

有意思的是,刚好和辽王关系不错的陶氏戏班老板陶宗仪有个儿子叫陶乐天,是个不务正业的艺术家,平时喜欢搞些发明创造。

他在应天府的展销会上看到辽东展示的神奇火柴后,眼睛为之一亮,也一路跟着沈家的船队到了辽东,找到了曾经被他父子救下的靖江王爷,千方百计想搞到这火柴配方。

靖江王也是大气,不仅作主给了配方,还让他在沈阳成立了一家火柴厂,由化学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陶家负责提供资金,招募人手,沈家负责磷矿石等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利润几家共享。

辽王回到辽东的时候,火柴厂已经基本上在抚顺厂规划好了,唯一需要他操心的是,如何寻找高品质的磷矿,因为抚顺周边的磷灰石品位不高,提炼白磷很费劲。

但这个难不到地埋知识非常优秀的辽王,他马上想到淮安府下面的海州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锦屏山有磷灰石矿,又多又好,拉上两大船,就够辽东用上大半年的。

当然,既然折腾出磷矿,离研究化肥也不远了。不过东北有天然的黑土地作为肥料,土地又多,每亩地只种一季,化肥的应用前景并不大。

所以辽王只好放弃了生产化肥的打算。

忙忙碌碌中,很快到了二月十五,辽王的十七岁生日。

明珠从沈阳赶了回来,专门为辽王过寿。

婉清也亲自把明月给送了回来,还当着宁贵妃的面把辽王给骂了一顿:“你也是的,马上就是要当爹的人了,天天就知道钓鱼,也不知道心疼老婆!”

宁贵妃听说自己要当奶奶了,连忙对着客厅里的菩萨像拜了三拜:“还请佛祖保佑,明月母子平安。”

辽王那个表情包却是好看极了,似惊又似喜,想哭又想笑,一个典型的表情分裂症。

他心里在想,一不小心还真在大明朝开花结果了,那怎么穿越回去啊!

有了婆婆和郡主撑腰,明月也不理辽王,理直气壮地上了楼,回到自己的房间,再也不走了。

她心里也在想,自己率先生下王子来,这将来在辽王府的地位更是安如磐石,凭什么让我一个堂堂王妃给侯爵夫人当保镖!

辽王想来想去,只好做老妈的工作,说道:“母妃啊,我还没长大哩,也不会照顾个人。为了这孙儿着想,还是得把明月先放到你那里,由你老人家带人照顾,我才放心。”

宁贵妃当然高兴得合不拢嘴,马上答应下来:“你不疼,我来疼。打今儿起,我来伺候明月。”

郭爱最近被一帮熊孩子折腾得精疲力尽,见明珠回来了,也说要休息几天,跑了回来。

何况大明皇帝早就给儿子们制定了一条铁律,但凡是月圆之夜,必须和皇后或正妃同房。她可不想再让明珠吃独食。

当天晚上,她就和明珠一起将辽王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私房钱给搜刮干净了。

既然要雨露均沾,那也得要跟踪问效,看结果啊……

一天,二人和辽王商量,决定搞一个步摇计划,也就是把各自的步摇放到辽王的书房里的书桌上。如果是凤凰衔珠的,那是郭爱需要恩宠,如果是金镶玉海棠的,那是明珠需要浇水。如果两个都在,肯定是想一起和辽王斗斗地主,玩个双飞燕什么的……

辽王一听还有双飞科目,不由大惊失色,于是一本正经给几个老婆制定了一个玉露计划,学习满清皇帝专门让人制作了几个玉牌,开始翻起了牌子来。

他觉得,干什么事情都得讲求个科学统筹不是?真不知道康熙大帝知道后,会不会也要找他收知识产权费……

即使如此,不管是哪个老婆出手,不是大鬼,就是小鬼,让他感觉压力还是有点大。

辽王不由发起牢骚来:“你们不能真把我当药渣啊?”

明珠就问:“小女子读书不多,什么是药渣?”

辽王于是就给她讲了个段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公主整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皇帝派了好多太医去,百般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

皇帝情急之下,就张榜悬赏,称:“凡是有人能治好公主病,一律赏黄金万金。”

有一个游医因为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了,就揭了榜,看了公主的病情之后,说道:“这是公主病,只需壮汉若干名。”

又过了几天,皇帝再去探望公主,发现公主果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而公主府的几名壮汉却站在一边,萎靡不振。

皇帝于是就问旁边的宫女:“这几个人是干啥的?”

宫女们就掩嘴笑:“这是公主用过的药渣。”

明珠和郭爱听了辽王这个荒唐故事,虽说不怎么相信,后面也多少收敛了点。